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抑郁症痊愈以后仍然存在的情感隔离怎么办?(得知肺炎治愈同事要上班的时候怎样让同事觉得自己不被孤立)

得知肺炎治愈同事要上班的时候怎样让同事觉得自己不被孤立

近日有媒体报道,一些肺炎康复者好不容易战胜病毒出院,却遭遇异样目光甚至是不公正待遇,例如被曝光隐私、被单位辞退等。稍微好点的,治愈同事恢复复工后,但是不可避免的遭受到其他同事的排挤和孤立。

从情感上来看,由于肺炎的传染性较强,公众产生恐慌心理是可以理解的,这样的恐慌心理会伴随一段时间。

但是理智分析下, 不管是治愈员工、还是公司而言,复工后,都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一、治愈员工,是否达到复工的条件

1、身体恢复正常,并且有医学证明前提下,治愈员工可以复工复产。

一般而言,对于治愈病人,如果回归正常工作和生活,且不会对他人造成影响,需要经历一个康复周期排查,首先连续两次核酸检测达到阴性方能出院;出院后至少30天的观察期,没有出现反阳症状,医生才会谨慎出具复工复产医学检测证明。

1、符合国家最新的肺炎第七版诊疗方案提出的4条出院标准,即体温正常3天以上,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肺部影像学明显改善以及连续两次核酸检测阴性,肺炎治愈患者才可从定点治疗医院出院。
2、康复者出院后将严密居家或去隔离点隔离,接下来会进行密切随诊和严格复查。患者出院后第二周和第四周要求到定点医院复查肺部CT、核酸以及血常规等,复查显示完全康复的病人,就可以回归正常工作和生活了,且不会对别人造成任何影响。

综上,公司如果接受治愈员工复工复产,必须要满足以上条件,才能达到复工的要求。

2、身体恢复正常,心理健康同样不能忽视,心理上同样达标后才能复工。

诚如,很多感染了肺炎的病人,即使治愈后,有些人会患有严重的心理疾病,一旦自己咳嗽,就会觉得自己病情反复,往医院跑,天天疑神疑鬼,心情差,并且严重的,还会感受到躯体化症状如头昏心悸,四肢麻木,浑身难受等,抑郁、焦虑、恐惧的情绪都会存在。

往往这属于创伤后的心理疾病,需要去专门的心理治疗中心,进行身体和心理的治疗。否则复工后,即使其他员工并没有排挤、孤立的行为,也会被自身误认为是孤立。处于这样的心理状态下,也不能正常的开展工作。

二、复工复产后,公司需要对所有员工开设的相关普及

1、的防范措施

尚未正式结束,对于的防范一样不能少,比如:

  • 员工上班前准备:办公区域消毒、室内通风、员工量测体温、记录、员工配套口罩、现有复工人员健康档案记载;

  • 员工上班中:尽量避免集中开会、人员密集等;

  • 用工用餐:食堂管理细则注意,或者提供工作餐等;

  • 防疫安全管理措施:公司提供口罩、考勤指纹机停用,防止交叉感染;公司内部自动贩卖机停止使用,防止交叉感染;卫生间发放消毒洗手液,满足员工勤洗手需求;禁止公共休息区用食和聚堆;外来人员的管理;快递收发等。

2、员工的心理建设

复岗复工后,企业员工一方面要应对防控带来的心理影响,另一方面也需要逐渐适应复工后带来的生活与工作节奏的转变。毕竟尚未结束,员工的担心、担心、害怕甚至恐惧,包括担心环境是否安全、忧虑与人接触怕传染、忧虑自身防护措施不到位被感染、担心去公共场所、担忧工作压力大导致自身免疫力降低等。

所以在复工复产后,企业的管理者与员工还需要及时戴上“心理口罩”,甚至有必要请一些专家去开设一系列关于《复工后企业员工心理建设》专题讲座。

3、对于治愈人员的认识和了解

公司需要组织大家听一些专家关于的专题讲座,多了解一些关于治愈,无传染性的讲座普及。不要道听途说,人为造成心理的恐慌。虽然这个接受过程会很难,但是官方途径的信息接受会某种程度降低自己的心理负担。

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王晶接受媒体采访时:

