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焦虑症康复的贴吧(公众号是真的不行了吗)

公众号是真的不行了吗

都2020年了,还有人关心如何从0开始运营个人公众号吗?

有,而且还不少。

去年,我写过一篇很实在的文章,讲自己运营公众号4年,一共赚了多少钱,可能是史上第一个自曝公众号收入的号主吧,还把每一笔收入带零头贴出来给大家看,所以那篇文章各平台影响力都不错,不枉我熬夜拿着计算器一笔笔算收入。(文章链接我贴在了文末)

当时不少人看后留言「真勇敢,这么做的你是第一个」。

有第一个就有第二个,不少号主看完我发的那篇文章效果这么好,也纷纷开始写文章晒自己的公众号收入,什么「开通公众号X年,我赚了多少钱」,标题都起得一摸一样,导致有读者迷惑了跑来问我:这篇文章到底谁先写的啊?怎么最近看到几篇风格都差不多。

此处省略我的内心os。出来做内容原创的,大家都懂。被人抄袭模仿这种事,习惯就好,反正他们也走不远,宽心宽心。

还有的更懒,直接把我的那篇文章原封不动转载到知乎,居然也获得了400多个点赞,眼看着就要超过我这个原文作者的点赞量了,于是在一个月高风黑的深夜,被我举报删帖鸟,快哉。

不好意思,废话有点多,我这人的毛病,下面进入正题,讲讲我运营个人公众号近5年的一些个人感悟。

从哪里说起呢,先说说“为什么要开个人公众号“吧。

其实很简单:有表达欲和被人看见的,再加上我第一份工作就是做数字营销的,和各类公众号主打交道多了,自然也要自己开一个,不然显得多不敬业。

我的公众号叫「土土土槽」,这个名字当初真的是随便起的,因为上司让我注册一个做互联网吐槽类的科技账号,我就想了这个名字,没想到后来公司不用这个号了,我就拿来自己用了。中途也没改名字,一直用到今天想改也不好改了。(所以开公众号的各位一定要想清楚再起名字啊!!)

最开始,我只拿公众号当个人博客用,想写什么写什么,想什么时候写什么时候写。毕竟平时工作累成狗,没多少时间定期运营。

后来换了份清闲点的工作,直接导致我的公众号更新频率开始直线上升,还是写个人感悟偏多,但不再是写给自己一个人看的感悟,而是能代表一种社会青年普遍存在的现象,我后来称这种文章为“社会观察”,但也有人给我贴上“鸡汤文”的标签。当然我的内心是不服气的:“就算是鸡汤,那也是高级鸡汤,哼。”

最开始的几篇文章标题,欣赏一下

哦对了,那个阶段,我写过几篇外围爆文(从公众号以外的平台火起来),由外部到公众号热门了一段时间,都和日剧有关。

比如在知乎火的这篇「东京女子图鉴」的日剧文,讲的大城市年轻女孩的奋斗;

以及在豆瓣火的这篇「公主小屋」的日剧文,讲大城市买房族的奋斗。

两篇文章算是让我第一次小范围出圈,给我带来了第一批读者,粉丝从3位数变成了4位数。

从那以后,我开始用日剧结合社会观察写文章,写作主题开始慢慢垂直了,粉丝虽然涨得慢,但也有了第一批忠实读者,而且粘性很高。

第三个阶段,我又换了一份内容营销的工作,平时需要写一些内容质量要求很高且偏严肃、理性、注重逻辑的互联网商业文,于是我的写作风格又发生了一次转变,感性之中夹杂理性,且文风开始逐渐正经起来,主题也更偏社会观察一些,这个阶段的文字相比「写给自己看」,更偏向于「写给读者看」,我开始有意识地设定文章主题了,并且开始逐渐放弃写日剧,将领域直接垂直在「都市青年社会观察」。

直到我从第三家公司离职,我的公众号才迎来了最关键的一次转变——彻底从自我表达类个人公众号,转变成商业变现类个人公众号。

2018年2月,一篇名为《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都不想上班了》的文章,上了豆瓣主页。持续接近一个月的热门流量,为我的公众号导流了上千粉丝,接着200多家公众号申请转载,其中有不少几十万、几百万粉丝的大号,这些转载也给我带来了接近上千的粉丝。

