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14,女,抑郁焦虑,厌学,社恐,感觉被排挤?(为什么感觉近几十年教育使男孩越弱,女孩个性越强,教育界该反思什么吗)

为什么感觉近几十年教育使男孩越弱,女孩个性越强,教育界该反思什么吗

原因很多。我看了很多问答,都分析了家庭教育,男性教师缺失,以及教育更适合女性等等。所以我打算另辟蹊径。

我觉得:这是女性解放的后果。

因为以前,男性几乎占了受教育的资源。

解放后,妇女才开始有了“半边天”的说法。

很少有家庭倾尽资源去培养女生。

女性大多是作为附庸而存在。

独生子女政策,很好地对抗了重男轻女的传统。

我作为80后,最早一代的独生女,就享受了这样的好处。

像男孩一样读书。

没有家务活。

像男孩那样活着。

当女性获得和男性同等权力的时候,就不一定比男性差了。虽然现状,还是有差别。总体,女性的成就不如男性。但是,较之过去,已经提升很多。

我的读书时代,我妈天天把我和她同事家娃比,从来不会因为别人是男孩,我是女孩,就放我。也不会因为我是女性,就说以后嫁出去就可以了。她要求我必须顶天立地,撑起门楣。

所以呢,他们同事家的娃,有的学习比我好,有的学习比我差,工作也一样,并无男女之分,只有高低。

就像高考一样,男女录取分都一样,没差别。

所以,不是男孩们倒退了,而是女孩们成为了真正的人,整个群体素质在上升。

如何改变自身敏感易悲观不自信的个性

回答:遇见问题时:不要多想。

有的人“自身敏感、易悲观、不自信”的个性是有很多方面造成的。如果知道自己有以上多重不稳定情绪,首先找一下自己的原因;为什么自己对待生活很敏感、易悲观、不自信呢?归根结底就是自己没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情,没有一颗积极向上、乐观开朗、阳光的自信心;要想改变现状,首先改变自己的心情和心态。在看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和所有事情,必须畅开自己心扉,发现平淡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对待别人的关心和帮助,用一颗感恩的心境,感激、珍惜所有的一切!每天让自己的心情上升到快乐高度上……!时间长了,你会发现一切都很美好。

改变自己还需慢慢来,让自己从敏感、悲观、不自信中一点一点走出来吧!一个人时候,多多悟道生活中的大事、小事。学着走出去,多和各种各样的人交流一下!多向别人学习、请教。相信用不了多长时间,那个充满自信、阳光的人:都会让大家喜欢的。

家长花重金把差生放在重点中学尖子班,这样做孩子是否能够考出优异成绩

以我的亲身经历来告诉你差生进入重点中学,会发生哪些结果。

我中考考上的是省重点高中里的重点班,每年的高考理科状元几乎都是出自我们学校。我们班上有两个家里是省里领导的孩子,被塞了进来,入学后第一周的摸底考试,他们排名最后两名;在接下来的高中三年里,他俩几乎稳坐我们年纪最后两名,高考其中一个人三本线都没上,转到一个普通高中复读,另一个走体育特长生路线。在我们学校其他非重点班里,也有靠关系被硬塞进来的学生,最后无一例外都勉勉强强上了个大学吧。

重点中学之所以是重点中学,必然满足两个条件:1、学校环境和师资力量以及教学经验远远超过其他学校;2、小比例选拔优质生源,无论在哪个省市,重点中学的入学选拔都是很残酷的吧。

那么,重点中学的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正常互动是怎样的呢?

由于生源基础好,就是说这些考上重点中学的学生无论在知识结构,还是知识掌握,毫无疑问都是佼佼者,那么老师在课堂中巩固基础知识所花费的时间会更少,会有更多的时间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样,由于学生接受知识和掌握知识的效率提高,他们也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课本以外的内容。

所以,重点中学的老师和学生始终处于教学相长的良性状态中,学生们从学习中获取更高级别的优越感,这种心理状态讲更加有助于他们的学习。

我们都知道,无论在哪个国家,教育阶段就是一个不断筛选人才的阶段,竞争激烈,重点中学里的竞争就更加白热化。我们这里所谓的“差生”就是没有自食其力考上重点中学的学生,那么凭着外界力量的相助,把他们硬塞进重点中学会怎样呢?