“轻型患者和普通型患者出院后恢复得都很好,因为本身症状轻,好起来也偏快,康复以后肺部不会有后遗症,治愈效果基本是完全康复。

某些重型、危重型患者由于病情涉及、影响到肺、肝、肾、心脏等多脏器,会有炎症指标升高或呼吸衰竭等表现,因此治疗过程比较复杂,恢复起来也会相对慢一点。这类病人康复后,有些会有肺间质纤维化后遗症,影响患者本人的肺功能,或使其偶有干咳,但是不会有病毒的排出、复制和传播,因此不具有任何传染性。

综上,建议在没有彻底结束前,做好员工的健康档案记载,即使有治愈员工,也要慎重评估复工复产的条件;其次,做好现有员工的心理建设工作,不能高估员工对于影响的心理承受力;再次强调,阶段,不,不隐藏才是对自己、对他人负责的态度。

最后,呼吁大家对治愈员工不要带有色眼镜,相信这个过程会很难,但是可以从你我开始做起,可以从和治愈员工的一次戴口罩、保持1米距离内面对面的交谈开始,好的开端是向彻底摘掉眼镜迈了一大步。

二胎宝妈@Coco宝贝1126,分享职场中的一些感言,感谢关注、点赞、评论、转发支持,谢谢大家!

你有过与抑郁症患者共同生活的体验吗

如何与抑郁症患者共同生活,如何与之相处,相信我这个精神科医生还是很有经验的,毕竟每一天都在与抑郁症患者相处,每一天都在感受她们的痛苦。每一天都在纠正患者家属的错误言语和行为。

陪伴抑郁症患者的家属们存在的认识误区

经常会听到我的抑郁症小患者对我说,家人不理解自己,埋怨自己懦弱,总是要自己坚强,总是说什么“再坚强些”“挺一挺就过去了”。是这样吗?能过去吗?真的不是这样的。

其实这样的观点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当抑郁症是完全的心理问题,觉得依靠心理上的调整,就可以战胜抑郁症,觉得抑郁症不是病,不应该去治疗。但实际上抑郁症是有着显著生物学特征的疾病,而且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世界第二大疾病。

抑郁症患者确实有一些消极的、退缩的改变,出现这样情况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患者持续的情感低落和消极悲观的内心体验,人们会缺乏动力去创造,去完成日常简单的工作生产。比如我的一名高三在读的小患者,来医院的时候闷闷不乐的玩着手机,父亲看了就碎碎念:“又玩手机,就不能背背单词?你背一个单词就赚一个”。女儿因为这样的指责情绪崩溃了,是的,就是如此简单的一句话,其实女儿在所在的高中是全校十多名的好学生,怎么会不爱学习?但自从发病后直到来医院这1年中,她虽然坚持上学,但总是集中不了注意力,总是感到疲惫,总是没有任何的兴趣拿起书本,学习成绩也出现了明显的下滑。父亲总是要求女儿坚强,坚持,但他却不知道,女儿承受的痛苦要远比他看到的多的多。

像这位小患者这样达到重度抑郁症的患者是很难坚持日常学习的,即使付出巨大的努力,能够坚持日常学习,也会在很大可能上加重患者的抑郁症状。

其实最可悲的是她的症状已经存在超过了1年,但作为单亲的父亲总不认为女儿的情况算病,后来即使当做病了,也去过很多其它地方进行所谓的治疗。直到女儿完全无法坚持日常学习生活,才来到医院进行规范的药物治疗。

分析一下你的问题

不是很清楚你和患者的具体关系,但你所说的问题确实很严重,如果这名单亲妈妈真的被确诊双相情感障碍,确实应该隔离孩子,对妈妈进行系统药物治疗,待期症状完全缓解后,再让她们母女二人共同生活。

可能会有人认为我的观点太不人道吧?但出于躁郁症发病状态的患者, 又怎么适合单独抚养一个未成年人孩子?从你的描述中,我感到,目前已经存在一些鲜明的问题,很可能给孩子留下了一些难以磨灭的不好印象,如果继续让她们娘俩相处,很有可能给孩子造成童年负件,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整个人生。

希望我的话能够帮助你了解与抑郁症患者相处需要注意的地方,同时也了解如何处理躁郁症单亲妈妈与未成年子女之间的关系。

我得了抑郁症,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可是一件很小的事发生,一切就会回到原点,怎么办啊

