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心理学是指大脑对于外部(心理学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心理学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心理学: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学科。

2. 行为:指人类或动物在外部环境中所表现出的反应或动作。

3. 心理过程:指人类或动物在内部心理状态中所发生的思维、感觉、情感等心理活动。

4. 神经科学:研究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学科,与心理学密切相关。

5. 认知:指人类或动物对外部信息的感知、理解、记忆、思考等心理过程。

6. 情绪:指人类或动物在特定情境下产生的情感体验。

7. 人格:指人类或动物个体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

8. 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或动物在不同阶段的心理发展过程。

9. 社会心理学:研究人类或动物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心理过程。

10. 心理治疗:通过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帮助个体解决心理问题和改善心理健康。

什么是心理

心理是指人内在符号活动梳理的过程和结果。

具体是指生物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心理的表现形式叫做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人的心理活动都有一个发生,发展,消失的过程。

人们在活动的时候,通过各种感官认识外部世界事物,通过头脑的活动思考着事物的因果关系,并伴随着喜、怒、哀、惧等情感体验。这折射着一系列心理现象的整个过程就是心理过程。按其性质可分为三个方面,即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简称知、情、意。

扩展资料:

正确地揭示心理现象的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在理论上,它有助于正确地解释心理现象的本质和起源。所以,把心理学列为“构成认识论和辩证法的知识领域”的基础科学之一。

同时,心理学提供的科学事实,对一切封建主义,宗教迷信思想是个有力的打击。几千年来,由于生产力的低下,科学水平的局限,精神领域很容易成为宗教迷信的神秘堡垒。即使在科学发展的现代,仍有人甘受巫神之害,相信梦是吉凶的预兆。

在实践上,心理学能够帮助人们运用所揭露的心理规律去预测和控制心理现象的发生和进行,从而为人类不同领域的实际服务,提高活动效率。

心理学中认知的四个方面

回答如下:认知心理学中认为,认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 感知:感知是指我们如何感知和理解来自外部世界的信息,包括视觉、听觉、触觉等。2. 记忆:记忆是指我们如何将信息存储和检索出来,在日常生活中帮助我们处理信息。3. 思维:思维是指我们如何处理和组织信息,以及如何进行决策和问题解决。4. 语言:语言是指我们如何使用语言表示和交流思想和情感,以及如何理解和解释语言信息。

