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我是真的是一个有嫉妒心的人,但同时又同情弱势群体?(如何帮助孩子克服嫉妒心理)

如何帮助孩子克服嫉妒心理

孩子的嫉妒心理,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

一、是好的方面。

说明孩子有上进心,看到了别人的长处,知道了自己的不足,有想要超越别人的想法,并且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赶超他人,这是积极的一面;

二、是坏的方面。

孩子因为嫉妒他人比自己强,就会暗自生气,还会说出或做出一些不利于别人的话或事情。并且在生活中处处为难和丑化比自己强的人,甚至恨上那个人。

最后不但他自己没有因为嫉妒别人得到一丁点好处,反而让自己陷入了无休止的怨恨之中,不能自拔,让自己的正常生活也受到了影响,这是消极的一面。

所以,我们要鼓励孩子把嫉妒心理从消极的一面转化为积极的一面,帮助孩子克服嫉妒对孩子产生的消极影响。

那么,怎样帮孩子克服嫉妒的心理呢?

第一、首先让孩子对自己有一个正确清楚的认识。

也就是要让孩子做到有“自知之明”,明白自己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清楚自己的长处和短板。

只有让孩子弄清楚自己的长处和短板,才能保证孩子不用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相比。

比如,孩子数学方面特别好,语文方面差一些,那么就不要让孩子去跟别人的语文成绩相比,毕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经常鼓励孩子的长处,才能让孩子把自己的长处发挥出来,并断加强,最后成为自己的优势。面对别人擅长而自己却很弱势的一面,要学会欣赏别人的长处,接纳自己的短处,还要学会适当自嘲。

第二、要对他人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充分地了解他人,你才会懂得,原来貌似强大的他,还有那么多不如自己的地方,还有那么多的缺点。

当孩子发现发自己嫉妒的那个人,也不过如此,不过是和自己一样有优点,也有缺点的普通人后,心理就会平衡了。毕竟他自己也有比那个人优秀的地方。

第三、教育孩子学习他人的长处,以弥补自身上的不足,然后超越他人,这才是嫉妒别人最有效的。

对自己和他人有了充分的了解之后,还要教育孩子学习他人身上的长处,以弥补自己身上的不足。

只有把对方身上的长处学到自己的身上来,才能让自己与别人的差距越来越小。

比如当你看到同学在乒乓球赛拿到全市冠军,为学校争光的时候,心生嫉妒,那么就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你也去学习乒乓球。

通过自己的实际去学习,既可以锻炼了身体,也可以不断缩小与他的差距。最后还能让自己明白:

所有人的成功都浸透着汗水,没有一种成功不需要付出努力!所以要想自己变得比别人强,关键是要付出超常的就努力!

每当孩子放学回家,带着羡慕嫉妒的语气跟我提起别的同学时,我就会让她明白:你也可以的!只要你努力!没有付出过汗水,就不要嫉妒别人的成功!

其实,不论是孩子,还是大人,嫉妒之心人皆有之,关键是看你往哪方面引导。

如果引导好了,会让人奋进,如果引导偏了,就是致命的毒药!

关注@一凡亲子教育 ,为您分享更多亲子育儿、亲子教育知识,让我们成为更好的父母。

若下属行为令人讨厌,但她又和老板关系好,你奈何不了她,咋办

感谢邀请:

该怎么办就怎么办,按照管理制度落实执行,严挌严肃办理,因为这样做是为集团集体利益,沒人怪,有人爱,这还叫个事。

自己本也属于最底层的弱势群体,却总会去可怜别人,这是为什么

这些人天生善良,总希望大家过得好才是,百花齐放才是春,这些人愿意施舍奉献,别人的苦处常掛心上,帮助人家不求回报,宁愿自已吃亏不想占他人便宜,但这种人富不了,成不了大富豪,因为他一心为别人着想,自已过得去不会去强求,如果整个社会都是这种人的胸怀,那整社会就会到处充满阳光,充满爱,这种人心态很好,从不欺贫爱富,怕强欺弱。爱憎分明,如办公益福利事发动捐款集资,他一定不遗余力捐在前列。假设一个有钱人应捐而不捐,他会恨之入骨,应该要不惜付出。

看到别人各方面比她强,心里就不舒服的人什么心理

在生活中这种人经常会见到。这是心理不平衡产生的妒忌行为。有时嘴里总讲讽刺的话,或泼冷水。喜欢抱怨和攀比。也有背后说别人坏话搞小动作的。比较阴险。甚至为了超越别人不择手段,以达到内心的平稳。这种人很容易得焦虑症、肝气郁结。永远都不会满足,活在别人虚荣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