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我重度抑郁症, 妈妈天天骂我,打我,折磨-抑郁症为什么仇视父母?

我重度抑郁症, 妈妈天天骂我,打我,折磨

您好,您多大?

被父母伤的很深,不想原谅,也不想有交集,

我很理解你,也懂你的内心,被父母伤的很深,不想原谅,能理解,,有些伤害是一辈子都原谅不了的,有些人会说,父母有何过错?记恨是人品问题,其实这跟人品无关,有些父母对自己的子女就是狠毒,他们只是没遇到这样的父母,,你的现在是,过好你自己,尽量少回忆,忆一次,痛一次,不去忆,,,

我有抑郁症,但父亲总爱通过贬低我的一个最

老爸爸总是揭你的底,我感觉可能是有点恨铁不成钢!

你还知道自己郁郁证了,说明你比谁都明白,自己的弱点在哪里了。

做父母的最担心,自己的儿女不成熟,最担心在社会上站里不稳。最担心自己的儿女思想懒惰不求进取。

教育的不同,你爸爸选择了经常揭开你的老底,让你感觉思想上有压力,你有压力了,我感觉你做的很对,人无压力轻飘飘,井无压力不喷油,男子汉就应该经常找一找自己有那些问题 ,不断的进化自己。

要想改变自己在爸爸心目中的形象,你就应该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在家庭生活上,家务活抢着做,在家里做一个好人的榜样,在职场上要努力工作,也要爸爸放心 , 在社会上要做正人君子,对待父母上,要越来越尊重父母,或是经常买一点礼物孝敬父母。

当你越来越成熟,越来越优秀的时候 ,你的爸爸,你的妈妈 ,他们的脸上就会露出甜美满意的微笑。

其实做儿女的应该不要斤斤计较父母一两句话,人老了经常唠叨也属于正常的社会现象,你装作听不见就可以了。

如果做的更好一点,你可以给老爸爸买上两瓶二锅头,然后认真的跟爸爸说,我已经长大了,不要再揭我的老底了,我会上火的。你放心我一定会改正的,我想每一个爸爸在接过二锅头的时候 ,就会感到儿子真的成熟了,变得强大了!

做父母的都是想让自己的儿女越来越好,儿女的成熟进步就是父母最大的骄傲!


为什么父母的控制欲特别强

父母的控制欲特别强的家庭确实不少,我也非常强烈的建议,这样的父母,最好去看一遍《发展心理学》这本书,读懂里面人在成长过程的道理,我相信这样的父母会有改变的。

每一个人的成长,都有他成长过程中所应该有的不同程度的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行为的体现似乎让家长看着非常不满意,但这些确实是他成长在这一阶段的需要,也就是必须出现的行为体现,如果该体现的没有体现出来,只能说这是在他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缺失。

型父母:主要是指以或管教子女的父母,型父母的特征是子女在家庭中的一切活动需由父母安排决定,子女只能无条件的服从,有关行为标准,是非对错也完全由父母不断判决,子女只能无条件遵守,子女行为如有偏差,父母既行予惩罚,不必向子女解释理由。----发展心理学家 鲍德伦氏

发展心理学家鲍德伦氏,在他的发展心理学里面所论述的在人类成长的过程当中,在组成家庭以后,所出现的4种类型的父母,既威信型父母、型父母、拒忽型父母、宽容型父母,而对型父母的论述,特别阐述了型父母的所有行为体现,尤其是性的对待子女完全是有意识的行为。

在有些家庭里面,父母对子女的严格管教,并非是无意识的,而完全是有意识行为的体现,因为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健康快乐的成长,更希望在他们所谓的严格管教下达到他们所期盼的目的,或未完成的心愿。

其实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子女成为有用之人,谁不能创造历史和奇迹,最起码也应该有一定的成就,家族风光,父母体面,为之努力也就成了唯一的方向,却忽视了子女的成长经历和过程中的体验。

在太多的家庭当中,父母将一切所期待的,或未完成的,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子女身上,忽视了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自主性,更是剥夺了他们的兴趣和快乐感,用的去管教自己的子女,将他们的情绪和通通的控制起来。

