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去年得千金,给孩子取名,为什么老婆觉得一定要委婉?(读书需用意,一字值千金.的意思)

读书需用意,一字值千金.的意思

古代人做学问,写文章都非常地投入,非常地讲究,一字一句往往都反复斟酌.同时,古人表达情感很含蓄,很用心.正因为如此,后人在阅读前人作品时也需要具备前人的境界和修养.所谓“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就是说,要对前人作品的内涵有确切的理解,必须高度重视每一个遣词用语的心境、用意,读书必须读字里行间,不能局限于文字的表层含义,而要领会作者的良苦用心.

为什么儿子被称为“犬子”,女儿被称为“千金”

为什么人们用“千金”来指代女儿呢?为什么“千金”不能指代男孩呢?难道男孩就不能像千金一样尊贵吗?

其实,你可能想不到,千金最早还真是用来指代男孩的。并且,比女孩的称谓更为尊贵。比如,俗话说的“千金小姐万金郎”看来,与女孩叫“千金”对应的,就是男孩应该是“万金”,足足比女孩尊贵了十分之九呢,不过现在“万金郎”这种说法,早在很久以前,就很少了。

其实,古时候的“千金”之女,一般都是在大户人家的女儿,才称为千金 ;而“犬子”一称,也纯属父亲对自己的儿子,在外人面前的一种谦虚的称呼 !

关于“千金”这个词,顾名思议,就是是钱的意思,没有用来指代人,比如一字千金,一诺千金等。而第一次用千金来指代人,是在二十四史之一的《南史》里的一个故事所引起的:

在梁代的时候,曾有个叫谢庄的大文学家,他是谢灵运的远房侄子,他在当时颇有名气。他有个儿子叫谢朏,自幼聪明好学,深得父亲真传,从小就写得一手好文章。

一次,谢庄和一群朋友出去玩,带上了只有十几岁的儿子谢朏,那时只有十几岁。大家到了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观赏美景,都非常高兴,于是有人说“老谢啊,你儿子少年有才,让他就此美景,写篇文章吧。”

谢庄答应之后,便让儿子去写。而谢朏,果然是颇有文才,他拿起笔,一气呵成,就写了一篇姜文。大家拜读后,都很是称赞,“老谢啊,你这个儿子绝对是神童,文才这么好,将来一定前途无量啊”等等。被众人吹捧了一番,谢庄心中很是得意,他拍着儿子的肩膀说:“真吾家千金”。

所以,真正的第一位“千金”之称之人,就是谢朏。后来,谢朏果然飞黄腾达,做了大官,名声满天下,而“千金”这个词也流传开来,用来专指那些前途无量的男孩子。

所以,用“千金”来形容人的故事,它形容的不是女孩,而是男孩。并且,这个词在几百年的时间里,都一直是用来形容男孩子的。

那么,“千金”一词是什么时候,应用的女孩身上了呢?

用“千金”形容女孩的情况,是在元朝的时候,才出现的。据记载,元曲家“张国宾”在他的杂居《薛仁贵荣归故里》里说:“我则是个庶民百姓之女,你乃是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也就是在这里,人们第一次才把“千金”用来说女孩,而这个时候距离谢朏已经有七八百年了,并且形容的还是有一定身份地位家族的女孩,而并非平民之女。

后来,“千金”一词经因了无数的演变过程,才逐渐适用于普通百姓家的女孩身上了。据说,曾有这样一个故事:

在春秋的时候,吴国大将伍子胥,在年幼的时候,他的父亲和兄弟及家人们,全都被楚国的楚平王,给杀害了。只有伍子胥一个人,愤然逃离了楚国,一路东躲西藏、九死一生,才投奔到了吴国。而在逃离的路上,一次由于数天赶路而饥寒交迫,走到一条小河边时,眼下就快要饿死了,突然他看见一位在河边洗衣服的女孩子,并且她的洗衣篮子里,装着一碗饭,于是伍子胥,就乞求姑娘,能救济他一口饭吃。这位姑娘是个好心人,就把饭让他吃了。伍子胥吃饱后,心中很是感激,他又求这个姑娘为他保密,不要将见过自己以及自己的去向,告诉那些要追杀他的人。姑娘答应了。

