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如何应对孩子的心理问题(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请先

我是宝妈,每天带孩子感觉到很忧郁,心情不好,怎么办

您的这种情况建议,首先到正规的精神专科医院就诊,确诊到底是出现了抑郁情绪还是已经发展到抑郁症的阶段。如果仅仅是抑郁情绪,可以通过放松自己,转移注意力慢慢缓解,但如果发展到抑郁症,要及时接受治疗,这不仅是对疾病的治疗,也是对孩子负责人的表现。

女性妊娠、分娩是一个重要阶段,不仅是孕妇一级的一个人生转折点,也是整个家庭新希望的诞生。但在欣喜的同时,也要注意新妈妈的情绪。在分娩的第一周,50%~75%的女性出现轻度抑郁症状,10%~15%的产妇罹患产后抑郁障碍。产后抑郁是分娩后最常见的精神障碍,对母亲、家庭和发育中的孩子都有潜在的长期不良后果,所以一个家庭要给予足够的认识。

首先,孕期时候,大家的将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孕妇身上,可以说此时的孕妇,是整个家庭的“皇后”,在经历十个月的“皇后”生活后,这个小生命诞生的时候,大家的关注点就都转移了,产妇此时的心灵又很脆弱、很敏感,难免产生负面的情绪。所以家人们在产妇最脆弱的时候,多关注一些,给予足够的支持,是最重要的。

分娩后,产妇血中的各种激素,如孕激素、雌激素、甲状腺激素等等都产生激烈的变化,这种激素的变化也导致新妈妈心情的快速变化。

另一方面,社会心理因素和产后抑郁也密切相关,一个不开心的生活环境,不但对宝妈妈是一种伤害,也是对新生儿的一种潜在伤害。

产后抑郁障碍在症状、病程和结局上与其他抑郁障碍相似。但抑郁障碍的宝妈往往不能有效的照顾婴儿,患者往往因此感到自罪、自责。有严重的抑郁障碍母亲可能还会有伤害自己或婴儿的危险性。

在指定孕产期抑郁障碍患者治疗计划时,要考虑到母乳喂养的潜在影响,及产妇目前的症状严重程度。轻度抑郁症状,可选用心理治疗,到症状较重时,需要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相结合。这种时候产妇绝对不能私自服药,要在专业的精神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如何开导初中13岁心理抑郁的小孩

建议先找靠谱心理咨询师做一次评估性咨询。以确认孩子的问题是抑郁情绪,还是抑郁症。

抑郁情绪与抑郁症的区别

13岁的孩子,对抑郁情绪还是抑郁症并不一定清楚。他们说自己是抑郁症,有可能只是抑郁情绪。

孩子有明显的原因,产生情绪低落,甚至有无力感、想法,也不一定是抑郁症。有的学生被很好地朋友抛弃或欺骗,认为人太复杂,出现伤心哭泣,情绪低落。我遇到一个班上有三个女生就是这种情况,三人准备跳楼,在咨询帮助后她们都很后悔、自责,意识到自己看问题太极端,一点小事就想。还有的学生因为考试失败,怕面对父母的态度、表情,有点绝望,选择。这时的孩子对也没有很好认识,把看作逃避的唯一办法。这是因为心理不成熟导致的轻率行为,因为缺乏处理情绪的法方,被痛苦情绪困扰,情绪低落,苦于总是找不到情绪处理办法而绝望。加上父母又没有认识到孩子的问题,不能给予孩子心理上的支持,孩子走向极端。以上都是有现实原因引起的抑郁情绪,孩子意识上能觉知。是抑郁情绪状态而不是抑郁症。

抑郁症是心境障碍,以情绪低落、思维迟缓、语言动作减少和迟缓为特征。可能有食欲不振、感、睡眠障碍等。抑郁症发病有的有诱因,但发病后的内容往往与诱因没有关联,有的没有原因就发病。有生不如死、度日如年之感。伴有焦虑的还有易激惹的情况。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建议到心理卫生专科医院去确诊治疗。症状控制后需要心理治疗帮助其全面恢复。

抑郁情绪的处理办法

对抑郁情绪,家长需要倾听孩子的语言,让孩子在倾诉中释放抑郁情绪,将自己变为孩子心理依靠。然后陪伴孩子去面对它遇到的问题。如人际、或学习压力。要能看到孩子的努力,而不只是看到成功。父母接纳孩子后,孩子就可能接纳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孩子出现抑郁情绪,与孩子平时在父母这里没有获得心理支持有关。这类小孩性格偏内向,有愤怒不能表达,不敢向外攻击,总是攻击自己,认为是自己不好、不优秀。现实中遇到挫败,不是总结经验继续努力,而是把挫败用来证明自己不优秀。如果这样,父母要反思一下,是否有强化孩子的这种语言和行为。有的话注意调整自己,而不是说孩子你不应该这样做。要用行为来支持孩子。降低对孩子结果的看法,加强对孩子努力行为的欣赏和赞美,接纳孩子的情绪,让孩子在努力中去寻求。

儿子12岁心理素质差该怎么办

人有八大智能,人际交往智能是其中之一。孩子这方面的智能没有培养起来,也是不自信的表现。最主要是家庭原因,所以还得从家庭方面来解决。

1、接纳孩子

家长反思自己的语言模式,是不是喜欢用否定式的语言。比如说孩子在做什么说什么时,家长是不是习惯性的用“你不行、看别人家的某某、你怎么这么笨……”等等。

2、加强体育锻炼

已经12岁了,性格基本形成,从其他方面着手培养自信速度较慢。对这种即将进入青春期的男孩,帮他打造一个相对强壮的身体,让他有力量感,会更容易建立自信。

3、制造机会让孩子锻炼口才

比如家庭读书会,每人5-10分钟,谈谈自己读过的书。 或每天说一段新闻。练习精准表达!

心理素质的培育是个从出生就开始的过程。现在孩子大了,给孩子制造技能提升的机会可能更有效一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