子女在成长过程当中的认知体系,在父母的严格控制和管教下,已经悄然发生了改变,而父母几乎察觉不到,依赖、依从、自卑、无自主性,无分辨能力,不自信等扭曲的心理在不断的增长,这些当子女步入社会以后,都逐一的显现出来。

女儿在很小的时候就喜欢粉色的衣服,母亲说不好,你要穿红色的,因为红色的喜庆,女儿依从了母亲,女儿要出门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母亲告诉他们外面都是坏孩子,自己在家里玩玩具更好,到外面去玩儿,他们会欺负你等等。

所有的一切,似乎都是为了孩子好,红色的确实喜庆,但是女儿并不实质性的知道喜庆究竟是什么意思,外面玩的孩子都是坏孩子,女儿也认同了,因为没有任何人比父母对他更好了,女儿一切都接纳了母亲的建议,女儿此时也会感到可能只有这个家对他是最安全的,因为没有人欺负他。

所有的一切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都是严格的受到父母的控制,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母亲非常自豪的和别人说,“我的儿子没有像你们家孩子那样不听话出现叛逆期”,如果说孩子没有出现叛逆期的话是一件好事,那你就是大错特错。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过的叛逆期,是很正常的一个成长过程,正是这样一个叛逆的过程,让子女感觉到自己稚嫩的翅膀还没有长硬,谁能够飞起来,但是飞得不高,跌到地上才能感觉到疼痛,这也是必须的一种体验,让他自己去消除自己自以为是的心态,只有经历了这一过程,才能够让他通过体验到的一切,来修正自己的认知。

而你的孩子没有出现这种叛逆期,恰恰是在你做父母的控制下,或是严格管教下给压制下去,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完全体现不出自我的意识,而形成一种行为的体现或是体验,是完完全全在成长过程中的一种缺失,这种缺失,极有可能是今后心态不健康或不平衡的一种因素。

如果家长控制欲非常强,来控制自己的子女,尤其是在成长过程当中的一些所谓的严格管教和一些行为上的控制,是对孩子造成心理不健康的重要因素,也是给子女长大成人以后,在社会上很难面对种种困难、挫折而变成扭曲的心态。

结语

我的建议是有道理的,读一读《发展心理学》你会了解人成长这一过程,更能知道在一过程当中人的演变中的道理,不要认为你自己对子女的控制是对子女的好,其实你是在“坑害”孩子,让孩子逐渐的失去了一些在社会上应该具有的一些能力性的应对措施,让孩子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

各位家长放手吧,还给孩子童真中的快乐和成长过程中的愉悦,让他们面对应该面对的现实,受到应该受到的挫折,这样对他们既是一种锻炼更是成长中的需要,每一位家长你不可能控制孩子一辈子,当他们面对困难或者挫折的时候,他们所依靠的不是家长,而是自己。

相信自己的孩子吧,你就等于相信你自己,如果家长很优秀的话,孩子会向你学习的,我并不是说家庭教育不主要,而是要讲究家庭教育的方法,不要老说正确的引导孩子和正确的教育孩子,因为你的正确未必就是正确的,而真正适应孩子的,让孩子快乐成长的,,才是真正的正确是尊重和敬仰的,才是真正的正确的教育。

为什么做父母的会这么焦虑

先讲一件身边的故事吧。

Joe是我身边的一个朋友,早些时候大家都觉得他挺吊儿郎当的,好吧,确实挺diao的,家里很有钱,但是他可不是富三代,只是富二代而已,准确来说,是Joe见证了父母的奋斗历程,Joe出生以后他爸妈才发现没钱养个孩子是那么的难,于是他的爸妈开始拼了命的挣钱,一开始时Joe的爸爸给别人打工,妈妈在家里带Joe的同时开了一个小超市,后来Joe的爸妈积累了做生意的本钱,于是开始做买卖,寒来暑往,他们家的产业也越做越大,Joe也长大了。等有一天债主上门的时候,他爸妈才知道,坏了,Joe吃喝嫖赌样样均沾,并且因为欠了别人一屁股债,此时如一盆冷水泼到了头上,这些年只顾得上赚钱了,忘了关心孩子了,只顾得上塞钱给孩子,却忘了多给孩子一些关怀。Joe的爸妈替他还完赌债以后,每天抽时间陪Joe,可是此时的Joe已经18了,对他来说,最讨厌的就是天天被爸妈盯着,因为他觉得像是被监视,试了几次以后,Joe的爸妈就放弃了,于是改为间接战,拜托他的同学、老师还有一些朋友帮他,为此还给这些人塞过钱(很多人没要),在大家的帮忙下,Joe也逐渐收敛了一些,直到Joe27岁的时候告诉爸妈想要结婚了,对方是一个打工妹,Joe的爸妈想孩子结婚后就会成熟了、长大了,于是也没有干涉孩子的婚事,并且给Joe办了一场很大的婚礼。