首先,他们的自尊心会被一点点消磨掉,变得自卑和敏感。对于学生来说,成绩好坏显然在目前是衡量他们的优秀程度的第一要素,靠关系进入重点中学这件事,就已经让他有个“低人一等”的认知,由于始终处于班级的下位圈,他们在日常的学习中相对吃力,心理上的弱势加上成绩上的弱势,势必影响孩子的自信心,如果一个人很少能在主流的社会环境中感受自身的优越感,对于他未来对自己的社会定位将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其次,重点中学一个班级的学生不会太少,老师精力有限,做不到给整个班级取长补短,常规做法是扬长避短,力保班级上位圈、稳定中位圈、看好下位圈,所有任课老师的精力至少80%以上会放在成绩处于上位圈和中位圈的学生中,那么差生本身基础不好,后期还得不到强有力的教学支持,被淘汰的概率是一步步稳定加大的。

我大四的时候是在一个重点高中实习,我们的实习期是三个月,完全可以看出那些靠着家庭关系硬挤进重点中学的孩子,他们的精神压力非常大,状态和其他学生相比,非常不好。

所以呢,我的观点是“宁头,不做凤尾”,差生进入重点中学,虽然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优质的教育资源和优秀的老师,可是往往会无福消受,最后还影响孩子的心理状态,入不敷出。

——哀家猫太后,一年级小豆包的娘,欢迎一起探讨如何教育熊孩子。

抑郁症不去管他,也不用药物控制,用意志抗衡,最后会怎么样

我可以很负责的告诉你,如果是重度抑郁症,只靠意志力是绝对不可能好的,因为你经常会无法控制的自己的情绪和想法,如果身边没有一个可以安慰你的人,你会很危险。本人亲测,未遂几次了。

建议你得多运动,远离压力源,多和阳光的人接触,不要接触任何负能量的事情,努力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努力活着,剩下的就交给时间吧!

有社交恐惧症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原因一:追求完美,怕出错

有些人一路是被赞美过来的,所以为了获得别人的认可,他习惯于让自己不说则已,一说就让人挑不出错来。给自己这么高的标准,执行起来难免有闪失。只要一次被人纠错或者嘲笑,那么他下次就积累了紧张的因素,为说话人为制造很多心理障碍。

原因二:兴趣爱好单一

如果你只喜欢西红柿,那么遇到喜欢其他蔬菜的朋友就没有说话的交集了。很多人发现,自己在一个环境里仿佛圈外人,同事讨论的话题自己不感兴趣,自己感兴趣的好像没人回应。每当大家凑到一起聊天,他插不上嘴,总感觉被冷落在一旁,心里很不好受。

原因三:阴影效应,缺乏安全感

儿时被父母或者老师严厉管教的孩子,在领导和权威面前会下意识地不敢说话。而被兄弟姐妹比下去的孩子,面对同龄人内心总是有自卑感,或者他曾经被陌生人欺骗过,就此不再随便和人搭腔,一定要具备足够安全感后,才卸下内心的盔甲。

原因四:强烈的防御心、戒备心

大部分人会在成长过程里自我修正,分辨出哪些时候可以说什么,哪些时候不能说什么。但总有一部分人,把对他人的防御埋藏在潜意识中。他们的意识希望和他人交流顺畅,但潜意识总是发出"祸从口出"的刹车声。表现就是纠结,自己想的和做的拧着。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质性研究|咨询师在抑郁和焦虑治疗中使用正念的经验(质的研究心理咨询和治疗常采用这种什么访谈) 焦虑、抑郁风险增加30以上,疫情或影响人类心理20年(疫情对抑郁症的影响) 心理治疗师说抑郁症被医疗化,吃药治不好,是真的吗?(抑郁症心理治疗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