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怎么样预防抑郁强迫焦虑症(在家里待久了,我感觉有点抑郁和焦虑,情绪差,对外界越来越恐惧,我应该做些什么好)

在家里待久了,我感觉有点抑郁和焦虑,情绪差,对外界越来越恐惧,我应该做些什么好

在家呆久了,觉得无所事事,面对外面的又感到可怕,导致抑郁、焦虑、恐惧等的心理不适。

推荐一种很有效的心理疗法,即“森田疗法”。这种方法是我上师范那会儿,心理学老师给我们讲过的,如今还记忆犹新,因为作为老师,常用此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日本心理专家森田正马,年轻时得了非常严重的心理疾病,抑郁、焦虑、恐惧、强迫等多种心理疾病,使得他什么也干不下去,吃了很多药也不起作用。后来他干脆放弃药物治疗,不予理会,任其发展,结果反而更好了。后来他为了解除像他一样的病人的痛苦,大学专修了心理学,成为一名心理医学博士,创建了自己的一套治疗方法—森田疗法。他的治疗方法就是顺其自然,为所当为。不要纠缠于一件事不放,做自己能够做到的事。

1、把什么都看作自然。  大自然永远是纯真的、美丽的。远眺到的山川属于大自然,不断冲刷岩壁,反复流动着的波涛属于大自然,茂密的森林属于大自然。动物界的现象也是自然,人类社会的现象也是自然,物价昂贵也是一种自然,。不论宏观的或微观的,在观察我们周围的自然现象时,看到的那不断努力、不断奋斗的人们,也是自然。比如这次防控,把呆在家里也视为自然,医护人员去一线奋战也是一种自然。因为你去了救不了病人,自然就是医护人员的事了。

2、不要用情绪支配行动。对出现的情绪和症状不在乎,要着眼于自己的目的去做应该做的事情。“对待不安应既来之则安之”,“对情绪要顺其自然”,仍然去做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如果出现了不安就听凭这种不安去支配行动。

3、不要特意设法取消某种心理障碍。比如你说的出门感到恐惧,就非要出门克服恐惧,倘若真这样,你恐惧的痛苦成为双重了。降临在身的灾难,涌现在心的痛苦,除了承认事实、听之任之,别无它法。就像禅家所说“心头无杂念,烈火也觉凉”那样。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去努力灭却心头杂念的话,那就不能顺应自然,心头杂念自然也不会灭掉。

4、不必刻意安排  我们只要能照朴素的去活动,就可以了。不必害怕心身的消耗或毙命。因为在我们身体中,存在着象安全阀那样起到自我调节作用的东西。因此,没有必要死按那些机械的理论去休息或休养。在活动的过程中,就会不断调剂急缓,自然进行工作上的变化,通过它是可以自动调节的。

“心随万境变,变化之处实幽玄  ”,意思是:人的心境随着境遇不同而千变万化,甚至可以说:这种现象实在是玄妙。在森田疗法中它赋予的含义是“情绪就像天气一样容易变化;情绪恶劣时不要悲观,情况顺利时也不要高枕无忧,要着眼于行动努力去干就是最健康的心理。


自卑、自悲、焦虑、抑郁是怎样形成的,怎样摆脱这样的困境

感谢邀请,我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王丁高老师。自卑、自悲、焦虑、抑郁是怎样形成的,怎样摆脱这样的困境?

首先:自卑是一种心理缺陷。在和别人的比较中,过于低估自己的能力所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其实自我的能力还是可以的,但是经受不住别人的嘲讽,别人的冷言,就产生了自卑心理。

其次:自悲,是对很多事件或者很多人都抱有消极悲观的看法,很少去看事物发展的积极面,在消极面中产生对自我能力的怀疑,对自我目前处境的不满意。总是能够找到这件事不好的面。随后产生了自悲的心理。

其三:焦虑是一种对于过去发生的事情产生的后悔,对当前发生的事情产生的手足无措,对于未来要发生事情的担忧和恐惧。所以就产生了焦虑的情绪,焦虑情绪的产生对自我的性格以及看待事物的角度都会产生怀疑的态度体现,所以需要引起重视。

其四:抑郁是一种心理疾病,主要是心情低落、意志消沉,总是沉浸在自我的世界中,无法自拔,而且还会产生内心的极大痛苦,以及社会功能的受损。抑郁的问题对于很多人来说,不加以重视和自我调整,病症会加重。

那么如何来进行调整呢?

