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临近中考压力大想轻生怎么办(初二面临两极分化,想好好学习却无法坚持,有什么办法可以帮我提高积极性)

初二面临两极分化,想好好学习却无法坚持,有什么办法可以帮我提高积极性

这是典型的“初二现象”,初中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初二现象是指初二的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发生的一系列现象。身心急剧发展变化,存在着种种发展的可能性,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沃斯称初二阶段的学生处在“心理断乳期”。

初二学生具有叛逆、盲目、易受外界影响、情绪容易激动、暴躁、成绩两极分化普遍、违纪违规频繁、存在心理障碍等特征,又具有可塑性、主动、追求独立等特点。因此,初二阶段既是发展的危险期,同时也不可避免的成为教育的关键期。

如果你是学生本人,我建议你以下几点:

一、首先要自我分析,看看自己到底出现了哪些问题?

1、是学习的知识越来越难,学不会才无法坚持的。

2、还是因为叛逆期的心里作怪,贪玩等原因不想学习。

这两者是有很大区别的,如果是因为学不会而无法坚持,那就比较容易解决,哪一科不会,补就完了,从哪开始不会的,从头补习,想要提升上来还是很快的。如果是因为受青春期的影响,心里只想着与学习无关的其他事而不想学习,这个就稍微比较麻烦一些,你要能够正确认识到现在自己的心理状态,但是初二这个年龄,想要清晰的认识自己,那是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就需要第二个途径,寻求帮助。

二、寻求家长和老师的帮助,让他们帮你分析你当前的问题。

“初二现象”行程的原因有以下几个:

1、学生的心理因素

从初二学生的心理特点看,现在的初二学生,其年龄一般在13到14岁左右,正是他们人生的第二次生长发育高峰。在初一年级,随着生理发育的急剧变化,青春心理的萌动,逐渐使他们突破儿童模式的束缚,开始体验与感受一些新的从来没有过的东西,但由于学生新到初中,环境的更新以及学校老师家长对入学教育的重视力度,又迫使他们不致于过多张扬由此的渴望和好奇,随着独立自我意识的增强,在初二年级,学生个体对新环境的磨合和适应已不再是关注的中心,但建立在“新环境”之上的新的矛盾与又开始左右着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他们开始试图摆脱父母老师的控制,自已处理自已的事务,开始希望独立尝试一切,但又由于他们在很多方面如经济、生活、情感和学习上还得依赖父母和老师,不能自由地支配自已的时间、行为和生活,这就构成了他们内心错综对立的矛盾和状态。

2、学校环境因素

从学校的教育环境来看,面对长时间而不知哪里是尽头的应试教育,学生们在繁重的课业任务压力下,完全没有了快乐感和良好的心态,与初一年级相比,初二年级的各学科无疑增大了很深的广度和难度,而新增开的物理学科,毫无疑问又起到了雪上添霜的负效果。学生之中,原先在小学和初一还比较稳定的学习成绩,现在开始充满了动荡和分化,这是一场竞争更为激烈紧张的重新定位,随着他们承受力的个性差异和平等意识的增强,他们产生了强烈的自尊心和被他人尊重的需要,但由于学习成绩的逐渐落伍与分化,老师和学校往往缺乏了一种平等的教育思想,习惯于领导和控制学生的教师,也就常常有了随便打骂挖苦学生,居高临下的训斥学生等等变异的教育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平等的待遇与内心深处渴望被尊重平等交流的情感,产生了激烈的。

3、社会环境因素

从社会的教育环境来看,面对剧烈的社会变革,知识经济的到来,社会对人才的标准更看重个体的综合素质与实际能力的高低,与此良性引导相比,社会对学生们的负诱惑又远远超过社会对学生们的约束,从充斥于现代文化生活中处于放任状态的暴力文化中,学生们养成了暴力倾向,习得了暴力经验;从人类高科技结晶电子游戏机、互联网中,学生们在虚拟的梦幻世界里,寻找到了现实中没有的成就感;从不负责任只求经济利润的药店或地摊中,同学们可随意购得致人死命的药物等等;另一方面,在初二阶段,对学生们而言,其性意识的觉醒和第二性征的出现,使他们开始关心自已的容貌打扮,产生了接触异性,与异往的愿望,受影视文化氛围的耳濡目染,很多同学加入了早恋的行列,由于初中学生对自已意志发展不稳定不成熟的特点,他们的情感又有很多冲动和盲目的成份,因此,早恋的结果是多是挫折,这种挫折对于耐挫折精神缺乏的学生来说,往往成为一种意志消沉和致命的催化剂。

