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护士焦虑症惊恐发作怎么缓解(精神科护士的真实感受)

精神科护士的真实感受

以前对精神科病房的印象就是光线暗及恐怖的感觉,但自从在精神科实习的日子以来,发现以前对精神科的印象完全是错误的观念,这里的光线不但明亮且病患也不是我们想像的那么恐怖。 在这站实习真的跟其他站差好多,在这里你的护理措施真的很灵活,具有个别性,还可以直接跟病患互动,那种感觉真得好棒

有没有护士朋友在医院值夜班时有过恐怖经历

这个我最有资格回答了,有过。

作为无神论者,任何事都可以用科学解释。不过这次我只讲给你们听,就不解释原因了。

那天,我上后半夜的班(2:00-8:00),只我一个人上。我接班后,完成交接班,查完房,脑子里过了一遍需要重点护理的病人,就坐下查对医嘱。

这时,凌晨两点半,19床病人呼我,我知道要换液体了。

我们医院的病房设置是双人间,十九床病人病情较重,于是包了整个病房,方便护工照料他。

晚上大多不间灯,只开小夜灯,房间昏暗。我一进门,病人就跟我说:“你后边站的是谁呀?”我怔住,瞬间觉得汗毛立起来了。他又指了指窗户的方向:“窗帘那站俩人,都是坏人,你赶紧让警察把他们带走。”我故作镇定:“放心,我已经打过了。”

换好输液,跟大夫沟通过这件事,一夜不安。

早晨交接班时,病人发生病情变化,最后被转运到了ICU。

长期惊恐发作,焦虑,暴躁坏情绪会不会导致身体真的出现疾病

长期惊恐发作,焦虑,暴躁坏情绪会不会导致身体真的出现疾病?

一般来说,只有疑病症患者才会出现惊恐发作的症状,疑病症也叫躯体化障碍,躯体形式障碍,植物神经紊乱,神经官能症等,并且惊恐发作是所有心理疾病症状中最痛苦的,经常出现,,应该是自己有绝症,并且绝症到了晚期。

疑病症是怀疑自己有病,并不是真的有病,这里指的是器质性病变,而症状是焦虑导致的,只要解决了焦虑,症状就会消失,但这样的来访者,发病时间长,已经怕到了骨子里,需要通过多次的暗示训练才能康复。

在很多解释里,认为焦虑导致的症状不会有器质性病变,焦虑就焦虑,痛苦就痛苦,不会有生命危险,但这种解释非常错误。

长期焦虑会引发器质性病变,长期焦虑,会产生大量自由基,这些自由基破坏健康的细胞,出现变老、得病的问题。长期焦虑,会引发肠道功能紊乱,不吸收,不消化,人的免疫力会大大下降。

在心理学领域,错误的理论很多,误导了很多人,导致很多痛苦的人不能摆脱这种,比如疑病症,一是解释发病机制,二是解释自动运行会导致无缘无故的有症状,就很容易康复。

儿童夜惊吃什么药 分享几款治疗夜惊的药物

三甲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中医科

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

首先,要通过连续性护理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这是心理护理取得成功的关键。通过护理人员的言行、神态等诸因素影响患者,接触病人态度和蔼,凡事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以熟练的技术获得病人的依赖。

同时应主动地向病人介绍医院有关规章制度,病区设施,使他们能很好熟悉和适应治疗环境,简要介绍医院医疗设备条件,医护人员技术力量等,通过融洽的交谈,可逐渐了解病人心理状态,加以分析后,对引起各种心理状态的原因进行针对性的解释,开导工作,使病人安心。
对紧张、恐惧心理的患者要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向病人说明手术和服药、打针一样是治疗疾病,恢复康复的必要手段之一。在指明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同时,进行术前适应性心理护理,可组织的同病种手术过的病友谈他们经受手术时的体会及介绍配合的治疗的经验,对个别病人甚至可让其参观一下手术环境,了解药品配备,抢救设施等,以适应手术治疗环境及产生医护人员与病人愿望一致,都是为了病人的健康恢复而竭尽全力,从而紧张、恐怖感减轻或消失。
对焦虑心理的患者应向病人适当地解释病情,介绍有关手术知识,手术的目的、意义、安全程度、注意事项、麻醉等,术中术后可能发生的情况,如何加以克服和避免,如腹部手术的病人应教给他们如何进行腹部放松的方法,讲明放松训练能减轻精神和肌肉的紧张,转移注意力,能增强术中及术后对疼痛的耐受性,对各种较大的手术,术前应该训练病人如何咳嗽,如何深呼吸,避免在手术后因惧怕伤口疼痛而不敢咳嗽,导致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对手术后需放置各种导管,引流管、胃管、尿管的病人,术前应向病人说明,使之术后不致增加精神负担。
同时,应做好病人家属的教育工作,劝他们多多鼓励病人配合治疗和手术,因家属的安慰与鼓励有时起到医务人员难以起到的作用,这有助于病人克服焦虑和不安,增强手术治疗的信心,在心理上做好迎接手术的准备。
认真做好护理工作,对悲观绝望心理的病人,应在对病人同情安慰之余,给予更多关怀,向病人说明疾病的治愈可能,具体治疗方法。
同时要一再强调保持良好心态,对疾病的良好预后有密切关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地人生观和幸福观,打消忧虑,顽强与病魔作斗争,以良好的心理状态迎接或配合手术。
护理工作做得好,这与手术的成败有密切关系,对病人心理上也起着相当大的稳定作用。
总之,外科手术治疗前的护患接触,护士不仅仅限于了解病人患的什么病,同时还需要了解病人的心理需要,情绪变化,性格特点,病人所处的具体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等心理社会因素,使病人从医务人员那里得到的不仅仅是药物、手术,更重要的是得到极为有益的心理上的帮助,如同情、信心、支持、欣慰等,从而使病人战胜各种不良心态,在接受手术时处于最佳的生理心理状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