心理学用英语怎么写

心理学
Psychology
心理学是研究人和动物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的一门科学。心理学一词来源于希腊文,意思是关于灵魂的科学。
灵魂在希腊文中也有气体或呼吸的意思,因为古代人们认为生命依赖于呼吸,呼吸停止,生命就完结了。随着科学的发展,心理学的对象由灵魂改为心灵。直到19世纪初叶,德国哲学家、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才首次提出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心理的起源
心理是生物神经活动的产物,心理起源的研究主要从比较心理学(研究各生物物种神经功能及心理发展水平),发展心理学(人类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两方面进行.动物神经系统的产生是心理起源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学在前科学阶段属于哲学范畴,科学心理学的涎生是以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心理研究所为标志,实证研究方法的运用是这一学科成为科学的转折点.其后的一百多年,心理学门派纷争及高度发展,学科体系也进一步完善.
心理学是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在于视角及立场,因为它本身具备两者的特点.
心理的起源,尤其是人类高级心理过程,如思维,语言,情感,意志,高级心理特怔的产生,是神经基础及人类社会化进程的产物,所以我们不能以单纯的生物学观点来研究此命题.
心理产生的历史根源
一 、心理产生的历史根源:物质反映特性长期发展的产物
自然界的物质都具有反映特性,在受到外部作用时都会作出反映。而且物质反映特性随着自然界物质的进化而进化,越是处在高级阶段的物质,其反映特性越发达越复杂。高级阶段的物质的反映特性是从低级阶段物质的物质反映特性经过漫长的历史进化而产生的。在目前人类所把握的世界里,物质反映特性经历如下的阶段:非生物的物态反映(物理的、化学的、机械的)、低等生物(包括植物)的刺激感应性、高等动物的感觉、知觉和表象、人类的想象(内含了记忆)和思维。( ? )由此可见:心理现象是物质世界长期进化所衍生出来的现象,是物质对外界刺激反映的高级形式,是物质高度组织化后的表现。心理的产生根源于物质反映特性的高度发展。心理现象是专门应对刺激而产生的物质反映现象。
反映特性只有在受到刺激才显现其存在,没有了刺激,反映特性就会潜伏起来,不会表现出来。心理也具有如此共性。只有在受到刺激时,才会表现出心理现象,展示心理的存在。没有了刺激,心理就会消失。心理是在刺激的基础上产生、存在和发展。心理是物质对刺激作出反映的高度组织化的物质
心理产生的标志
二 、心理产生的标志:感觉
在逻辑层面上,心理现象包括感觉、知觉、表象、记忆、思维、想象、情感和意志等,到底是那一种心理现象的出现标志着心理的诞生?即心理产生的标志是什么?是何种心理现象的产生宣告了心理的产生?
有现象必有其本质,心理现象产生了,就会有心理产生。在所有心理现象中那一种是最先产生而又最基本心理现象,又能合理推出发展其他心理现象?显然是感觉。只有感觉才产生的最早又能发展出其他心理现象,应该是心理诞生的标志。这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推理:(1)感觉是其他一切心理现象的基础,没有感觉就没有其他一切心理现象。感觉诞生了,其他心理现象就在感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感觉是其他一切心理现象的源头和“胚芽”,其他心理现象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发展、壮大和成熟起来的。感觉是其他心理现象大厦的“地基”,其他心理现象都是建立在感觉的基础上。(2)个体心理学表明:刚出生的婴儿就只有无条件反射,只有简单的感觉,而知觉和表象等等还没有发展起来,但我们不能否认婴儿就没有心理。这样我们在潜意识中实际上承认了只具有感觉的婴儿也具有心理!心理随着感觉的诞生而诞生,一旦有了感觉也就有了心理。单单有了感觉,就标志着心理的诞生,其他一切心理现象都是以感觉为“胚芽”发展起来,是胚芽成长的不同阶段。随着婴儿的发育,其心理也逐渐发展起来,心理现象愈来愈复杂。(3)动物进化史也表明了感觉是心理产生的标志和“胚芽”。感觉是在什么时候产生的呢?也就是说感觉在动物进化史中是在那种动物身上开始出现的呢?动物进化史中。最开始出现心理现象的动物是腔肠动物。具有网状神经系统的腔肠动物以简单的感觉对外界刺激作出反映,腔肠动物具有最简单最低级的心理现象,也即有了心理,心理在腔肠动物身上诞生,以后随着动物的进化和发展,心理也在逐渐发展,丰富,渐次出现了知觉、表象、想象和思维等等。心理进化史是动物进化史的附着物,并随着动物的进化而进化的。心理也是从只具有感觉的动物随着生物的进化而发展起来的,心理在感觉的基础上随着生物的进化而纷繁复杂起来,出现了知觉、表象和想象等等,直至出现了意识和思维等高级心理现象。
