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迷茫、焦虑,长期处于抑郁、疲惫的状态怎么办?(如何缓解自己焦虑的情绪并且走出迷茫的生活)

如何缓解自己焦虑的情绪并且走出迷茫的生活

谢谢邀请!

如何解除心中的焦虑心中的迷茫?

退休对一般人来说,说退就退了。有人认为,退休了,可以好好休息。有人想在退休以后干些自己喜欢的事。而对陈默兰而言,事情就严重了。

陈默兰退休了,简直遭罪了。刚退休那会儿还好。她做了计划,好好在家休息,恢复恢复体力。每天早上像上班时一样,六点准时起床,洗漱后,做早饭, 必须八点以前出门锻炼身体。九点回家。半小时的读报时间。然后就是继续钻研自己专业。11点半做午饭,饭后午休30分钟。两点伏案写文章。五点做晚饭。饭后散步一小时后又继续她的读书和写作。十点按时就寝。就这样,十多天过去了。陈默兰却感觉越来越不舒服,腰酸背痛,头昏脑胀,好像一下子老得不行了。按理说,退休生活也不错,挺科学的。但陈默兰不适应。没办法,退休了,也只能这样过。一个月后,陈默兰彻底跨了,吃不下饭,睡不好觉,觉得生活没有意思,成天焦虑不安,整个人陷入迷茫状态。家里人也为她着急,带她到处求医问药,仍然无济于事。

陈默兰是个要强的人。她不能让自己就这样跨下去。她认为自己不适应退休后的安逸生活。她是学地质专业的,工作几十年来,大多数时间跑野外,高山,平原,丘陵,高原,沙漠,海边,湖边,能去的地方都去了。现在猛然成天待在家里,肯定不行。再这样下去,心里的焦虑迷茫会越来越严重,最后就发展成抑郁症了。陈默兰下决心,她必须走出去。

她改变了原来的计划,每天早起半小时,早早吃完早饭,揹上事先准备好放进保温桶里的午餐和水壶,七点半就出门了。沿着环山路,边走边欣赏沿途的风景,累了,找个僻静的地方坐下休息,喝喝水。就这样走走,看看,走走,歇歇。走着走着,眼前出现了一条沟,把绵延的山分成两半。沟深壁峭。沟的一边还有潺潺的流水。她好奇地进入沟道继续前行。越走沟道越宽,沟的两壁,树木花草也越多。走着走着,左边的悬崖峭壁又断开了,向东方向又是一道沟。沟宽路平。她拐进了向东这条沟。估摸走了二三里路的样子,一座山头横在眼前。迈上山头,眼前豁然开朗,山上却是一片平坦。虽然边缘不整,布满豁牙,但也有六七亩地大,杂草灌木丛生,土地肥沃。她自言自语:可惜了,这么好的一块地白白浪费了。她坐在一块宽大平整的石头上一边吃午餐一边极目远眺,远处的山层峦叠嶂,山高林茂,大好河山,无限美好!退休前,她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山水之间度过的,眼前这山,这沟,使她心情无比轻松!她怀着愉悦的心情,赶下午五点钟又回家了。这样每天坚持着,不停地走。开始时有些吃力,时间长了,反而感觉很好。心中的焦虑和迷茫也逐渐消失了。

陈默兰的退休生活,告诉我们:心中有了焦虑和迷茫并不可怕,只要下决心,迈开双腿去锻炼,找一个适合自己的地方走走,看看,思想开阔了,心情愉快了,心中的焦虑和迷茫自然也就解除了。

如何缓解焦虑和抑郁

想多了、瞎操心、不自知、不自信是心理疾病产生之源

现在有很多人问,现在上至老人下到孩子为什么焦虑症、抑郁症越来越多了?表面上看是社会化竞争太激烈,实质是网络化时代信息传输加快,人们利用和把控信息的能力不够所致。回想上世纪80年代之前的人,大多数只知道身边的人和事,无暇顾及他人他事,心理始终是充实的,而后期世人均是不出门皆知天下事,身在海量信息里,符合自己的难以取。老人操心子女的前途,上班族拼命追赶前面的人,孩子更苦,家长压力、社会压力接踵而至。攀比之风前所未有。由于信息控制乏力,都看到前方而忘了脚下。很多人心理都有想多了、瞎操心、不自知、不自信等三种扭曲心理。首先,攀比导致大人小孩广泛性焦虑,操心子女前程、操心孩子上好大学;第二,不从基础做起,好高骛远,人的差异性不能自知,高目标、低基础导致不自信;第三,把焦虑、抑郁泛化为“症”,把正常的操心、压抑视为焦虑症、抑郁症而产生恐惧。