来点新鲜的,不要再跟在老外屁股后面跑了。抑郁症并不是精神性疾病,它只是人体颈椎病造成的临床症状而已。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几乎每个人一生中都会经历抑郁症,就像伤风感冒发烧一样。叫做一过性抑郁症。如果只是在换季时发作,叫做间歇性抑郁症。比如这个论坛里大部分抑郁症的朋友属于这一种。最后就是天天月月发作的持续性抑郁症。最危险的就是第二和第三种其中的倾向。小小的颈椎病竟然可以把人折磨到这个地步,真是一般医生和研究人员都没有想到的。另外颈椎病严重的朋友常常有吸烟(1 度),酗酒(2度),(3度)的嗜好,是一种被动行为。因为尼古丁和酒精都有抗炎作用,而毒品有麻醉和缓解作用。

抑郁症最危险的是其率高达7-8%, 甚至超过了癌症晚期5%左右的率。抑郁症具有80%的倾向和20% 的他杀倾向。如何挽救这些病人,是一个刻不容缓的人道主义义务。抑郁症研究的一个极大的误区是把它作为一个脑部疾病来研究的。更有甚者还找到了抑郁症的基因。抑郁症研究的最大突破是理论上的突破,要找到其真正的发病原因和原发部位,才能够治愈。我创造的人体信息医学是把抑郁症作为颈椎病的一个临床症状来诊断和治疗的。它不是一个真正的疾病,像头疼头晕一样是一个由颈椎病造成大脑皮层缺血形成的一个影响到情感中心的症状。所有从事低头位工作的人,尤其女性(颈椎骨格较细,肌肉较弱)在春秋换季和受到强烈刺激与颈部受风受凉之后,均容易发病。另外有交通事故造成甩鞭头致使颈部损伤或头部摔伤史的病人,均有抑郁症症状。瑞典研究人员发现,凡是有交通事故,工伤事故造成脊柱骨折的病人,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另外还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应该是颈椎部位骨质较弱的影响,而不是症状本身的遗传。基本规律是男传女,女传男的交叉遗传倾向。就是父亲传给女儿,母亲传给儿子。目前就是抑郁症的高发季节。经常看到一些高校有女学生跳楼。前几年春季广东回南天季节,天气特别潮湿,深圳一所高校一天跳了3个女生。给社会和家长造成极大的痛苦和不可挽回的损失。我在这里将20多年的研究成果简单介绍一下,希望能够对受抑郁症折磨的病人有所帮助。首先是抑郁症的预防。1.颈部绝对保温不受凉受风。这是最关键的。古人讲避风如避箭就是这个意思。可以24小时带围巾 2. 避免长期不间断低头位伏案工作 3. 调整和放松情绪,不要反复思考一个问题,通过唱歌跳舞谈话喝酒等等来转移情绪。在颈椎病危机倾向时,可以通过下述方法自救:1. 颈部加热,可以用热水袋颈椎局部加热,包一块毛巾防烫伤,也可以用红外灯照烤。均为每天3次,每次1小时。2. 全身加热,促进血液循环。包括跑步打球等体育运动或者洗热水澡,桑那浴,喝酒喝姜汤吃辣等等。就是要出汗。出汗之后颈部要带围巾。3. 配合治疗药物,如镇静和抗炎药物。一般自我治疗几天之后就有效。保护好颈椎,就是保护了你的生命。

您好,我有重度抑郁,现在被通知集中隔离,我可以申请居家隔离吗

华战勇律师

结束以后很多人需要心理疏导是真的吗

3月2日,在北京考察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指出,病人心理康复需要一个过程,很多隔离在家的群众时间长了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病亡者家属也需要心理疏导,“要高度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动员各方面力量全面加强心理疏导工作”。

期间全国都在努力配合和自我克制。在长期隔离中可能引发以下心理问题:

1、由于过度接收到他人的创伤信息,而给自己的心理带来创伤,情绪表现为持续的愤怒、羞愧、罪恶、忧郁等。

2、大量消息使得人们对肺炎类似症状更加敏感,有的人不断搜索相关信息,越看越觉得自己感染了肺炎——网络疑病症。

3、焦虑症:因管控不能离家而感到心神不安、坐卧不宁,有失控感。

4、抑郁症:感到悲观,精神不振,易哭,觉得没意思,食欲不振或暴食,有些人出现体重下降。

5、睡眠障碍。

6、强迫症状:反复洗手,手被洗得快要破了;有的人出现强迫性思维,不能控制地反复想有关“新型肺炎”的严重后果,为此感到非常痛苦,等等。

因此,一旦结束,应该积极找心理医生或心理专家进行心理疏导,运用科学有效的手段或引导,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回到正常的心理状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