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如何做好心理疏导服务(班主任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班主任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一、创设班级美好的情感氛围,为学生创造一个平等、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1.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良好的师生情感是教育的基础。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在教育活动中居于支配地位。因此,教师要从了解学生的心理出发,实现师生间的情感沟通,使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要求,使学生因真实感受到教师的亲切与善意而乐于接受教育,消除心理上的障碍。2.创造心理吐露的机会。班主任要想了解学生的心理,除自己细心观察外,还要想法为学生创造自我吐露心理的机会,让学生在平等、安全的心境下敞开心扉、吐露自己的心声。如:经常性地开设心理卫生知识讲座,进行心理咨询活动,根据学生不同心理特征设计不同类型心理疏导课。如:根据学生不自信、自卑心理、不能正确看待别人的评价的现状,设计了“亮出你的优点”、“感谢自卑”、“换个角度看问题”、《寻找生命中的亮点》等心理健康疏导课,帮助学生扬长避短,树立自信心。这些有针对性的系列心理健康疏导课,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放松心情的缓冲地带。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各种课型,让全体学生充分参与到其中,在感悟的基础上明确责任。这种疏导课学生乐意上、感悟深,效果明显。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帮助学生调理好心理状态,促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二、运用随机心理疏导方法,将心理疏导工作与学生各方面成长有机结合。“随机”既从小处、细微处疏导,让学生入耳、入脑、入心,震撼学生的心灵。学生心理疏导工作不是一次谈话、一次咨询、一次沟通、一件事、一个活动就能完成的,它是一个长期的、持久的工作,同时,心理疏导工作必须与学校的教育目标完全一致,心理疏导最终目的要实现对学生的培养目标。重视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验研究,明确提出了12种基本行为习惯。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上要求教师运用随机心理疏导的方法,及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三、运用引导、宣泄、替代、遗忘等形式,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迁移异常情绪反应。当学生遇到挫折后,教师要及时与学生谈心,平等地交流使学生能与教师作详细倾诉,以获得心理上的平衡。当某学生因不能以优异的成绩来满足自尊心时,教师可以创造一事实上的条件,使其在另外的技能活动方面取得好成绩以获得自尊心的满足;当学生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或打击时,引导学生将不愉快的事情置之脑后,从不和谐的气氛中解脱出来,潇洒地生活。四、运用激励的方法和技巧,促使学生实现新的心理平衡。激励是一门艺术,它要求激励者要有明确的目的、敏锐的洞察力、诚恳的态度和娴熟的技巧。仅就激励的技巧而言,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激发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赞赏学生的优点;有效地与被激励者沟通,找出与被激励者共同的信念;容忍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在激励法中,激发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是关键,其根本措施就是唤起学生的成功经验和对成功的向往,创造条件让学生取得成功,在成功的体验中真正激发起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五、运用较固定的心理疏导方法,切实解决学生的困惑问题、突出问题、热点问题。主要方法有:1、在班级挂“心理话”本子。学生可以随时把自己感觉困惑、想说但又觉得不好意思当面对老师说的话写在“心理话”上,老师在“心理话”上留言,及时对学生进行疏导,帮助学生解决困惑,对学生进行疏导。2、学生写成长日记。要求每位学生都要坚持写成长日记——《精彩人生在四中起步》,把自己的烦恼与困惑向日记倾诉,教师用亲切温馨的话语,同情学生的烦恼,提出富有建设性的建议和饱含深情的期望。3、两代人心灵对话。在实验研究中一改以往考试后简单下发成绩单的做法,而是让家长通知书变得有情感氛围,设计了四个互动栏目。①“教师心语”栏目,为家长介绍“怎样正确对待孩子的考试成绩”的方法,让家长学会正确对待孩子的考试成绩。②学生成绩栏目。③学生反思及打算栏目。④家长寄语栏目。在《家庭教育知识导报》上体现出学生假期应注意的事项,学生应该完成的作业,需要家长配合的工作,并给学生留出写假期计划和总结的栏目。4、感恩疏导系列活动。让学生懂得:感恩的人一生幸福。节,组织感谢妈妈系列活动,“给母亲的一句问候”,“给母亲写一封感谢信”、“给制一份贺卡”等。 “母亲节”,学生以“我的妈妈”为题正发生在自己与妈妈之间的事;请妈妈在孩子文章上写寄语;家长学校开课时组织《我的妈妈》文章展。父亲节,组织学生把对父亲的爱说出口,在班中开展“爸爸我对你说”签名活动;组织“父爱如山”征文活动,让学生把平常想对父亲表达但又难于表达出口的爱说了出来。教师节,组织了“师恩难忘”主题班会,会上有的学生朗读诗歌,有的学生唱歌,有的学生跳舞等,学生自制作精美的贺卡等,表达对老师的谢意。5、“亲情满屋”感恩践行活动。要求学生每个感恩活动后,要为父母做事,班级定期召开汇报会,班主任及时与家长联系,监督孩子的感恩行为,培养孩子良好的感恩习惯。通过这些活动,增进家长、学生、教师之间的沟通与理解,融洽两代人之间的关系,许多家长反映,孩子到了四中变得懂事了。“在感动中进步,在责任中成长”两代人同活动中,家长、学生、老师同看感人的父母付出、老师奉献的图片;老师、家长向孩子诉说心头实在话;孩子向家长忏悔……父母的呕心沥血、老师的默默奉献、孩子的真心悔悟,真得叫在场人们情不自禁的流下泪水。在学生、家长、老师的感动中,在心灵碰撞的基础上,向学生及家长传授 “适应、自立、自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取得好成绩的保证”、“感恩的人一生幸福”、“正确交往避免烦恼”、“青春无烦恼”、“别跟孩子过不去”等成长知识和教育知识,孩子、家长都在感动中心悦诚服地接受了疏导和教育。6、挑战对手系列活动。具体做法是:首先召开主题班会《学会竞争》,使每位学生明确竞争目的及意义,从思想上理解竞争,然后为对手写一封短信《你好,对手》,加强对手之间的联谊。第二步是提出具体要求,并按要求具体执行。①每周为对手写一篇热情洋溢的对手赠言,鼓励对手积极向上(内容为肯定其优点,委婉指出缺点,共同进步);②如发现对手遇到困难时,对手首先要帮助解决;③每周给对手提出一条真诚的建议,并在学习上经常一起探讨问题;④每周给对手批阅一次日记,并写好评语或留言;⑤对手要成为朋友,共同进步,每两周评选优秀搭档,给予奖励。⑥每位同学可根据自己的进步情况适当更换对手。通过一系列措施,注重过程,讲究方法,达到了净化心灵,培养友好竞争的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当然,中学生的心理疏导是一项艰巨而细致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各个方面的协同作战,共同努力。作为负责做学生思想工作的班主任对学生的心理疏导,一是要在学生心理障碍出现之前进行及时疏导;二是不仅要消除外部诱因,更重要的是控制内部的、促使潜在的心理障碍变为现实的因素;三是要经常不断地进行心理疏导,对那些无极端的表现形式,不易觉察的心理障碍要消除在萌芽状态。