4、家庭环境因素

从家庭的教育环境来看,社会的转轨也带给家长们心理上的巨大压力,导致现在的家庭教育容易出现一些变异和偏差:①负责型。现在的初二学生的家长,大都在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他们追随过绿军装的年代,小学阶段更多地在劳动中度过,初中好不容易匆忙地读完几本书后,进了厂,或读中专再就业的,才过了几年的岁月,现在又遭遇到了激烈的竞争和下岗冲击,所以作为父母,他们可以说将此生全部的希望和理想,都寄托在自己的独生子女身上,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心呵护,甚至溺爱,心理上,又将孩子当作自己早年理想的实践者,处处严要求高标准,却没将他们看成是有独立人格的平等者。②残缺不全型。由于社会化分工以及价值观的重新整合,逐年攀升的离婚率和一些家庭出现的意外变故,使“不完全家庭”(父母离异、一方或双方死亡、外出打工等)的学生数在逐年上升,在这些家庭中,其直接监护人的失去或不完整状态以及隔代亲情的溺爱,使学生的家庭教育得到了弱化或者干脆出现真空。③放任自由型。竞争使下岗成为一种窘迫,有调查表明:15.6%的学生家长下岗以后整天忙于打牌、搓麻将或找工作,他们无心过问子女的学业,有54.3%的学生家长整天忙于做生意或应酬,他们无暇顾及子女的学习。另一项调查显示:在放学以后的大部分时间里,48.29%的孩子只能独自在家,有43.7%的家长一周和孩子在一起聊天、游戏的时间只达4~~8小时,由此说明,有相当多的家长对子女教育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他们不关心,不过问,也很少和子女沟通交流,一切任其自然发展。学生是发展中的生命,一个发展中的生命自然会与环境保持和谐与平衡。面对如此扭曲的家庭教育环境,学生的心理发展必然要受到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心灵得到不同程度的扭曲,而在初二年级,由于学习成绩分化的结果,这种扭曲更具危害。他们则更容易形成自卑、逆反、闭塞、放纵和报复等不良心理,最后发展成为较严重的心理障碍。

面对这些情况,一般我们采取以下对策: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有资料显示,是我国未成年人死亡的第一原因,同时,近两年还呈明显的低龄化趋势。造成这种令人震惊的现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学生的心理素质较差,无确对待一些突发或超出常规的问题,因此,作为学校,就要从人文的角度,能给学生提供准确、及时的心理辅导,全体老师都要参与,面向全体学生,使心理教育渗透到教育的全过程。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只关注分数,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要能埋身于学生之间,走进他们的生活,去发现影响一个个真切的生命,达到彼此的相识相知,在不断的心灵互动中达到理解,对初二学生,要冷静关注,适度介入,给孩子指明方向,给孩子留一片自主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在一种自由的精神状态下,个性的张扬得到生成。学校组织心理课

2、形成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是未成年人生活时间最长,最重要的外部环境,作为家长,父母要多与孩子交流沟通,多激励他们,对他们的不足要有充分的耐心加以引导,同时调节自身的教育心理,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不只关注分数,不把过高的期望变成压力向学生施压。

3、组织社会协同教育

要让学生顺利地渡过这个心理和生理的危险阶段,还必须有社会的参与,惟有学生、学校、家庭、社会协调一致,合力互动,才能达到好的效果。要清理学校周围那些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营业场所,精心选择一些素质高和善于和孩子交朋友的知心家长,组成家长委员会,建立经常性的沟通和交流制度。还可以通过建设德育基地,组织学生参观访问,积极参与社区建设,使爱幻想的学生们丢掉幻想,直面社会,增强他们对社会的承受能力。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你,也祝愿你早日调整好自己,完美的度过初中阶段!!加油!!!

如何走出中考发挥失常的阴影

感谢邀请回答这个问题。

”不经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越是来之不易的经历,越会知道懂得珍惜。是”金子”什么时候都能发光是放之天下人人都能理解的真理。

明白了其中道理,一次中考发挥失常又算得了什么呢!

