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教育 > 青少年心理

弗洛伊德初级思维过程-意识和哪个先出现

意识和哪个先出现

意识相当于软件,思维器官(大脑)是硬件。作为软件的意识不能被单独从大脑中剥离出来,剥离的结果就是没有意识。再举一个例子,意识就是神经递质的传递结果,是需要介质的,而介质就是脑神经,没有脑神经,神经递质不会产生,也不会传递。所以个人认为,是先有,但不一定拥有意识。等到思维器官发育成熟,具备了思维能力的同时,意识也就出现了。

儿童思维发展的本质

皮亚杰通过分析观察到的各种现象,揭示了儿童思维的本质,如客体永恒性、自我中心、包含问题、守恒概念,等等。皮亚杰是儿童心理学、发生认识论的开创者,被誉为心理学史上除了弗洛伊德以外的一位“巨人”。他的一些非常有影响的研究都建立在对自己的三个孩子的观察研究基础上。客体永恒性——减轻孩子的分离焦虑如果给孩子一些吸引人的玩具,就在他们要够着的时候,用布盖上玩具,挡住不让他们看见。小一点的婴儿会立刻停止够玩具的动作,把注意力转向别的地方;大一点的婴儿在玩具被遮挡时,会继续找玩具,他们会盯着布,用手把布掀掉,寻找布下的玩具。这就是经典的藏猫猫游戏。皮亚杰和三个孩子在婴儿期的时候都玩过这个游戏,并对很多孩子做了类似的实验。,自己就是和妈妈一体的。等到自我意识萌芽后,发现妈妈是会离开的,则又开始随时担心被抛弃。我认识一个朋友,她的孩子每两个月就会得一次湿疹。全家人都着急上火。问到我,我告诉她,这根本不是病,这是孩子情绪上出了问题。因为我这个朋友非常忙,每隔两个月就会出一次远差,持续一周以上。于是对孩子而言,每一次和妈妈的分离,都是一次痛苦的经历,孩子会觉得恐慌,无法理解妈妈为什么周期性消失。中医讲,忧伤肺,肺主皮毛。所以皮肤上就有了变化!不要小看宝宝的情绪杀伤力,越快乐的宝宝,身体就会越好!皮亚杰还认为,客体永恒性是孩子在探索和学习中建构起来的,就像时间和空间的概念一样,并不是在生命之初就具有。所以为了减轻孩子的分离焦虑,还可以多和他做藏猫猫的游戏,给他制造理解客体永恒性的机会。比如把爸爸或者妈妈的脸用布蒙起来,再拿掉等。自我中心——尊重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孩子天生认识不到别人的观点可能和自己不同,他们完全以自己的观点看待世界。这就是皮亚杰的“儿童自我中心”。万物有灵——对孩子做生命教育最初,任何物体都被孩子看成是潜在的有意识的,比如一块石头,他“知道”自己被移动。后来孩子认为只有动着的物体是活着的,比如自行车或被风吹的叶子。而生命也就局限到河流、风等自发运动的东西。最后,孩子认识到生命仅仅在动物和人类中存在,自然界中有生命和物生命的区别有根本不同。TIPS:认知发展是阶段性的吗?皮亚杰的观察使他相信,孩子理解世界的发展过程是一系列的阶段性的,而不是一条连续的线。他将孩子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分为4个主要阶段,每一阶段都代表认识的本质上的不同。并且认为,在每个阶段,孩子都会出现思维上的重新组合调整,而且虽然孩子达到这些关键阶段的年龄各不相同,但是发展的次序却是不变的,不能跨越。感觉运动阶段(出生到2岁):依靠感官和动作来学习和理解他们的环境,尚不能再头脑中再现世界。客体永恒性就出现在这个阶段。前运算阶段(2~7岁):能使用符号思维、语言、头脑中的形象来理解世界。假扮游戏出现,孩子能够清楚地辨别出现实和幻想的不同。思维是自我中心的,一直到这个阶段的后期,孩子才能考虑到他人的观点。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获得了大量的心理操作能力。如,多重分类、逆向、序列以及守恒。逻辑思维在这个时候出现,但仍主要与具体事件而不是与抽象概念想联系。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在这个时期,能够进行包括纯粹抽象和假设的概念进行推理。他们不必经过实际操作就能想出大量解决方案,并有能力在完全假定的情境中解决问题,思考越来越建立在想法而不是具体事物的基础上。不过,现在很多心理学家在皮亚杰理论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后,发现皮亚杰低估了孩子的能力。孩子成功完成任务的年龄要比皮亚杰早很多。在阶段性上也有很多质疑,大量的证据显示,认知功能的转变并不像皮亚杰认为的那样是突然发生的,而是渐进的。然而,不管是阶段性明不明显,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认知发展能力出现的顺序不会变化,只是会因孩子的个体特征而不同。了解了这些先后顺序,我们至少可以更明白:孩子在某个阶段表现出来的“问题”行为并非真正的问题,只是孩子内在发展的需求而已。做从容的父母,从读懂孩子开始。

