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家人逼迫学习,对家长讨厌,不想与他们生活(当孩子在青春叛逆期,不愿意听父母话,也不想上学,只想打工赚钱,怎么办)

当孩子在青春叛逆期,不愿意听父母话,也不想上学,只想打工赚钱,怎么办

当孩子在青春叛逆期不愿意听家长的话,也不想上学,只想去打工赚钱。有很多原因。

家庭条件不好,看见家长辛苦赚钱供他上学,他想替家长担优。是孩子长大了,懂事了的一方面。另一方面他不理解家长辛苦赚钱的目的就是供他上学,望他发奋努力,今后有作为或者出人头地,为家长现在的辛苦作为报答。

孩子所接触的环境和对象很关键,俗话说跟好人,学好人,受外界影响,对学习已经没有兴趣,想出走江湖,闯荡世界。

凡此种种,孩子青春叛逆期的教育问题是一个严峻社会问题。

常规的教育,家长,学校,社会的多方面的配合,从利于孩子成长,转变思想的角度入手,先进典型模范事迹的教育,政治思想德智的优良传统教育。其实这些都是苍白的说教。

有很多时候家长是为力的,现实是残酷的,顺其自然也是出于无奈,家有家规,国有国法。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所有家长的宿愿。也是子女德行修为的因果。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很多都不愿和父母沟通交流,怎么办

两个世界的人聊不到一起去,正常现象。

家长立场看,想沟通,必须学会另一个世界的语言。

对孩子教育失败,不自律懒惰不爱学习,越来越不喜欢他了,怎么办

对孩子教育失败,不自律懒惰不爱学习,越来越不喜欢他了,怎么办?

我想这个问题定触到了很多家长的心声因为现在的电子产品和网络都非常的发达。不仅孩子们所受到的诱惑越来越多,大人有空闲的时候也想玩手机。长此以往必定会产生不良的影响,进而会导致题目中所出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该怎么办呢?

首先你必须要知道,这是你的孩子,不是小猫小狗,若你现在放弃,那么你将会因他而心烦一辈子。所以摆正心态,重新认识你的孩子很重要

其次制定奖惩制度,例如认真完成一次作业,主动做一次家务,可以玩游戏半小时;每被老师批评一次,内务脏乱一次就罚他这一天都不能玩手机并收拾家务。

还可以狠下心来,让他体验社会,就是切断他的经济来源甚至可以让他休学半年,让他体会社会的艰辛,上学的珍贵!

最后如果这些方法都不可行的话,那么你可以请求专业的力量,可以向心理老师或者教育专家请教。

越来越无法接受自己的父母怎么办

现在的人长期和父母住在一起的话都如题主所说的那样,由于父母在生活上,思想上,教育上都有一定的代沟差,比较保守封建爱唠叨,以前的社会和现在的时代根本就不是一个等级上,父母亲又喜欢用他(她)们以前的这一套用在现在的青年人身上,就会适得其反,父母健在的时候觉得很啰嗦很烦,只有父母不在人世的时候才真正的体会到,父母亲是最亲最爱最至上的人,有父母的地方才是真正的家,所以呢请多关爱珍惜善待自己的父母

家里有两个孩子,不喜欢听父母教育,也不愿意听辅导,做父母的该怎么办

看到这个问题,深有感触,先分享一下自己当年做家教时的一个故事,正好也算是回答了这个问题。

让我想起了以前上大学做家教时,家教对象是一对双胞胎兄弟,初中一年级,13岁,学习成绩也比较一般,调皮就不用说了,两个人在家要是不管,就能够掀屋顶的那种。估计很多家里有双胞胎儿子的感受可能会更深一些。

双胞胎妈妈身体不是特别好,爸爸工作非常忙,于是两个孩子疏于管教。两个小伙子性格略有差别,老大稍微要调皮一些,相对本分一点。两个小伙子,人长得特别帅气,两人同上一所中学,加上是双胞胎的原因,格外引人注目,经常有小女生围着转。后来知道,老大早恋了。

当我刚开始接手这对双胞胎的时候,一听情况,其实头是有点大的,小时候自己调皮过来的,深知一个人调皮就算了,家里两个人都调皮,基本上是可能要。但是,盛情难却,硬着头皮接下了这份家教。

先说结果吧,教了一年,两个孩子的成绩都有所提高,习惯也变好了很多,最后还成了他们家的常客,当成了朋友往来。

刚开始介入做家教的时候,双胞胎的妈妈基本上也是在家,我知道其实是想看看辅导孩子学习的水平怎样。加上跟我也不是很熟悉,前几次家教还是非常老实。终于到了第一个周末,只有我们三个人在家的时候,成了我了解他们的最好时机。那个周末,没有给他们上课,重点是聊天,打探他们俩的真实情况。终于了解到他们为什么不愿意听父母教育,平时学习也不认真的主要原因:

第一、父母管教太严

按说父母管教得严格,孩子应该听话才对,然而对于这两个孩子来说,显然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根据他们的描述,他们两从生下来,大概两岁左右, 为了让他们两听话,提前就送到了早教机构。然后家里的电视从两岁开始到现在,一直就没有开过,不准看电视,不准玩手机,不准玩游戏。所有这些父母认为可能会影响学习的东西,全部实行了“一刀切”。