朋友心里想不开,该怎么去开导

想不开的时候,整个人会陷入一种绝望的境地。每个人的内心都住着两个我,一个阳光热情的我和一个忧郁黑暗的我。没有有人能永远正能量,每天都像打鸡血了一样。偶尔忧郁黑暗的我会刷一下存在感,让主人意识到还有另一个我存在。有想不开的时候,这很正常。

这时候,如果有人劝慰她说,没关系的,一切都会过去的;或者别想那些负面的,多想想阳光积极的一面,那么结果可能会更加糟糕。这些在意识层面貌似正确的事情,实则让潜意识里的那个忧郁黑暗的自我更加的压抑。继续否认这种情绪,心结可能就永远打不开了。

帮助朋友走出心理困境,最好的态度是抱持。陪伴她,告诉她你能理解她现在的感受,能够跟他一起度过现在这段难熬的时光。这种共情有助于她接纳现有的情绪,任由情绪存在并挥发一段时间,当情绪意识到没有外界阻力的时候,自然会慢慢消退,人也就走出来了。

除了悦纳情绪之外,可以增加一些户外运动,比如散步,比如打羽毛球等等。阳光以及身体的放松和激发也有助于不良情绪快速消解。

放一段小视频,这位外国爸爸教女儿处理情绪的方法很值得借鉴。希望可以帮到你。

视频...

