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产后,心里焦虑,患得患失,悲观还爱比较,怎么办?(多愁善感的人应该怎么办)

多愁善感的人应该怎么办

多愁善感与生性敏感如出一辙!此类性格的人聪敏善良、善于思考、心思细密、始终懂得换位思考。由于敏感,具有很多前卫职业嗅觉。这是性格索然。但善感的一面更容易受到伤害,特别在感情方面绝不是容易放下的人,所以伤得最深的就是多愁善感的你。男女在平淡的生活中,最好彼此性格类似,这将演绎一段完美的爱情佳话。有缘认识多愁善感的你!

人得了焦虑症会有什么症状

建议现代社会的人都读一下肯定会有邦助,无论对自己、家人、孩子会有用,因为心理障碍人人都会遇到,只是轻重程度、不一和表现不同,千万别把它简单地看作是脾气、性格问题。

人们对于焦虑症的接受程度远高于抑郁症,但往往抑郁忠者几乎都有焦虑症状,现在的心理医生实在不敢恭维,听了患者更愿意向医生表达的焦虑症状就轻易地给患者載上焦慮症的帽子。

临床表现心理障碍的人90-95%是抑郁伴有焦虑的患者。单纯焦虑患者不到10%,表现为吃、喝、玩、乐都有兴趣,这点和抑郁患者完全不同,他们可以表现为广泛性焦虑即对任何必须面对的事情都会紧张、害怕、忧心、甚至恐惧,一句话杞人忧天,更多的是对特定的事物或环境会产生焦慮的感觉,如有的人对失眠焦虑,还没睡就忧心睡不着。有的人对密闭或空气不流通的环境特别焦虑甚至恐惧如:坐飞机、乘地铁、坐电梯、人多窗户关闭不通风的场合。也有听到某人患上心脏病、肿瘤等会产生对自我健康的担心和焦虑,总忧心患有这种或那种疾病老爱跑医院既怕有病不查忧误又怕真的查出什么病来,老是查这查那这是现在医生最高兴的事,可以完成药占比。也有对孩子学习、安全各方面的焦虑等。

而抑郁除了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极度疲乏、失眠早醒、注意力不能集中、健忘、自信心差、消极悲观、均有无法控制的焦虑情绪:总在胡思乱想担心这、担心那,心中都明白想了也没用,就是控制不了。尤其不少抑郁患者早期就是处于无法摆脱的焦虑状态进而发展为抑郁的。而心理医生往往听完患者关于焦虑的敍述后都当成焦虑症治疗了。

抑郁和焦虑的早期症状较轻时通过多与人沟通、交流、及时疏泄不愉快的情绪、也可以通过投射(又不仅是我一个人,别人他会发生的)、转移、遗忘、升华(通过音乐、绘画、日记等)、运动、有意识参与集体活动,部分患者能走出来。有些人随导致抑郁焦虑的环境因素消失也就过去了。但要注意许多被診断抑郁焦虑的患者其实是一个正常人的情绪失控,我称之为“轻度双向情绪障碍”,他们始终跳跃在兴奋相和抑郁相之中大上大下,不能保持正常人可控制小幅度的情绪起伏,这种变化往往瞬间即变,一天几次、几天一次甚至几年一次,变得自己也搞不懂。但这些人绝对聪慧能干,白领、精英、骨干中占了绝大部份,由于他们的社会角色化好,一般外人看不出来。,回到家后可能会发泄。他们处于兴奋相时自我感觉极好、思维特别活跃、点子多、工作效率高、能力強、不会满足自已、前人、书本上的东西,不断地突破自我,满怀激情。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就是他们处于兴奋相的结果,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但莫明奇妙地跌到抑郁相完全变了个人。他们能感觉自己情绪有问题,但不会找医生,认为自已能调节好的,其是两个相的转换,除非长期䧟入抑郁相不能反转时才会找医生。