其实,《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都不想上班了》是一次试水,我想看看「不上班」的话题关注的人多不多。如果多,我就顺势推出「100个不上班的人」独立采访。

之所以想做这个选题,是因为那阵子我处在“想离职,却又不知道离职后做什么」的阶段,于是打算从采访身边「不上班」的朋友做起,做成系列人物采访,既可以从别人身上学习「不上班」的思路,还可以作为「自媒体写作」项目长期运营。

以我混迹新媒体圈多年的经验来说,我设想过这个系列关注度不会差,但没想到效果会这么好。

那时候已经2018年了,我在2015年就注册了公众号,却没有好好运营,错失了第一次流量增长高峰,这一次一定不要再错过机会。

我这样告诉自己,然后开始了「100个不上班的人」的定期更新。幸运的是,前面几篇文章在网上的效果都不错,可能因为当时确实没什么人写这类专题,于是我坚持了下来,也趁此机会辞职了。(后来还出版了一本书《只工作不上班》)

没想到,辞职后的第一个月,就开始有广告主找上门。在此之前,我从未发过一条广告。

这样让我深刻意识到:想要靠自媒体变现,在有商业价值的垂直领域持续深耕很重要。

为什么我之前写了2篇日剧类的爆款文章出来,都没有广告主找我?1是因为当时的粉丝量确实不够,2是因为日剧领域太小众,几乎没有商业变现价值。我关注的几个日剧头部大号都是如此。

而开始「不上班」采访后,我有意识地内容转型,使广告主把我划分到了「职场领域」。这个领域就有商业价值了,因为它的受众是广大上班族,商业变现的范围很广。

看到这里,你以为我从此就走上「广告接到手软,靠公众号发家致富」的阶段了吗?

呵呵,并没有。

可能我是一个比较另类的号主吧,如果不是因为自由职业后没有了固定的收入来源,我可能压根就不会接广告。

虽然我的公众号粉丝不是很多(到今天也是),连腰部都算不上,但也是我花了很多年心血用心运营的,就像我的孩子,我不能让它成为一个「拜金主义者」,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走歪。

所以,很多「标题党」和「文案浮夸」「容易引起焦虑」的广告,我一概不接。但凡做职场领域公众号的各位,应该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拒绝80%的广告客户。

市场大环境就是如此,你不「制造焦虑」、「你不标题党」、「你不浮夸」,转化率就低。

一开始还有客户接受我单独为他们撰写文案,后来连这类客户都消失了。越来越多甲方为了省事、高效、批量化,会找专业写手针对特定领域的号主,写好广告软文ABC,然后找几家媒介公司去批量化投放,然后根据投放效果判断广告文案和号主的质量如何,进而继续优化。

什么?你不接受全文投放,想单独撰写广告文案?

不好意思,下一位。

说到底,你只是广大中小号主中可有可无的一环而已,没人在意你的“个人口碑”、‘”粉丝感受“、“创意想法”,他们只在意“我这笔钱花出去转化如何”。

我曾经和一个广告主在投放之前谈好“允许我修改原创广告文案”,对方也表示同意。结果在我写好后对方又临时反悔,要求我按照他们的广告原文投放。

即使我一再说明“这不是我的公号风格”,“我的读者不会喜欢”,“前面部分干货太少”。

客户直接反馈:“我不管什么干货,我只管转化率,到时候转化率不够你补发吗?”

