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孩子的人际关系不好,该怎么办?(孩子太粘人怎么办)

孩子太粘人怎么办

如果有一天,妈妈发现宝宝突然变得特别粘人,一秒钟看不见妈妈就开始哭闹,时时刻刻都要粘着妈妈,上个厕所都得抱着宝宝,只要妈妈待在自己身边便是岁月静好,要是妈妈离开个把钟头,没准就哭的撕心裂肺了。

这时,妈妈们多半都是崩溃的,干脆拿裤腰带把宝宝拴在身上得了,而且,每个妈妈和宝宝都要得经历这么一段粘人的时候。

1、宝宝以为妈妈和自己是一体的

妈妈在自己的身体里孕育了宝宝,怀孕期间可以说娘俩真的是形影不离,宝宝出生以后,妈妈感慨到终于把这个肉蛋蛋卸货了,但是,宝宝可不这么认为,他是分不清世界、你、我、他都是独立的个体,他认为,世界和自己是一体的,妈妈和自己是一体的。

2、6个月开始认生

从6个月开始,宝宝逐渐能够分辨熟人和陌生人,渐渐开始感觉到妈妈和自己好像不完全是一个个体,因为,有时候妈妈会突然消失了,再突然又出现了,这个时候宝宝依然没有客体永存的概念,一旦看不见妈妈了,就会以为妈妈消失了,于是就要把妈妈哭回来。

3、逐渐进入分离焦虑期

大部分宝宝从8个月开始进入分离焦虑期,18个月左右达到顶峰,然后,随着宝宝客体永存概念的建立以及良好母婴关系的建立,逐渐度过分离焦虑。

这个阶段,宝宝也会异常粘人,如果是妈妈一个人带养宝宝,这种情况会更加突出。

所以,通过宝宝的心理发展过程能看到,宝宝粘人并不是无理取闹,而是一种客观的心理发展需要,受制于认知能力的不足、大脑发育不足,宝宝与妈妈天生的这种亲密关系,妈妈自然而然就会成为宝宝首位可依靠可信任的亲人。

1、给予充足的爱和回应

孩子和成人不一样,如果你告诉一个成人:我现在想静静,你自己一边玩去,成人会明白你的意思并且能够执行,但是,对于一个宝宝来说,你不理他,不回应他,甚至告诉他,你能不能自己玩一会,他是不会懂得,他只会从你烦躁的语气、生气的表情、粗鲁的肢体动作中感受到:妈妈不要我了,不爱我了,不行,我要抓紧我的妈妈,一步都不能离开。

这是一种本能,宝宝需要妈妈的本能。

但是,如果妈妈能够及时回应宝宝的需求,宝宝也就只粘你一会而已,虽然可能有点很枯燥很烦,但,还是请保持微笑。

只有在宝宝需要爱的时候及时给予,安全感才能建立起来,让他心中有数:我妈爱我,不论我在哪里,回头都能看到我的妈妈,妈妈会始终陪伴我,他才能安心的自己该干啥干啥,而不会始终惦记着妈妈。

安全感满满的孩子,才能更快的度过分离焦虑期。

2、躲猫猫游戏

因为宝宝的客体永存概念还没建立起来,所以,我们需要通过一些游戏帮助宝宝尽快认识到:东西藏起来只是暂时看不见,而不是永远消失了,妈妈离开一会也不是永远消失了。

躲猫猫游戏是最快乐,最方便的了,妈妈每天在家和孩子多玩几次,比如:

  • 藏玩具,把玩具藏在布下面,让宝宝掀开,搭配夸张的语气和表情说:哇!找到了耶!
  • 利用穿服躲猫猫,套头衣服会暂时蒙住眼睛,趁此机会玩一把躲猫猫,妈妈可以说:啊呀,宝宝不见了,哪去了,然后把衣服拉下来,开心的说:哇,找到了!看见宝宝了。
  • 妈妈藏在不间,然后说:妈妈在哪呢?宝宝快来找啊。宝宝会循声找到妈妈,顺便锻炼了听觉能力,一举两得。