心理产生的客观工具
三 、心理产生的客观工具:神经系统
心理并不是人脑特有的。例如:涡虫断头可以再生;蛙与蟾蜍切除大脑半球仍有条件反射;去除大脑的鸽子仍有本能的非条件反射,仍能走和飞。在大脑缺失的情况下,这些动物仍表现出心理现象.因此,大脑并不是心理存在的必要条件。
动物进化史表明:心理是动物进化到腔肠动物时产生的,此时的动物产生了最原始的神经系统----网状神经系统。在生物进化链上,神经系统出现之前并无心理现象,心理是与神经系统同时产生的。而后随着神经系统逐渐复杂,心理现象也亦步亦趋的丰富起来。作为心理的外观之一,其行为也日益复杂。不论处于何种阶段的动物,假如抽出或破坏其全部的神经系统,心理必将消失。并且若损坏某部分神经系统,其心理必然会出现若干不正常。
心理是由刺激引起的,是刺激引起的电脉冲在神经系统上传播的结果,是生物电流在神经系统中传播所引起而产生的,是刺激在细胞膜上引起的电流在神经系统中传导所引起的。是神经系统在刺激的作用下产生的。因此,神经系统是心理产生的工具。
心理产生的机制
四 、心理产生的机制:神经细胞的膜电位变化
从单一心理产生的起点来看,首先是刺激作用于神经细胞而引起心理的,这个单个刺激是如何引起心理的?神经细胞的细胞膜存在极化现象,细胞膜内侧聚集负电荷,细胞膜外侧聚集正电荷,膜两侧相当于各存在一个极板,膜内侧相当于负极板,膜外侧相当于正极板,这样细胞膜上就相当于存在一个电场,在细胞膜未受到任何刺激时,膜两侧相对静止不动并存在静息电位,一旦膜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静息电位就会变成动作电位,膜两侧的带电粒子又重新组合,形成了膜内聚集正电荷而膜外聚集负电荷的电场,当刺激消失后,细胞膜又进行了调整,又恢复到未受刺激地状态,此时膜内聚集负电荷膜外聚集正电荷,这样在膜两侧电场就发生两次方向性的改变,即电场发生了重大变化,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此时形成了电磁场,这相当于电磁震荡。而这次变化的结果是刺激处的细胞膜又恢复原态,故刺激作用对细胞施加的能量全部传递出去。这些能量是如何传递的呢?这个刺激在细胞膜上引起了细胞膜上电位的变化,产生一个兴奋点,引起邻近未受到刺激的细胞膜电位也发生变化,形成新的兴奋点,具体过程是:兴奋点的电场与邻近未兴奋点的电场之间出现电势差,带电粒子就会移动,使邻近未兴奋部兴奋,电场发生方向的改变,该处的电位由原来的静息电位变成动作电位,产生一个膜内聚集正电荷膜外聚集负电荷的电场,与未兴奋时的电场方向相反,原来兴奋部的能量转移到未兴奋部,使未兴奋部兴奋起来,进行一次电磁震荡,产生了电磁场。同理,这个新的兴奋部又依次向下一个未兴奋部传播电磁场,其机理在于膜两侧带电粒子的流动,但是,若我们比较相距较远的已兴奋过的兴奋点的话,就发现这两点并未有粒子的交流,相同的只是两点都经历了一次电场的连续变化,并产生了电磁场,这是什么引起的呢?究其根源,这实际上是刺激引起的电磁场在膜上进行的传播。神经细胞的细胞膜把刺激“编码”成一定频率和强度的电磁场,沿神经纤维传播,从而引起人的感觉,产生了心理,电磁场在神经系统内的活动就是心理活动,电磁场在神经系统内传导与加工所引起的现象就是心理现象(电磁场通过神经牵引肌肉细胞从而表现为体态的变化,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考察体态的变化来推测心理变化)。心理就是这个电磁场,电磁场在神经系统内的有序扩展与运动就是心理活动。
电磁场是人类无法用感官直接感知的,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这是由人类感官的局限造成的,而且心理只有在刺激下才能产生,故而使人感到神秘摸测,心理难以为人所理解所把握也就不足为怪了,可是,人的心理作为人对刺激反应的产物,在人类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发挥了非常广泛的作用,由于人类对他的无知,对他的巨大作用又无法控制,但人类又必须对心理现象作出看似合理的解释,所以就把他神秘化,产生了种种假想。
植物和低等动物没有神经系统,细胞膜上产生的电磁场无法在细胞膜上实现远距离传播,更无法实现定向传播,膜在刺激下所产生的电磁场只是在小范围内近距离扩散,实现不了电磁场的规范有序传播,故而这种电磁场不是心理。只有在神经系统的定向传导与约束下,在膜上产生的电磁场才是心理。离开了神经系统,心理将不会产生和存在。
总之,心理的本质是神经系统在刺激作用下形成的有序变化的电磁场。
心理现象和心理过程的统一
五、心理现象和心理过程的统一(感觉心理学的建立)