但是,伍子胥万万没想有到,这位姑娘为了保护他的安全,在面对追杀他的人询问时,便投河自尽。这令伍子胥非常伤心与感动,并立志要报答这位姑娘。于是,十几年后伍子胥帮助吴国杀回了楚国,还掘了楚平王的墓,报了家人之仇,自己也成了吴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人的统帅大将军,这时伍子胥专程来到十几年前,救他的那个姑娘投河的地方,在祭拜之后,又向河水里散下“千金”。于是,当时的人们,便把这样大义的姑娘称为“千金小姐”。

从此以后,“千金”便成了女孩的尊称,尤其是谁家刚添了个女孩,便说“喜得千金”。

怎么理解《虞美人·听雨》这首词

蒋捷的这首《虞美人·听雨》收录在《宋词三百首》里,是最后一首压轴之作。

全词以“听雨”作为媒介。提炼出词人少年、中年、老年三个人生阶段的感受。将词人人生的时间和空间相融:年少时鲜衣怒马,意气风发,一日看尽长安花;中年时漂泊无依,触景伤情,霜鬓明朝又一年;老年时,两鬓斑白,孤独寂寞,艰难苦恨繁霜鬓。词人一生的悲欢离合,尽在听雨中淋漓的展现给读者。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蒋捷《虞美人·听雨》

在历代文人墨客的笔下,雨一直充当特别的文学意象。雨和愁总是如影随形,雨和思念总是浓的化不开。在李清照笔下“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写尽了她晚年生活的凄苦。秦观笔下的雨“自在飞花轻似梦 ,无边丝雨细如愁。”如此的悱恻缠绵。柳永笔下的雨“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是一份对红尘女子的思念。雨,寄托着文人墨客最真挚的情感。

少年听雨,红烛昏罗帐。

公元1274年,蒋捷考中进士,人生刚刚开始。春风得意,鲜衣怒马,人生得意须尽欢。

红烛盏盏,罗帐轻盈,和歌女在阁楼上欢愉,窗外雨打芭蕉。多么美好的夜,何其浪漫!

少年听雨,浪漫惬意。

青春仓促,时过境迁,蓦然回首,回忆往事。年少时的雨,萦绕在记忆深处,挥之不去。那是一段多么美好的时光。

蒋捷人生的中场,南宋灭亡,风雨飘摇。

山河破碎,兵荒马乱,四处飘零,东奔西跑。

彼时的蒋捷像一叶扁舟,流落在江湖,独立船头,看孤雁划过江面,发出阵阵哀鸣,江水茫茫一片。

中年听雨,心绪难平。

人到中年的蒋捷,梦想还未完成。孤身一人,踽踽前行。不清楚南宋王朝的未来如何,自己又会在何处安身。

中年的这场雨,落在蒋捷的生命中。离开故土,流落他乡,无依无靠,下的全部是离愁别绪。

暮年听雨,鬓已星星也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寄居在僧庐下。时值深秋,枯叶铺地。夜半下起雨来,滴滴嗒嗒打在石阶上,雨下一整夜,暮年的老人听了一整夜。

老年的蒋捷,心态坦然,少年欢乐,壮年愁绪,一切都已经雨打风吹去。

暮年听雨,波澜不惊。

听了一辈子雨声的蒋捷,终于可以做到,一任阶前,点滴到空明。只不过“一任”太过无奈,看似放下一切,却无法忘怀,也只能故作冷漠罢了!

蒋捷的一生历经沧桑,国破家恨。少年得意,中年失意,暮年落寞。北宋王朝由兴到衰,再由衰到亡国的过程,像极了听雨的三个阶段。蒋捷的这首《虞美人·听雨》是对一个时代的隐喻,当他用雨声为宋词画上休止符时,一个朝代也在这雨幕中画上了句号。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质性研究|咨询师在抑郁和焦虑治疗中使用正念的经验(质的研究心理咨询和治疗常采用这种什么访谈) 焦虑、抑郁风险增加30以上,疫情或影响人类心理20年(疫情对抑郁症的影响) 心理治疗师说抑郁症被医疗化,吃药治不好,是真的吗?(抑郁症心理治疗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