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性格分类的心理学包括什么(人物描写的分类及其作用)

人物描写的分类及其作用

2021-09-15

性格和血型真的有关系吗

三甲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理咨询科

影响人的性格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人的身心发展受到多种因素制约,概括起来主要有遗传、环境和教育.⑴ 遗传:①遗传是指人从先辈那里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以及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特别是脑机能的特点等.这些遗传的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基础和自然条件.没有从遗传获得的机体,也就没有个体的发展②与此同时,不同个体之间在遗传素质上是存在着客观差异的.每个人表现出来的智力水平和个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受遗传因素的影响③但是,遗传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作用只限于提供物质的前提,提供发展的可能性,它不能决定人的发展.如果离开了后天的社会环境和教育,遗传提供的可能性并不会转化为现实④在正确分析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的同时,要反对形形的遗传决定论.在遗传决定论者看来,人的知识、能力和个性等如同他的眼睛、牙齿和手指一样,是自然赋予的,是先天得来的,教育和环境对其是为力的.即是说,人们的遗传素质决定着一切.遗传决定论者完全用生物学的观点分析人的发展,否定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贬低教育的巨大作用,是极其片面和有害的.⑵环境:①环境,即围绕在人们周围,对人的发展产生影响的外部世界,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在人的发展中,社会环境起着更为主导的作用.②环境影响人,主要是通过社会环境实现的.社会环境包括社会文明的整体水平,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以及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和道德水准,其中最主要的是社会发展的程度和个人拥有的社会关系.③环境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虽然是经常的和广泛的,但这种影响在大部分情况下是自发的、分散的和偶然的.它对个体身心发展有时可能起有利的、积极的影响以有时可能起不利的、消极的影响.④人并不是被动的、消极的接受环境的影响.由于人所具有的主观能动性,人在环境面前并不是为力的,人不但能正确认识外部世界,还能主动地改造世界,不仅是环境改造人,人也可以反过来改造环境,通过改造环境来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那种认为人的发展是由环境消极决定的环境决定论是错误的.⑶教育:人的发展是在遗传、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实现的,其中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这是因为:①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培养人的活动.它根据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选择适当的教育内容,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对人进行系统的教育和训练,保证了人的发展方向,从根本上消除了环境对人的影响的自发性和盲目性.②教育是教师根据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对青少年施加影响,促进他们获得全面发展的活动.在这里,教师的职责和工作特点保证了青少年发展的正确方向.③在人的一生中,青少年时期是最需要受教育也最适宜受教育的时期.青少年时期正是长知识、长身体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的知识比较贫乏,经验不足,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判断是非的能力还不强,他们的成长有赖于正确教育的引导.由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教育所起的作用是主导的.性格是怎样发展成熟的呢?它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或者它有无变化?这些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心理学爱好者所关心的问题.性格的发展、形成及变化,和人的遗传、环境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遗传因素通过什么途径来影响人的性格?这是一个非常复杂而争议颇大的问题.一般理论都倾向认为,遗传因素通过气质和智力而影响人的性格.在遗传因素的作用形成的气质,按照自己的活动,使性格具有独特的色彩.例如同样是助人为乐的性格特征,多血质的人在帮助人时动作敏捷、热情溢于言表,而粘液质的人则沉着冷静,情感蕴含在心.气质为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所决定,所以,一开始气质就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速度.遗传因素对智力的影响,早已为詹森研究证明了.不论儿童是由生身父母还是由收养或寄养家庭抚养,他们和生身父母之间在智商上总有显著的相关.詹森把此归因于遗传对智力的影响.进而言之,智力和性格都受高级神经活动的特性和类型的影响,而智力对人性格形成是有作用的.这作用在人的发展过程中显示出来.人们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冷静地审时度势,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客观规律,这样就会促使自己勇于克服困难,在艰难险阻中表现出自觉、大胆、果断和坚毅等良好的性格特征.因此大凡政治家、发明家、作家、艺术家,虽然从事不同的职业,但他们都兼有高度发达的智力、创造力和优良的性格特征.性格不但受遗传因素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环境是性格发展形成的一个决定性因素.环境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家庭、学校、社会活动圈子以及工作实践来发生效应的.性格的成熟是相对的,绝对的成熟是不存在的.从人所处环境的变化不定来讲,性格也有一定变化,但是,除非较大刺激(比如失恋、对自己重要的人发生意外、重大失败或挫折等),一个人的性格一旦形成也就基本稳定不变.二、性格内向形成的原因性格在心理学上是指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行为,是人格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内向是一种用于区分人格类型的简单方法.最早由荣格所提出,他认为这是一种可能导致以自我为中心定向以及围绕个人内在世界的主观知觉与认识占优势的人格类型.现在一般认为,内向人的兴趣与注意指向自身及其主观世界;除了亲密朋友之外,不易与他人随便接触,对一般人显得冷漠;待人含蓄、沉思、严肃、敏感;缺乏自信与行动的勇气;喜好幻想;情绪活动比较稳定;喜欢有秩序的生活.1.性格内向者的内心世界是什么样的呢?有一位性格内向的人说:“我并不是厌世,但我确实不知道生存世上的意义.我对人对事都没有特殊的爱恋,我希望可以躲起来不必面对这个世界.我每天早上都赖在床上不肯起来,外面的世界对我来说太难应付了,每天由办公室回到家里的时候,我都有如释重负的感觉.放假的日子,我除非迫不得已,否则一定要留在家里,无论如何也不肯出去.我最怕的是人,我觉得自己什么都比不上别人,所以为了逃避与别人比较高低,我在尽可能范围之内都避免与别人接触.我很怕向别人提出问题,我怕被人骂我笨,所以工作上及生活上有许多事我都一知半解,得过且过就算了.可是我又怕别人识穿我的无知,因此我加倍谨慎,避免与人接触.虽然我躲在自己的‘一人世界’里觉得很安全,但同时我也觉得孤独.我向往能多几个好朋友,我希望自己不要这么怕与人接触,我希望可以仔细地去了解自己工作及生活的环境,我希望可以真正地享受人生.”2.内向性格是怎样形成的?(1)由于自我意识敏感而产生对人的“紧张症”、“恐怖症”如有的中学生与异性接触时,过分强烈地意识到对方是异性,造成情绪紧张过度,陷入尴尬局面.(2)家庭背景这往往是造成内向性格的主要因素.患者的父母常属于较为冷漠的人,他们深信如果要使孩子有高度的服从性,身为父母必须与子女保持一定的距离.一位患者说:“小时候,爸妈从来不鼓励我有好奇心,他们对我的问题不是嗤之以鼻,就是叫我少管闲事,做好份内的事.”家长不鼓励子女去结交朋友,或参加任何课余活动,他们认为这类活动会使儿女“分心”,对正常的学习失去兴趣,所以在踏入社会之前,青少年的生活圈子只限于学校及家里.在缺乏与人沟通的环境里成长的儿童,对于一般社交技巧可以说是一无所知的,他在刚踏入社会做事时,无意之中得罪了一些人,而这些人对患者所表现出来的反感,使他从此不敢再尝试与别人沟通,同时完全退缩入自己的个人世界.(3)与经历有关性格是人在生活实践中,在人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人的生活环境,具体地讲,就是人的家庭、学校、工作等,人与环境关系发展的过程便是经历,经历也是性格形成的条件.3.怎样正确对待与改变过于内向的性格?(1)应当认识到:性格的内向与外向各有优缺点.研究表明,内倾与外倾型在学习中的表现是不同的.内倾型的最主要优点是遇事沉