3、妈妈循序渐进短暂离开

找一个宝宝熟悉的其他带养人暂时照顾宝宝,妈妈每天短暂离开一下,时间逐渐拉长,让宝宝适应妈妈出去还会回来这个事情。

需要注意的是,妈妈需要正大光明的和宝宝告别以后出门,回来时第一时间拥抱宝宝。

4、别让宝宝觉得无聊

有时候,宝宝无聊,无事可做,就会粘着妈妈,让妈妈陪着。

所以,妈妈可以给宝宝挑选合适的玩具或者绘本,让他转移注意力。其实有时候,宝宝只是需要妈妈坐在自己旁边就可以,不一定非要和他一起玩玩具。

只要宝宝能够顺利度过分离焦虑期,这种粘人的状况就会慢慢减少,这个过程是需要妈妈与孩子一起努力走过去的。

如果母婴依恋关系是矛盾型或者混合型,宝宝所表现出来的状态为:

进入一个新环境时,宝宝会紧紧挨着妈妈,不愿意探索新的环境,或者在妈妈短暂离开前就开始焦虑不安,在妈妈离开后感到非常伤心或愤怒,当妈妈回来时,宝宝一方面想和母亲亲近,一方面又选择了负面的亲近办法,比如对妈妈又打又踢。

出现这种情况时,妈妈需要重新审视一下和宝宝的相处模式,是否经常忽视宝宝、训斥宝宝、不能及时回应宝宝的需求,如果有,那就得行动起来,改变这种现状了。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宝宝粘人,尤其是粘妈妈,说明宝宝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要更爱妈妈。

我是坚持科学育儿的墨仔妈妈,一名纽诺婴幼儿睡眠顾问,希望能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婴幼儿睡眠、大运动发展、母乳喂养、辅食添加方面的经验, 欢迎大家留言评论-----养育孩子不仅需要爱,还需要知识

孩子上小学被班级其他小朋友欺负,家长应该怎么处理

和班主任反映就行。

孩子三岁多粘人粘的很厉害该怎么正确引导

三岁多宝宝太粘人,不愿意和爸爸妈妈等家人分开,这是典型的分离焦虑。在宝宝7、8个月时就可能会有比较明显的表现,大约要到宝宝2岁左右才能慢慢减弱或消失,也有部分宝宝到4岁时仍有这种情况。美国著名儿童心理专家斯坦利·格林斯潘的研究发现,3岁左右的孩子,几乎每隔15分钟就会找一次亲密看护人。这是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哺乳动物的本能:和妈妈分离达到一定时间和空间的边界后,就需要重新回到妈妈身边,汲取安全感。

发现孩子常跟班上的差生一起玩,你会怎么做

有些家长因为自己孩子是优等生,班里尖子,认为很炫耀,心理上有一种自命不凡的感觉,认为好的之间可接触,差的不可,怕受影响,带坏自家孩子,实质上看法並不正确,静思一下,手指头伸出有长短,各人情况不同,比你家孩子优秀大有存在。孩子都是一样的,学习上差劲,说明不太用功,没有把心思放在学习上。最主要的还是看人品,品行可能会影响孩子,如果排除这点,那根本不必担心,孩子玩耍纯天然之事,费不着大人用心去管,他们正在处于成长时期,平时教育很重要,多引导他们在今后生活中辨别是非,懂得道理,遵守社会法则,做一个能担当有责任心的人。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质性研究|咨询师在抑郁和焦虑治疗中使用正念的经验(质的研究心理咨询和治疗常采用这种什么访谈) 焦虑、抑郁风险增加30以上,疫情或影响人类心理20年(疫情对抑郁症的影响) 心理治疗师说抑郁症被医疗化,吃药治不好,是真的吗?(抑郁症心理治疗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