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平时工作压力很小,性格温和较软,,我觉得有点遗传?(精神症遗传概率有多大)

精神症遗传概率有多大

三甲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理咨询科

单亲的孩子肯定会存在性格缺陷吗

谢邀。

前几天和几个朋友聚餐,饭桌上谈起家庭教育的问题,其中一位已为人父的男士说:“家庭教育真的太重要了,我的小孩,以后坚决不会找一个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

无独有偶,前段时间,也有另一个朋友和我说:“我一定不会找单亲家庭的女孩结婚的”。

知乎上也有这样一个问题:
单亲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到底缺什么?

但是我想说,单亲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其实什么都不缺。如果非要说缺什么,唯独缺的,大概就是这个社会不带偏见的正视。

同样作为一个在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我可以底气十足地说:我们配得上这世间最好的爱。

很多人可能会说,之所以会成为单亲家庭的孩子,不恰恰是因为家庭发生了太多的战争吗?如果是和睦美好的家庭,谁会想成为单亲家庭的孩子?

我暂时不想探讨,是否所有的家庭都是因为争吵而离婚。我想说的是另外一个问题,即:一个人的优势和问题,往往是并存的。

必须坦诚,比如说我,童年时期的家庭环境确实给我带来了很多其他孩子可能没有的问题,比方说特别敏感,比方说有点自卑,比方说特别渴望被外界认同。

但是,也恰恰是这这些缺点,成就了我另外一些优点:

敏感,让我更容易跟别人共情,更能理解他人的情绪,所以从小到大,每逢演讲比赛,我总是能够拿到第一名,因为我的演讲稿总是能够感人至深;

自卑,让我更加努力,让我更有目标感,为此,我的母亲最得意的事情,便是从小到大,从来不需要担心我的学习,而且一路成长,都是“别人家眼里的好孩子”;

渴望被外界认同,也促使我不懈地对优秀的追求,我想,虽然目前没有什么太大的成就,但是一直保持100斤左右的体重,至少是受惠于此的吧。

不仅如此,很多在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也更独立、更自主、更懂得爱为何物。

单亲家庭的孩子,会在很早就意识到自己可依靠的力量,不像其他小朋友那么多,所以TA会很早就学会依靠自己,这让TA更加独立和自主。

由于身处单亲家庭,孩子在潜意识里会替补父母缺失的一方,换言之,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其实很小就懂得如何照顾人,如何爱别人。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做“观察者偏差”,它的大意是说,人们更愿意观察到对方符合自己内心期望的行为,从而影响观察结果的客观性。

当我们对单亲家庭的孩子首先预设了“TA的人格不健康不完善”刻板印象,那么你观察的结果也必定是如此的,因为你只会看到符合你期待的敏感、自卑等问题,而看不到这些问题所带来的积极意义。

而现实是:一枚硬币,总是有两面的。而你,只愿意看到其中的一面。——by 杨思远

胡慎之工作室签约咨询师

精神病会有遗传吗

谢谢邀请!精神病会遗传吗?我觉得这个话你说了不算,我说了你也不会信,精神病人家属最有发言权了吧?!

首先你要知道精神病是一个很笼统的概念,相当于内科和外科的关系。当然,我猜测你说的可能是老百姓严重的普遍认知,精神症。这是最严重的精神疾病,也是我们记忆中的大街上的“老疯子”。

精神症遗传吗?

可以肯定的说,精神症遗传,而且有不小的遗传几率,所以每次入院的患者我们都会问一句,“家里两系三代里有患过精神疾病的吗?”。因为看多了精神症患者为自己和家人带来的伤害,有时候我们常说,找对象先打听家族史。

最近有一个常年住院的慢性精神症患者的弟弟跟我商量,想把患者的妈妈也送到医院来,因为患者的妈妈也是精神症。处于娘俩在一个病房相互影响的考虑,我帮他联系了老年病房,把妈妈送到了老年科住院。

抑郁症遗传吗?

抑郁症怎么说?不能称为遗传病,而应该说遗传易感性,抑郁症的遗传更多的是一种可能引起发病的因素,但最终是否发病还要看患者的成长环境,是否明显社会刺激,是否存在适宜发病的生物内环境等等。

通俗的讲,直系亲属有抑郁症患者会加大抑郁症的患病率很多倍。

癔症遗传吗?

这个问题在现如今的医学界也存在很大争议。一些国内外的学者发现癔症(分离转换性障碍)确实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所以认为癔症是存在明显的遗传倾向的。但包括我在内的另一部分精神科医生则对癔症所表现的家族聚集性存在不同的看法。

我更愿意认为是相同的父母,相同的教育背景和相近似的性格最终造就了癔症所表现的家族聚集性。

焦虑症在这方面也有类似的表现,我认为也是因为很多相同的东西造就了相类似的焦虑性格。

那精神病人该不该结婚生孩子?