由于那时候缺乏经验又签了协议,所以那次只能按照他们的要求发了他们的软文。

此后那家客户找我投放第二次、第三次,我都直接拒绝,即使他们提出提高价格。

我身边有不少同领域的博主,一个月至少接4、5条广告投放,几乎来者不拒。说实话,职场领域做久了,你看个标题也能猜到是哪一家广告,因为广告主从去年到今年来来去去也就那么几家。

我不知道他们的读者怎么想的,反正路都是自己选的,自己能接受就好。

对于我来说,我做不到。我太要面子。

当然我也不是没发过一些「制造焦虑」的广告。有阵子收入下滑,出于焦虑接过一些。但每次发前和发后那种觉得自己好像做了什么坏事一样的那种自我谴责和自我怀疑的心情,让我一次次觉得「为了这么点钱,把自己搞成这样,不值当」。

更何况每发一次广告,就会有一些读者跳出来指责批评你,其中包含一些关注很久的老读者,写满长长几百字评论,批评你不应该接这样的广告。

看完说不影响心情是假的。

再说就算我每个月接满公众号广告也养不活自己。按照大部分公众号每四条文章出一条广告的频率,那我每个月只能接一条广告,最多2条,我这种小号,能有多少钱?

因为我平均每周更新1-2篇文章,这个频率在全职做自媒体的人中真的很低了。

有阵子我一个月接一条广告,每次发广告前后都要找几篇有质量的文章缓冲一下,也有读者在后台留言「广告真尼玛多」。我也是不知道说什么好,可能网络大环境就是「大家看免费的内容看习惯了」吧。

我去年有大半年的时间,一条广告也没接。今年期间,有阵子出于焦虑,又开始接广告了,只不过是我觉得产品可以,文案也不那么浮夸,并且接受我修改的广告。(有些我还亲自去体验了,觉得好再接的复投)

现在我只接类似的广告,依旧不多,可能偶尔能碰上那么1、2个吧。我是很希望市场上能多一些我发自内心认可的广告主出现的,商业推广本质上并没有什么错,只是很多产品本身和推广不太惹人喜欢罢了。

这个是关于“小型公众号主”接商业广告的一些真实情况分享。如果你想靠个人公众号接广告赚钱,要“钱”还是要“面子”,可能是需要提前考虑的事情。

实话就是:公众号靠内容涨粉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靠广告赚得金盆满满的时代也已经过去了(可能头部账号还有机会,但头部的坑已经被占牢了)。

那我为什么还要做全职做自媒体呢?

因为我的生活、工作已经和「内容创作」分不开了。而如今的内容创作又如此依赖各大新媒体平台。我要生存,就要不断去更新自媒体呀。

虽然公众号广告没有多少收入,但是我可以通过其它养活自己啊,比如撰稿、比如研发原创在线课程、比如平台补贴、比如合作分销、比如摄影。

这其中的大部分机会,其实都是通过自媒体带来的。

特别对自由职业者来说,以前你在职场,公司的名字就是你的个人背书。现在自由职业了,自媒体平台上的作品就是你的个人背书。

为什么很多自由职业者都和自媒体、互联网脱不了干系,因为:“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如果你釀的酒香,你要主动让别人知道。