焦虑和抑郁本来是人的心理常态,也是情绪的两个极端,多数是由大目标难以实现的焦虑走向一无是处、厌世嫉俗的心理低谷,把心里常态变成病态,最典型的是成为焦虑性抑郁症。其实人为目标的实现产生的焦虑或叫操心,从某种意义上理解也是动力,但要知道动力曲线是倒U字型的,过犹不及都不能达到目的,所以,量体裁衣、适度加压才能使动力最大化,收获的最大化,焦虑、忧郁最小化。

所以,给出三点建议:

1.学会放弃。厘清形成焦虑的不合理事项,舍去不必要不可能实现的目标,把精力投放在有用的焦虑上。所谓有用的焦虑,是指因为你的焦虑,会产生适当的符合实际的行动让事情能够达到。所谓无用的焦虑,是指不必要的不能改变不能实现的目标计划。实现目标的动力在于自信,自信的前提是自知,标准降低自信提高,焦虑就自动消失了。

2.不要贴标签。焦虑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情绪,是关于未来的不确定性的恐慌。焦虑和抑郁是孪生姐妹,不切实的焦虑引发回避心理,回避心理引发封闭心态,造成孤独无助,产生自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被世界遗弃,进而演变为焦虑性抑郁症。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焦虑的情绪,不要把焦虑、抑郁视为病态,合理运用,学会取舍,就会走出焦虑。

3. 懂得放松和发泄。一般来说好强的孩子容易焦虑,听话的孩子容易抑郁。道理很简单,长期压抑就会心理变形。压力来自自卑型自我评价,形成什么都做不好的思维模式,比如学生自己基础不好,学习方法不对,缺少毅力等就会自卑,产生焦虑情绪。在焦虑情绪的推动下导致思维能力,记忆能力下降,压力更大,出现逃避,出现焦虑型抑郁情绪。解决的办法,家长帮助孩子重新对自己理性客观的评价,知道自己的智力是正常的,学习方法可以改善,意志品质可以提升,然后再在这种相对平静的状态验学习成功带来的价值感,只要在学之中找到感觉,心情就会好起来,学习效率也会提升,回到原来想学能学的学习状态。压力还来自于无限责任思维,家境不好、儿孙工作学习不好都是自己的责任,似乎离开自己就会天塌地陷,其实并非如此,世事并非,要给自己留下空间,我们所做的事不是给别人看的,而是量力而行,要脚踏实地的一件一件做好,一步一步实现。人都要遵循从满足生存需要到自我实现的层次发展轨迹。

抑郁了,在家休养,感觉人生迷茫,怎么办

房子商铺老婆孩子存款都有了,可以说是人生赢家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看看那些流着汗水在太阳底下还在为生活奔波的人,你应该感到幸福知足。

如果还是感觉到抑郁迷茫,可以到医院里的重症监护室去看看,那么多人躺在病床:,连翻个身都动不了,想喘口气都得依靠呼吸机,而你还手脚健全,能走能跑的,就会觉得身体健康是多么的好。

再到殡仪馆去看一看那里的大烟囱,一缕缕的青烟,一个小小的盒子,你就会感叹能活着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为了老婆和孩子也应该好好的活着。

待业快一年了,找不到工作天天消极抑郁,觉得了,怎么办

我觉得有手有脚,四肢健全,找不到工作有点不理解。一年时间还没有找到工作考虑降低自己的要求,先填饱肚子才是王道,如果你是土豪请随便。

没有经济来源,每天过得抑郁,怎么才能缓解这种情绪

没有经济来源,是防控期间,没有上班的原因吧!

期间,很多人都没上班,没有收入,忍一忍吧,现在防控已经取得了重大胜利,现在全国已经连续七天(本土疑似和确诊病例)零增长了,而且复工复产的企业越来越多,昨天新闻报道一些省市的中小企业的复工率已达七成。相信你的企业离正常上班也为时不远了。

复工复产以后,你可以勤奋工作,多付出一些努力,从而多挣一些劳动报酬,弥补这几个月不上班的损失。到那时,有了通过辛勤汗水获得的收入,你的心情就会好转,就不再郁闷了。

若跟无关,一直没有工作,那等过后,最好找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毕竟现在吃、穿、住、行都需要钱,生存问题首先得保证。

总之,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后,我们就可以和从前一样正常工作,到那时,我们就可以施展自己的本领,通过加班加点的工作,通过勤奋努力,获得属于我们自己的收入。那时心情就不郁闷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