Joe婚后果真没有继续鬼混,不过夫妻两个都靠爸妈养着,他爸妈觉得孩子能够收下心来也是好的,然好景不长,Joe的爸爸做生意被人坑了,没了积蓄并且欠了别人好多钱,于是一家生活跌入谷底,Joe的父亲一夜间老了好多岁,仿佛一夕间Joe长大了,开始出去找工作赚钱,可是他从小没做过累活,学业也被自己荒,后来他找了一份送快递的工作,工作一个月的时候他找我喝酒,几瓶下去,他哭了,他说这是他自记事以来第二次哭,第一次是小学的时候开家长会,班里同学的家长都去了就是他家里没去人,然后他哭了,这么多年哪怕他在被恐吓、在的时候被抓包,他都没有哭过。可是现在他真的觉得生活好累,他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仿佛一夕间被推倒风口上了,没人告诉他该怎么去适应,但是看着怀孕的妻子、满脸皱纹的父亲、母亲,他只能硬着头皮上,白天很累,可是回到家他还是笑着跟媳妇说,我很好!

后来朋友给Joe介绍了一份司机的工作,挣的钱虽不够挥霍但是也够养活全家人了,自此Joe也松了一口气。前些日子,在Joe的孩子三周岁宴上,我们看到了从来没有见过的Joe,尤其是当Joe温声细语的跟孩子说好好吃饭不要浪费的时候,我们眼珠子都要掉出来了,但是心里觉得暖暖的,Joe终于成为了一个父亲,送我们出来的时候Joe跟我们说,“从来没想过有一天我的心性会定下来,现在我就想好好地养我的妻女,照顾好我的爸妈,虽然走了很多弯路,但我觉得现在还不迟,我只想我的孩子不要再走我的弯路。”

故事到这里没有结束,因为Joe 的生活还在继续,他经历过,也失去过,我想他更懂以后怎么去生活吧。

父母关心孩子是一种本能,不论是忙着挣钱去打拼事业的爸妈还是整天守着孩子嘘寒问暖的爹娘,,他们的切入点不一样,但是关心孩子是他们的共同点。现在我们该切入主题了,为什么做父母的会这么焦虑呢?因为关心则乱,每个父母都想给孩子最好的,都像孩子成为最好的人,他们肯定会拼尽一切、尽己所能让孩子成为更好的人吧。

也许有人会说Joe的爸妈不是啊,他们只顾着挣钱了,没有好好的关心Joe的成长,那是因为每个人的经历不一样,正是因为他的父母穷怕了,知道没钱就没法给孩子瞧病,哪怕你送去医院交不了费用,哪怕看着孩子死亡也没有人帮你做手术;知道没钱就没法给孩子买奶粉,哪怕孩子饿的嗷嗷大哭,超市人员也不会因为可怜你就把奶粉送给你,于是他们想拼命的挣钱,把钱留给孩子就等于给了孩子一切,虽然因此让孩子走了很多的弯路,但是他们的出发点还是关心以及焦虑。

我在医院陪产的时候见到过这样一个场景:孩子的妈妈因为孩子生下来后没怎么哭一上午丈夫去找了医生5趟,每次都被医生告知孩子没事,后来医生是在不耐烦了说“如果你们不放心的话,把孩子放到保温箱里吧,一天1500元”,哪怕下午医生又保证了两次说孩子没事,到了晚上,孩子的妈妈还是不放心,于是把孩子放到保温箱里去了。

