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高三,觉得我自己和老师说的情况不一样,是不是不正常(女儿十三岁,补习和一个男老师单独相处,我觉得不安全,正常吗)

女儿十三岁,补习和一个男老师单独相处,我觉得不安全,正常吗

赶快停止这个补习,让男老师单独给你女儿补课隐患特别大,你的担忧是正确的!

先说一个身边的例子:

一年前,一个朋友想让孩子(小学六年级)学学练字,于是多方打听,听说一个“德高望重”的老师可以上门来教硬笔书法,但费用不便宜,一个小时300元,老师提议,如果能再找一两个学生,学费可以便宜一些,两个学生一共400元,平均每人200元。如果3个学生,还可以500元一次课。

最后这个家长真的找了一个同班同学到她家里一起上书法课。而这位老师,已经50多岁,听朋友讲,老师看上去很和蔼,亲和力特别好,一看就是对孩子特别好的那种。父母听了十多分钟后,很满意老师的教学,便出门办事了。

前面几次课一切相安无事,两个孩子对老师的评价也很高,家长觉得老师也不错。

然而,有一天课下后,他女儿表现得不太高兴,甚至有些沮丧。妈妈问孩子到底怎么回事,开始孩子一直不说,但是妈妈总觉得女儿有些不对劲。晚饭后,妈妈跟女儿出去散步,找了一个学校操场的角落,再次跟女儿进行了沟通。最后女儿告诉她:今天老师在上课期间明显故意摸她的大腿,她吓了一跳,也不知道这算不算……也许是因为有两个学生的缘故,老师没有进一步的动作,但这显然超出了师生的界限,而且基本确定老师就是有问题的。

那以后,他们果断地停了课,将老师臭骂了一顿,尽管老师矢口否认!

这事让妈妈感到后怕,如果当初是选择一对一的辅导,结果会是怎样呢?不敢想象!

实际上,正如那句老话,坏人是绝不会将“怀人”两个字刻在脸上,相反,他们看起来可能很善良,很和蔼,很慈祥,而背地里,其阴暗的里面到底是怎样,我们很难判断。

所以,一个13岁的女孩,补习决不能让她与男老师单独相处,这不仅仅是不信任这位老师,因为人性都有两面,我们要尽量避免给“坏人”留下机会,不给他们“作恶”的时机和空间。

而13岁的孩子,往往戒备心也不强,特别是面对老师,面对一个知识渊博的人,被尊称为老师的人恶,他们往往一点防备心都没有,而这样的心理恰恰可能让部分老师释放他的“恶 ”。

果断停止这种一对一的补课吧,趁还没出现什么事儿!比起健康和未来,成绩不是最关键的,更何况有很多的女老师可以选啊!

老师对我的期望很高,可我自己学习很一般,感觉很愧疚,怎么办

老师对学生抱有很大的希望的,因为老师也是想你好的。你自己呢,你希望自己将来有所成就呢,成绩就是用汗水换来的啊。成绩只是一个数字,不代表你的所有。如果一个老师只是因为这个数字就对你怎么怎么样,那他不是一个真正的好老师。而且一个学生的优秀是各个方面的,不仅仅是用成绩来衡量。所以,不要太看重这个分数,自己努力就好,努力了就不会后悔。

首先要好好分析自己哪里知识最薄弱,就是要请老师来帮助你,给你一些建议或方法,要让老师看到你的努力才会让他对你抱有信心!你不必担心太多,要做好本职工作,尽力学习就好了。努力过,坚持了下去,没有什么是不会成功的。学习,是一个过程,需要一步步来做,一点点的积累,达到进步了才是重要。我们应该注重的是过程,而不是成绩,在这个过程中,你学到的,别人也看得到你曾经为此付出过。好好学习,不放松自己,继续努力坚持下去,其实你已经做的不错了。

同学们,为了今后,我们要抓紧现在,只有善于总结,才能赢得未来。一次次考试并不是句号,更不能代表我们全部的实力。人生道路有风和日丽的日子,也有阴雨连绵的岁月,我们不能左右天气,却可以改变心情,我们不能改变容貌,却可以展现笑容,我们不能改变世界,却可以改变自已。我们要从暂时的喜悦中走出来,从暂时的沮丧中走出来,胜不骄,败不馁,荣辱不惊,卧薪尝胆,及时调整自己。

放松心情,卸下包袱,不要把老师和同学对你的期望看成压力,他们这样做证明你还是有潜力的,不要辜负他们的期望,自己找找原因,学习方法不得当还是领悟力弱,找出原因,有针对性的改进,我想你的成绩还是有进步的,要相信自己能行,老师和同学的眼光也不会错的。加油,同学!