上述性格特征的人如果长期处于无法摆脱不愉快的社会心理因素状态下,大脑中五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回吸收过快而处于水平过低情况下,会产生各种心理障碍,因此抑郁、焦虑都是有物质基础的,其实他们心中都明白就是走不出来,同时还会通过神经体液、神经内外分泌产生各个不同系统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产生的各种查不出病因的躯体症状,如失眠、头晕、头痛、耳鸣、心慌、胸闷、心动过速、早搏、咽部不适异物感、功能性消化不良、紊乱、夜尿增多、慢性不规则疼痛和疑病。这时除了用药物抑制三种神经介质的回吸收来提高它们的水平任何方法都无用。多巴胺是带来愉快的物质,这是谎话!外周用多巴胺是抢救休克、心肺复苏的药物,大脑中多巴胺的不同亚型缺乏可以产生精神症、帕金森病而与情绪的关系国际上仍未搞清楚,其实只用精分剂量的1/10联合SSRI就能在3-5天内控制好抑郁和焦虑及轻度双向绪失控的人,唯奥氮平最有效。

心理障碍:抑郁、焦虑、恐惧、强迫、轻度双向情绪障碍的人群除了“不能摆脱”的社会心理因素(都是自找的)都有与遗传相关的性格特征:内向或外粗内细表现为多思、多疑、多虑,想得特多,人又敏感、急噪尤其是内急压力感重:今天事今天必须做完、别人做了不放心。个性固执、好胜“输”不起、追求完美、情绪不稳定、暗示心重、特别怕受伤害,胆小謹慎、自信不自信常会且依懒心重。由于无人可以改变性格,改变的是不同环境下的角色化,因此你得终身和它斗。所以一旦遇到不愉快的社会心理因素常会复发,为什么说复发性的人须终身服药就是个道理。用药100%肯定会好,因为本来身体、脑子就没毛病只是三种维持情绪愉快的神经介质水平太低了,用药物抑制它们的回吸收一定会好。服药期间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推挫折能力,二的话:无所谓天塌不下来!多一点阿Q精神吃亏就是便宜!尽管很难做到,只要你努力了抑郁和焦虑就会远离你!

2018.12.5

我每天焦虑抑郁,怎么办

焦虑,通常是指无明确客观对象的紧张担心,坐立不安,还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症状,如心悸、手抖、出汗、尿频等,及运动性不安。

抑郁,则是指情绪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可有企图或行为,对任何事情提不起兴趣。

存在焦虑或抑郁的人,如果其情绪明显与现实处境不相符合,并且持续时间是否过长,就要非常注意是否是病态的了,需要及时就医处理,这种情绪性疾病越早处理效果越好,对自身伤害越小。如果不能确定,可以通过SDS抑郁症自测量表和SAS焦虑症自测量表自测评估。

如果还是在正常情绪范围内,那么给你几条建议:

1)白天多晒太阳,多做户外运动,有助于大脑分泌正向情绪的物质,有助于人恢复正常情绪;

2)多与家人朋友交流沟通,首先让他们知道你的情绪变化严重性,让他们帮助你处理一些琐碎事情,因为有焦虑或抑郁情绪比较严重的人,往往处理现实事件能力会变得低下,并且可能由此更加剧自己的焦虑或抑郁情绪,这样可以让你暂时摆脱日常琐事的烦恼,平复情绪。然后和你交流,试着根据你自身的行为习惯,找到一些能够让你处理掉烦事的自己的一些方法(根据心理学原理,你即使最近情绪变得非常糟糕,事事不顺,但是你在人生过程中不可能所有时候都是这样,你一定有一些愉快的时候,回想下在你愉快的时候是如何处理类似的事件问题,从而帮助你找到自身用过的一些方法,去应对这些繁事,这样更有助于你摆脱焦虑和抑郁情绪);

3)睡好觉,这个很简单,但是也很难,睡前可以做做放松训练操,瑜伽、冥想、太极之类,不需要让你彻底解决自己的焦虑或抑郁情绪,只要让你暂时忘记,让身心放松下来,睡一个好觉。优质睡眠,能够让身心排毒,尤其是大脑排毒,分泌让人愉悦的物质,第二天一早醒来,你感觉身心轻松,神清气爽,这样有助于你解决自己的烦事,从而让自己摆脱坏情绪。