所以哪怕是传统手艺人,也要在网上多晒自己的作品,才能被更多人喜欢和看见。

网络是展示个人价值的杠杆和工具,合理利用它就好。

最后我想说,虽然年复一年,唱衰公众号的人不断,但短时间内,我觉得它依旧是有价值的。只要人们没有放弃使用,公众号就还有读者,只要还有读者,就还有价值。

经过这几年的公众号运营,我总结出的经验就是:如果只是个人公众号,没有大规模商业变现的强烈渴望,带着真诚的心态坚持创作就好。

不浮夸做作、不制造焦虑、不编造谎言,永远生产对用户有价值的内容,总会有价值实现的一天的(不一定是物质上的哦)。

不好意思,又没控制住写了一堆废话,但都是真心话。大家随意看看,就当一乐。

如果有启发那是最好了,希望除了收藏之外,也不要吝啬你的「赞」哟~

有什么毫不起眼却闷声发大财的行业或者生意

1:承包寺庙。现在去烧香的人太多了,尤其是有钱人,单靠卖香火都很赚,功德箱里的钱又是一大笔。一到初一十五,去寺庙的人络绎不绝。

2:算卦风水行业。根本不愁没有生意,单价也高。但是前提要算得准,才有客户转介绍。

3:APP推广,一个月赚一万不是问题。

4:电脑维修,少则几百,多则上千,就是装个系统都要收费50块钱。

5:五金店。顾客只要进店,必买东西,而且店内的东西无保质期的说法,不担心过期。店老板同时还能顺带承接各种维修的活。

6:医院陪诊员,早上陪一个,下午陪一个,一人收300,一天就是600。

7:菜市场买菜。不要小看菜市场卖东西的每个人,一天随随便便两三千,遇上节假日更是多得要命。

8:定制男版西装店,西装卖你5000、1万、2万,其实厂家合作价格1000以下,皮鞋成本99。

9:美发店。美发染膏两三块一支,双氧顶多十几能用好几个客人,但是染一次头发好几百,而且一般说价格几个档用的都是同一个产品。

10:家庭保洁员。按小时收费,3个小时起步,一个小时50到100不等。

11:美甲店。美甲钻进价10块钱一大堆,贴到顾客手上20一颗。

12:医美行业,这行业赚女人的钱。在医美圈人眼里,一年赚个200个才算是及格的。

13:甲醛治理。现在这个行业特别好,算是吃螃蟹的人,大品牌治理甲醛的公司特别的赚钱。

14:户外露营装备。几年,大家都不能外出旅游,这也带动了户外露营行业。

15:药店。药店药品的利润在50%左右,不然怎么会遍地都有药店呢。这段时间,很多药店一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一年的销售任务。

16:牙科门诊。随便搞个啥都是几百上千,动不动过万,还怕技术不好。

17:月嫂。一个月玩手机,主人家看的时候做做样子就可以进账1万块,还不用交税。

18:眼镜店。好一点的眼镜六七百,实际上他最少都赚你400块。

19:婚礼主持。主持一次几千块钱,零成本。

20:咨询类的公司(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照价咨询),房租、员工工资是主要成本,利润高达70%~80%,不过没有真才实学赚不到那个钱。

21:动物葬礼行业。宠物殡葬,一颗安乐死的药,成本几块,卖几百。

22:课后托管,寒暑假托管。

23:私立幼儿园。一个孩子一个月一千五,三个老师,一个人一个月两千工资,班里30个孩子。

24:高端猫舍,八百进货,8000卖。

25:直播网红,啥技能都不会,几万粉丝来做直播,一个月就几十万。

26:劳务行业,水虽然很深,但是玩得好也很赚钱。

27:画油画,做手工diy手串珠子,成本几块一幅画要一两百。

28:卖手机,找熟人比官网便宜五百块,人家还有的赚。

29:私房烘培,利润率70-75%,如果用低端食材,利润率达到85%。比如一个6寸蛋糕卖188元,成本只要30元左右。

30:气球布置。大概需要半天时间,一场上千个气球,气球几十块钱,挣的就是动手能力的钱。

有哪些好的手机app推荐

熟悉我们有调的调友都知道,每年过年期间有调君都会推荐一些优秀的App,往年推荐的App都是有调君亲自用过,精心挑选的,但今年玩个不一样的,是我们有调的同事来为大家推荐。

当然不是胡乱推荐,而都是他们平常会用到,并且觉得非常棒的App,有调君在收集的时候还特意提醒他们一定是相对小众的。所以这次推荐的App各个都是实用、小众、精品。有调君只能提醒各位调友一定要下载玩一玩,说不定会打开你的新世界。

目录资讯阅读影音图像游戏其它

资讯阅读

  • 好奇心日报 App (iOS / Android)

有调时而沉默时而疯癫陈老湿年度推荐

除了我们有调,以及一些社交、工具类软件,这是我最常打开的一个App。它绝对是新闻阅读类App中的一股清流,没有博眼球的震惊派标题党,也没有密密麻麻的小广告,界面干干净净,看起来十分的舒服。

除了简洁到性冷淡的界面,最吸引人的是它优质的内容,涉及到商业、娱乐、艺术、科技、时尚等各个方面,有新鲜独特的资讯,也有深刻的分析报道。另外它还有特别有意思的栏目,比如:浮华日报、这世界、为什么读书等等,总之它的内容可以用高逼格、有深度、涨姿势来形容,如果手机上只能保留一个新闻阅读App,我一定会选它。

  • Flipboard App (iOS / Android)

有调成都分舵蘑菇年度推荐

Flipboard也叫红板报新闻,喜欢看新闻的朋友一定要下载的一款软件!用“质感”这个词最能形容它带给我的感受。界面设计异常简洁清爽,文章内的排版也很舒服,和阅读纸质媒体的体验相差无几。特别是翻页特效,特别有意思!