高三了,新换的数学老师讲课不太听得懂,不适应这个数学老师,高三是关键一年,怎么办

有句话说山不过来我就过去。意思是说,当我们面对一个不能改变的现实的时候,我们只有适应它。题主所说的高三数学老师讲课不太听得懂,是不是因为他带地方口音?一节课听不懂,就两节课,最多三节课就适应了他的口音,当你能听懂他的口音的时候,就不会感觉刺耳,反倒觉得很有特色呢。

除此之外,还有另外几个方法可以尝试。

一、尝试发现他的优点。

首先你要这样想,学校既然安排这位老师教高三数学,说明他一定有过人之处,至于有什么过人之处,只不过你还没发现而已。高三老师又成为把关教师,每一所学校的把关教师的配备,都必须上领导班子会议研究的。不够优秀的教师是不会被安排到高三年级的。

其次每上一节他的课就找出他的1~2个优点。那么几节课下来,他身上的闪光点越来越多,他的形象越来越高大上起来,自然而然的你就会敬佩他,亲近他。亲其师,信其道。这样通过找亮点的形式,就可以成功扭转老师在自己心中的形象。

二、播放老师讲课录音。

还可以准备一个录音笔把老师的课堂教学录下来,课后反复听,反复琢磨,这是尽快听懂老师讲课的一个诀窍。

如果听不太懂的原因,是因为这位老师抓不住重点,突不破难点(当然出现这种问题的可能性很小),那么作为学生的我们就可以使用勤学好问的方法破解之。大不了课后再问老师一遍。

三、不抛弃不放弃。

1.绝不轻言放弃。

千万不能因为第1节课听不太懂,就不做任何努力,随意放弃了这位老师,就等于这门学科。放弃数学,就等于放弃高考。其他科考得再好,又能如何呢?

2.通过别的渠道寻求帮助。

假设各种方法都尝试了,还是听不懂数学课,并且全班大部分同学都有同感,建议和数学课代表一起找班主任反映情况,学生不想出面的话,还可以通过家长代表,找校方协商的调整一下这位老师的高三课程。

以上是我的建议和观点,如果你有不同的观点或者有更好的答案可以留言,我们互相交流和学习,也希望我的解答能够帮到正在看问题的你,如果有帮助到你,请帮忙点赞关注哦。

为什么现在跟高三孩子很难沟通呢

现今的很多家长都和孩子之间存在沟通障碍,并且随着孩子年龄越大,父母越觉得难以沟通。什么原因呢?梁老师认为问题主要出在父母交流态度和说话上。

孩子年龄越大,自我意识越强,越渴望得到平等对话与交流

为什么小时候很听话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不听话了,甚至还和家长开始顶嘴了?简单来讲,是因为孩子长大了。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人格逐渐健全,独立自主的意识逐渐增强,做任何事情都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如果父母与孩子交流的不能随着孩子长大而发生改变,继续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动不动就批评责备,孩子肯定会越来越反感。因为他觉得自己已经是个大人了,你不该这么跟他说话。

孩子渴望家长有问题了好好跟自己说,而家长总是会在孩子面前显示自己的权威。管这个、管那个、不准这个、不准那个,这与孩子心中的期望有很大的差距,他会觉得很烦躁,父母总是不理解他。所以,得不到平等对话的孩子开始和父母冷战,甚至处处表现出叛逆。

父母言过其实,肆意评论,往往是孩子不愿友善回答的诱因

家长可以回想一下,在与你的“大”孩子沟通时,你是否用过“你怎么总是”、“你就不能”、“你经常”、“你从来都”这样带责备语气的词?

当您想要孩子改变某种坏习惯,或者改变某个观点时,是不是先夸大其词地讲一通孩子做的有多么不好,多少次做的不好,然后以命令式的语气,不分青红皂白让孩子直接改?

