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佛洛依德精神分析中的自我概念(弗洛伊德的自我概念是什么)

弗洛伊德的自我概念是什么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在他的心理学中阐述了他的自我概念。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组成。

阅读全文 >

弗洛伊德提出的概念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于1895年正式提出精神分析的概念。他认为,人的心理包括意识和无意识现象,无意识现象又可以划分为前意识和潜意识。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的关系是:意识只是前意识的一部分,二者虽有界限,但不是不可逾越的;前意识位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扮演着"稽查者"的角色,严防潜意识中的本能闯入意识中;潜意识则始终在积极活动着,当"稽查者"放松警惕时,就通过伪装伺机进入意识中。而且他认为,潜意识的心理虽然不为人们所觉察,但却支配着人的一生。

自我,本我,真我的区别及特点

区别:本我就是人的动物属性。求食、生存、配偶,是本我活着的动物性表现。自我就是人的社会属性,是有意识活动的我。这个意识可以是理性的,也可以是感性的。真我,是回归宇宙本体状态的我,就是大我。真我活着的主要目的,就是传播智慧和爱。特点:1、“自我”处于人格结构的中间,是个体人格的执行者。它从“本我”中分化出来,并遵循现实原则。其主要作用是调节“本我”与“真我”之间的矛盾,并以合理的满足“本我”的需求。“自我”是个体最常意识到的部分。2、“本我”与生俱来,是人格结构的最底层,由人的本能、及其能量系统构成,其中包含了人的各种生理需求。“本我”遵循快乐原则,具有很强的力量,是个体内驱力的能量来源,但它同时也是原始、冲动、非理性、非社会并且无序的。3、“真我”是人格结构中的道德部分,处于人格结构的最高层,来自个体成长过程中的社会规范、伦理道德及价值观念,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它遵循道德原则,并追求完美的境界。“真我”与“本我”相对立,并对“本我”产生抑制,同时也对“自我”发挥监控作用。扩展资料:超我:在精神结构学说中,弗洛伊德将精神结构分为私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阶层。超我是精神结构中最后发展的部分。超我是从压抑本能要求而进化来的。超我在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中是指人格结构中的道德良心和自我理想部分。我国学者唐震在其新著《接受与选择》一书中,对超我(superego)给予了全新的解释。他指出,超我是自我发展的最高阶段,超我是孤独的我,超我是博爱的我,超我是信仰中的我,超我是完善的我。

关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理论,描述正确的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标乃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自我,其德文原意即是指“自己”,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所以它与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什么叫本我自我超我的例子

举个例子:正在减肥的你路过烧烤摊,本我是想吃肉,自我是我要减肥不能吃肉,超我是吃肉对于动物很残忍,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1、本我源自人类生物性的,遵循不计后果的快乐原则,比如饿,渴,性。2、自我源自人类对环境的适应性,遵循迂回满足的现实原则,同时用环境能接受的满足人生物性和社会性的需要。它是一系列行为模式的总和,比如当你的本我第一次要求你偷东西,你受到了惩罚,就形成了一部分自我。3、超我源自人类社会性的,遵循不计后果的道德原则,比如认同感,归属感,自我实现。比如不去偷抢,好好学习获得夸奖,施舍穷人,素食者等。1、在心理动力论中,本我、自我与超我是由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之结构理论所提出,精神的三大部分。1923年,弗洛伊德提出相关概念,以解释意识和潜意识的形成和相互关系。2、“本我”(完全潜意识)代表,受意识遏抑;“自我”(大部分有意识)负责处理现实世界的事情;“超我”(部分有意识)是良知或内在的道德判断。3、本我,自我,超我构成了人的完整的人格。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可以从他们之间的联系中得到合理的解释,自我是永久存在的,而超我和本我又几乎是永久对立的,为了协调本我和超我之间的矛盾,自我需要进行调节。4、若个人承受的来自本我、超我和外界压力过大而产生焦虑时,自我就会帮助启动防御机制。防御机制有:压抑、否认、退行、抵消、投射、升华等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