第一:看待问题要积极乐观。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自我能够感觉到开心,如果感受不到开心的那个点,那么就很容易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就容易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症状。

第二:要多积极运动起来。在运动的过程中可以让自己充分体验生命的美好,充分体验对自我的期待,也充分感受到自我的强壮。一个人的精气神在运动过程中可以得到充分体现。

第三:多和外界接触。很多自卑的人、抑郁的人不愿意和外界沟通,但越是这样,越要进行沟通交流,这对于自己来说,是一种性格的开放,也是一种自我能力的强化,从中可以获取强大的自信心。

以上为我的回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假如家中有一个抑郁症和焦虑症的亲人,你该怎么帮他

我曾经重度抑郁2年多,多次伤害自己,大半年躺在床上什么也做不了,最终走出来。这篇文章是我老公写的,我在重度抑郁症发作期间,他做为一名家属是如何陪伴照顾我的,希望给大家一些启发。

以下是我老公伦伦写的正文。

社会快速发展,抑郁的人越来越多。这其中也包括我的妻子:西西。为了帮她走出抑郁,我们一起学习、共同努力,最终她成功地走出了抑郁,并且获得了巨大的成长。

做为一个一直陪伴着她、看着她一步步成长的,与她最接近的人来看待整个抑郁的经历:虽然,前面几年陪伴她真的非常非常辛苦,但是自从她康复之后,我真的觉得很幸福。她从一个对我充满指责、抱怨、不懂得爱我的人,变成一个值得让我越来越爱的她。

所以,做为家属,做为最接近西西的那个人,看待抑郁:我真的觉得抑郁不是一件坏事,而是一个让人成长的机会。

下面我就我作为抑郁患者的家人,介绍一下我陪我老婆走出抑郁的经验与体会。

一、确症抑郁症

我与西西在一起接近10年。

从我认识她开始,西西就是那样一个完美主义者,对自己、他人、工作要求一直都很高。

也许是因为她的成长经历,使她形成了只有工作能力强,工作上做出成绩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的认知。

在公司她非常努力工作、学习能力极强。然而周围的环境并不会因他的能力快速变化而而进行的变化。这样她在公司常常感觉到不公平的对待,情绪也经常起伏不定,公司内的人际关系也比较紧张。

特别是她在昆仑万维时,正是她工作和事业意气风华的时候,因为某些原因辞职离开了,具体的原因在她的文章《抑郁了,我是如何从绝望走到希望的?》有提及。

因为她当时把所有的时间、精力全部倾注于工作上,那时候大家都说她是疯狂的产品经理。也许是因为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事业上,当事业的失去,她必然会遭受最致命的冲击,所以抑郁了。

辞职后西西出现了很多异常的表现:提起辞职的事情就哭泣;在床上躺着不起来,一躺就是10多天;害怕提到互联网和工作;中断了和父母、所有朋友的联系;后来发展到用脑袋撞墙、用ipad砸头、很多自残的行为。

记得最严重的时候,她和我走在路上,她说感觉灵魂不在了,曾经以为撞邪了;然后耳朵开始间歇性地听不见,后面发展为耳鸣;整天躺在床上,什么事也不干,连饭都要送到房间,吃完继续睡。

于是我陪她去医院检查,她没有抗拒,最终确症为抑郁。然后,我们开始了长达两年的抗抑郁道路。

二、做为一名家属,我是如何陪伴我老婆战胜抑郁症的?

确诊为抑郁,然后就是想办法解决。

一、接纳抑郁

医院确定西西得了严重的抑郁后,我不能去抱怨、责备她,更不能也和她一样焦虑绝望,这样只会加重她的病情。事以至此,我只能选择接受事实。后面的事实证明确实这是帮助她康复的第一步。

二、了解抑郁

为了战胜抑郁,首先我们就了解抑郁症,比如抑郁产生的原因、症状、治疗方法等等。为了深入抑郁症相关的知识,我报读了暨南大学的心理学研究生。

三、分析根源

为了战胜抑郁,在西西情绪稳定期间,我陪她一起对她抑郁症产生的根本原因分析。我们从职场失意的应激事件的原因开始分析,不停地向下找原因。最终发现大部分原因都归结于她的原生家庭和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两个因素上。