感觉是刺激物的某种特性进入神经系统的“通道”,它把刺激“编码”成不同频率和强度的电磁场在神经系统“周游”,引起相应的体态变化(包括行为和语言)。人的感觉是非常有限的,就种类而言,只有五种感官 ,人类就缺乏鸽子所具有的磁觉。就感受幅度而言,只能感受一定强度范围的刺激,过高过低的刺激都不能直接引起我们的感觉,人类就没有狗的嗅觉灵敏(一定存在一个我们所感觉不到的世界)。
知觉是把通过感觉而“搜集起来”的几种物质特性的综合起来进行的反映,表象则是对物质过去到现在的整体认识的总结,想象是在过去表象的基础上对物质的可能形态进行的预测。在四维时空中,到想象阶段就形成对物质的形象化的认识。这在思维上就是形象化思维,抽象思维则是对事物的抽象特征的思维。思维就是对事物特征的“加工”。由此可见,感觉是其他心理现象大厦的“地基”,其他心理现象都是建立在感觉的基础上。
记忆是把事物的特性“录入”大脑的过程;录入的内容有的建立了与其他原有内容的联系,扎下根来而表现为“长时记忆”,而扎不下根来的记忆,又根据其能回忆起来的时间长短分为短时记忆和暂时记忆。
意识和潜意识是经过记忆过程的事物特征的“存贮库”。能够回忆起来的内容是暂存在意识中的内容,不能够回忆起来的内容是存放在潜意识的内容。二者关系如下:(1)意识与潜意识并无明显的界限,但有一个过渡时期和过渡空间。(2)在自然状态下,意识总是向潜意识过渡。(3)在外界的干预下,人也可以把潜意识转化为意识,例如通过心理访谈知道自己的丧父或丧母心结。(4)潜意识虽然难以唤起,但仍然发挥作用,不自觉的改变人的行为。(5)潜意识的库存远远大与意识的库存。表现在当前作用上就是潜意识发挥的作用远远大于意识,意识只是潜意识和意识的“冰山一角”。
语言与行为都是人的一种“体态”,只不过是高度组织化了。心理通过神经系统调控人的外在肌肉就形成了“体态”。(1)语言的解释:语言是通过声带和口舌等相关肌肉的高度组织化,发出有规则的声波,不同的声波被赋予不同含义,就构成了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则是把不同含义的声波用符号记录下来,这个符号就是书面语言。(2)行为的解释:行为则是在心理支配下产生的各种动作,这些行为具有一定的含义并发挥一定的作用。体态除了语言和动作之外还有非常丰富的内容,最明显的是人的“心灵的窗户”----眼神。人们主要通过体态变化来推测和探知人的心理变化和作用,他是心理运动的外观。
能力是心理功能在行为结果上的反映,行为结果达到预期的目的就表明能力高,心理功能强,反之,则表明能力低和心理弱。
智力是心理功能在思维成果上的反映,有较高思维成果产生就表明智力高。反之,则表明低。
气质是心理状态在人的体态上的反映。良好的心理状态就使气质优良,不同的心理状态表象为不同的气质。
需求是生物自身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在心理上的反映。动物总是趋向于保存和完善自我,现实一旦不能立即提供保存和完善自我的条件,心理就会产生要满足这个条件的要求,需求就这样产生了。需求的产生是生物自我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动机是指心理指引行为要达到的目标。需求是动机产生的前提。
情绪是新认知与已有知识碰撞产生的心理现象,当新认知与已有知识发生乃至矛盾时,心理就会引起负性情绪(通过内分泌系统?),随着强度大小,情绪的强度也相应增减,反之则引起正性情绪。
情感是情绪在某事物上的认知化凝结。一感觉到该事物就会主动认为该事物好或坏,飞快跳过过程而产生固定情绪。这也是可以通过在另一个更高层次调节认知而改变这些情绪或情感的。
学习是主动、系统而专门的记忆过程。
性格是指心理的稳定的倾向性。在待人接物时直观表现出来。
人格是指心理特征在社会关系中表现出的稳定的倾向性。与性格相比,人格侧重于人的知识体系和由此决定的价值观,而性格则侧重于心理自身的特征。
心理学的种种过程与现象都是以感觉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感觉是心理过程和心理现象的逻辑起点,都是从感觉发展出来的。如果把感觉比作“婴儿”,心理过程和心理现象就是各种类型的“成人”,感觉是心理的“胚芽”。因此心理的一切过程与现象都可以从感觉出发得到合理解释,因此心理学统一的基础在于感觉。感觉心理学的实质就是大统一的心理学。
心理现象的复杂原因
六 、心理现象复杂的原因
(一)、心理的无法直接感知性。心理作为一种电磁场,人类有限的五种感官是无法直接感知的。只能意识到它的最大共性----客观实在性,而其他具体的性质则无法直接把握。
(二)、心理功能的强大及无所不在性。有人的地方必有心理发挥作用,必有心理发挥其难以名状的功能。心理支配人的行为,纷繁复杂的行为都可以从心理角度得到合理的解释。人的一切活动都是行为,而心理决定这一切,由此可见,心理的功能是多么的强大!而且心理自身又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可是由于社会条件的限制,人是无法直接把握心理这种物质的,现实又要求必须对人的行为作出貌似合理的解释。于是人们就把它“神化”,把“心理”冠名为“灵魂”或“心灵”,把它作为上帝的“杰作”或“旨意”,心理在希腊文中的意思就是“灵魂”。这种把心理神化的观念使人坠入歧途,在思想是心理更是显得迷雾重重。
