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自控力差,缺安全感归属感,如何面对原生家庭的影响?(智商低抑郁,无法和人相处,偏执,没主见)

智商低抑郁,无法和人相处,偏执,没主见

病情描述: 从小性格内向,原生家庭从小不稳定,无安全感,从小自卑,不敢与人交流,都是讨好式的交往,没有自己的想法,很羡慕别人的家庭羡慕别人的生活,觉得自己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是多余的,但是有很想比别人过的好,眼高手低的厉害,没有任何兴趣爱好,无自控力,学什么都学不会,集中不了注意力,无法和人交流,被说脑子不合适,觉得自己窝囊没出息,请救救每天早上都有不想迎接这一天的想法,服用度洛西汀2个月,后换来士普,

没有朋友,慢慢习惯了孤独该怎么办

题主的这个“习惯了”,是需要置疑的,存在矛盾的地方:既然已经习惯了,就不会“渴望改变”、就不会问“该怎么办?”所以题主的这个“习惯了”更可以换成另一句话是:我不愿意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在这个舒适圈里,不用去遭遇主动搭讪别人没有回应的尴尬,也不会体验相对无言、死命找话题的窘迫,还不用花时间、精力甚至财力去维系关系,等等。题主在某些时候是比较享受这种人际状态的,但有的时候会感受到孤单和寂寞,特别是看到别人三三两两高谈阔论或者两个人卿卿我我甜蜜幸福的时刻,毕竟人是群居动物,需要归属感和爱。

从题主的描述来看,可能更倾向于主动回避群体类型的人,这类人平时多是少言寡语的,性情比较孤僻,对集体活动态度淡漠,常常游离于集体之外。还有一类人是被动孤独、被孤立的人,虽然他们也渴望与人交往,但周围人对他更多是排斥、不接纳的态度,这会让他们感受到严重的孤独、孤单、烦恼和郁闷。

导致第一类人孤独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早年经历当中,父母给孩子的陪伴和关注较少,父母对孩子的感受和需要不理解,导致孩子边缘化、冷漠;或者父母之间情感不合、家庭支离破碎导致孩子对人际关系缺乏安全感,在人际交往中采取逃避、退缩、不信任的行为和态度;或者父母过于强调自己的权威性,多对孩子批评指责,压制了孩子与人接近、亲近的主动性等。另一方面是因为个体长大后虽然意识到人际孤独给自己带来了痛苦,但缺少自我改变的动力或者缺乏专业的辅导。

导致第二类人孤独的原因,主要是个体自身特点太超常,比如过于优秀又锋芒毕露,其他人在他身边都感觉压力大、相形见绌,大家为了免受痛苦只好对其避而远之;或者过于幼稚、自私、自我、敏感等,行为处事跟同年龄的人相去甚远,导致人际关系恶劣而遭到群体的孤立。

人际孤独自我调整方法可以是,多与人接触、主动敞开心扉、多参加团体活动等等。因为人际孤独的成因更多的还是跟个体的性格有关系,改变起来不是很容易,自我调整有难度不容易奏效,建议还是联系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来专业解决最为有效。

现在有的孩子体会不到大人的良苦用心,说的越多逆反心理越重,怎么办

一般来说,自己教自己家的孩子比较困难。因为太熟悉,孩子对你的一切都非常的熟悉。一般孩子对父母尊重的非常少。所以你说的什么话,孩子一般都不会听。你说多了还会生气。所以古代有互相交换着教育孩子。

对于孩子的逆反心理越来越重,比较好的办法是找个人来教育。比如你的朋友。你们可以互相交换着教。

再一个,有机会的话可以叫孩子接触真实的社会,让现实去教育他,比如暑假安排一下让他自己去打工。每天繁重的劳动,比咱们去教育强多了。我家孩子就比较叛逆,暑假的时候,他去打了20天工,总共挣了不到200块钱,每天都特别累,后面主动找我说不去打工了,要回来学习,果然学习态度好了很多。

所以有的时候说太多伤和气,还不如让他自己去社会体会一下艰难,这比自己说强。有人说,人能倒过来活,99%的人都会成功,可惜没有这样的机会。放开手,让孩子自己去体会一下社会艰难,也许比我们一直说强。

小男孩太黏妈妈,性格软弱有什么好方法改正

4岁了已经进入幼儿园了吧,妈妈可能生完孩子一直在家带,除了妈妈再就是爸爸,所以在上幼儿园期间,对于孩子来说都是陌生的面孔,不能施展孩子玩耍的兴趣,也就是只有妈妈才能给孩子带来安全感,所以总是粘着妈妈,这很正常。时间长了大一大就好了,几乎妈妈带大的孩子,从小都这样的。

有的老人为什么戾气重

戾气就是怨气,是指人的一种较为极端化的性情,比性格暴躁更为严重。怨气很重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即使没人惹他们,他们的心态也一直有一股怒火和怨恨,想找点原因找人宣泄出去。

不必和这样的老人起正脸矛盾,能够 尝试掌握老人的内心深处,假如的确没法走入他们的心里,能够 降低往来的频次,在国家法定假日欢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