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重男轻女家庭,一想到父母,世界顿时灰暗!怎么办?(如果你被原生家庭伤害过,是继续不原谅还是选择放下)

如果你被原生家庭伤害过,是继续不原谅还是选择放下

谢谢邀请

题主的问题是:如果你被原生家庭伤害过,是继续不原谅还是选择放下?

美国著名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认为: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孩子一生。

原生家庭是儿女未成婚,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家庭。原生家庭被现在的心理学界认为是,造成后天人格缺陷的主要诱因之一。

面对原生家庭的伤害,应该选择成长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突破原生家庭的伤害。

第一、用努力成长来改写自己的未来。

如果选择不原谅原生家庭的伤害,就等于是用自己的一辈子来治愈童年。

在电视剧《都挺好》里,大多数人认为苏母重男轻女,讨厌自己的女儿。实际是由于女儿的出生,打破了苏母与人私奔的计划。

所以女儿成了苏母追求幸福的绊脚石。于是她把满腔怒火,发泄到女儿身上。

如果苏明玉不成长自己,一辈子活在怨恨中,那她永远走不出痛苦的阴影。

所以正确的应该是,用自己的努力成长,来改写童年被伤害的体验。

第二、放下怨恨,放下痛苦执念,承担起一个成年人的责任,对自己的生活负责。

放下怨恨就是与自己和解,接纳自己,爱自己。告诉自己:我已经是成年人了,不能像婴孩一样哭泣,等着他人来恩赐。

我要选择做一个能承担自己命运的人,对自己负责。

第三、命自我立,福自我求。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幸福只有自己去争取,命运也会随着自己努力而改变。尽管我的想要的幸福历尽曲折,但那更为宝贵。

要知道,只有认识到童年的伤害和阴影时,才是改变自己的契机。不把伤害当做包袱背负一生,那才是对生命的蜕变和转化。

当我们把童年的伤害,当成命运的馈赠时,幸福快乐就会翩然而至,我们的生命才能焕发出耀眼的光彩。

保护我的家人都走了心态崩了,承担不起单亲妈妈的责任该怎么办

尽快调理好心态,不要胡思乱想,要好好的努力工作,相信自己,要对自己有信心。在不颓废下去,鼓起勇气大步流星的前行,生活的光明就在灯火阑珊处。走了的人已经走了,活着的人还得继续努力的活着。就算是为了孩子,你也得坚强的走完人生之路,孩子最起码能抚慰你那孤独的身心。人活一世都不容易,总会遇到一些坎坷。遇山开路,遇河趟河,总有春暖花开的时候。愿你永远健康平安,孩子健康快乐的生活和学习。

有人说“原生家庭造成的自卑,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去治愈”你怎么看

近年来,随着心理健康常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心理学,并逐步学习将心理用到日常的人际交往与社会关系中。其中,“原生家庭”是多数人最为熟知的一个概念。人们对原生家庭的影响日益关注,并试图从中寻找自身心理问题的根源以解决问题。那么,你的自卑是否源自原生家庭,原生家庭造成的自卑,真的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去治愈吗?心理咨询师里外雅堂来和你说一说。

原生家庭,指的是自己出生和成长的家庭。这个概念,最早是由萨提亚提出的。

萨提亚认为,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

简单的说,原生家庭的氛围、传统习惯、家人之间的互动以及子女在家庭中的学效对象等,无不影响着子女日后在社会上及自己新生家庭中的表现。

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说,“小时候,我们就像一台摄像机,把我们接触到的大人们的各种信息拍摄下来。等到长大以后,我们又像一台放映机,在一定外界环境的刺激下,就会把那些过去录制的信息给放出来。”

我们一出生,就会受到来自家庭成员的影响,这些影响或许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感受不到,但我们的外在言行无一不显示着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这个影响或许来自亲生父母,或许来自养父母,或许来自陪伴我们成长的其他亲人。

据一项心理健康调查显示,父母经常吵架的,子女在人格缺陷、社会适应障碍、特种障碍中所占的比例分别高达87%,90.5%,73.9%。

经常在儿童面前发生会造成儿童焦虑、退缩、叛逆、攻击性、行为、人格障碍等多种心理问题。夫妻之间发生背叛、出轨、家暴,子女更容易厌学、自闭,甚至。

才女萧红,从小经受着原生家庭的暴力和冷漠。母亲早早过世,父亲脾气暴躁,总能因为芝麻点大的小事将人骂到四肢发抖,继母则像陌生人一般。童年的阴影让她孤僻、敏感、自卑,以至于爱情上屡次遭遇渣男,最后孤单一人,在异乡的医院里离开这个世界。