(三)、神经系统的强大自组织性。 在心理依靠神经系统发挥其功能时,神经系统自身又可以不断的建构和完善,使心理功能更好的发挥并且更为强大,并使心理现象更加复杂。这实际上是功能与结构的关系的一个缩影。常用的手使手的结构发育的更能从事经常的活动,常年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其手较为宽大且结茧;常跑步的人,其大腿往往发达。这些都是功能促进结构发育的例子,发育起来的结构又能使功能更好的发挥。
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这种关系更加突出和明显。神经系统的建构很大程度上依赖神经系统发挥的程度和种类。神经系统发挥的作用越多,发挥作用的种类越多,其结构越完善,越利于其发挥作用(大脑越用越灵)。越高级的动物其神经系统越发达,功能对结构的促进作用越强大。就人而言,刚出生婴儿的大脑重量只有成人的一半,另一半大脑发育如何主要依靠出生后所接触的社会环境。有利神经系统发挥作用的环境能大大改善大脑的结构并增加其重量,印度“狼孩”的大脑,其重量大大低于常人,更无论其结构了。
脑科学也表明:经常从事某种活动的人,调节该活动的大脑部位往往越发达;而很少从事某种活动的人,调节该活动的大脑部位往往萎缩,甚至在人的成长中消失!
记忆心理学表明:长时记忆就是改变了神经突出和轴突的方向、大小乃至连接。暂时和短时记忆只是把神经细胞改变的不明显。
心理本来通过神经系统发挥作用,但在发挥作用的同时,神经系统“变的”更有利于心理作用的发挥。这种相互作用,相互完善和促进的情况使心理现象更为复杂,一如鸡生蛋还是蛋生鸡一样让人困惑而难辨。
刺激也是一种作用,是一种力的作用,自然界一切作用都可以归结为四种力的作用。不同强度和种类刺激能促使神经系统的发育,也使心理的功能强大起来。因此接触较多刺激的儿童就比较聪明。
(四)、五种感官的复杂的交互作用。五种感官何以造成如此复杂的心理现象。这是因为貌似复杂事物的本质原本是单纯而简单的,只是在发展过程中复杂起来。这个规律存在许多事物的发展之中,能够进行复杂计算与变换图形的电脑,是建立在简单的二进制的基础上的;“万经之首”的易经,其产生只是阴爻与阳爻二者的交互作用;自然界千万种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五种碱基对的不同的顺序连接与配对。视觉、痛觉,触觉、味觉与听觉完全可以使心理复杂多变,令人眼花缭乱。
心理学流派的统一
七、心理学流派的统一
心理学流派大致有:行为主义心理学,精神分析心理学、存在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功能主义心理学、结构主义心理学。这些流派着重于心理本质的探索,是其基本理论部分。下面对这些流派进行逐一分析,实际这种种流派都是着重心理现象、过程或功能的某个环节,而忽落其他环节所引起的,是片面、局部或环节性的研究,没有进行整体、全面或本质的研究。
行为主义心理学侧重于心理外化的一个表现(行为)进行研究。心理通过神经系统来支配肌肉收缩和舒张产生动作,从而产生行为。心理的这种发挥作用的是心理发挥作用的主要而且明显的渠道。心理发挥作用的还有许多渠道,例如:谈话、书面语言和眼神等。实际上,心理通过神经系统表现于外的整体现象是体态,行为是从体态之中发展起来的一个分支,这个分支被优先发展而且突出出来,以致掩盖整个体态。体态的其他分支好比星辰,而行为就好比太阳,行为掩盖了其他分支的光芒,人们往往是从明显而突出的部分着手来研究的,所以行为在心理学研究中被突出出来。甚至以研究行为来代替心理的研究,把心理学定位为研究行为的科学,这是研究方向的歧化和膨胀。行为主义心理学只是对心理的一个外在现象的研究,心理表现的整体是体态,体态还有其他形式----言谈、书面语言和眼神等等,近年来语言心理学的兴起就是一个明证。
精神分析心理学研究的侧重方向是潜意识功能的探究,确切的说是对压抑在潜意识中的伤害意识的研究。而心理的其他方面都很少涉及。其实潜意识与意识的界限并没有弗洛伊德所说那样明显。比如边骑自行车边看风景,骑自行车的行为控制可以根据情况变化随时出入潜意识。本质上意识也是潜意识,意识的内容一旦不被注意就压入潜意识,变成潜意识的内容。人的绝大部分行为是受潜意识控制的,受意识控制的行为只占很小的比例,这样有利于一个人同时从事多项运动,更深刻讲有利于人类适应自然,人的心跳、呼吸和眨眼等基本生理活动都是受潜意识控制的,这有利于减轻意识的压力。人如果同时要意识到并控制这些活动,人就会被这些活动累死,更无论生存与发展了。这些被压抑在潜意识的运动一旦出现不正常,就会返回到意识层,重新被意识主动积极的调控。
