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在看《养育你内心的小孩》,为什么我会对亲密排斥呢?(为什么对喜欢的男生有一种抵触感)

为什么对喜欢的男生有一种抵触感


为什么会对对自己有好感的男生产生抵触

这可能是因为一下两个原因 :

奶奶带孩子带了三年,但是孩子跟奶奶一点也不亲,这是什么原因

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我有发言权。

说一下我朋友的情况吧。她老公还有一个哥哥,在她生孩子的时候,哥哥家有一个两岁的孩子给奶奶带,此为背景。

在月子里时,小婴儿最重要的就是睡眠,可是大孙子只要在家就会敲打玩具,蹦蹦跳跳,各种噪音不断……小婴儿每次都在睡梦中被吓得哇哇大哭。因为我朋友是剖腹产,奶奶每次都不得不抱着哄,结果一抱小孙女,大孙子反倒更哭闹。来回几次,奶奶彻底放弃了小孙女,每天都带着大孙子出去,说是买菜,但是一买就买一上午或者一下午,每天都见不到人。

到了晚上,小孙女一哭就会把大孙子吵醒,大孙子也哭,每次奶奶一抱起小孙女就骂骂咧咧。

一个月的时间,朋友也心力交瘁,就决定带着孩子出去住了。

不过奇怪的是,每次只要孩子看到奶奶出现在手机视频里面,她就会哇哇大哭。但是对从未见过的姥姥却没有排斥的感觉,还能开心的互动。

后来回老家看到奶奶极度排斥,但是看到爷爷反倒显得亲近,奶奶还在一旁吃醋。

为什么会有这种反应?

孩子在很小的时候,他眼睛看不清这个人,但是他会凭借气味来记忆这个人,也会感知这个人的喜怒哀乐。他会通过声音来感受这个人对他是喜欢还是厌恶。

所以当他内心感受不到对方是发自内心的去喜欢自己的时候。他也会产生相对的排斥反应。

就像题主说的,奶奶带孩子带了三年,但是跟奶奶一点都不亲的原因。

  • 把看孩子当成一种不得不完成的任务

孩子是天真的,你对他真心,他也会回报你真心,当他感觉到你并非真心待他,对奶奶是一种痛苦,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折磨。

老人带孩子常见的特点就是重身不重心,就认为吃喝拉撒睡管好就可以了。但其实在孩子的成长发育过程中,他的心理方面也需要极大的满足,才能更好的促进他身心的健康发展。

  • 奶奶的行为给孩子造成了心理负担

随着孩子的成长,他的独立意识会越来越强,也就意味着他会出现一个叛逆时期,就比如人们常说的“可怕的两岁”。

有时老人的管教比较简单粗暴,不听话就打骂。对于我们坚持科学育儿的父母来说,孩子出现问题,我们首先需要耐心的倾听,然后进行正面的引导。但因为我们没有在身边,所以到底是如何,我们都不得而知。

孩子的眼神和行为不会骗人当他对这个人充满戒心或者充满恐惧的时候,他会出现对陌生人都没有的排斥。

  • 父母的引导作用较弱

对于孩子来说,爱屋及乌也是常有的表现。从一开始,如果父母认为给了老人钱,就可以理所应当的让老人担负起所有的责任的话,那么对老人来说干活拿钱不为结果负责也是一种正常的交易。

我相信大部分老人都是心甘情愿为孩子付出,帮孩子照看孙子辈的,否则也不会出现大火的隔代亲了。

从题主说的,孩子出生给老人带的时候,就开始每月给老人生活费,这件事本身就没有错,最怕的是平时父母有没有给孩子一个正向的引导,说奶奶也是自己的亲人,而不是保姆。

老人最喜欢听到子女对自己的认可,而不是挑刺。所以,我们也需要反思平时对老人的要求是否过于严苛,导致她出现了带娃动力不足的表现,也因此造成了恶性循环。

写在最后

特别理解题主现在受到的困扰,毕竟我们都希望给孩子来自家庭最完整的爱。

有些时候孩子的感受反应在日常的行为习惯中,我们不得不重视。如果想要缓解和老人的关系,需要父母以身作则,给孩子一个正面的引导,让孩子从心底慢慢接受奶奶。

当然,如果只是好奇为什么孩子不和老人亲的话,那答案都写在问题里面了。

最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环境,莫过于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相信我们也都在努力给孩子创造这样的环境。

我是@幼儿养育说 ,家有萌宝,关注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父母自我成长。和我一起,解锁更多育儿知识,期待并感谢您的关注。

孩子两岁前我带,两岁以后婆婆带,我上班了,为什么小孩现在跟我一点都不亲了

我就是,在孩子不到一岁的时候就外出打工了,孩子跟着婆婆在家里,然后我每两三个月就回来一趟,虽然孩子白天跟着自己但是晚上就必须找她奶奶,这也能看出孩子更依赖奶奶,每次这样都心难受。每次提起上班,都都会唱妈妈别上班,妈妈要是上班就没人陪我玩,一边唱一边哭,当时看到才两岁的她心都跟刀割一样,那一刻毅然决定不上班,在家陪她,现在有半年了,好家伙,嫌弃我烦了,虽然嘴上说我烦,却是走哪跟哪。看到她的笑脸觉得一切都值了

为什么长大了就排斥亲情

对大对数人来说,年纪越小,亲人之间的感情越会显得格外浓厚与亲密,特别是兄弟姐妹之间。因为年龄相近,又年幼的关系,彼此非常依靠彼此,玩得上路,喜悦来得很容易,烦恼又去得相当之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