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总觉得别人说什么都是对的,对自己说话不抱有自信?(和人吵架浑身发抖,声音也颤抖,明明自己有理,却还是说不过别人,怎么办呀)

和人吵架浑身发抖,声音也颤抖,明明自己有理,却还是说不过别人,怎么办呀

这个时候不要急着说,冷静下来,听他们说,说得越多,漏洞越多,抓住一个漏洞地怼。如果还有能力就给对方下套。一次在机场候机,我起身去打水,包放在座位上让我婆婆看着。打完水回来,包被扔在了地上,一个胖女人坐在我放包的地方,她一人坐了两个座位。我问婆婆:咋回事啊?婆婆气的手直颤:没见过这么不讲理的!这时候那胖子说话了:这座位你买了?你叫它它答应你?我立即回怼:那么说你买了?你叫它它答应你?你叫叫我听听!还有一次是领着孩子输液,我在前边等着护士喊号,老妈带着孩子在座位上等着。突然我就听见有人吵架,回头一看,一个老太太跟一个男的带着孩子跟我妈在哪儿吵吵呢。我过去一问,我妈说,老太太让她家小姑娘就在座位这里尿尿,喊她不能在这里解手,她就不行了,她儿子还说:就在这里了,怎么着吧!我说:可以,就在这里。你家姑娘有五六岁了吧,你要是觉着这么大的女孩子可以当众脱裤子解手,我们都无所谓。小姑娘,厕所就在隔壁,你愿意在哪里解手?孩子说:老师说了,背心裤衩护着的地方不能让别人看见。“看看你们家孩子,多懂事!别把孩子往坏了教!”

跟一个人说话,不论说的内容是什么,对方都会自觉的对号入座,这是不是一种心理疾病

谢邀!看了本题描述,我觉得与人对话把自己摆入话题,甚至对号入座是很正常的事,并非病态。一般发表文章、评论,作者都会有自已的立场观点,所表达的内容应该是发布者赞同的观点。有时自己不便说出,也可引用别人的文章评论,这里的观点与自己相同或相近,基本可以代表自己的观点。与人谈话也是一样,有时不便直说就借古喻今、借他人的事表达自己的意思。本题你与她闲聊不论你是否表明是说他人,只要你对其聊起此事就应代表了你的观点,而你既已表了对此事的不认同或反对,而此事又正好与她的行为雷同或类似,稍微正常的人都会与自已掛钩联想,认为你是借别人来说她。我认为真正缺乏常识、有问题的人应该是聊起此话题的你!

为什么有的人背地里相互说对方坏话,当面又给人感觉好的跟什么似的

为什么的人背地互相说对方坏话,当面又给人感觉好的跟什么似的?什么心理呢?

这个问题我忽然没有说背地对方坏话。在这个社会生活中经常有见过,但是这种交住少一点,这种人是笑里藏刀,烂嘴拔舌,加油添醋小人行为。但是这种人是什么心理猜透不出,是一个不好现象。假如对方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好,应该当面给对方解释清楚情况。最好不要背后给对方说短论长?

有人说太相信别人的人,吃亏的总是自己,你认为呢

今年单位竞聘上岗,有个岗位很适合我,经理也答应了我,为了保险起见,我晚上请了经理,顺便喊了几个要好的同事做陪。

第二天开始报名竞聘,我就先打了给经理说一下,谁知经理对我说:这会某某就在我办公室,也要竞这个岗位。

我一听脑袋可大了,咋晚上做陪也有她啊。

我没在说什么,就去竞别的岗位了。

只要在世上活着,总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也总会有吃亏的时候,自己尽可能做到心中无愧就好。

常常有句话提醒自己:尽力做好自己,吃亏是福。

管不住自己的嘴,总是喜欢夸夸其谈,怎么办

感谢邀请。

你说的这个现象,在很多年轻人身上都容易出现。

年轻人夸夸其谈,其实反映出他们很好的反映、应变能力,但是,由于年龄、阅历、学识等等因素的影响,年轻人的社会阅历和社会经验尚显不足,而心理的成熟度还显不够,所以,在很多场合或情况下,即便是对自己不太了解、没有深刻认知的事情,也会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而往往其所表达的观点和想法,要么有失偏颇,无法给予交流者正面的信息,要么缺少深刻的见解,浮于表面,给人一种浮夸的感觉。更有甚者,对自己完全不了解的东西,也要不懂装懂,结果是贻笑大方,自曝短板。

这种情况的产生,通常是虚荣心和自卑心理双重作用的结果。

喜欢或习惯于夸夸其谈的人是虚荣心较强的人,会很急于表现自己。在很多情况下,Ta不会认真倾听,认真的在内心里进行分析和思考,只是听到某几个关键词,不管下面的内容如何,头脑中勾画出的完全是自己对这几个关键词的理解和认知,然后就立刻希望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来展现自己的存在感。这样所导致的结果,往往是离题万里,词不达意,只是宣誓一下自己的存在,对交流沟通者而言没有任何益处。

夸夸其谈的另一种情况就是,把原本并非自己的经历,通过移花接木的手段嫁接到自己身上,希望借此体现自己的能力,这也是一种虚荣的表现。但是,正因为事情本身并非自己亲身经历,所以,漏洞百出,最终给人的印象很差。

喜欢或习惯于夸夸其谈的人,同时也是存在自卑心理的人,在很多时候Ta们的内心缺少认同感,缺乏安全感。这种人需要不断的通过自我表现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期望通过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表达来提高在人群中的认同感,从而给自己带来一些心理上的满足和安慰,借此来抵消内心中的不安全感。

夸夸其谈在短期内可能会收获一些效果,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种行为只会让自己的社交范围变得越来越小,社交的环境变得越来越恶劣,进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让自己变得更加缺少认同感和安全感。

年轻人,或者喜欢和习惯于夸夸其谈的人,最应该做的是脚踏实地,学会倾听,学会观察与分析,学会用心思考,不要急于表现自己。别人的认同和认可固然重要,但自己对自己的认同和认可才是在这个世界安身立命的根本。

解决的办法:每一件事在表达之前,停顿三秒钟,问自己两个问题,我真的懂吗?我真的能说清楚吗?答案如果是否定的,那就闭嘴。

很多事情其实都一样,用的是心,而不是嘴。

管住嘴很重要,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我们用不到两年的时间学会说话,却有可能要用一生去学会该怎样说话。

希望这个回答能对你和与你有相同情况的人有所帮助。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质性研究|咨询师在抑郁和焦虑治疗中使用正念的经验(质的研究心理咨询和治疗常采用这种什么访谈) 焦虑、抑郁风险增加30以上,疫情或影响人类心理20年(疫情对抑郁症的影响) 心理治疗师说抑郁症被医疗化,吃药治不好,是真的吗?(抑郁症心理治疗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