与大家共勉!

孩子要中考了,家长怎么控制自己不焦虑呢

感谢您的邀请!

焦虑是人的一种本能情绪,每个人都会存在焦虑情绪,但如果长时间处于焦虑状态会影响自己身心健康,也会传递给孩子。

考前焦虑是一种正常生理反应,但需要调整!

一、找到焦虑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考前焦虑,多半是担心孩子中考发挥不好或孩子学习不刻苦,成绩达不到自己的期望值。

这些担心其实都源于对孩子不信任或不知道自己和孩子该怎么做而产生的。

找到焦虑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二、有效果的“做”是最好的良药。

(一)与教师和孩子和谐沟通,了解孩子学习情况及心理动态。

对孩子适度关注很重要,尤其是孩子的几个关键时期能够和孩子一起努力很重要。

往往关注孩子的家长,孩子的身心会更健康 ,学习更勤奋。

关键不是想了多少,而是学了多少,做了多少。

要适度和孩子 老师沟通了解孩子的动态 。我做老师很多年 勤于和老师沟通的家长 孩子一般都比较优秀 。

(二)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复习方法。

1.关注孩子的弱项,做专项习题,总结方法,不断提升。

例如,语文作文是弱项,就可以专项突破。

先看中考评分标准,再读满分作文找差距。再试着修改自己的作文,对比看哪些地方有进步。

这样练习三五篇之后,就会有非常大的进步 。

2.综合复习就做这几年的中考试卷。

中考试卷,尤其是近三年的,一定要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做中考卷可以限时做,对照答案和解析分析问题和解决方法。

做三套以上中考卷,分析透考点、易错点、提升点,想发挥失误都难[捂脸]

3.让孩子学会系统复习。

复习不仅仅要跟上老师的步伐,还要认清自己。真正的复习是由“点——面——点”的过程。

由一课课散落的知识;到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回归自己的易错点。

(三)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复习节奏。

孩子的学习节奏是不同的。

有的孩子学习节奏快,效率高,留给自己的空间大。换句话就是:聪明但不太好学。这样的孩子要保护他的学习兴趣,但可以针对出现的问题适度加压,让他看到努力后更进步的自己。

有的孩子学习节奏慢,必须留出复习时间才能够消化吸收。

除了以上几点之外 ,家长可以利用周末和孩子一起计划好时间,做些有趣、有意义的户外活动。

让孩子明白:妈妈不是爱成绩胜过爱我!妈妈爱我,我爱妈妈,我爱学习!

良好的身心是学习的基础;良好的亲子关系学习的动力!

三、放松心情,对自己进行微调整。

1.增强安全感。

总是担心着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就是缺乏安全感。焦虑的家长可以多看到孩子的进步,增加自己的安全感。

2.增加自信心。

一个人往往对自己没有把握的事,或难以应对的事容易产生焦虑。要通过读书学习、与人沟通提升自己,增强自信心。

3.转移注意力。

中考的主体毕竟是孩子。焦虑情绪是一种恶性循环,越焦虑就会越让我们注意引发焦虑情绪的事件,坐立不安、胡思乱想。

可以通过做美食、读书、锻炼、听音乐等放松自己,让孩子看到同样努力的家长,看到健康成长,幸福生活的模样!

总之,去做有意义的事情,才能提高生活品质!提升自身素质!建立和谐关系!减少焦虑情绪!助力中考!幸福生活!

我是小故事大教育,以文会友,欢迎关注点评[比心][比心][比心][玫瑰][玫瑰][玫瑰]

家有中考高考的家长,孩子压力大轻生的,抑郁的,你们害怕吗

我从来都不给孩子施加这方面的压力,我说:读书是给你自己读,只要自己努力了,成绩好与不好并不是衡量你优秀与不优秀唯一的标准,你还可以从其他方面展示你的优秀,只是不管在校内校外你都要做最优秀的自己。

学校的学生因压力太大跳楼,你看到或听到这则新闻时的感想是什么

有幸回答您的问题,不正之处还望批评斧正。

就学生所谓不堪压力而跳楼而言,本人首先是痛心,惋惜。

就这样小小年经,青春年华去寻死,一个幼小的生命就这样毫无意义地死掉,

怎能不让人痛心和惋惜?

