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精神障碍与生活方式的调查问卷(熟人性侵到底有多可怕)

熟人性侵到底有多可怕

你好,朋友!

回答这个问题本来感觉稍有点尴尬。但考虑到为了让更多的女性朋友提高警惕少遭其害,还是觉得很有必要参与一下。

一、男女与熟悉

无论有多熟悉,男女之间相处,一定要把握住度。

古老的传统伦理道德,一直比较强调男女之间的度。儒家对男女的礼教,在《孟子·离娄上》中,有 "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 孟子曰: '礼也'。"这样的对话。具体意思是说:男人和女人相处,动作不要亲密,这就是礼仪。这种旧的礼教,虽然相对封建一些。但在社会物质文明发展加剧、精神文明却因一段时期忽略相对滞后(国家已经开始对这方面注重建设开始强化)的当今,依旧存在借鉴价值和参考意义。

通常所说熟悉的人,主要是在亲戚、朋友、邻里、同事(学)、师长、领导等家庭成员和社会关系之内。这些群体之间,由于长期共处,互相依存,彼此需要等多种原因,往往关系密切,相敬相亲,而基本不存提防戒备之心,有时甚至于零距离。所谓亲密无间,既是描述这种关系。

二、熟人性侵分析

如前所述,既然熟人是自己身边的长者、师友、亲戚、同事、上级,可能实施发生性侵的人,就在这些范畴以内。因为只有这些群体才有作案机会。

发生熟人性侵大致有几种可能性:

1、蓄意而为:其中一方蓄谋已久,或等待有朝一日“天赐良机”,或通过利诱威胁,达到自己图谋不轨的目的。诸如最近一段广州女生差点被男友借“听话水”实施性侵;成都14岁女孩被企业老板性侵;以及之前发生过的海南万宁小学校长带女生;四川小学教师魏某多次对11名儿童实施;江苏镇江12岁女生被继父致孕;浙江温州老板性侵两年之久等,都基本属此类案例。

2、醉酒:福州晚报曾经报道过一起钱某因酒后失态欲性侵堂哥妻子黄某的案例。

马来西亚《报》报导:越南富寿省一名阮姓少女,因为穿着妈妈的衣服,被喝醉酒的爸爸误认作妻子而性侵至其怀孕产子;世界拳王酒后性侵8岁女儿 ,曾一度引起关注。

生活中其实还存在有这样一种情况,男女双方彼此关系密切,互为蓝颜红颜知己无话不说无事不托,却从不逾越底线。但在酩酊大醉之后,会突然丧失理智,忘记人之伦理,做出一些全非自己本愿的事。

3、“误导”失控:男女双方相处虽彼此亲密无间,但一直以朋友相待。突然在某个时段,因为其中一方对自己的关心热情,误以为是传递“冲锋”信号,于是心血来潮,造成性侵好友,后悔莫及的悲剧。

三、熟人性侵的普遍性

相关资料报道,2006年,东西方性学研究所对200名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9.3%的青少年在12岁以前有一次或多次遭遇性骚扰和性侵害:言语性骚扰12.5%;抚摸或亲吻和臀部11.2%;抚摸或亲吻性器官9.8%;他人暴露性器官7.2%;企图(未遂)3.6%;2.5%。《“女童保护”2019年性侵儿童案例统计及儿童防性侵教育调查报告》披露,性侵儿童案件中,熟人作案超七成,年龄最小的为4岁。成年人之中,熟人性侵案例也屡见不鲜,只是暂时无人进行统计。

四、熟人性侵危害与预防

发生每一起熟人性侵案,对受害者而言,都是沉重的伤害。但作为弱者的女性,在被熟人性侵之后,处境却极为尴尬。因为当事方既为熟人,涉及的范围与自己和对方牵连都很大。为保护自己声名,避免隐情暴露波及亲人熟人,很多人在碍于面子、耽于利益的顾虑下,往往选择忍气吞声,委曲求全。这样的结果,不仅会导致得逞的一方愈加肆无忌惮,气焰嚣张,而且动摇着社会的道德根基,给女性造成极大的不安全感,让包括自己在内的一些人继续成为性侵的目标对象。

正确的选择应该是加强警示教育,保持异性间的安全距离,防患未然。遇到相关情况发生时,及时维权,向法律求助。

烦恼如歌

2020年7月8日

河南省文明网 精神文明建设调查问卷做完怎么提交

对于河南省文明网的精神文明建设调查问卷的提交,具体操作可能因网站更新或政策变化而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您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提交:

社交恐惧症测试题有哪些

社交恐惧症测试题有哪些

社交恐惧症测试题一般为问卷调查,种类颇多,不同机构都有自己的测试题,如“和不熟的人聚会时,会觉得放不开很不自然”等问题,但测试题只能作为初筛使用,并不以此为诊断依据。

社交恐惧症又名社交焦虑症,是焦虑障碍的一个重要亚型,社交焦虑症常发病于青少年或成人早期。社交恐惧症的诊断首先是症状符合,即患者表现为在社交场合和人际接触的过分担心,怕在大庭广众之下讲话、怕见上司、怕见陌生人、怕在别人的注视下进餐及进公共卫生间等。患者在上述场景下会出现明显的害怕不安,并且上述症状持续6个月以上,患者的日常工作、学习等因此受到较大影响。如果符合上述条件的人群,还需排除精神症、抑郁症、躯体疾病、药物滥用等,才可做出诊断。

因此社交恐惧症的诊断并不需要使用测试题,因测试题种类繁多也无须厘清,当出现上述症状时,建议尽快就医即可。

本内容由深圳市康宁医院 老年精神科 主任医师 吴东辉审核

经常做噩梦是怎么了

首先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白天要少接触那些暴利,恐怖的事情。

第二,噩梦和身体状况也有关系,比如最近着凉感冒了,就容易做噩梦。

第三,噩梦还可以自己晚上身体着凉了有一定的关系,如果晚上身体着凉了,不盖被子了,手脚冰凉也有一定的关系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质性研究|咨询师在抑郁和焦虑治疗中使用正念的经验(质的研究心理咨询和治疗常采用这种什么访谈) 焦虑、抑郁风险增加30以上,疫情或影响人类心理20年(疫情对抑郁症的影响) 心理治疗师说抑郁症被医疗化,吃药治不好,是真的吗?(抑郁症心理治疗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