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在外人面前放不开自己怎么办?说话声音也不大(在外和别人说话会感到紧张害怕,说话声音也小,该怎么办)

在外和别人说话会感到紧张害怕,说话声音也小,该怎么办

在外和别人说话会感到紧张害怕,说话声音也小,该怎么办?

(二十来岁的女生,性格内向,自我感觉有社恐,人际交往能力差,甚至有点自卑心理,我该如何克服这些?)

你现在对自己的情况非常清楚,你就是患有社交恐惧症了。你也知道这是由于自己的自卑心理导致的。现在的问题是,你想改变自己的现状吗?你是否下了决心还改变自己呢?如果在行动过程中遇到了挫折,你会坚持自己的你法吗?

我问这些问题就是想了解一下的决心坚定不坚定,意志坚强不坚强。不是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吗?一个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战胜自己才能改变自己。所以,只有在树立了坚定的信念并且坚决果断地予以执行了,才有希望达到你的最终目的。

如果你有了这样的想法,那我给你提几点建议做为参考:

第一、你可以和自己的同学伙伴面对空旷的大海、或者高山、或者草原,用你最大的声音喊一句:XX,我来了!然后用力抛洒你的帽子、或石子、或泥土、或水珠。

第二、在自己的房间里大声朗诵一段你喜欢的诗文、或英语、或名言警句、或公理定律。

第三、和家人讨论近期发生的社会新闻以及事件,大胆发表你的看法。

第四、和同学朋友探讨近期发生的社会新闻以及事件,大胆发表你的意见。(第四点就是在第三点的基础了有了成熟的想法,有逻辑性表达)

第五、在购物的过程中尝试着与商家讨价还价,并说明你的理由。

第六、如果遇到你的利益受到侵害的时候,学会和别人吵一架。(讲道理不骂人)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你养成一个大胆表达思想的习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你就不再有自卑心理了。有意识地改变自己,就要从点点滴滴开始做起,当你遇到陌生人不再胆怯的时候,说明你自己改变了自己。

希望这些建议对你能够有所帮助。

怎么变得成为一个擅长交谈的人

现在擅长交谈的人的对象差不多全是陌生人。

见到陌生人我一句话不愿意说,客套话之类的都不会这是社交恐惧吗

一群朋友约你一起吃个饭,你按时赴约了,席间发现来了一个陌生人,但是你并没有上前打招呼,感觉不是很愿意和陌生人说话。尽管朋友们都和陌生人聊了起来,甚至示意你和陌生人认识一下,但你似乎不太乐意,甚至连客套话都懒得讲。

为什么我们见到陌生人会不愿意主动,甚至懒得说话?

这是正常社交的一种常态,是人的自我安全意识在起作用

马斯洛在需要层次理论里提及,安全感是人的基本心理需要之一,是一种对人的身心可能出现的风险的好恶预感,以及个体在处事时所有的有力(无力)感,表现为确定性和可控性。它是一种感觉,是来自另一方的表现给一方的可以放心、可以依靠的言谈举止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由此衍生出来了安全防范意识,属于人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存在的安全隐患的一种本能的基础意识。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时十分微妙的,尤其是与陌生人之间。人类社会本是一种利益共同体,假如我们与陌生人之间并没有诸如业务往来、共同兴趣、同一种焦虑场景(如医院排队)、兴趣爱好等共同交集,那么,要不要向陌生人开口,如何向陌生人开口,对于我们而言,是需要考虑的。对于一般人而言,陌生人属于不可控因素,在人的安全意识里,陌生人带有不确定性。我们并不知道开口之后能否继续交流顺利,以后会不会有交集,在这种情况下,有的人会选择不开口,即使那个陌生人主动客套,但如果我们的内心是抵触的,也很难开口。这是正常社交的一种常态。

另一方面,我们的性格决定了我们在社交活动中作出的反应

1.慢热型和被动型

对于一个性格比较慢热的人,或者性格比较被动的人而言,几乎是不会主动接近陌生人的,更不用说主动打招呼,说客套话了。对于慢热型和被动型的人而言,社交本就是自身的短板,不如一些“自来熟”那般如鱼得水,因而不会主动出击,多数会选择反复观察后再做决定,有的可能连看都懒得看。