其实这样的场景不少见,好多初为人父、为人母的人在迎接新生命到来的时候有激动、有喜悦,对孩子更是满满的关心和爱护,什么都想给孩子最好的,没有条件也会创造条件。而孩子的出生仅仅是个开始。

如果说一开始父母对孩子的关心是因为迎接小生命后的喜悦、对孩子的责任感,那么后来的关心则是因为在朝夕相处中培养了更多的感情,在原来喜悦、责任的基础上又多了一种感情,这种感情丝毫不亚于跟另一半的爱情以及跟父母间的亲情,因此一般而言有了孩子之后,女的会变得有女人味,男的会更加有责任感就源于此。

父母对孩子的焦虑主要是来自关心,还有一部分来自生命的脆弱以及对未来的无知,如果说孩子发烧了,孩子父母直接可以预料到第二天就会康复或者每个人的生命力都很顽强不到七老八十绝对不会死去,那么孩子的父母绝对不会像第一天那样焦虑;孩子说话说得晚、孩子迟迟不会爬,父母担心是因为他们知道社会的残酷,如果孩子学不会说话以及运动(幼时爬长大后是走路,统称为运动),那么未来的生存面临着很多的挑战,他们不想也冒不起这个风险。等孩子上学后这部分担心也会增加,因为孩子多了一项要完成的——学业,如果孩子学习很差或者说是反应很慢,那么他们担心的是孩子以后的就业问题,没有知识如何能在社会上更好地立足(或者说是立足)?因此自从有了孩子这个软体动物,孩子的爸妈都了软肋,因为他们会担心、会焦虑;但同时也有了盔甲,因为他们需要保护自己的孩子,竭尽所能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条件。

但是各位爸爸妈妈,你们也不要过于焦虑,因为每个孩子都有一个成长的过程,既然上帝把这个小生命送来,那么就不会轻易收走,我们要做的是一步步陪孩子长大,不懂得如何照顾孩子也不要害怕,因为我们可以去查资料、可以去学习,辛勤灌溉之下,果实必会丰收!另外还有一点千万别忘了,养个孩子 不容易,不容易的不只是我们自己,还有我们的爸妈,“育吾儿,养吾老”,各位,加油!

为什么一些孩子长大以后会恨父母

长大恨父母,可能有几种原因:

第一种可能,父母溺爱导致子女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一切理所应当的,父母如果稍有照顾不到的地方,子女由爱生恨。

第二种可能,受家庭经济条件所限,子女有虚荣心,盲目攀比,虚荣心得不到满足,怨恨父母。

第三种可能,比较普遍,父母的教育不当,孩子出现问题,一味的认为孩子不懂事,喜欢和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大多数的孩子是有分辨是非能力的,而父母的一位的空洞说教,让孩子接受不了,时间长了孩子就会产生逆反心理,厌恨父母,很多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为人父母了,教育孩子,却又重蹈覆辙。历史在不断的重演。所以为人父母的要经常自我检讨,回想一下自己小时候成长经历,父母要做好言传身教,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能力。

无论是何种情况,都是教育出了问题,很多人只是一时的想法,天下无不是的父母,总有一天你也会为人父母,理解父母,包容父母,原谅父母。为人父母的,要多发现孩子的优点长处好的一面,多表扬你的孩子。要从心底认同孩子,而不是口头上面说几句敷衍表扬的话,因为就算说的再好,有时候行为举止也会暴露真实想法。所以一定要真心的认同孩子,欣赏孩子,培养孩子自信自立自强的品德。不要出了问题,犯了错误就一味的指责埋怨,导致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逆反心理越来越强,误会越来越深,恨意越来越浓,虽然最终可能会烟消云散,但是这个由爱生恨的过程,会让亲人之间倍加难受。