比如,梁老师某朋友的媳妇与妹妹某次沟通如下:

梁老师朋友的媳妇发现妹妹打扫厨房时没打扫干净,遂与妹妹沟通:

  • 朋友媳妇:JTT,你看这个电饭锅,我跟你说了多少次了(责备),刷的时候用点力,你总是不听(责备)是不是觉得这不是你家,做什么事情都不上心(恶意评论)啊?
  • 妹:我没有!我以后再也不洗锅了,你能你洗!(随后大哭。委屈了一晚上)

我们仔细思考,这样的对话简直是“诛心”。一件小事没做好,先责备两句,然后扣一个“不是你家做事不上心的帽子”,责备本来就够让人不爽的了,还被“扣大帽子”、被冤枉,哪个听了都得愤怒地跳起来。

父母在于孩子对话时,经常带着恶意的评论,并且将一件小事言过其实地表达,责备和轻蔑之意溢于言表,哪个人听了会舒服,何况是正处于青春逆反期的孩子。这样的表达,孩子多半会给你一个不友善的回复,不但达不到想要的目的,还让双方都受伤怄气。

“讲事实,说感受,提需要,做请求”是平等沟通的四步法宝

与孩子沟通,并非孩子难以沟通,而是父母放不下身段,总觉得自己还是最权威的。殊不知,长大的孩子就像脱缰的野马,你对他唱歌会吸引他,你对他呼喊他会越跑越远。

父母不妨放下身段,换一种沟通,或许效果就会大不相同。

梁老师建议父母与孩子沟通时,先客观地说出自己看到的事实,再谈一谈自己的感受,看情形提一下自己希望得到的反馈,最后才对孩子做出精准的请求。

按照“讲事实、说感受、提需要、做请求”四步与别人沟通,沟通会变得顺畅许多。

还是前面这个例子,换种说法是不是能达到最终的目的呢?

梁老师朋友的媳妇发现妹妹打扫厨房时没打扫干净,与妹妹沟通:

  • 朋友媳妇:JTT,我刚看了下,你洗的电饭锅不太干净,最底下还有很多粘在上面的米粒。(讲事实)

  • 妹:(跑过去看,很不好意思。)
  • 朋友媳妇:如果做一件事都粗心大意,我怕对你以后的学习啊、工作啊都会产生不好的影响,你不希望如此吧。(说感受)
  • 妹:(更不好意思)
  • 朋友媳妇:我希望你以后洗完锅或者做完其他事,都不要忘了检查一下有没有没做好,行不行?(提需要)
  • 妹:好的(正面回应)
  • 朋友媳妇:那你再帮姐姐把锅洗一遍,然后检查下其他的东西有没有洗干净,行不行?辛苦啦!(做请求)
  • 妹:好的(欣喜又不好意思地去干活)

人与人的沟通一定是平等、友好的,才能够做成一件事情,达成一个协议。若过多地掺杂语言暴力,只会让双方更加痛苦,想要达到的目的还达不到。

其实不怪孩子无法沟通,只怪孩子长大了,大人的思想和行动却没跟着变化。朋友们若还有疑惑,多对比两种沟通看一看、想一想,第一种像不像您和孩子的沟通模式,如果换成第二种,效果会不会好一些?

我是梁老师,【关注】地理梁老师,一起探讨教育问题哟~~

班级学生成绩不好(与别班的均分差2分),这样能说明教师的教学能力不行吗

班平均分差两分,这是在正常范围之内,不能完全说明老师教学能力有问题。

老师的教学业绩与很多因素有关,如学生的整体水平、班风学风、教师的教学艺术、专业知识、敬业能力以及班主任的管理等等。

以2014年为例,我任教初三(1)、(2)班的物理,每次考试初三(1)班的物理班平分都要比(2)班高2分左右,但平心而论,我在(2)班所花的时间和精力都要比(1)班多,教育教学方法也比在(1)班用得多,但始终考不过(1)班。

在中考中,我两个班的物理成绩分别位于片区第一和第二名,但还是初三(1)班比(2)班要高2分多。我也不断分析原因,这应该不是老师的教学能力问题,可能与学生的整体素质、班风学风有关。

当然也存在一小部分老师教育教学能力不强的问题,如果一个本身很优秀的班级让他去任教,也有可能考不出好的成绩,这就需要老师进一步加强业务知识培训,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多学习,争取早日变成教育教学骨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