作为个性化内容推荐的鼻祖,推送的文章内容都是相当优质的,并且一些小众、专业的垂直领域都有涉及。另外一点觉得比较舒服的阅读体验是,不同于微博的评论区,红板报App内基本没有什么讨论。(虽然设置了评论区,但真的没人发!)我觉得这样反而提供了一个更纯净的阅读环境,独立阅读和思考的空间都被放大了。在这里静心看一篇长文真的毫无压力。

  • 网易蜗牛读书 App (iOS / Android)

有调成都分舵苏打年度推荐

有句话说的好“书非借不能读也”。网易蜗牛读书App就很好的践行了这一句话。全站的图书任意免费读,但是每天只有1小时。很有趣,因为只有1小时那么你只会挑选你真正感兴趣或有用的书来阅读,同时保持了你阅读的热情,让阅读变成一种非常值得期待的事情!

App内涵盖的类目很齐全,还细致的分为了不同的阅读专题,以及读者阅读榜单,让选书也变成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领读”这一板块类似于阅读推荐,以及读书笔记。可以看看别人推荐的书,以及交流自己对同一本书的看法,做到有输入有输出。不要小看每天一小时哟,坚持下来收获也不小撒!

  • 机核 App (iOS / Android)

有调小黑屋一哥木偶君年度推荐

可能是在游戏圈里都比较小众的选手。但它却是我除了NGA,打开频率最高的综合游戏资讯App。它比较吸引我的地方,除了实时的游戏资讯,更会有专题节目聊到游戏背景知识和文化发展,内容的可读性都非常高!

除了游戏,App内还有黑暗料理向的“核众食堂”,冷知识满满的“差点1分钟”等系列视频栏目,一如它的slogan所言“不只是游戏”那样,有时候听他们gadio广播里聊新闻、互岔都非常有趣~

影音图像

  • MOZIK App (iOS / Android)

有调天性喜感的文艺粗人灰灰年度推荐

这应该是个永远不会火起来的心情电台。像是家具界的北欧风、摄影圈的杉本博司,够简单也够感性。滚石出来的编辑们,从1000万首的曲库里,人工筛选出2W首,或按心情菜单、或按文化专题呈现出来。

纯白的播放页面,没有歌词不能快进不可下载,带着一丝完全不care用户操作欲的任性,和极强的品味认同需求。在家时总默默开在一边,选择情绪、锁屏听歌、相信耳朵,这种未知感真的很不错。

  • 潮汐 App (iOS / Android)

有调深沉内敛迷之沉默的灿哥年度推荐

想要专心做事情又不想听歌的时候,就会打开的一个App,也是无数次清理手机后一直保留的存在。它的主要功能是提升注意力,通过自然环境中的声音,如海浪、鸟叫、下雨声等,让你的注意力保持集中。可以提前设定好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就可以专心地做自己的事情,写稿、看书的时候非常好用。

它还可以助眠,睡前设定好起床时间,就会播放夏夜的蛐蛐声帮助入眠,第二天早上也会用自然声音轻柔地唤醒你,让你摆脱被iPhone闹铃支配的恐惧。另外,App会每天自动生成一张高清壁纸和一句名言,每当打开App看到这些句子和壁纸,都很惊喜。希望新的一年,它也能帮助你更专注地工作。

  • 片场 App (iOS / Android)