人本主义心理学从人人都有存在和发展的需要出发,认为人人都要发展和完善自己,都有向良好方向发展的心理。是人的正常合理需求的反映。该心理学把人看成一个整体,着重研究人的发展需求的实现过程,即旨在探讨人性自我实现的心理历程。该心理学主要观点是认为人人都有追求生命意义和创造美好生活的潜力,这实际上是人的发展需求的反映。一句话,人本主义心理学是着重研究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心理学,而这仅仅是心理学一个很小的一个方面。
存在心理学是从人的整体出发探讨独立的个人心理与世界的关系,偏重个人心理的独立性,探讨独立个人存在的整体经验。该心理学本质是偏重研究个人心理在世界环境中的整体的变化规律。
完形心理学采用整体论观点解释知觉,认为知觉是以感觉为基础的超感觉的整体经验。其核心观念是“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这实际上是人体结构与功能的自组织过程和结果。吃饭成长的人并不等于原初的人与饭的叠加;获取知识的人并不是人与知识的总合,知识被已有知识重新组织,然后被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神经系统在刺激的作用下,其结构也被或隐或显的改变。知觉就是对几种感觉经过类似的组织化而形成的,是对几种感觉的整体反映,虽不等于感觉之和,但感觉是知觉必备的素材和“原料”。这种自组织化的结果是表现出整体性,即完形性。一句话:完形心理学侧重的是心理的自组织性,是对心理的自组织现象和结果的研究。
认知心理学主要侧重人的认知过程的研究,即研究人是如何获取知识的,是研究人获得知识过程的心理学,对情绪,能力及性格等心理现象研究较少,更无论意志、动机和需求等现象。
结构主义心理学侧重采用实验方法研究意识的结构,这是受物质结构论影响的结果。由于心理的极高的流变性、复杂性和高度的自组织性,要用单纯的实验来精确化意识的结构,在现有科学水平上是根本不可能的。但该心理学充分发挥了“砖”的作用,引发对心理学的更广泛更深刻的研究,引出了心理学上许多“玉块”。
功能主义心理学是作为结构主义心理学的对立物出现的,着重探讨个体适应环境时所产生的心理功能。随着结构主义的衰落,该考试界也自行消失
(联系地址:山东省菏泽市613信箱 274000 董孝伟)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届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简短的总结:
1、神经系统的产生是心理起源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而不是脑)
2、心理是物质对刺激作出反映的高度组织化的物质。(心理的又一个必要条件)
3、心理产生的标志是感觉。(心理质的外在标志)
4、心理的本质是神经系统在刺激作用下形成的有序变化的电磁场。(心理的生物物理分析)
5、心理现象的复杂性源于神经系统的复杂性。
6、复杂的心理现象统一于感觉(及其系统化、组织化。)
7、各哲学流派的研究起点离不开神经系统及感觉。
色彩心理效应
色彩测试心理学家吕舍尔(M.Lusher)分析的颜色与性格的关系
颜色:
1.红色 2.蓝色 3.黄色 4.绿色 5.茶色 6.紫色 7.灰色 8.黑色
性格的倾向:
1.红色 代表人的征服欲与男子汉气概的颜色。喜欢红色的人大都有野心,会积极地争取想要得到的东西,是行动型的人。对工作也是热情高涨,但是过于兴奋时可能回对周围的人具有攻击性。
2.蓝色 大海的象征,是代表沉稳与女性气质的颜色。喜欢蓝色的人性格上都很沉着稳重,而且诚实,很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信赖关系,能够关照周围的人,与人交往彬彬有礼。
3.黄色 代表活泼、明快与温暖的颜色。喜欢黄色的人性格开朗外向,而且有着远大的理想。他们希望显示出自己的性格,但有时候做事会有些勉强。
4.绿色 代表自信心、稳健与优越感的颜色。喜欢绿色的人比较稳重,是忍耐力很强的类型。很注意与周围环境的调和,但是在有必要贯彻自己想法的时候,也能够冷静地表达出来。
5.茶色 代表家族、家庭、温馨的环境和安全感的颜色。喜欢茶色的人温和宽厚,是有协调性的类型。他们很善于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在有烦恼的时候可以去找这一类型的人谈心。
6.紫色 这种颜色代表感性的、神秘的、的事物。喜欢紫色的人很浪漫,是富于感受性的类型,性格细腻,富有个性。在某些方面会显示出自我陶醉的特征。
7.灰色 是代表沉静、优雅、寂寞的颜色。喜欢灰色的人多数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不感兴趣。有时会显得优柔寡断,对他人依赖性强。
8.黑色 是代表断绝念头、屈服、拒绝、放弃的颜色。喜欢黑色的人独立性强,有很强的改变现状的愿望。他们是十分努力上进的人,但有时没有常性。

