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健康 > 心理诊疗

分手后,你们依然可以当好爸妈

文|

西京

内容实验室编辑|

官方编辑

前不久看到一个报道: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

83.1%受访者会因孩子而选择放弃离婚

。一对有孩子的夫妻在离婚时,外界最大的反对声一般都是:这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好!再想想!

这篇报道发布时,正值《蝙蝠侠大战超人》在影院热映。这让我想起一则八卦,影片里蝙蝠侠的扮演者本阿弗莱克是美国著名影星。去年夏天月,他和同为影星的妻子珍妮弗加纳协议离婚,结束了两人近十年的婚姻。在对外的公告里,他们这样写道:

“ 经过慎重的思考,我们做出了离婚这一艰难的决定。我们将带着爱和友谊继续前进,并承诺会

共同养育

我们的孩子。在这个艰难的时期,我们也希望大家能尊重孩子们的隐私。”

-本阿弗莱克与妻子珍妮弗加纳-

如果你关注好莱坞明星八卦,你会经常会看到类似的公告:某明星夫妻协议离婚,并声明会共同担负起养育孩子的责任。不久后,就会有记者拍到已经离婚的他们带着孩子一起度假,逛街,过生日。

这并不是简单的明星作秀。毕竟,

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如果离异的夫妻能够实现对孩子的的“共同养育”(Co-parenting), 对孩子的成长是最为有利的。

“共同养育”給那些在婚姻中遭遇困境,但又害怕因离婚对孩子成长造成伤害的父母们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

为什么我们需要 “共同养育”

现在,打开你的电脑,在搜索引擎上输入“单亲教育”“共同养育”等关键词,你能搜索到多达几百万条的结果。与之相关的文章、课程、书籍、指南更是比比皆是。

这一现象背后的事实是,中国家庭的离婚率正在持续走高。

据数据统计,2014年中国依法办理离婚的夫妻达到363.7万对。

这其中不乏有孩子的夫妻。

即使社会的主流观点仍然是,离婚会对孩子孩子的成长造成不利影响——这确实是对的——越来越多的成年人也开始相信,

如果一个家庭只能维持表面的组织形式,而不能带给其中的人以安全感、归属感和幸福感,甚至只能造成伤害,那么我们应该做出其他的选择。

孩子的成长问题也不仅仅在于家庭的形式,不在于父母是否在一起,而在于身为成年人的父母怎么去做。这才是关键所在。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副教授Edward Kruk专门从事孩童与家庭政策研究,他是共同养育的提倡者之一。“共同养育的核心宗旨就是:

以孩子的成长利益为上,搁置你与前任配偶之间的争端和斗争,通过商议协定,共同养育孩子。

” Edward说。

-窦靖童与母亲王菲-

这让我想起了窦靖童。在刚刚过去的五一节假期里,成千上万的人涌向北京的超级草莓音乐节,窦靖童也登台演出了,受到狂热的欢迎,其演出直播页面在直播app上被点击了近70万次。

窦靖童引发了很多人对于离异家庭如何养育孩子的探讨。她不

1. 处理好离婚对孩子造成的创伤。

这点很重要。当离婚已成既定事实,一定要记得和孩子认真沟通这件事。最最重要的,向孩子传达一个信息:你没有被爸爸妈妈抛弃,爸爸妈妈永远都在。同时,提前做好离婚后的抚养计划。在与孩子沟通时,向他们详细地说明这些计划,給孩子提供安全感。如果在离婚后,孩子依然显现出某些创伤后的应激障碍,记得及时寻求专业机构或人士的帮助。

2. 多花时间与孩子在一起。

无论是物理空间上的还是精神上的。长时间的共同相处可以促进你与孩子的关系,精神上的相处则是指对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兴趣,并合理地介入、支持。

3. 维护孩子的“支持系统”。

社会人都生活在各种各样的系统中,离异家庭的孩子在这些系统中会更具脆弱性(如被同龄人攻击等)。因此父母要在分离的情况下,依旧维护好他的家庭支持系统,朋友圈、校园生活等等,给予他们稳定感。