今年过后,心里莫名的恐慌,请问大家有类似的情况吗,都是怎么调节的

今年过后,人们欢天喜地也来不及。为何心理有莫名的恐慌感呢?是不是你的长生不老的思想在作怪?朋友们要学会看淡人生。人人皆知文天祥的名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既然瘟疫没有了,人们也自由了。想干嘛就干嘛,何不在有限的生命中好好的享受人生。

怎样摆脱抑郁,和来自原生家庭的自卑

您好,我是熊猫君刘女士。

我很能理解你,也很心疼你。提出这个问题的你,一定是经历了许多的苦闷。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

很遗憾的是,我们大多数成年以后的忧郁和压抑,内心难以填满的空洞,缺失的安全感,大概率来自于幼年时期原生家庭没有得到足够的关爱。

发现心理学里面对于成长阶段的研究相当有意义,我们发现一个人成长的每个阶段都有自己要面对的任务。如果在过去被伤害,那么在未来人生的阶段里,那些心理伤疤就成了你现在抑郁的根源。

有抑郁倾向的人往往十分敏感,在乎外界对自己的评价,渴望拥有好的人际关系却无确的去处理。往往也经常情绪低落。对很多东西都没有那么多的热情。

当你感觉到自己无法控制自己忧愁情绪,并且严重影响自己的生活,而且对自己的评价很低,会因为自己的原生家庭而感到很自卑,妄自菲薄。

那么,你就需要重视起来了。

因为,你的心理健康决定了你生活的状态,只有你保持良好的心理,稳定的情绪,你才可能拥有更好的一切。

我们都必须要理解到,

时光不可以倒流,我们也没有办法回去找到过去那个哭泣的小孩。所以,我希望你能勇敢一点,重新去接纳自己。

抑郁并不可怕,原生家庭导致的不自信,都是可以通过个人努力而改善的。

————————————————

要改变自己的自卑首先就要了解原因。

  • 让我们自信不起来的父母。

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一种伤害,叫,来自父母的“自尊剥夺”。

而这个世界上也存在一种无奈。叫,我以为我只有优秀,爸爸妈妈才会喜欢我。

这个世界上没有教父母的学校,孩子没有选择出生的权利,所以生不由己。

正是因为这种原因,第一次当父母的人们,总是不懂得如何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在这个过程中,很多父母都会忽略孩子内心的成长。

每一个人的父母都不太一样。

也许,你的父母,也许真的做的有些不好,老一辈人忙着生存,所以他们不太理解内心成长的价值。他们跟你一样焦虑。

当你不符合他们期待的时候,你的父亲,就会用戏谑的话来让你不快,把陈年旧事和别人家的孩子来打击你的自尊。

也许他们那一辈也是这么过来的。

父母做错了么?当然是错的。但这意味着他们对你的爱不够么?他们其实很爱你,只是他们也只是很普通的人。

七情六欲,面子里子,这些东西裹挟着他们慢慢成为了他们不喜欢的样子。

这些话说的有些凉薄,对你来说也许太早,但是你必须要尝试着理解。

接受大人的不完美。

承认他们也不过是很普通的人,他们也会有愚蠢也会有虚荣,也会手足无措。

你要接受这一点

这是长大的第一步。

  • 让我们自卑的家庭。

我们必须认识到,还存在一种情况,就是你的原生家庭并不能让你和别人比起来更加光鲜,老一辈的条件不够好,这让你觉得自己的家庭在对比中显得格外的渺小。

俗话说得好,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可能你出生在一个并不能提供给你很好物质条件的家庭,可能你的父辈并没有获得很多物质成就甚至不能满足你未来发展的需求。

特别是在你和你工作同事班级同学的对比中,别人的父母好像要比自己的父母“更光鲜亮丽”,这让你产生了自卑感。

亲爱的朋友,我们都是普通人而非圣人,我们出生在不同的家庭,这是我们不能选择的,也许我们的父母不够完美,也许你生活的家庭不够优越。

但是,你也不能因此而否定自己。

不能把自己不成功因素归结于原生家庭。

你要知道我们虽然不能选择父母,但自己的父母如果已经竭尽所能的养育你,你就不应该太过于卑微。你要知道你能生存下来,能够拥有利率去证明自己,是因为你的家庭给了你机会。人还是要学会感恩的。

一个人是否能过的幸福最大的因素是自己是否足够去努力。你既然还有机会去证明你自己,那么过往之事就皆不重要了。

过度的自卑只会让你患得患失,让你总觉得自己这也做不好,那也差劲,在这样的心态下,你怎么可能不抑郁呢?