有调一个不愿透露姓名的李大猫年度推荐

不知道你有没有在看过一部电影后,迫切的想去电影中的某些场景亲自感受一下的冲动,那么片场Mocation这个App绝对是你需要的。收录了众多最新和经典电影取景地的Mocation能带你来一次真正的巡礼,甚至直接就规划出一次丰满的电影朝圣旅行。热门电影-热门地点-热门路线推荐,甚至最新的话题电影“三块广告牌”已经收录其中。

以《你的名字》为例,新海诚的电影场景每一帧都美到窒息,又大多是参考日本实景,像大猫我就非常希望去日本旅行的时候顺路拜访一下取景地。比如电影中男主泷打工的咖啡厅,实景就在东京新宿,App给出了详细的地理位置、实景照片以及对应的片中场景和故事,甚至还有周边的热门地点,可以说是旅行必备了。

  • 国家地理 App(iOS付费 / Android)

有调知乎机构号幕后推手年度推荐

最近刚刚下载的一款App,下载的主要原因是便宜,因为价格只要一块钱……但是下载后恨不得安利给全世界。只要一块钱,你就能看到世界各地的精彩摄影瞬间,足不出户感知世界各地的自然和人文风采。遇到好的作品还能一键保存,也能与朋友分享,就连发朋友圈都不愁高逼格配图了。

更重要的是《国家地理》App真的做到了让你遇见另一个世界,你的世界不再是目光所及之处,每一张图片都会带你走进它们背后的世界。我都说到这了,朋友你真的不考虑下载看看嘛?

  • Trigraphy App(iOS )

有调市场部二十一年度推荐

一键实现风格化的几何效果,简直是我等懒癌的福音!有随机傻瓜模式把整个照片平面化,也配备了擦除和涂抹等细调工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调整刷头大小和效果强度,实现更多的脑洞!

另外,MISLEETY那个特效有个特鸡贼的用法:通过掷骰子的随机拾取运算,来提取出色块,从而收集配色方案。作为一个工具狂魔,我觉得探索熟悉工具的过程本身就很有趣迷人,这里就不继续啰嗦啦,大家下载下来试试看吧!

游戏

  • Playdead's INSIDE App(iOS )

有调市场部二十一年度推荐

玩过LIMBO的朋友对独立游戏开发团队Playdead一定不陌生了,除了一贯孤独无助黑暗的游戏氛围、极简却让手残党万死不辞的操作以外,INSIDE有着更细腻的声效场景、更丰富的游戏体验、更震撼人的脚本故事。

谜题设计得非常妙,细节充满着各种现实隐喻,结局更是令人错愕而后细思极恐。零文字的叙述使得游戏不会困囿于一个固定的解释,所有人都可以有一番自己的解读。 探险解谜类游戏口口相传的神作,绝对值得你好好体验一把!Ps:新作制作中,我们一起观望等待吧!

  • LOST TRACKS App(iOS )

有调种草小能手拾壹年度推荐

LOST TRACKS是我偶然之间发现的一个单机游戏,是一个学生作品,很短,半个小时就可以结束,但是却非常有意思!它是一个相当意识流的游戏,没有时间限制,没有竞争对手,只有缓缓流淌的音乐和无止境的寻找。它的设定很特别,一共四关:第一关靠视觉、第二关靠听力、第三关靠声音、第四关嘘……保密!

比如说第二关LISTEN,我认为是最有意思的一关:你眼前的能见度很低,只能依靠耳机里的声音去判断方向,不停的转换人物方向,就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声音在左还是在右,是在远方还是在近处,一直到找到声源为止。画面和音乐都很精致,特别是音乐,很适合一个人夜深人静的时候玩。

其它

  • UberFacts App (iOS)

有调小黑屋馒头年度推荐

大学到现在换过两三个手机,都一直存活的App。全英文、冷知识,是它最大的两个特点了。每条都是一张图 一两句话,平时作为打发时间或厕所读物再合适不过了。

涨姿势的同时还能随时随地学学英语啥的。内容包含了两性、自然、娱乐圈、历史等多个分类,你可以随便挑喜欢的来看~每条下面还有很多歪果仁的评论,看看也是挺有意思的~

  • 味觉大师 App(iOS / Android)

