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和喜欢的朋友谈论某种模式相处的危险后,一直摆脱不了尴尬、纠结的心理,而且我们的相处模式好像确实有改变(面对消极情绪,你是怎样和自己相处的,又是以怎样的心态来应对的)

面对消极情绪,你是怎样和自己相处的,又是以怎样的心态来应对的

想着自己对亲人的责任,想着自己不能不做的事情,总是鼓励自己挺住,坚持往前走。

高一,内心极度自卑敏感,又有社交恐惧,总是担心因为自己无趣或一句话导致同学讨厌或疏远,咋样才能摆脱

第一,高一应该刚复学不久,从表述看想得多,可能做得少,害怕孤独,又缺乏方法,想要开朗交友广阔又为力,说每一句话都觉得可能会影响他人看法。对自己的评价不高,自述自卑敏感社交恐惧,觉得自己无趣,有讨厌或疏远的担心。可能在虚拟世界与人相处更加自如些。有想要改变的想法和求助的行为是改变的第一步。

第二,如果想要改变,可以从惜福日记入手。记录每天发生在你或者他人身上的三件好事及其原因。你可以把这三件好事偏向于人际关系方面的。如1.今天我请同桌吃了一个苹果,ta接受了,还跟我说谢谢!原因:①我喜欢分享;②我观察到同桌喜欢吃苹果;③今天我心情很好。2.今天我主动和三个同学打招呼,有两个人回应我了。原因:①我制定打招呼计划;②我微笑的次数多了3次;③我打招呼的时候看着同学。

第三,专注某一方面提升自己。学习方面如果有所进步,个人会自信很多,人际关系会好一点。有某项同龄人惊讶的特长,在班会课、校运会、比赛、考试等场合展示出来,会有人主动和你聊天。多尝试,每周至少进行一次社交活动。看到自身的成长性。成长的最终,还是要走向和自己的和解,接纳自己。


遇见三观不合的人(或者说一些),拉黑之后心情不好如何排解

遇见三观不合的人,拉黑后,排解的方法很多,这样其实换位思考,对自己反而是一件庆幸的事,我已经不惑之年,我个人的经验,你可以参考,我的前任,也是我的初恋,也是孩子的父亲,最初,是因为对方帅气的外表,尤其我们那时,好多女孩,喜欢兵哥哥,那身橄榄绿,而且我们是笔友,当真正在一起相处时,生活观念,价值观,人生追求都不一样,恋爱是美好的,婚姻是最能检验爱情真正融合在一起的最好。婚后,我们三观不合,他挣多少钱,爱花多少钱,提前消费,他父母也这样,没有攒钱的,也没有责任心,享乐主义,不考虑老婆孩子,爱玩游戏,没有家的概念,没有责任心,整天和狐朋狗友吃吃喝喝,经常出现在夜场,我又上班,又要带孩子,后来,08年,他的母亲肺癌,因家里没有积蓄,卖掉我们的房子给老人看病,孝敬父母是应该的,可是,遇到不靠谱的家庭,你有太多的委屈和不满。不管怎样,最后因为他的出轨我要求离婚。其实我很难过,毕竟是我的初恋,而且结婚十多年,后刚离婚2月,他意外离开,我那时很难过,没有精神寄托,我就会枯萎,后来,可以找比较好的朋友开导自己,也可以听音乐,也可以看书,也可以出去旅游,也可以重新恋爱,忘记感情的最好,重新恋爱。…

有的人只要发现别人某一件事做的不对就彻底和那个人划清界限,以后也不会和他相处,这样做对吗

不要小看一件事,一个动作,一句话,或一个眼神,包含的内容太多太多!很多人下意识的行为,包含了他们的学识、修养、三观、道德、心胸、眼界等等!如果你通过某件事把一个人看透了,累了就放过自己吧!心就那么大,真正能放进来常住的没几个!其实也没必要太多,一个人,一份情,一丝牵挂,一生责任,你又能负担的了多少?

与人相处过后总是会回想,觉得相处过程是否表现不够好,怕给人家留下不好的印象,不够自信,该如何纠正自己

与人相处过后总是会回想,觉得相处过程是否表现不够好,怕给人家留下不好的印象,不够自信,该如何纠正自己?

如果是这种情况,应该是回忆性焦虑产生的情绪造成的,解决的办法是逐步的减少或克服自我消极心理的评价。

为什么人会有回忆性焦虑情绪

人在遇到某些事情或人以后,基本上都容易有事后“总结”的习惯,也就是对所经历的过程,做个简单的评价,其实这和你和某一个人吵架以后,已经过了一段时间,还会继续想这件事情一个道理,只不过思维模式或形式和当时的情绪不一样罢了。

我们不论与什么样的人相处或办事,以后都会有一个简短的“回忆”,当然有些人是很长的“回忆”,而这种回忆的长短,是根据与我们相处之人,给我们所保留的印象而决定的,这种印象就是如果与我们相处之人,在自我评价以后体现出很优秀的表现,也就是自己给自己的评价后,感觉相处之人更加优秀。