你的命运不是由你的原生家庭所宣判的,你必须要成长,学会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无论你是出身如何。

也不该妄自菲薄。

人贵自重。

————————————————

别让自己成为消极情绪的奴隶。

亲爱的朋友,生活在各种压抑里,总觉得做什么都提不起兴致,想努力改变却又自律不起来。看到别人比我们优秀,听到他人对自己不好的评价我们就会伤心。

这样的你,难免会觉得心累。

我希望你能够对自己好一些,我也不希望你因此而过度的谴责自己。

你还很年轻,人生的路还很漫长,你要理解你今天的所有努力都会造就你未来的模样,所以你读过的每一本书经历过的每一次考试,都是在为你自己的明天打下地基。

你要学会自我调整,而不是被他人影响带来的负面情绪所干扰。也不是天天自怨自艾觉得自己总是不如别人。

你要知道你的人生是你自己的。

你要经常给自己做这样的心理暗示。

这一点非常的重要。

————————————————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我虽然不了解你家里的具体情况,但我相信,你的家人他们对你的爱没有少过,他们只是太焦虑太恐惧害怕你未来人生输,所以现在他们才拼了命的想让你赢。

你的自信其实是对家人最好的安慰。

我想你的家人也曾经抱怨自己为什么在他们那一辈不更加努力给你创造更好的条件,也曾经和你现在这样感觉自卑感觉心中有愧。但往往我们的家人不懂的学会表达他们对你的爱,可如果你自暴自弃,爱你的人也会伤心的呀。

懂得克服自己的自卑感,让自己成为一个积极乐观的人,你就必须要打开你的心结,去尝试了解你的家人,了解自己。

————————————————

如何打好手上的牌,

比你抽到什么牌更重要。

放下心中的包袱,你才能自信阳光的经营自己的生活,你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我给出的建议是:

【1】沟通,和父母尝试真正的对谈。

和他们认真的谈谈,谈谈你的心事你的压力你的自卑和你的不快乐,让他们理解到你承担的东西。同时也要告诉父母,不用担心你,你会独立的思考并且用心的去生活。

【2】学会了解现在的自己,客观评价自己优点和缺点,建立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且调整自己的心态。

我们小的时候,父母是我们唯一的模仿对象,我们总是以为他们是天是地是一切,所以我们总会因为他们而不停的改变自己。

但是,当有一天我们产生了疑惑,这就是我们建立独立思维的开始。

人不能永远活在过去。

考过的试卷,你不能穿越时空再去做一次,你应该着眼于未来。

放下内心的包袱,建立自己的成长的格局。这样你才能变成更优秀的人。

懂的去用科学客观的去了解自己和原生家庭的纠缠,这对于塑造一个人成熟的心理有着重要的作用。你对自己评价太过于偏激,这是因为你总是被消极的情绪所左右,所以,你需要冷静下来。懂得去面对自己,面对你的原生家庭。

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

这本书我推荐给你,也许能够帮助你,千万不要放弃,你还有很漫长的未来。

【3】你是最棒的,别不自信!

我们成长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外界的声音,不仅仅来源于家人。他们会说我们不够好,他们会打击我们。

在你未来人生数十载你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否定,我希望你听到这些声音的时候,能够给自己打打气。

只要你真的在努力。就不要着急否定自己。其实你很优秀,也很聪明,千万不要妄自菲薄。但也不要过度膨胀。

自信一点,勇敢一点。

你会变得更加的优秀。

————————————————

以上就是我全部的分析和建议。

亲爱的朋友。

我也经历过和你一样的过去,我也曾经在自我怀疑的路上越来越自卑,总觉得自己不够好,然后变得越不安。

这都是你成长道路必须走过的荆棘。

希望你能勇敢的做你自己,面对自己人生的疾风吧,会好的,一定会好起来啦!

加油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