4. 不断地教育自己。

孩子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有不同的需求,教养计划也需要不断调整。因此你需要自我学习,无论是线上教程,还是亲子书籍,又或是专门的培训项目,你都需要不断地汲取知识,以应对孩子的迅速变化。

5. 支持前任配偶在共同教养这件事情的角色。

无论你和前任配偶之间有多大的纠葛,请将那些情绪放置一边,回到你们在共同教养中应负的责任上来。按照你们此前的协议与规划,担负起自己的责任人,同时支持对方的行动。

6. 在孩子的面前,与你的前任配偶保持通畅的、透明的沟通,给予对方以尊重,杜绝谩骂与攻击。

这件事很重要。记住,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避免将孩子卷入冲突中。任何一次当面的吵架,都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共同养育的艰辛之路

知易行难,就和健身减肥一样,共同养育是一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十分困难的事情。你能在网络和书籍中找到各式各样的指南,但这对离异夫妻而言依旧是巨大的挑战。

酷玩乐队主唱的马汀和妻子格温妮斯离婚后,也用共同养育的方式来照顾小孩。在一次采访中,他们承认,共同养育是很艰难的一件事。“ 因为无论你对对方有着怎么样的情绪:厌恶,不满,还是什么,你都不能在孩子们面前表现出来。你得定期带着孩子去见另一个家长,要一起吃饭,玩耍。

但是,我们私下里也沟通过,无论我们怎么想,孩子都是最重要的,我们承诺过他们,也必须为此负责

。”

“大人的事归大人,小孩子依旧需要保有自己的天地”。这是理想的状况,现实生活则残酷的多。

-马汀和妻子格温妮斯-

婚姻家庭学者Ahrons在他的专著《离婚家庭》(Divorced Families)中指出,一对有孩子的离婚夫妻,往往会在离异后形成5种关系类型。这其中,仅有前两种关系类型是适合共同教养孩子的,后三种都不适合。

哪两种类型?当两人的关系是“完美伙伴”或者“可合作同伴”时。

完美伙伴是指,你们和平理性的离婚,依旧真心实意地把对方当作朋友。你们有各自的工作,愿意制定一个以孩子利益为中心的养育方案。可合作伙伴则是指,你们之间有分歧,依旧有争斗与不满,但依旧把孩子的利益与共同养育计划放在最优先级。

另三种情况则糟糕的多,Ahrons称之为“愤怒的合作者”、“暴躁的敌人”、“消融的双方”。这三种状态有着不同的症状,比如

无法和你的前任实现彻底的情感分离,你憎恨孩子的父亲/母亲,你们不停地指责和怪罪对方,对自己应履行的责任没有明确的认知等等

。在这样的情况下,共同养育孩子会将事情弄的更糟,有时候甚至会变成一种伤害。

鉴于后三种情况较为复杂,如何面对又是另一个宏大的话题,在此不做展开。但无论无何,记住最核心的原则:从孩子的利益出发。

永远不要将失败的婚姻阴影加诸在孩子头上,他们并没有承担的责任。

我们每个人也都有能力从婚姻的失败中走开,并给予孩子未来和期待。

希望对需要的人有帮助~

参考资料:

“Co-parenting“. Michael Scott. Mediate.com. N.p., 2002. Web. 1 May. 2016

“How Do We Tell the Kids About the Divorce?”. Edward Kruk. Psychology Today. N.p., 2015. Web. 1 May. 2016

“What Makes for Successful Co-Parenting After Divorce?“ Edward Kruk. Psychology Today. N.p., 2014. Web. 1 May. 2016

Ahrons, C. R. and Rodgers, R. H. (1987). Divorced Families. NY: W. W. Norton.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简里里(janelee1231)公众号原创文章归版权所有任何组织,机构和个人不得擅自转载和二次修改转载请联系:media@jiandanxinli.com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质性研究|咨询师在抑郁和焦虑治疗中使用正念的经验(质的研究心理咨询和治疗常采用这种什么访谈) 焦虑、抑郁风险增加30以上,疫情或影响人类心理20年(疫情对抑郁症的影响) 心理治疗师说抑郁症被医疗化,吃药治不好,是真的吗?(抑郁症心理治疗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