四、树立必胜的信心

我们对抑郁症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后,同时也认为抑郁是一定能康复的。

一定要树立必胜的信念,对于患者和家属都很重要,对家属尤其重要。只有家属树立坚定的信念,我们才会在语言、行为给患者支持和鼓励,特别在患者心灰意冷、想放弃的时候,家属坚定的信心显得尤为重要。

五、付之行动

光有认识和信心而不去行动是永远无法康复的。走出抑郁首先得从行动开始。

5.1 提供充满关爱的环境

作为家人,我认为用爱来帮忙患者康复是最重要的,也是核心的。

患上抑郁,她便退行到婴儿阶段。抑郁朋友的自制力和心灵如同婴儿一般,需要我们这些她们最亲近的家人来给她最无私的爱。

所以我便一直以一种对待自己小孩学习走路的心态来帮助西西站立起来,走出抑郁。

当她哭闹时,我认为这是她需要我给她更加的关爱和陪伴;

当她跌倒时,我将她扶起,给她拥抱;

当她向前迈出一小步,我给她无条件的积极鼓励;

当她想放弃时,我以各种方法来鼓励她继续走下来;

但当我或家里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就像父母一样勇敢地去承担,去处理;

在她面前我一直是微笑的,不会让她看到我的任何担忧,让她能有个安全的环境去静养,不用焦虑,不用内疚、自责。

5.2. 理解和包容一切非过分行为、阻止过激行动

抑郁期间,患者自制力比较差。因此她们常常做出一些她们自己都不愿意做的事情来,其实事后她们自己也很后悔。因此对于西西也出现抑郁的行动,我都尽量去理解和包容。

比如:

她情绪不好时在家摔盘子时,我不去阻止,事后将其打扫干净;

她情绪不好在床上躺十几天,什么也不干。我也不去催,并将早、晚餐做好叫她起来吃;

但当她出现自残或行为,我需要及时进行阻止。比如她用头撞墙,我会及时拉她。当她拿刀要......时,我就得及时将刀夺过来并收好;

对于她的过激行为,我会去理解和包容,让她有一个轻松的康复氛围。

5.3. 尽可能地抽空来陪她

抑郁期间,患者很缺乏安全感,因此很希望家人在身边陪着她。西西也一样。

但由于工作原因,我经常去北京、上海乃至全国各地出差,有时候出差时间还比较长。我出差期间西西经常会出现情绪不好,这对她的康复带很大影响。

记得有一次我在北京出差时,西西心情不好了,在里给我哭一晚,也吵了一晚,甚至说出要马上离婚的话来。然而此时她正处于生理期,,不得不自己去医院进行治疗。

为了照顾她,我与公司商量将我的工作调整为在省内有短期出差的工作。虽然是省内短期出差,但她一个人在家情绪就经常性变差。于是我尝试出差带上她。

所以,家人的陪伴和理解是抑郁朋友康复重要支柱。

5.4. 用正能量的事例或故事积极开导

在抑郁期间,抑郁朋友一般都是负面思维,对未来、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于是我经常收集各种积极正能量的故事、案例或开心的道理,当有西西出现负面情绪时,我就找一个合适的正面故事、案例或道理来开导她,让她慢慢地来调整自己负面的思维(认知),尝试使用积极的心态来看待周围的事物。

我拿到抑郁朋友最典型的两个问题来说明一下。

#以后我没有机会了,一辈子就这样了#我便分享褚时健75岁第二次创业,85岁成为橙王的故事给她。告诉她,她还很年轻,还有多年时间,一定会有很多机会的。

#我没有能力、没有本事,人际关系也不好,一定没有什么发展前途了#我告诉她,她抑郁前其实很优秀,只是抑郁了,思维很消极,所以觉得自己不行。

同时,我又分享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学习美术字最后用于Mac电脑的故事来开导她,告诉她只要现在努力去学习了,未来那一天说不定正因为你今天的努力而成为你成功的关键。

在我积极思维的引导下,西西花2年多的时间来研究心理学、中医学、学习英语,这些不仅仅帮她更好地度过了抑郁,而且对康复后她的工作也起了很大的帮助。

5.5. 综合利用多种治疗方法帮助其康复

目前社会上每一种治疗方法都偏重某方面。为了让西西尽快康复,我们尝试过很多治疗方法。

【旅游】我带她去过厦门、云南、北京等等地方,也陪她在海岛、风景区里住几晚。在旅游期间,她的情绪还是不错了,在一定程度上让她恢复了对美好未来的希望。旅游偏重调整情绪。