有调爱喝茶的熊大年度推荐

作为一名有理想、有追求的吃货,不仅要会吃还得会做。味觉大师App网罗专业人士(比如厨师、调酒师、美食摄影师),推送全球美食资讯、精致餐酒、名厨动态和最潮餐厅等。同时会有国内星级饭店的厨师视频教你做菜,每个只有三分钟,方便易学效果好,尤其适合现在过年聚会露一手。

另外就是App内除了国内饭店外,还能够找到很多国家、城市格调餐厅的推荐,从几美金的特色汉堡到几百刀的星级厨房都涵盖其中。

  • 美丽修行 App (iOS / Android)

有调望京男孩小邓年度推荐

算是最为专业的美妆类App?有各类护肤产品详细的成分表,并且有每种成分的功效说明。在完成肤质测试之后还能根据你的肤质判断产品适不适合你。

同时有很多用户对于产品的评论,在评论中都会有评论者肤质的tag,方便阅读的人判断。上面有不少用户的护肤心得等文章分享,还有比较专业的业界人士进行深度科普,在选购护肤品之前上去看一看能大有裨益。

  • 幕布 App (iOS / Android)

有调拥有一整个帮派的琛哥年度推荐

这是一个帮助你理清思路的好工具。无论是做计划,还是写文章,亦或是向别人展示你的想法,都可以用到。

它的核心功能是构建框架,你可以把你想到的要点全部罗列出来,然后按照金字塔原理或者其他思维,把要点整理排序,最后一键生成思维导图。这对于你理清逻辑,整理思路,都有很大的帮助。除此之外,它还支持PC端和手机端的同步,既可以在手机上编辑,又可以在电脑上码字,非常便利。

  • 圈子账本 App (iOS / Android)

有调市场部风云人物芒果年度推荐

很早开始就有记账的习惯,换了iOS之后,发现之前安卓上用的软件没有iOS版,搜罗了一圈,最终定在了圈子账本。

最喜欢的是界面UI很简单,没有花里胡哨的功能,可以和老婆一起共享一个账本共同记账,月底每个人的支出都一目了然。目前坚持了1年半了,回首过往看看自己的支出,还蛮有成就感的。

  • 有调 App (iOS / Android)

有调所有人年度推荐

这个应该是大家最熟悉的了。现在基本上我们每天都会购物,手机上也充满各种各样的购物App,但依然很难分得清商品好坏,很多东西不知道买什么样的好,不知道在哪买价格更合适。而我们有调就是为了帮你买到最好的东西,最合适的东西,帮你把在购物路上会遇到的坑踩平。

有调会做各种有趣科学的评测,目前已经做了近百种生活用品的评测,既有传遍朋友圈的口罩、防晒霜、雨伞评测;也有特别的套套评测、卫生巾评测;还有非常实用的电动牙刷评测、棉柔巾、耳塞等评测,总之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去年还成立了有调吃喝团,做出了火爆朋友圈的方便火锅、螺蛳粉、香肠等评测。除了自己做评测,我们还做了大家来评测,让大家发表最真实的体验。

为测雨伞,我们联系了清华大学钱学森班共建风洞实验室

为找到好吃的方便火锅,的试吃

除了花样、科学的评测,我们每天还有各种各样的干货文章,以及好用、好玩、有趣的好物。去年精品购也做的如火如荼,精品购的每件商品,都是我们亲身试用过的好东西。值得买频道也非常给力,可以看到各大购物网站实时的折扣信息,当然这些折扣都是经过层层筛选,每一件都是好东西,怕自己不能找到最优惠的折扣看值得买就对了。

结语

今年就为大家介绍这么多了,这所有的App可都是我们同事精心挑选出来的。希望大家新的一年能变成更好的自己,好的App千千万,今天只是为大家找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也许你有自己觉得非常棒的App,记得在评论区留言。

如果你觉得这个回答不错,快来点个赞!想要更多的时尚好物推荐和专业测评,欢迎前往有调App!