心理学相关理论

理论心理学是研究关系到整个心理学的最根本性质的理论问题的一个心理学分支,所以也称体系心理学。它以揭示各种心理现象之间以及心理现象与现实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为任务,不但可以解释、预测并有意识地支配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而且可定向指导心理学各局部分支学科的研究。理论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心理学的对象与学科性质,心理活动范畴,心理学的对象和任务,心理学方法谴和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身心问题和心脑问题,意识问题,心理的能动性问题,心理的因果关系问题,心理的起源问题及知行问题等一系列为建立体系心理学所应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自1879年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以来,西方理论心理学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早期,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这期间形成了如构造心理学、机能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和精神分析等几个主要的心理学体系。它们在当时对心理科学的产生、繁荣与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有的至今仍有一定影响,但它们都是从心理学某个局部领域的理论过分扩张而成,不能适用于整个心理学科。中期,约从20世纪40~60年代。这期间作为心理学体系的理论研究趋于衰退,而集中于某些局部领域的基础理讫研究。在较简单的心理过程方面研究成果较为显著,而在较复杂的动机、人格及社会行为等方面研究成果较小。近期,从20世纪70以后。这期间的研究重点方面从局部理论转向更小局部的理论,如从学习理论转向回避条件作用的理论;另一方面又整合科学发展的新技术与新理论转向较大领域的理论,如从行为论的学习理论转向信息加工的认知理论,从精神分析的动机理论转向人本主义心理学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