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弗洛伊德认为个人心理发展的阶段(弗洛伊德将人的性心理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

弗洛伊德将人的性心理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

1.口唇期(0-1岁)婴儿的活动大部分以口唇为主,诸如吸吮、咬、吞咽等,口唇区域成为的中心,嘴巴几乎是他们的整个世界。婴儿的口唇活动如果没有受到限制,成年后性格倾向于乐观、慷慨、开放和活跃等;婴儿的口唇活动如果受到限制,成年后性格倾向于依赖、悲观、被动、猜疑和退缩等。2.门期(1-3岁)儿童因排泄解除压力而产生,门一带成为中心。在这一时期,儿童必须学会控制生理排泄过程,使它们的功能符合社会的要求。也就是说,儿童必须接受在厕所中大小便的训练。大小便排泄对成人的人格有很大的影响。门排泄活动如果不加限制,成年后性格倾向于不讲卫生、浪费、凶暴和无秩序;门排泄活动如果严加限制,成年后性格倾向于爱清洁、忍耐、吝啬和强迫性。3.性器期(3-5岁)这一时期力比多集中在上,性器官成为儿童获得的中心。此时儿童以异性父母为“性恋"的对象。男孩要占有他父亲的位置,有与自己父亲争夺母亲的表现;女孩要占有她母亲的位置,有与自己母争夺父亲的表现。男孩爱母亲,妒嫉父亲;女孩爱父亲,妒嫉母亲。弗洛伊德认为,这是一种本能的异的倾向,一般由母亲偏爱儿子和父亲偏爱女儿所促成。这种幼年的由于受到压抑在男孩心理上就成了情结,在女孩心理上就成了恋父情结。如果这两种情结获得正当的解决,儿童认同父母的价值观念,导致超我的逐渐形成和发展,就会形成与年龄、性别相适应的许多人格特征。以上三个心理阶段可称为前生殖阶段,它们是人格发展的最重要阶段。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的人格实际上是在人生的前五年就已形成。4.潜伏期(5-12岁)这一时期力比多处于沉寂状态。儿童将上一阶段以父或母为对象的性冲动转移到环境中的其他事物上去,如学习、体育、歌舞、艺术、游戏等。在这个阶段,儿童表现为对异性漠不关心,游戏时大多寻找同。这种现象持续到青春期才有改变。5.生殖期(12-20岁)这是人格发展的最后阶段,也就是通常说的青春期。男女儿童在身体上和性上趋于成熟,性的能量和成人一样涌现出来,异性恋的行为明显。这个时期最重要的任务是力图从父母那里摆脱出来,减少同父母、家庭的联系,逐渐发展出成人的异性恋,人格向着成熟的方向发展。

人的心理成长分为哪几个阶段

弗洛伊德把心理发展分为:第一阶段:口唇期,随着青春期的都来,上一阶段沉寂了的性冲动又重新活跃起来了。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包括意识和无意识现象,无意识现象又可以划分为前意识和潜意识。前意识是指能够进入意识中的经验;潜意识则是指不能进入或很难进入意识中的经验,它包括原始的本能冲动和,特别是性的。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的关系是:意识只是前意识的一部分,二者虽有界限,但不是不可逾越的;前意识位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扮演着“稽查者”的角色,严防潜意识中的本能闯入意识中。潜意识则始终在积极活动着,当“稽查者”放松警惕时,就通过伪装伺机进入意识中。而且他认为,潜意识的心理虽然不为人们所觉察,但却支配着人的一生。 扩展资料: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开创潜意识心理的研究,开创了人格心理学、动力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的新领域,并促进自我心理学的发展,并且在心理治疗领域,影响了很多后来的治疗方法体系。在精神分析心理学以前,传统心理学除了行为主义外,都以意识为研究对象。虽然历史上也有学者论述过潜意识问题,但是真正以潜意识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体系只有精神分析心理学。弗洛伊德打破了理性主义的传统,肯定了非理性因素在行为中的作用,首创了潜意识心理学体系。传统心理学往往从外向内探索,而精神分析心理学则从内向外、从深层向表层研究。在弗洛伊德看来,人本生就是一个能量系统、动力系统,它决定着人的心理结构和人格模式。也就是说,本能、是人的心理或者人格发展变化的推动力和起因。由此,弗洛伊德建立了动力心理学。他还开创了西方的人格心理学,并使之成为一个有影响的考试界。人们对异常心理现象的观察和记载有漫长的历史,但是系统的探讨和科学的解释却是自精神分析新心理学而起。他把变态心理学从简单的描述转变为精神动力的研究。虽然精神分析理论体系有些不合理之处,但是弗洛伊德为变态心理学的发展开拓了新道路。传统的精神分析属于本我心理学的范畴,有些心理学家虽然对自我有独到的见解但并没有把自己的理论系统化,唯独弗洛伊德是自我心理学的奠基者,哈特曼在此基础上创立了自我心理学体系,艾里克森则是当代自我心理学的最大理论权威,把自我心理学发展成为毕生发展心理学。弗洛伊德。

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是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之一。他受弗洛伊德的影响和启发,根据人格的发展受机体成熟、自我成长和社会关系的三个过程的演变创建了以自我成长为中心的人格发展的阶段理论。他认为人个体发展的每个阶段都会面临一对危机或,个体对危机的积极解决,就会增强自我的力量,形成良好的自我品格,有利于个体对环境的适应。反之减弱自我的力量,阻碍个体对环境的适应。

性心理发展理论的五个阶段

性心理发展阶段(Psychosexual Development):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提出的一个概念,是心理学理论的核心概念。它包括5个阶段:口腔期、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

俄狄浦斯期指的是弗洛伊德个体心理发展的哪个阶段

俄狄浦斯期指的是弗洛伊德个体心理发展的性蕾期阶段俄狄浦斯期也叫性蕾期,也就是性的萌芽期,具体的时间大概是3-6岁的孩子。这个时期的孩子开始有了性别的意识。他们开始变得更愿意跟异性的父母跟亲密,同时会对的父母显现出排斥心理。之所以把这个时期叫做俄狄浦斯期,是因为在希腊神话中,有一个叫做“俄狄浦斯”的年轻王子在一系列阴差阳错中,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又娶了自己的母亲。最后得知后,他很是自责,自废双目,他乡。因为这个故事跟这个时期孩子表现出来的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很相似,弗洛伊德就将这个阶段命名为“俄狄浦斯期”。有意思的是,固结于这个阶段的人格特点,我们往往不叫“俄狄浦斯”固结,而叫“俄狄浦斯情结”。这个情结还有一个更通俗的叫法“情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