【睡觉】重度抑郁期间,西西没有一点精神和力气,长时间睡觉也是不错的。这是森田疗法中一部分,充分地休息是为康复补充能量。

【认知】用正能量的事例或故事积极开导她,尝试调整她对周围世界的认知。在她心情不错的时候,愿意面对自己的时候,帮她分析她遇到的问题及问题背后的根源。

【饮食调理】西西利用自己学习中医的过程中,认识到健康的饮食能对抑郁康复有帮助。从那时起,我们一直都在喝5种以上的杂粮粥,开始甚至一天两餐。坚持3年后,西西的身体状态好很多,皮肤也好很多,患上抑郁症前每个月都要去一次医院,这次已经3年没去医院看过病了。而且怀孕后,孕期没出现任何状况,身体条件很好。

【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在患病前,因为工作的原因,她经常打游戏到2-3点(在yy语音和搜狐畅游工作需要了解游戏玩家)、半夜起来写方案。患病后,恢复期包括到现在为止,我们一定会在11点之前睡觉,早上6点半起床。以前,她是周末宅在家里,工作日8点半起床。现在她不管是工作日还是周末都是6点半起床做早餐、读书、运动。

【运动】前期我陪她打羽毛球,后面陪她跑步。运动对于抑郁康复效果不错。

【找事做】在体力允许下的情况,我总是鼓励西西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做家务、做运动、记单词、学习心理学和学习中医等事情。通过做这些事情来转移她的注意力,挤掉她去胡思乱想的时间。当然通过做事也能让她慢慢体现到她有能力做好一些事情,体验到自己的进步。这对她走出抑郁的信心也很有帮助。

【药物】由于西西认为她抑郁的成因主要是心理,所以一直拒绝吃药,整个抑郁期间只服用过一周药。按她之前写的文章《抑郁了,我是如何从绝望走向希望?》中写的,她的康复方法是:行动+解决外源性刺激源+认识、接纳并解决自己深层次的问题+不断完善自我。

三、抑郁所带来的成长

从西西遭遇抑郁到从抑郁中走出,从我的眼中来看西西的成长:

一、学会了爱

西西由过去的自私、不懂爱,到学会了爱、关心他人,懂得为他人着想。慢慢地也很多人开始喜欢她了,人际关系不错了。(以前她说话很冲,不会赞美任何人,现在她很乐意赞美别人);

二、重获安全感、活在当下

她过去的安全感很低、焦虑严重,现在她学会了不再盯着目标和结果看,而是塌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情,由过去的不接地气开始变得活在当下了。

患病前因为过度的焦虑,她睡觉从很少安稳,每天晚上担忧第二天或下一周的工作能不能做好,担心第二天人际关系能不能处理好。其实,在我看来她经常处于一种过度焦虑的情况下。

抑郁康复后,她睡眠明显安稳多了,很少做梦,现在睡眠质量比我还好,基本没有什么焦虑的情绪了。

三、抗挫折能力的增强

康复后,虽然发生了一些我都认为可能引绪激变的事情,但是她处理得很好,没有引发什么情绪变化;以前工作上稍微出现一点不符合预期的事情会极度焦虑,她现在会暗示自己失败很正常,能很好地度过焦虑。

四、认知的改变

以前,她认为所有人对她好都是有所企图,也是那种付出就要回报的人,现在她学会了不计较回报,也学会了相信世界上好人很多。也不再认为只有有钱,成功才能获得人尊重。她学会平衡了家庭、工作和兴趣爱好之间的关系。

前段她跟我说:其实我觉得爱、善良、为他人着想、大度、宽容、活在当下、不去控制等,这种行为久了,就变成了一种习惯,当习惯久了就变成内在一种很稳定的态度了。比如,我首先学会了爱自己,然后我就懂得爱你了,然后我也懂得爱别人了...我首先学会不控制你,然后我就学会了不控制其他人。

她又说:以前,我很多缺点,我美其名曰,这是个性,这是特立独行。可是现在,有了孩子,我不再这么认为了,我觉得要教出一个好孩子,自己首先必须是一个好榜样,所以我就有了努力改变的力量。慢慢地,我觉得自己变得越来越好。