有特别甜的小说推荐吗

放几本之前推过的好看又很甜的言情小说。都帮大家撸过一遍...放心抱走哦。先上一本等下慢慢更新哈。

一本言情小说推荐 No.23|李医生他心里有颗小 Sugar

《记忆深处有佳人》苏鎏

推荐指数:4 颗星

花费指数:约 9.78 元

排雷:现言、1V1、HE、配音演员VS脑外科医生、男主腹黑、女主很正

私心的给这本小说打了 4 颗星,实在是最近看了太多互撩、糙汉、甜宠什么有点太腻,好不容易来了本正常还很不错的,必须要强推。

女主苏格很棒,是很喜欢的那类女主,表演系学生,长得大气明艳非常漂亮,却完全不会想利用自己的美貌获取更好的资源,是为了活得更踏实去干了配音演员,在对待追求者脑子很清楚,不会被迷惑,知道自己要什么,不傻白甜也不会妄图过自己够不上的生活,喜欢。(在男主眼里她就是既傲娇又胆小,明明条件那么好,却洁身自好,特别迷人)

李默,脑外科医生,超级有钱的富二代,腹黑霸道,简直是这一段看下来比较正常的男主了。坏起来的时候雷霆手段,宠女朋友的时候完全不手软,有钱有权有势却不会利用这些仗势欺人,上得去下得来,不讲究不装逼,超喜欢。

这样的一个天之骄子的男人对人好起来,简直能把心窝子都掏给姑娘,李默确实也是这样做的,否则他不会等了苏格 3 年。

俩人相遇很有意思。

女主差一点嫁给李默当他继母,只不过还没当成老头子就挂了,李默从非洲赶回来奔丧,苏格住在老头子留下的老房子里,李默也在。老头子将房子当遗产送给苏格,李默起先是想打官司对付苏格,谁知道俩人住着处出了感情。

苏格是真讨喜,长得漂亮,却拒绝潜规则进入娱乐圈,当时还在念大四,四处接配音的工作,活得踏实又努力。李默就想逗逗她,知道苏格有梦游症就在她睡着的时候往人家手上画小乌龟,追姑娘追得霸道到人家农村老家。后半段追妻的过程简直是新好男人的典范,给人家做饭洗衣服收拾屋子,出门接送,去哪里管付钱,这样一个大少爷伺候起人来丝毫不含糊,佩服。

俩人的感情戏也写的非常好,不是那种互撩,是真的血管跳动的骚,因为彼此都有情,所以很多事情变得顺理成章,腹黑霸道与聪明的软妹子,对手戏好看得不要不要,车开得也隐晦,一点也不觉得枯燥,过瘾。

其实女主脑子一直都非常清醒,李默对她是真好,她也是真爱他,可她觉得俩人之间横着根本无法解决的难题,她为什么而来,为什么接近李默的父亲和他的妹妹,她寻人的秘密,李默那么聪明她总担心有暴露的一天。

那天也终究会来到,只是在如此男主的情况下,不管苏格什么身份都不重要,他想要她,他只要她,是一辈子的要。

可是苏格还是走了,不仅是她的身份,还有青梅竹马为了她出的事故,她想让李默忘了她,认为她坏,可人家根本没当回事,给她三年也只是让她自己消化这些理不清的感情。

是,李默觉得自己是个,栽在苏格身上了,可没办法,他就是,好在他没放弃,她也忘不掉。

总体不虐的,写的很正常,是最近看得一切都顺其自然正常的言情小说了。

剧中配角几对也写的也精彩,大影帝周声是李默同父异母的亲弟弟,刚开始追嫂子最后拐跑了拐跑了嫂子的情敌加闺蜜,痴情男配和霸道女总裁,都很带感啊。

好看,推荐!

再说一句:哦,男主吃醋霸道起来也真是太撩人了...苏死了!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质性研究|咨询师在抑郁和焦虑治疗中使用正念的经验(质的研究心理咨询和治疗常采用这种什么访谈) 焦虑、抑郁风险增加30以上,疫情或影响人类心理20年(疫情对抑郁症的影响) 心理治疗师说抑郁症被医疗化,吃药治不好,是真的吗?(抑郁症心理治疗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