这生命毫无价值的牺牲,着实又让人愤怒!这学生不该选择这轻生之路,面对现实的某些压力不去抗争,而是选择逃避,是不足取的。是懦弱的表现。一个连死亡都不怕的还怕什么压力?

对于学生压力过大。应该从好多方面去考量。一、学习方面的压力。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是在所难免的,是常事。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学习好,都能如愿以偿地考大学考博考研的。也并不是学生学习差的就跳楼,也有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受到一点挫折就选择轻生。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令人痛心疾首的事情发生呢?本人认为是学生心理上有了病变。使心理承受力更加脆弱。使意志脆弱。不能遇到挫折,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是积极地去克服困难,解决困难。而是做了所为压力的俘虏。这就是目前还没有被重视的学生心理疾病。

二、经济负担使学生厌学,本来家庭困难,父母想方设法让其苦读,切长期受到资金的断链。与其它同学想比相着甚远。青春期的叛逆,使学生终日消沉,心理抑郁,精神崩溃。最后选择逃避而跳楼跳水等极端做法而身亡。这都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懦弱行为令人恐惧而厌恶。

三、来之另一种压力是学生欺凌。经常有报导某学生不堪欺凌而身亡。这种恶件令人发指。首先遣责那些霸道欺凌者!小小年纪拉帮结派,不学无术,欺负弱小实让人不耻。对因受欺凌而走上绝路的学生深表哀悼和惋惜。千不该万不该,不该走此路。我们是法治国家。为什么不选择报警呢?有事成警察是人人皆知的呀!

对学生而言诸多方面有压力。但是受到压力就选择吗?就没有其他方法可行吗?要做生活的强者。有压力才能有更大动力,只是想方设法去解决才是唯一出路。

困难是弹簧,你弱它就强。你强它就弱。驱除列強,建立伟大新遇到的是生死考验。没被吓倒。倘若都象这学生遇到压力去逃避去寻死。那国将何在?家又何在?

我不是冷血动物。而对遇到压力而寻死的仅是同情。更重要的是强烈遣责。这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行为,白搭了父母的疼爱和心血。这是对父母的大不敬!让他们白发人送黑发人。让他们中年丧子女。使其父母后半生生活在煎熬之中!这种轻生对不起祖国!祖国把你们看作花朵,可你却揉躏践踏了花的年华!毫无意义。

本人曾亲历两件服毒的事件。其一是两姐妹为争一件花上衣而打架,大女孩二十岁,二女孩十八岁。其妈评了大女儿:你大了,怎么给妹妹争?明天再给你买。仅此一句而已。结果大女孩偷偷喝下剧毒敌敌畏农药。等发现人已死亡。

其二次事件,是发生在一个年仅十岁的女孩身上。那天奶奶烧了块红薯,拿给八岁的孙子,十女的孙女与弟弟争食打了其来。奶奶发现后,从孙女手女夺回红薯交给孙子。并且数落孙女几句。大意是,你大了,真不懂亊。结果小女孩子当着奶奶的面,拿出农药一瓶:不给我吃,我就不活了!没等奶奶反应过来,几口农药下肚。结果没有救过来,小小年纪就这样死去。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各种各样的事情都会发生。使人防不胜防。学生在学校跳楼与在家中服毒结果相同。不过地点不同罢了。但这责任应有谁去承担?

学生在学校,学校做错了什么?应依法依规去处理。决不能因为死亡在学校就把这罪责全加在校方。那在家中服毒,责任又应由谁承担?只因一两句话就寻短见。既强势又懦弱!不足取。又不值同情。

当然,在我们的生活中,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然现在出来了,就给我们敲响警钟,因此,在教育学生方面要多加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会同家长去做工作,尽量避免无谓的牺牲。

珍惜生命。珍惜自己珍惜父母。珍惜每一寸时光。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质性研究|咨询师在抑郁和焦虑治疗中使用正念的经验(质的研究心理咨询和治疗常采用这种什么访谈) 焦虑、抑郁风险增加30以上,疫情或影响人类心理20年(疫情对抑郁症的影响) 心理治疗师说抑郁症被医疗化,吃药治不好,是真的吗?(抑郁症心理治疗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