五、变得开朗爱笑

和她认识10年,很多年的时间,她其实是一个严肃、认真、不苟言笑的人,有点内向,很强势,很较真。抑郁康复之后,我会发现经常听到她的笑声,那种发自内心的笑声,整个面部表情都得到了放松。

特别在孕期,有人也许担忧激素变化导致情绪变化,但做为她身边的人,我看到她没有受到任何有关激素的影响,反而变得越来越懂事、成熟,富有责任感,我经常和她开玩笑:我们家宝宝听到最多的胎教应该是你的笑声吧。

所以,我认为:激素与抑郁的关系,不一定相关。更重要的可能还是患者本身的思维习惯。

六、能量的增强

有天她跟我说:其实在外面,和别人相处,并不是我完全没有烦恼,也不是和别人完全没有,但是我现在完全可以自己消化、自己处理。所以,我不会再跟你抱怨,也不会找你帮我想办法解决,因为我自己已经会解决了。

前段时间,她问我:怎么和看不惯的人相处?我告诉她我的经验:首先,不让这个人影响自己;然后,能够接纳并且笑着和他们说话;最后,这点,很多人做不到,就是能和他们合作共赢。

没想到几周后,她告诉我,她能很好地跟别人相处了。她告诉我方法是:学会看到别人的优点,学会认同和尊重。

七、身体健康状况的变化

前面说过患上抑郁之前,她每个月去医院一次,这几年没因为身体原因去过医院。以前眼袋,多年的咽炎、气喘吁吁、冬天手脚冰凉的现象都没有了。身体状态比我都好很多,在怀孕期间,经历那么多次孕检,没有问题。

总结

做为一个曾经与抑郁患者近距离接触过的人,从西西抑郁到康复,从康复到不断的成长,我觉得以下几点非常重要。

一、家属的陪伴、支持、无条件接纳是康复的基础

对于抑郁,请大家树立起必胜的信念。特别是家属。要相信抑郁一定可以康复。

2月份的时候,我跟西西说:其实,我当初真的以为你这辈子再也走不出来了,我都做好了准备养你一辈子的打算。(当然,我从未跟她传达过我对她康复的不自信。)。

但是,事实是:结果另外很意外,她不仅康复了,而且比以前优秀很多;我之前做梦也没想到,我们能像今天这样世界观、价值观如此一致;感情能如此和睦;她能如此和我父母相处得那么好。

二、抑郁患者本身的信念和毅力是康复的关键

在此,我得提醒大家,在她康复过程中,虽然我起着很大的作用,但也请不要忽略西西自己的坚强和毅力。

她在最痛苦的时候能坚持学习心理学、中医学、英语,而且能用这些所学把自己治疗好。

在她康复过程中,我只能起到外因的作用,最重要的还是她敢于面对内心的各种,不放弃,最终坚持了下来。所以,患者自己的行动力、领悟力、敢于剖析自己、面对和接纳自己非常非常重要。

三、康复之后不断调整自己,修身养性是康复得以维持、人格得以成长的必要条件。

关于抑郁的复发,我并不能确认西西是否百分百不会复发,但是至少我相信,复发的可能性极低。

因为抑郁,她真的成长很多。每过一段时间她跟我交流,我就会发现她又成长了。

如今,西西康复已经超过一年半了,特别是在孕期,我看到其他孕妇都可能容易烦躁,焦虑,但是我看到的是一个平和、快乐的她,情绪一直很稳定,人际关系也很好。

这一切,特别是成为母亲之后,她的责任感增强,不断调整自己,不断改变自己不良的思维习惯

按她现在常说的一句话:修身养性,是一个人终极一生的事业。

后记

目前西西康复并且稳定超过一年半的时间。我们的感情也越来越好,做为她的老公,我觉得很欣慰,也很快乐,也乐意和她一起帮助更多像她一样曾经处于困境中的人。所以,我们共同创建了温暖家园。

在一步步坚持做好温暖家园的路上,我们也得到了很多人对我们的认可,也看到了很多人走向好转,甚至康复。这种认可本身也让西西和我觉得特别幸福,觉得人生更有意义。

最后,我在此呼吁:

希望社会上更多的人了解抑郁、关注抑郁、能给抑郁患者多一些爱和支持,一个温暖、安全的环境,让他们尽快得到康复,获得重生。

希望大家坚持必胜的信念,每个人终将获得幸福。

感恩大家。

本身就有抑郁症恐惧症焦虑症,又被单位领导欺负,导致无法再在单位混,怎么办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不是指自私自利,而是要为自己的健康考虑。革命的本钱都没有了,你居然还在考虑被领导欺负怎么办,你在开玩笑吗?

