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心理学人际交往的类型(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定势)

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定势

一、首因效应首因效应是心理学中一条关于第一印象的定律,指的是人们在第一次与某人接触时,会留下第一印象,而这个第一印象一旦建立起来,就对后面的进一步认知和交往有着强烈的定向作用。如果第一印象形成了肯定的心理定势,那么,人际交往的后续,就会更加偏向了解和挖掘对方的优点;相反,则会使人在人际交往的后续更加关注对方令人厌恶的缺点,这其实也就是先入为主的道理。二、自己人效应人们一般都喜欢与他认为是同类的人交往,因为这会让他觉得舒服,这就是心理学中的“自己人效应”。在人际交往中,假如我们能够化生为熟,把初次打交道的陌生人“定义”为自己的一个“熟人”,当成自己未来的朋友,与他们进行平等且亲切地沟通。那么,对方受到你这种情绪的影响,也会将你当成“自己人”,这样,自己人效应就在人际交往中建立起来了。三、名片效应“名片效应”是苏联心理学家纳季拉什维利最先提出的,指的是在人际交往中,假如你表明自己和对方的某一观点或者说价值观相同,就会使对方主动缩小与你的心理距离,更愿和你接近。名片效应和自己人效应有类似的地方,但并不完全相同,名片效应更加强调有意识、有目的地向对方表明态度和观点,把自己像名片一样介绍给对方,而自己人效应则更加强调的是把对方当成自己人。四、皮诺曹效应心理学中的“皮诺曹效应”源于童话故事《皮诺曹》,皮诺曹一说谎,鼻子就会变长,因此,他的鼻子就成了诚实的象征,只要鼻子变长,任何人就都不愿意和他打交道。皮诺曹效应要强调的是,在人际交往中,用谎言处世,或许能获得一时的利益,但从长远来看,必然是弊大于利。这就像瀑布,一旦落下来,就再也没有升上去的机会。人际交往,这一轮的不诚信行为会构成下一轮的信用代价,诚信行为则会或者构成下一轮的信用财富,这种轮回是以谎言拼接谎言、诚信引导诚信的,会构成恶性或良性循环。因而,人际交往中,我们必须诚挚待人,用诚信建立起成功的基石。五、超限效应在心理学中,将因为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称之为“超限效应”。超限效应在人际交往中的启示是,凡事都要掌握个适度原则,万不可过分。关于这个效应,有个小故事可以很好地表达其核心: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的募捐演讲。刚开始,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吸引人,已经准备捐款了。可过了一刻钟后,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厌倦,便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一刻钟,牧师还是没有讲完,这激起了马克·吐温的反抗心理,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等到牧师终于结束冗长的演讲后,开始募娟时,马克·吐温因为过度郁闷,不仅一分钱都没有捐,还恶作剧式地从盘子里偷拿了2元钱。

人际交往两大主题

人际交往可以大体分为:家庭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日常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心理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中文常指人与人交往关系的总称,也被称为“人际交往”,包括亲属关系、朋友关系、学友(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雇佣关系、战友关系、同事及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等。每个个体均有其独特之思想、背景、态度、个性、行为模式及价值观,然而人际关系对每个人的情绪、生活、工作有很大的影响,甚至对组织气氛、组织沟通、组织运作、组织效率及个人与组织之关系均有极大的影响。

人际关系学是哪个专业课程

人际关系学里包含有心理学,口才贸易学等。人际关系学是一门很广的学科,关键要弄懂什么是人际关系。在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间的直接的心理关系,叫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个侧面,其外延很广,包括朋友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同志关系等等。它受生产关系的决定和政治关系的制约,是社会关系中较低的关系;

人际交往模式有哪些

什么是人际交往?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说,人际交往的含义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模式:

从动态的角度来说,人际交往是指社会生活中人与其他人的信息交流以及物品交换的过程。
从静态的角度来说,人际交往是指人在社会生活中与他人建立关系的过程。
而人际交往模式顾名思义就是在此过程中个体独有的、特定的一种和交人际往行为相关的。

虽然说成百上千的人有成百上千种人际交往模式,但是各种模式也有相通之处,将其归纳而言大概有四种最简洁的人际交往模式。

以礼待人,勿以貌取人

在人际交往中,下意识的动作和行为都会给对方不一样的感受,礼貌是良好人际交往的必要条件。

相比于公众场合大声说话和随地吐痰的人,人们更倾向于和谦和有礼的人相处。

礼貌的交往模式中也需要我们不能以貌取人,以貌取人也类似于心理学中的“第一印象”。
人们很多时候判定与自己进行交往活动的人都是根据第一眼来决定的,我认为他看起来如何如何,便判定此人便适合或者适合与我继续交流。

但是很多时候人不可貌相,须得做出更加全面的了解才能进行判断,而不是一眼定生死。

适度表达,也学会倾听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自我暴露”,它是指人们向其他人真诚的坦率的展现自己真实的信息。

在人际交往中,适度的自我暴露,也就是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在一定程度上对你和别人的交流交往活动起到助推作用。

但也不能一直表达自己,让别人没有表达自己的机会,适度的表达也很重要,这就需要平衡表达与倾听的关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