这个不该医生说,即使医生说了也没用,我身边的很多患者即使知道可能会遗传也都选择了结婚生子。我能做的知识尽量指导她们科学的服药和停药,减少对胎儿的影响,将伤害降到最低。

毕竟做妻子也好,做母亲也好,都是一个女人的权利,没人能够剥夺!至于孩子到底会不会遗传,就交给老天爷去决定吧。

关于精神疾病的遗传就介绍到这里了。有疑问可以私信留言,我会尽量帮你解答的。

单亲小孩的性格有什么不一样

现在离婚的个案不在少数,所以有些孩子不得已成了单亲。

班上有两孩子是单亲的,两个都是女孩。一个女孩的爸爸离异两年后就有了阿姨,一个是爸爸一个人在拉扯着。

家里有了阿姨的女孩性格犟,一言不合就动粗,“啪”不管男女,只要招惹到她,她先揍了你再说。而她父亲却一直坚持说她女儿在家半点不出声。我与女孩爸爸探讨“平时你女儿在家有没说粗言烂语?如果说了,你怎么教育孩子?”女孩爸爸竟然告诉我,打到她认错为止。我想,女孩打人,或许是模仿到大人的了。

而且,女孩有“讨好”的性格。要是看见大人没有笑容,好像就觉得自己做错了,自己一个人一声不吭。

另一个女孩则是有点软弱的样子。她爸爸一直对孩子说,她妈妈是去工作了。或者美丽的谎言让女孩觉得自己对妈妈还有幻想。不过,一直的欺骗,让女孩对爸爸不放心,她怕自己一眨眼爸爸会像妈妈一样去工作一直不回家。因为每次女孩来幼儿园,总会哭声震天。

我理解不了离异家庭里他们如何与孩子“沟通关于离异的问题”,但是,我希望他们能好好把孩子养育好。我更希望,即便是大人不一起了,也不要剥夺另一方探望孩子的自由。毕竟大人的事,让孩子受伤已经很无奈了,如果因为大人的情绪而让孩子二度受罪,我觉得这样不好。

孩子矮和心情有关吗

优生科学会蒋竞雄博士指出,孩子身高生长与七个方面有关:遗传、内分泌激素、饮食、营养素的补充、睡眠、运动和情绪。

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身高70%~80%取决于父母身高的遗传。

男孩身高=(父亲身高CM 母亲身高CM)×1.08/2

女孩身高=(父亲高度CM×0.932 母亲高度CM)/2

但是公式只能作为参考,不能完全照搬,实际身高并不绝对等于理论身高。

影响身高增长的内分泌激素主要是生长激素和甲状腺素。

1、生长激素是由脑垂体前叶分泌和储存,受下丘脑调节。它的分泌白天低于夜晚,晚间分泌旺盛,孩子的深度睡眠越好,生长激素分泌越旺盛。

2、甲状腺素对孩子的生长发育也特别重要,是促进骨骼生长和物质代谢的重要因素。

孩子的饮食要做到营养全面、饮食均衡。多给孩子吃含蛋白质高的食物,五谷类、新鲜蔬菜、水果、蛋奶类等。少给孩子吃辛辣、多油、多盐的食物,也不要吃素食食品。

蛋白质是组成生长激素的重要成分,这就需要家长每天给孩子吃适量的肉、蛋、奶来补充孩子蛋白质的摄入量。

钙和锌是孩子长高的重要矿物质,平时给孩子多吃含钙、锌的食物,没有必要不用给孩子特意补充钙。

家长只需要在孩子出生2周后,给孩子补充维生素AD即可,一直到孩子2周岁。建议一岁前的孩子每天补充400单位,一岁后700单位。 生素D能帮助人体摄取和吸收钙、磷,使得孩子们的骨骼长得健壮结实。

可以带孩子出去多晒太阳,可以选择在上午10点到11点,下午4点到5点,这时候的阳光紫外线不太强。

孩子睡眠不但要数量还要质量,高质量的深度睡眠有助于生长素的分泌,研究发现,孩子在入睡的一到两小时进入深度睡眠时生长素就开始分泌。晚上最好让孩子在10点之前睡觉,保证孩子有足够的深度睡眠时间。

运动不但促进生长素的分泌,还有利于营养的吸收和钙的吸收,小点的孩子可以让他多爬、多跳,大一点的孩子就可以游泳、跑步、跳绳、踢球等运动,都有助于孩子长高。

这是最让父母忽略的,美国有一项调查研究表明:孩子身高的高矮与父母感情的和谐程度、家庭和睦的程度成正相关,也就是家庭和谐的孩子心情愉悦,身高也会比家庭不和睦的孩子高。

愉悦的心情有利于生长素的分泌、还会促进营养物质和钙、锌的吸收。所以,让孩子每天开开心心的维持良好的心情,对孩子身高的生长才能够起到促进的作用。

结语:

因此影响孩子的身高是多方面的,先天不足也可以后天努力,不管是营养、睡眠、饮食、运动、还是营养物质,都离不开孩子有一个好的心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