现在四五十岁的人,小时候父母又打又骂的,

很有兴趣答这个问题。因为本人就是这个年龄段的。

先说我们小时候怎么过的,那个时候,大家都不富裕,能吃饱都不错了,一年一套新衣服,有糖吃就很幸福。大家住的都差不多,单位分的房子,比不出来上下。父母工作很忙,没太多时间照顾孩子,基本都是一个院子的孩子在一起疯玩。玩过火了,就被拎住揍一顿,我是女孩,挨的不多,哥哥就没那么幸运了,父亲基本是抄着什么就打。打完,母亲再做顿好吃的,这事就过了。几乎家家都这样。每天晚上都能听见谁家有孩子干嚎。第二天我们照样疯玩,那顿打对我们没什么影响。早忘到脑后了。

现在的孩子出生时父母就无比宠溺,含着怕化,捧着怕摔,更不用说打了。物质条件就不用说了,家里把最好都给了孩子,吃的,用的。有个80后的朋友说他们家宝宝一个月光尿不湿和奶粉就几千块。8090都是没挨打长大的,他们的孩子更不会挨打。一个从小没有经历过风雨的人,长大偶尔经历痛的感觉,那简直天都要塌了。

现在的孩子心里脆弱一方面是打的少,心力没锻炼,另一方面是来自家庭的学习压力太大,心理上没有放松的时间,所以一旦有风吹草动,心里紧绷的弦就容易断。有个小姑娘告诉我,她们学校曾经一个学期有三个孩子跳楼。多么令人心痛。

挨打和不挨打的人在心力上是有差别的,古人打孩子打手板。手板上有劳宫穴,经常敲击劳宫穴,对心脏是很有好处的,心力增强。打屁股,屁股上臀开六经,人身体的六大经络都从屁股过,经常打打,身体健壮。古人说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人才能成大器,打,不目的,长的结实才是目的。

所以,孩子从小就要糙着养,犯错了,该打打。糙着养,容易养,长大也会珍惜物品,对父母感恩。孩子要玩着养,知识学习是生活体验的一部分,不是全部,孩子承载不了全是学习的生命状态,家长轻松一些,别张,别和其它人攀比,自家的孩子自家养,身体好,三观正,以后能养活自己,你的使命基本就完成了。

有人说打不尊重孩子的感受,不能打。那问问他不想写作业,身体不适,心里憔悴,家长老师还在施压,算不算不尊重?孩子需要倾听,需要尊重,需要释放。生活中的事没那么绝对,该怎样怎样,该疼疼,该打打,该玩玩,该学学。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火烧水溶,反复锤炼。璞玉也要经过不断雕琢,才能成为美玉的。

父母的偏心伤透了我,每天都会想起,感觉自

爸爸从小偏心妹妹,妹妹零花钱不断,过年红包爸爸都会当着我的面多给妹一百,无论去哪爸爸都喜欢把妹妹带在身边。这些我都能理解,也不觉得啥,但现在我们长大成家了,妹妹因为从小溺爱现在养成了娇纵跋扈的性格,离了婚,孩子爸妈给照顾,但她依然没有反省,依然过着我行我素的日子,完全不考虑别人的感受。一次爸爸生日,大家都回去给他祝寿,妹妹因为前一天没睡好一大早就跟谁都跟吃了枪药似的,我说了她两句,她就大哭,一肚子委屈的样子,然后就要走,爸爸一气之下喝了很多酒,还说了我很多。为此我伤了很久的心,那天我确实不该搭理她扫了爸爸的兴,但让我伤心的事妹妹的一切都是她自己完成的,爸爸的溺爱也间接把她宠成这样。经历了婚姻的失败,她依然不悔改,我是她亲姐姐,我希望她幸福,可她永远都看不到自己的问题,所以真的很难幸福。临走前爸爸还说了我一句,赶过得幸福了,好像我过得好,是我的错一样…接下来的一年多,我没有给爸爸打过,只是在跟妈妈通话时问问爸爸的近况,在父亲节的时候让老公给他发个红包。我爱我家,我理解爸爸的偏袒,但不想妹妹被宠坏,永远都不考虑别人的感受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质性研究|咨询师在抑郁和焦虑治疗中使用正念的经验(质的研究心理咨询和治疗常采用这种什么访谈) 焦虑、抑郁风险增加30以上,疫情或影响人类心理20年(疫情对抑郁症的影响) 健康问答,健康咨询,咨询医生,疾病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