有心理问题或是焦虑抑郁了是否需要找心理咨询师做心理疏导治疗呢

对于这种问题,从心理咨询的角度来看,需不需要来源于来访者本身的意愿。因为心理咨询需要来访者本人自愿的进入到心理咨询房间,有自我改善的动力才可以,

整体上看,如果有心理问题,不同的程度需求不同的帮助。

一般而言,轻度的心理问题,自救或者寻求亲友系统的帮助,可能性最高。

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进行修正和改善,也可以通过自我学习和自我成长,即心理学中的超越功能,实现自我实现。

而更为严重的,要介入药物治疗,在稳定来访者情绪的基础上,辅助心理治疗,加强心里建设,以避免心理问题的复发。

心理咨询师其实并不避讳使用药物,但长期服用药物也会给来访者带来严重的心里影响,即来访者在潜意识中认可自己是病人,在心理咨询中,面对无法逃避的内心痛苦时,常常以我是病人逃避过去,给心理咨询带来很大的困扰。

目前主流共识是,对于青少年在可以不服药的情况下,最好不要介入药物。

综上所述,个人认为这个问题主要还是依靠当事人本身的心理意愿。存在主义认为,南方者应该为自己目前的所有困境负责任,同时也需要自由地做出选择,并为选择做出最终的责任承担。

应对癌症病人,应如何进行心理疏导

据国外研究报道,约40%的癌症患者有明显的心理应激反应或心理障碍。在人格的划分中,有A、B、C等人格,其中,C型人格与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C型人格在临床上的典型性格特征:(1)抑制强烈情感;(2)顺从他人意愿,缺乏自信;(3)避免可能冒犯他人的矛盾或行为;(4)对待生活的态度沉寂,表现出理性和冷漠;(5)遵从传统的行为模式,保持“可爱”的形象;(6)具有坚韧和自我牺牲的精神;(7)拥有感到无助和无望的感情取向。

如何对癌症患者进行心理方面的咨询工作呢?从人格方面,必须分两种做法。如果癌症患者是属于乐观积极,意志力坚强的人,面对这种人,主要应该在意识层面进行工作。应给予患者积极的鼓励和支持,并且向他解释癌症的成因、治疗等,让他知道通过努力可以治疗好,并且树立顽强战胜病魔的榜样。如果患者是属于典型的C型人格,工作的主要重心在无意识层面。首先必须给予患者爱,然后鼓励他发泄负面情绪,并且做意向治疗、催眠治疗、音乐治疗。

由于这类患者很敏感,容易因为疾病的恶化而对治疗丧失信心,所以最好的做法是让患者对死亡有心理准备,这种方法类似于行为治疗的满贯做法。当患者通过死亡的抑郁期后,便进入合作与接受期,患者会把自己的愿望表达出来,愿望实现的话,治愈的机会就会增加。因为目前,癌症的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提高患者的免疫力,而免疫力的提高,在于心情的愉快。因为心灵才是控制人体的免疫系统的“主人”。即使采取这种做法效果不明显,患者也会含笑九泉,在生命的最后,提高生活质量,体验人性的尊严与神圣。

很多癌症患者的家属,对癌症患者采取隐瞒的做法,以为这样是对患者好,其实他们并不知道患者真正需要的真诚,需要的是支持和爱,需要的是一起同心协力去战胜病魔,而不希望以一种猜疑和不信任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亲人,并且患者处于极度的恐惧焦虑中,一旦知道病情,可能措手不及,在绝望、空虚、孤寂中离开人世。

东航坠机现场的救援人员为什么要进行心理疏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