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焦虑心慌反复,有向严重的症状倾向(焦虑引起心慌怎么治疗最好)

焦虑引起心慌怎么治疗最好

三甲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理咨询科

失眠焦虑,还伴随阵阵的心慌,是什么原因

所谓的心慌、心难受,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其实这只是一种症状,既然是症状,那么可能导致其发生的原因就有很多了。

失眠焦虑本身就会导致心慌的出现!

这源于神经作用,平时日常活动中,体内交感神经会比较活跃,心跳、胃肠功能都会处于工作状态,但入夜时分,交感神经会处于抑制状态,各脏器都在休息,保证醒来时能继续工作,但如果失眠了,晚上睡不着,交感神经就会因为劳累过度而紊乱,这样本应休息的脏器没有得到休息,工作过量了自然会感到不适,而且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当患者身体不适时,自然也会反向影响患者出现焦虑、烦躁。

心慌只是神经紊乱的症状之一!

短期内的神经紊乱可能是因为近期内遭到重大打击、生活压力过大、吸烟熬夜造成的,手术、药物治疗效果并不明显,需要患者自行调整,往往可以在短期内恢复。

长期内的神经紊乱可能是因为近期出现过外伤、车祸、脊柱病变造成的,药物、自我调节的效果并不明显,需要患者及时采取手术治疗,患者病史常常以年计算。

我们需要了解,神经贯穿我们身体各部位,正因为它的存在,我们的身体才能被称之为整体,一旦发生神经紊乱兴奋,会根据部位的不同,出现不同的症状,诸如胸痛、胸闷、心慌、气短、头晕、头疼、耳聋、耳鸣、呕吐、便秘等症状。

虽然说很大几率是失眠焦虑引起的心慌,但我们也需要做好另一种心理准备,那就是两者没有联系,心慌可能是其他原因导致的,比如心肌炎、低血糖、肺栓塞、冠心病等,所以建议患者就近前往地方医院,做个24小时心电图,明确是否正常。

长期焦虑心悸发疯感帮帮我

您好从您所说的资料来看您有一定的焦虑症倾向建议您及时的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焦虑症有哪些临床表现 患者表现焦虑恐慌和紧张情绪感到最坏的事即将发生常坐卧不宁缺乏安全感整天提心吊胆心烦意乱对外界事物失去兴趣。
      严重时有恐惧情绪对外界刺激易出现惊恐反应常伴有睡眠障碍和植物神经不稳定现象如入睡困难做恶梦易惊醒面色苍白或潮红易出汗四肢发冷手指发麻肌肉跳动眩晕心悸胸部有紧压或窒息感食欲不振口干腹部发胀并有灼热感便秘或腹泻尿频不调缺乏等。
      有些患者为上述躯体不适感而焦虑不安。常自扪脉搏是否增快心跳是否停止呼吸是否还有皮肤颜色是否已经改变为此而情绪紧张。
      检查时患者焦虑双眉紧锁肌张力增加反射活跃常伴有不安的动作如不断的眨眼敲打手指或捶手顿足等。所谓焦虑性歇斯底里见于部分焦虑症患者可有阵发性恐惧发作表现心情极度紧张恐惧心慌呼吸困难喉部有窒息感出冷汗全身颤抖以及晕眩和飘浮不稳感等患者往往认为这是一种濒死的感觉它与歇斯底里的区别在于发作间期仍有上述焦虑紧张情绪存在。

经常感觉心慌心烦,是不是会有焦虑症

你好,心烦,心慌只能作为一种不适的主观体验,还不能仅凭这两点就诊断是焦虑症,而且心慌首先应该在心内科进行相关检查,看看是否存在心脏本身的问题,在确定心脏没有明显的问题后,根据自身其他的表现来具体辨别是否存在焦虑症的可能。

什么是焦虑

焦虑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不愉快的情绪,是因为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某种危险的情况又难于应对所致。我们几乎所有人都曾有过焦虑的体验,比如出席重要的场合、演讲前、考试前、或者乘飞机前等等;从某种意义上说焦虑是一种保护性的反应,一定程度的焦虑会使人们紧张,提前做好准备,以应对即将发生的事情;只有当焦虑过度或者与现实极不相称的时候才可能是病理性的。

焦虑症都包括什么

不同的诊断标准在焦虑障碍包含的内容也不一样,我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中焦虑障碍只包括广泛性焦虑障碍和惊恐发作;而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中焦虑障碍涵盖了恐怖性焦虑和其他焦虑障碍;美国的疾病诊断分类系统中焦虑障碍包括了惊恐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恐怖症、强迫症、急性应激障碍等等。

什么是广泛性焦虑障碍

首先它是焦虑症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之一,约占焦虑症的57%,常缓慢起病,持续存在无明确对象或固定内容的焦虑不安,包括紧张、害怕、过分担心等等;这些表现与现实很不相称,病人也知道自己是过分担心,但仍然十分痛苦甚至无法摆脱;有时还会伴有,自经功能紊乱,这也是因为交感神经功能活动过度所致。自经功能症状如口干、出汗、心悸心慌、胸前区不适感、气急或窒息感、尿频尿急、腹部不适、头晕头痛、耳鸣、轻微震颤、皮肤刺痛感、或出现不调、、早泄等症状。运动不安的症状包括舌头、嘴唇、指肌的震颤、搓手顿足、坐卧不宁等。

在治疗上我们根据自身症状的严重程度可以选择单纯心理治疗还是采取心理与药物的联合治疗,除此之外物理治疗也是缓解焦虑障碍的有效手段之一。

心悸焦虑症

心慌心悸属于焦虑症常见的自经症状。焦虑症通常采用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药物治疗,一般建议服药1-2年左右,停药及加量请咨询医生,不可自行调整用药方案,在服药期间,注意和医生保持联系,出现副作用和其他问题及时解决。心理治疗是指临床医师,通过言语和非言语沟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