如果你真的患有抑郁症、恐惧症、焦虑症,不管是轻度还是重度,此时此刻,请一定相信我,放下这份工作吧。 能请假就请长假,用任何借口任何理由都不过分; 如果单位不给请假,恕我直言,这份工作也不值得你再为之奋斗了,辞了算。

心理学在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另外真正有能力有资质的心理学医生或导师非常稀缺,这就导致国内目前大多时候不把抑郁症、焦虑症等当病。你看:就你这个问题大部分的回答都是从职场功利性、性格原因等角度入手,而非从医学角度入手就能看到一斑。

当然,我也并非医生。但一来我在2007年初入职场不久自己得过轻微的抑郁症和焦虑症,二来我表弟也有轻微抑郁症,目前正在服药阶段,三来我积极寻求过心理医生的治疗,所以我对这些病症还是有一定了解的。

我媳妇,曾经把她单位上一个很不合群的女同事的故事当笑话给我讲:100多人的全局会议上,这女的可以直接站起来指正OSS发言中的错误;视单位的规章制度为生命,一个同事早上办公室吃个肉夹馍,她居然会气的掉泪;员工去拓展训练,最后拍合影,唯独她就是不拍,原因是她觉得同事排挤她;现在单位上她一个普通科员,独占一个办公室,原因是没有同事愿意和她一起,都找各种理由调出去了……

我当时一听,就知道这不是个笑话,这女的是典型的抑郁症。果不其然,5月初,她们单位从北京调来一位心理咨询师,准备进行心理干预。

我的结论就是:必须放下所有包袱和工作,先解决抑郁焦虑的问题,必须,尽快!有抑郁、焦虑的人,在职场被欺负被看不起是常态,不被欺负被关怀才是偶然。因为公司职员在不知道你患有抑郁的情况下,会认为你不合群、行为偏激、和常人不一样——会归类成你的性格问题,必然就会排挤你。极少数公司的领导或同事,有心理学方面的认知,才会认真的对待,但根据你的问题,你们单位不是。

1.医院是唯一的正规途径

切记:一定不要相信网络上什么心理咨询师,一定不要相信什么亚健康治理诊所,一定不要相信谁谁有个心理学的证书(这种人大部分就考了证,压根没有实践的)。

去正规的大医院,别去那种卫生所、私立医院,咨询有无心理方面的科室。

2.多找几家医院或心理医生

建议:至少两家医院或两个医生

单独的某个医院或医生,给予的意见可能又片面性。也不排除有些医生不认真对待的问题。找两个是为了验证,验证他们对你病症的诊断、治疗方案是否一致。如果一致,那择其一遵医嘱治疗即可,如果不一致,那接着寻找第3家。

为啥给你这个建议,其实我因为过往经历也是怕了。曾经发烧,第一家医院告诉我就普通感冒,挂水3天不好还严重了,换了一家医院说我是咽峡炎,要住院一周。咱不说医生是否负责任,多方验证一下还是对自己负责。

最后再说说你单位的事情如何解决

1.找领导私下沟通,坦诚病症

就明说,自己这种症状,影响自己也影响他人,希望积极治疗。不要隐瞒,也不要避重就轻,争取最大化的换取领导的谅解。

2.一定不要和同事说太多,哪怕关系再要好的

毕竟对抑郁有认知的人太少了,所以你如果告诉同事,一方面没了隐私,二来同事很容易把你的倾诉当成你为了请假或获取同情找借口。

3.如果得不到任何理解

辞职、辞职、辞职!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质性研究|咨询师在抑郁和焦虑治疗中使用正念的经验(质的研究心理咨询和治疗常采用这种什么访谈) 焦虑、抑郁风险增加30以上,疫情或影响人类心理20年(疫情对抑郁症的影响) 心理治疗师说抑郁症被医疗化,吃药治不好,是真的吗?(抑郁症心理治疗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