弗洛伊德有哪些主要理论

弗洛伊德主要理论:潜意识与人格理论、本能论、人格发展理论、梦论、焦虑与心理防御机制和社会文化理论。1、意识层次结构理论:阐述了人的精神活动,包括、冲动、思维,幻想、判断、决定、情感等等、会在不同的意识层次里发生和进行。2、本能论:指的是人的生命和生活中的基本要求、原始冲动和内驱力。具体而言,分为自我本能和性本能。之后弗洛伊德重新整理了自己的理论后提出,人有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3、人格发展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构成。4、梦论:弗洛伊德认为,我们梦到的内容只是其表面部分,称为显梦;而我们真正要探究的,是他背后隐藏的潜意识动机,也就是隐梦。5、焦虑与心理防御机制和社会文化理论:弗洛伊德早期的理论认为,焦虑来自被压抑的利比多。在1926年,他提出了第二种焦虑论,认为焦虑是作为一种信号出现的,意味着发现了危险的情况,即所谓的“焦虑——信号说”。

喜马问答

喜马拉雅APP下载福利

标签: 或许是“婴儿化”的人格和思维,让你无法拥有情绪价值(婴儿的社会化中,()很重要) 真实思维之再思考(思维的再现) 如何面对心理咨询过程中的失望|对一个问题的简单分析(对待心理咨询合适的态度是) 顶尖高手的3种思维模式(高人的顶级思维) 用后现代的思维方式,获得更具适应性的方法!(后现代的思想) 结果思维再思考(结果思维的感悟) 如何避免陷入负面思维?(如何克服负面思维) 稳定的自我价值感从何而来?来访者故事(稳定的自我意识) 强迫思维会转化为实际行动吗|暴力、性有关的强迫思维(强迫思维会变成行为吗) 思维反刍:抑郁是因为想太多?(抑郁思维反刍) 三山实验:关于幼儿的自我心理词条(三山实验说明幼儿思维具有()) 你的生活和命运受什么影响:意识和潜意识之争(决定命运的潜意识理论) 拉扎勒斯认知—评价理论:做情绪的主人心理词条(拉扎勒斯的压力与应对模式的认知评价过程不包括) 真正的枷锁不是环境和肉体,而是思维模式(真正的枷锁不是环境和肉体,而是思维模式) 精读《魔力》24:跳出问题思维,迎接圆满结局(魔力showceo) 投资思维之再思考(投资思维pdf) “他喜欢我什么?”|15个恋爱弱者思维(他喜欢iu) 总说我不行?一份自检清单,帮你识别6种自我挫败思维(自我挫败感是什么意思) 真正的枷锁不是环境和肉体,而是思维模式(人的枷锁是什么) 真实思维之再思考(真实思维之再思考心得体会) 思维反刍:抑郁是因为想太多?(抑郁症反向思维) 黄伟强:心理行业发展的3个阶段、最大难点与终局思维(心理行业未来发展) 思维模型01:赢得他人信任的公式(赢得别人的信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