2.自卑

有时候,一个人不愿意主动和陌生人说话,是因为他对自己没有足够的信心,担心自己说错话。这很可能是因为他从小经常被批“不会说话”,也可能是后天遭遇了什么重大挫折,导致自信心受损,因而在陌生人面前不够自信,不敢轻易露面。而他本人,也为此烦恼。

3.清高

清高在以前指的是不慕名利、不同流合污;现在指的是不合群、孤芳自赏。然而即使是孤芳自赏,清高的人有时候迫于压力或面子,也是会参与社交活动的,只是相对而言,他们不会那么主动和人套近乎,而是等着别人去找他们套近乎。

4.佛系

佛系,是近几年的流行词,最早来源于2014年的日本杂志,于2017年火遍朋友圈和网络。作为一种现象,佛系有着看破红尘、按自己的生活生活的一种状态和生活态度,在网络流行语中,带着几分调侃。一个看起来很佛系的人,对于周围的某些事物有点不那么在意,陌生人对他们而言,就像风一样的透明。因此,他们很少主动和陌生人打招呼。

除了性格原因,见到陌生人话都不愿意说,有没有可能是社交恐惧

我们需要先了解社交恐惧症。

社交恐惧症又叫社交焦虑症,常见于青少年和成年早期,主要表现为对社交场合和人际接触的过分担心、紧张和恐惧。患者常常在一些诸如开会、聚餐、发言等公共场合害怕自己做出一些令自己尴尬的言行而苦恼不已。其主要表现有:

1.心理方面

患有社交恐惧症的人,主要表现为在社交场合面红耳赤、说话声音发颤,内心十分焦虑自己会出丑或说错话。并且,患者明知道自己这种焦虑是不合理的、多余的,但是还是控制不了的担心。

2.躯体方面

患有社交恐惧症的人,往往伴有一些植物神经性紊乱的反应,例如,心跳加速、出汗、呼吸急促、声音很细很抖,甚至可能会觉得心慌气短。

3.社会功能方面

患有社交恐惧症的人,常常主动回避社交或社交场合,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并且对别人的看法很敏感。有工作任务时,往往不敢争取或接受,因而错过不少好机会。面试时,也往往因为内心的焦虑影响了他的正常发挥,甚至于举手发言、作报告,都可能因为他的过分焦虑而导致出错,对个人的社会功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不过,患有社交恐惧症的人虽然在共同场合会出现不合理的紧张、焦虑,但他们在自己的亲友之间的私下接触时却是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

怎么判断自己是否社交恐惧

很简单,只要看你在公共社交场合或面对陌生人时,是否有过分的紧张,心跳加速、手心或额头等部位出汗,并且知道明知自己不该有这种焦虑却还是控制不住等社交恐惧症的表现。如果有,才需要考虑自己是否社交恐惧症。如果没有,那可能只是个人性格的原因。要不要改变,则看你自己。

以上是我的回答,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欢迎下方评论区留言,共同探讨。

这里是心理咨询师里外雅堂,码字不易,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点个赞;如果我的回答对您和您的朋友有帮助,请转发给他们。谢谢!

害怕在众人面前发言,一发言就紧张,该如何克服紧张心理

害怕在众人面前发言,一发言就紧张,这种情况相必任何人都曾有过。即使是那些在别人面前常常口如悬河、侃侃而谈的人,在他成长过程中的某个瞬间,想必也有过紧张的时候。所以我们不必太纠结于这个问题。

要克服这种紧张心理,最最关键的还是多练,多在众人面前讲话发言,相信是能经过锻炼而改变这种不合适的心理的。那些能说会道的人,不是因为他们天生是“话痨”或者心理承受能力强,而是因为他们在人前经历得多了,也就不以为奇怪了。

那有人就要问了,既然要改变这种情况需要一段时间,那么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怎么办?

这个时候呀,我们也同样需要给自己创造人前说话的机会,同时,一定要利用这些机会,在发言的时候可以有意地放慢自己的语速,聆听自己发言的声音,感受一下人前发言的美妙感受;同时,也可以用肢体做一些小动作,比如手指轻轻敲桌板、揉捏发言稿等,不过做小动作的时候,一定不能让观众看到,不然就显得太失礼了;再者,我们发言的时候,眼睛可以多看看那些愿意听我们发言的观众,从他们的眼神中获取他们对我们的肯定,让我们更加自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