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青少年容易得抑郁症么(青少年重度抑郁症)

青少年重度抑郁症

指导意见:您好:抑郁症是精神科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情绪低落,兴趣缺乏,悲观厌世,自责自罪,睡眠不足等症状,您既然因为玩游戏引起的重度抑郁,因此不主张玩手机,抑郁症容易复发,如果再次玩手机缺乏睡眠,抑郁症会再次复发,建议停止玩手机,多参加体育锻炼或者娱乐活动,培养兴趣爱好等调节,有助于病情恢复,希望我的建议能够给您带来帮助!

为什么现在青少年抑郁症如此之多

说白了,现在富足的物质生活造就了很多年轻人眼高手低,好逸恶劳的性格,缺乏脚踏实际干事创业的进取心,缺乏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遇到点挫折就灰心丧气,钻牛角尖。

有的青年人喜欢宅家迷恋网络游戏,打打杀杀的游戏是最害人的东西,不但消磨你的时间,而且摧的身体,荒废你的学业。

网络游戏的毒瘤会颠覆青少年的三观,改变青少年的性格,对正在成长期的孩子有百害而无一利。

另外,现在很多青年人不肯与外界接触,造成作茧自缚的性格,总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还有的青年人攀比心,虚荣心极强,生活与现实脱节,整天幻想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造成身心力竭引发失眠,长此以往就会精神萎靡,抑郁。

为什么有些学生容易患抑郁症

一是遗传特质

二是环境因素,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

三是特定的刺激,包括药物及某些事件。

为什么现在中学生很容易焦虑抑郁

心理学视角~ 中学阶段,是人生自我认知建构(初中),价值观世界观形成奠基(高中)的重要时期…

初一二最关键课题~“我是谁”~孩子们渴望独立,自主意识再次迸发(第二反抗期,第一反抗期在2周岁前后,刚学会走路的时候~“我自己来”…),对生活学习中的一些事物想自己做决定,自己做主,自己说了算,似乎不再像之前那么“听话”了…家长老师们的直接感觉是“逆反”…

心理学研究发现~孩子们这个阶段如果没有经历“逆反”,那么28岁后,表现出的“逆反”反射弧会很长…

生理学角度~初中阶段,孩子们正值青春期,随着生理机能第二性征发育,加之荷尔蒙分泌旺盛叠加效应,催化情绪会显得十分激越或脆弱…

因为渴望深度了解自我,即会透过他人寻找“自我”(镜子我)… 诸多此前不曾了解到事情和问题到来(男孩遗精/女孩)自我心动不安与对异性的好奇,无法直面,懵懂隐性焦虑生发,或伴随多多少少的抑郁感,影响心境,引绪,呈现冲动激越…

这个时候,如果以“自我认知”为主题的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跟得上,对孩子们会很有帮助,可以帮他们卸掉一些潜在的压抑和思想“包袱”,轻装生活学习…

高中阶段,青春期激越状态得以逐渐过度,更多转为对人生观价值观的思考… 异性同学之间已经能够常态化交往,不再故作反向~初中阶段男女生之间常常会在课桌中间划线~内在越想交往,行为上却越刻意否认反向,呵呵[可爱]。

多年做学生心理辅导经验~中学阶段的焦虑抑郁,大都生发于初二前后的阶段,即便高中才出现的问题,回首过去,也都会在初二发现端倪…

建议,家长们在初中阶段为孩子们选择一对一的顾问式“心理陪伴成长”,根据孩子的状况选择,哪怕只有3-5次“自我认知”澄清梳理,都会对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让青春期焦虑抑郁情绪疏解在生发之初… 对孩子的后续成长,设置一生的发展都是一个很好的奠基…

( 知心原创答问 转载请注明 / 图片选自网络 谢谢原作)

青少年抑郁症越来越多,为什么

根据2008年健康委的数据显示,有接近3千万儿童和青少年(小于17岁)有抑郁情况。又有数据显示,大约5个孩子中有1个有抑郁倾向。可以说,我国青少年抑郁问题已到了较严重的地步。

导致他们心情不好的原因也不是很复杂:

1、升学压力

现代的孩子,升学压力大,竞争激烈,各种被比较。在这种压力下,青少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2、人际关系方面的压力

与同学、老师等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好

3、一些刺激件的刺激

一些突发刺激或打击,如患了某些疾病,感受到挫折或者限制;或搬家,习惯、熟悉的生活环境改变等,容易使情绪受到影响。

4、家庭的氛围不好

家庭因素是导致青少年乃至儿童抑郁症的十分重要的“导火索”。如父母管教太严、期望过高、过度干涉,或父母陪伴少、离异、缺失等

各种因素叠加早一起,慢慢人就崩溃了,引发抑郁症。表现为常常情绪低落、原来喜欢的现在变得没有那么必要,注意力不集中,缺乏主动性,不愿意沟通交流,身体各种不适,失眠、乏力、消化不良、头晕、疼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