一般情况下,这时候我们就会体现出一种较为虚荣的心理,而产生小小的自卑而让自己缺乏自信,因为这是由于你把你所相处的人的表现与你自己各种表现,相互对比而得出的结果产生的心理变化。

这种情况是我们许多人都存在着一种习惯性的心理演变过程,而这种情况的发生就是由于自我评价而产生的,问题也就出在这里,其实有些问题,我们通过自我评价以后,是对自身的一种表现的判定,并非是理性和客观的。

在我们与人相处的时候,所做出的表现,我们在做自我评价以后,几乎都是以自己的感受而自我评价的,基本上没有考虑包括环境、场景、背景、文化、素养等方面的因素,大多数是考虑与相处之人的身份,这就很容易做出具有偏差的自我评价。

很有可能,真实的你是已经很优秀了,而你与他人相处的时候,主场也就是环境和场景都是与你相处之人占有优势的,或者说人家是主角,因为这些都有可能是人家选定的或固定式的场所,你只是受邀请赴约的人,是客而不是主。

人家的背景又可能是某大机构或某大公司,这些也许你知道,但是你与相处的人的文化素养等方面你可能就略知少一些,而这些都是对方的优势,你在人家的主场,又有那么多优势的前提下与人相处,自我肯定感觉到一些生疏和怯场的心理出现,当事情过后,那么你回忆性焦虑,就一定会体现,甚至会长时间的体现。

这就是因为你根据当时你与人相处时的感受,也就是你真实心理的变化而产生的,也是必须的,回忆性的自我评价,必定会产生焦虑,因为你对自己的评价一定是很低,也是消极的,感觉到自己许多地方不如人家,如果你要将所有的因素都保存进去,那么你就不会感觉到你表现的不好了。

许多人在与别人相处的时候,都会出现这种意识性的偏差,自我评价,尤其是在自己很心仪或者喜欢的异性面前的表现,是非常注意的,事后一定做自我评价,在评价当中也一定会找出自己表现不足的地方,其实这种心理都是很正常的,因为当你有自我评价这种感觉的时候,基本上也确定了你会消极性的评价自己,不是谦虚,而是一种心理惯性,为的是在下一次相处时候的表现,减少你的缺陷,增加你的优秀性。

所以说,当人与别人相处以后,喜欢总结自己的表现,是否优秀或存在什么样的缺点,当然是怕给人家留下不好的印象,而实际上这是一种小虚伪的心理,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必定去做自我评价,而这种自我评价往往又是消极性占多数,为的是下一次相处,表现的更加优秀。

不够自信,应该如何纠正自己

你并不是不够自信,正因为你的自信,你才能够有这种回忆,性焦虑情绪的产生,如果你真的不自信,那么在相处的时候,你可能就会有焦虑情绪的产生,所以说你并不是不够自信,也正是因为由于你的自信,所以你才能有怕给人留下表现不够好的感觉,因为人只有自信的时候才会感觉到遗憾。

具体说应该如何纠正自己,只要在与人相处的时候以诚相待,能够很好的表达自己所组织起来的语言结构,很顺畅的体现出来就是一次很好的交流,不要表达一些冠冕堂皇的甚至夸张的语言,从自身的感觉上,对方语言的表达你能够接受,并没有什么不好的感觉那么你所表达出的语言,对方基本上也是同样的感受,反之,你们之间的交流就有问题了。

所以,不要刻意似的去纠正自己的与他人接触时的语言交流的方法,因为这些已经成为你的习惯,也就是在你生活中已经成为了一种交流模式,所以不要轻易去改,因为你的习惯被别人已经认同或者接纳了,如果刻意似的将这些习惯和、模式都改变,别人会感觉你不真实,而是一种做作的表现。

结语

人与人相处、接触、交流的时候,只要你以诚相待,语言交流顺畅,非虚假言辞,不夸大自己,不夸夸其谈,人性化的交流模式,和蔼可亲的言辞体现,不偏激、不攻击、不贬低、逻辑思维顺畅,去与人交谈就完全可以了,不论与交往的人在交流的时候所处的环境,地位等因素,都不要过多的去考虑,充分的去体现出自己真实的一面,就是最好的一次相处交流。

与人相处之后总结一下也是很有必要的,但是不要过多的去评价自己消极的表现,要给自己满意的评价,并鼓励自己在下一次与人交往的时候,表现得更加优秀,如果自己总结出与他人接触有瑕疵的地方,并不能认定是一种错误,只是自己在发挥上有些小的失误,让自己在与更多次与人相处的时候去不断的历练自己,你会在今后,不论在任何事情上,当然也包括与人相处和交流的时候,肯定自己会发挥的会更加优秀。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质性研究|咨询师在抑郁和焦虑治疗中使用正念的经验(质的研究心理咨询和治疗常采用这种什么访谈) 焦虑、抑郁风险增加30以上,疫情或影响人类心理20年(疫情对抑郁症的影响) 心理治疗师说抑郁症被医疗化,吃药治不好,是真的吗?(抑郁症心理治疗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