然而这样的做法,事与愿违。不但抹杀掉了他们从小应有的好奇心,而且在长大稍微懂事后,经常借用同学的手机或游戏机玩耍,有时候甚至上课都玩。有时候放学或者周末,也会到同学家玩电脑游戏。当然这些,他们的父母都不知道。到了初中后,开始出现叛逆不听话了,父母有点管不住了。

第二、父母的期望太高

由于是双胞胎兄弟,特别引人注目,容易成为大家的关注点。两个儿子,整个家庭是寄予了厚望。双胞胎的爸爸出生农村,吃苦长大,靠自己本身读大学,最后成了省城某单位领导。孩子妈妈出生于军人家庭,自己也是文艺兵转业。他们都希望孩子未来会有个更好的前程,不能被人笑话。

这种从小就存在的期望,对两个小孩子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孩子妈妈时不时还会唠叨,只是简单粗暴地告诉他们俩,应该好好学习,将来要做人上人。

第三、两个孩子之间经常是恶性竞争

由于是双胞胎,而且都是儿子,所以从小不管做什么,穿什么,吃什么,都是几乎一模一样。特别是上学后,两人也都是在同一学校,但幸好不在同一班级。两个人之间没有形成你追我赶的氛围,反而经常出现“向差的看齐”。比如,弟弟考差了点,不是弟弟向哥哥学习,而是从此哥哥开始玩耍,成绩向弟弟靠拢,造成了这种恶性的循环。

大概知道他们两的问题所在,心里有数了。那个周末,在征得了孩子父母同意后,将他们带到学校宿舍,让他们随意撒了个欢,尽情玩了一天。先是跑到宿舍,两人抢着玩电脑,然后是带着他们两去打篮球,1Vs2,最后还吃了他们非常想吃但平时吃不到的KFC,那一天,他们两绝对是做了很多自己想做的事,全由他们自己做主,显然,他们确实非常放松,也玩得非常开心。当然,对于我来说,是为了跟他们搞好关系的第一步,也是取得他们的信任,便于以后的管理。

在之后的家教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几条措施:

第一、约法三章

对于双胞胎兄弟来说,由于平时很调皮,缺乏一定的纪律性,以前做作业经常是做一半就开始玩耍打闹。

跟他们约定的第一件事,就是当天的作业必须是当天完成,而且是在我家教时间内要完成,包括作业、复习以及明天的预习,而且必须是一口气完成,如果作业太多,允许中途休息5分钟。

约定的第二件事,上课必须认真听讲,放学后半小时内必须到家,晚上家教时间要随时抽查,没听懂的可以先记笔记本上带回来主动先问我。

约定的第三件事,不能过分找同学玩手机游戏、电脑游戏等。

第二,建立了相互监督机制

双胞胎兄弟两人在同一学校,既是坏事,但同时也是好事。毕竟平时在学校里的一举一动,不在学校里,是没有察觉的,那么让两个人之间相互监督可能是最好的办法了。包括平时的学习,课堂里的一些表现,都可能从另一个嘴里知道。为了避免他们两“串供”或者相互包庇,允许他们两私下“打小报告”,为了得到更多的奖励,显然年龄还小的兄弟两,是不会包庇对方的,就要形成这种监督的压力。

第三、约定了奖惩制度

跟双胞胎兄弟约法三章,全是他们必须要完成的任务,显然他们是不愿意干的。当然需要一定的激励奖励。于是,跟他们约定的第四件事,在平时能够按时高质量在完成所有作业的前提下,每周末可以允许去我大学宿舍玩半天,是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可以玩手机、玩电脑、可以打球等,做他们任何喜欢做又可以做的事情。这些都是他们平时在家不可能玩的,对他们来说,是最大的诱惑。

但同时也有惩罚制度,这种惩罚就是,只要平时发现有任何违反约法三章的时候,只要发现一次,不管是兄弟两中间任何一个有违反约定的,本周末取消奖励。

对于两兄弟平时的表现,在奖惩时,也会区别对待。比如表现差的,在周末玩电脑的时间上要压缩,让给表现好的。如果表现太差,只能在旁边看着另一个玩。这招特别管用,因为看着别人玩,自己又不能玩非常难受。

通过这样一个学期的坚持,期末考试两个人成绩都从班级里中等偏下成绩,进入到了班级中等偏上水平,前进了十几名。等到第二学期结束后,两人真的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的成绩进入了班级前10名,老大也进入了前20名。最重要的是,我跟他们两个小兄弟,成为了非常要好的朋友,没有代沟,而且非常听话。

结束语:对于有两个孩子的家庭,可能是劣势,但利用好也可以转换为优势。发现问题时,在善于抓住他们的“软肋”,比如用他们最喜欢但平时又得不到的东西来做为奖励激励,鼓励两个孩子之间形成学习上的竞争,将“争上游就有奖”变成家庭里的规矩,慢慢引导,就有可能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