为什么人的性格不一样呢

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人的性格确实千差万别,心理学的使命也是致力于探索人类的性格密码,从而预测并积极推动人生的发展。这与我们传统的儒释道文化应天悯人,逆天改命的思想精髓殊途同归,有异曲同工之妙。

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人的性格通常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因素。

一.遗传基因的影响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先天气质类型,包括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四种。先天气质类型不同,性格自然迥异。

二.第二是出生的时间

每个人出生时的太阳,地理环境,对人类内分泌系统的影响。内分泌系统主人体激素的分泌,不同的内分泌组合的反应出人的不格。这也是和我国传统文化中,八字风水命理科学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一脉相承的。

三.第三是早年教养环境的影响

早年教养环境,并不仅仅指原生家庭。早年教养环境,其中更多的时间并不都是原生家庭,而是人与人之间的非共享环境。比如学校,比如自己的兴趣爱好,比如自己的同伴。

四.第四是成年之后的机缘

人成年后的思维层次,认知能力的发展对应了不同的机缘和际遇,这也是因缘合和及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个人性格命运的影响了。不同的机缘和主观能动力量也极大的影响到性格的灵活变化。

总之,先天与后天就像人体的任督二脉,真正聪明的人就会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修通这两个通道,汲取营养,让生命的能量流通有情。

~关注:小书育儿经~每天学点心理学~


双重人格是什么

当强的时候要硬,当软的时候要弱,但绝对不能当两面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