原生家庭可以给我们带来自卑、自负、傲慢、偏执、挥霍无度等消极的的一面,也可以给我们带来乐观、自信、自尊、自爱、勤俭节约等积极一面。

著名作家杨绛出生于1911年,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杨绛的父母并没有因为她是女儿就忽略她,而对所有子女的教育同样重视。学业方面,杨绛的父亲杨荫杭并没有自作主张的给子女安排,而是教育子女,“最喜欢什么,就学什么”。不仅如此,杨荫杭还教育她,“坚持原则,敢于说不”。他对子女的生活的要求,就是能够自立。杨荫杭自己说:“我的子女没有遗产,我只教育他们能够自立。”正因为如此,杨绛一生心有方向,不随波逐流。

然而,我们的自卑真的是源自原生家庭吗?那或许只是其中之一。哲学上说,“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你的自卑可能来自原生家庭,也可能来自其他原因。

  • 爱的缺失

一个人的安全感来源于爱的满足,儿童的安全感则源自养育者。在儿童时期,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对社会是非无法很好的做出判断,这是可以依赖的就是陪伴自己成长的养育者(可能是亲生父母,也可能是祖父母,或是养父母等人)。如果这个时候,养育者没有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那么,孩子在养育者这里得不到支持,外界信息一下子如洪水般涌进来,没有来自养育者的支援缓冲,孩子的安全感很容易就缺失了,自卑也就容易形成。

  • 家庭教育

成年人的世界里或许以为孩子没有自尊,事实上,如果一个家庭里,养育者长期的否定孩子,无论是大事、小事,几乎从未给过肯定和鼓励,那么,这个孩子慢慢的在这种否定中,就会认为自己是一个无用之人。

而一个家庭里,养育者任何事情都替孩子安排、包办,几乎事无巨细,孩子没有自己动手或思考的机会,那么,长此以往,孩子没了自主能力,有一天遇到需要自己处理的事,养育者却不在身边,一旦和身边的其他孩子形成鲜明对比,这时,孩子内心的自卑感就凸显出来。

  • 其他因素

在强调原生家庭的重要影响的同时,容易被很多人忽略的,是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有调查显示,长期遭受校园霸凌的孩子,内心往往比较自卑。如果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这个孩子就很容易抑郁。

一项调查显示,在我国29%的学生30天遭遇过校园霸凌,11.59%的案件导致受害人死亡,38.2%的受害者彻底放弃学业,30%的受害者转学,24.6%的受害者休学。“没有影响”四个字,很难做到

与校园霸凌并行存在的,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还有师德和街坊邻里。

身为教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批评教育是正常的,也是引导孩子的健康成长,但如果嘲笑讽刺,甚至动员全体学生一起嘲笑,则会导致学生自卑、心理扭曲。

最不可预测的,永远是街坊邻里,你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会突然开伤害孩子的玩笑,“爸爸妈妈不要你了。”这种在某些大人看来似乎无伤大雅的玩笑,却会造成孩子一生的阴影,他可能会因此以为,“一定是我不够好,所以父母才不爱我”,一度自卑,甚至可能造成骨肉相残的惨案。2018年曾有一条新闻引起全国的关注,有一个五岁的小女孩将襁褓中的弟弟从楼上扔下去摔死,仅仅是因为邻居的一句玩笑话,“爸爸妈妈不爱你了,他们爱弟弟。”(见2018年新闻《五岁女孩将弟弟扔下楼摔死》)。

你所受的伤,或许并不一定是来自原生家庭。

阿德勒说,“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是否童年留给我们的阴影就永远无法摆脱呢?答案是否定的。

你是否一直自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天的自己,成长经历或许会影响你一辈子,但不能决定你一辈子。因此,我们需要自己寻找疗愈心中伤痛的良药。怎么做?这里提供三步简易法:

1.正确认识你的自卑源自哪里。是原生家庭对你造成的负面影响,还是校园环境,亦或是街坊邻里。原生家庭固然对我们有很大的影响,却不是唯一。校园环境对个人的成长影响,仅次于原生家庭。而除此之外,就是街坊邻里和其他社会因素了。仔细分析自己的成长经历,找到自卑的根源,是改变的开始。

2.下定决心改变自己,并付诸行动。一旦你真的想改变自己,那就定下决心付诸行动吧,只停留在想象中的改变是无法真正帮助到你的。只有当你迈出了第一步,才会有接下来的变化。在改变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的思考和人际交往模式,不断在关系中积累新的体验,去创造全新的你。

3.从小事开始获得自信,并适时寻求外在帮助。一个人的改变是由点滴开始的,一下子从大方向改变,不但可能超过自己的实际承受能力,还可能因为失败造成更大的伤害。你可以选择一件小事(比如坚持写日记,以此来锻炼自己的文笔;或者读一本书,以此来充实自己……),慢慢积累,循序渐进。必要的时候,向自己信任的人寻求外在帮助。

作为一个人,成长是必须的,成长过程中遇到伤害固然不幸,但更不幸的是,将伤害造成的后果不加分析的归咎于原生家庭或其他人,自己却不努力。

如果您还有其他疑惑,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共同探讨。

这里是心理咨询师里外雅堂,码字不易,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点个赞;如果我的回答对您或您的朋友有帮助,请转发给他们,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