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感情经历不好,导致恐男厌男怎么办?(一个人的城府能深到什么程度)

一个人的城府能深到什么程度

1,随礼时,别人随1000,自己就多加500。

2,工资“对半说”,10000就说只有5000。

3,不在公司厕所乱说话,但没事会蹲厕所,这就是“城府”。

4,得到公司任何时候,总是说领导管理有方,无形中把功劳推给他们,这样子升职加薪也就会轮到自己。

5,一副低调的样子,总是喜欢扮猪吃老虎,实际上实力比谁都强大,只不过低调才能成长,而不是高调被打压。

6,喝酒从不醉,而且还会偷偷观察别人喝醉后卸下来的真实面目,从而看透一个人。

7,没事多和丈母娘搞好关系,这样子夫妻就会越来越恩爱,说不定吵架时丈母娘反而会帮自己。

8,送礼总说“刚好回家带点土特产”,不仅便宜,而且人家对方也愿意接受,这就是花最少钱去送礼的“城府”。

9,买东西只会说多少,这样显得老手又不在乎态度,往往就可以做成生意。

10,对谁都是微笑好说话的样子,不容易被看透,反而在微笑中可以去看透一个人。

11,生活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借钱的人,但只会借100块钱,不,而且要不回来就可以拿小钱看透一个人。

12,从来不被把话说满,这样可以给予别人一定说话的发挥空间,也会留给人家无限的遐想和神秘感。

13,在职场上从来不教别人技术上的东西,这样子只会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反而是自己会失业。

14,不和同事做朋友,毕竟只是合作利益关系,但是会装作跟他们是好朋友的样子,有利于工作。

15,一个人在外租房时,会多买几双异性鞋子放在门口,这样子就不会被人惦记或遇到危险。

16,红事白事都会红包过去,只不过别人家的红事可以人不去,但白事一定会去,毕竟自家也会遇到,人有去,也会让别人也会跟着过来。

17,买东西时都会问价格,不会因为不好意思要买贵,那就是自己吃亏。

18,看人不舒服时,总是会主动接近做朋友,让对方误认为是好朋友,不仅不会得罪别人,而且可以锻炼自己的心胸开阔。

19,别人请客时,总说随便,这样子才不会点贵和点便宜,属于吃力不讨好的事。

20,在外跟别人吃饭又没人请客时,总是会提倡AA制,这样才能让彼此和自己不吃亏,也不会欠下人情,毕竟人情难还。

21,对别人总是偶尔会说“心里话”,但实际上却不是真的,只是看起来像心里话罢了,用这种方法去赢得别人的信任。

22,喝酒时管好嘴巴,但是会认真听别人说的话,那些才是真心话,总有人会做拿真心话去换别人真心的事。

23,开车时从来不说话,也不跟妻子吵架,默认闭嘴,这就是城府。

24,在生活和工作中懂得小恩小惠给别人,别人也会心存好感和配合,这就是最低价的社交。

25,聚餐时从来不会第1个动筷子,因为所有人都会注意到自己与不满,但会最后走,那样子显得会做人,自然而然就有不少机会。

26,从来不说自己的经济情况,自然也就少了一些惦记和借钱,无形中少了很多烦恼。

27,刚到一个新地方时,懂得第一时间记住别人的名字,随口叫出来就有亲切感,那样就很快融入集体。

28,领导做错事或是说错时,从来不会当面反驳,那样子做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只会得罪对方而换来处处针对,甚至是很快失业。

29,升职加薪时懂得请客,用一顿饭钱的最低成本去换来别人的不嫉妒和配合,其实这钱花的值。

30,偶尔找一下别人借下小钱,但很快就会还回去,这种主动欠下人情的行为,总会得到别人的重视和惦记,有助于社交和培养自身诚信。

31,买东西只会找熟人,哪怕是买贵也是一样,这样只会让别人欠下人情,一旦有帮需要时,别人也不好意思拒绝。

32,求人办事时先请客,但是不会在酒桌上说事,过后在说事时,别人也就无法拒绝,反而觉得这个人会做人,心生好感下也就会答应下来。

33,酒桌上敬酒时,第一杯只会敬对自己有帮助的人,对方会觉得心生好感与被重视,这么做只会对自己有很大的好处。

34,安慰别人总说自己过得比较惨,这样子对自己没有任何坏处,反而会收获别人的深交和友情。

35,去别人家总是先站着,从不会随便坐下来,就怕坐错位置,那样子会很尴尬。

36,随时随地会给人家面子或台阶下,这样子会让别人心生好感与觉得会做人,自然而然也就会给你面子。

37,遇到喜欢的人不是第一时间表达,而是深入了解后看合不合适再说,就怕是一时好感或冲动罢了,反正会让自己后悔。

38,对父母总是报喜不报忧,不让他们继续操心,这就是最大的孝顺。

39,别人有事时,从来不会问是什么事,就怕突然彼此尴尬,毕竟那是人家家事或私事,不愿意透露,一问就不高兴与不满。

40,对别人的话总是保持几分的怀疑,但是不会当场点破,看破不说破是一门智慧。

41,工作中遇到不懂时,从来不会直接说不懂,只是会默默向别人学习与模仿,慢慢也就懂了,要不然会被人家轻看和质疑能力不足。

42,向别人问路时从来不完全相信,就怕有些人乱指路,让自己白白跑。

43,遇到蛮不讲理的人就直接闭嘴,没必要多说话,哪怕有道理也是一样。

44,别人请客从来不会抢着买单,只会客套一下,毕竟对方是有求于人才会请客,自己抢着买单就是坏了别人的好事。

45,酒局上先敬一圈,然后就各喝各的,毕竟大家没那么熟悉,避免尴尬。

46,虽然说吃亏是福,但一直吃亏就要怼回去,让对方觉得自己有脾气,避免一直在吃亏。

47,跟女人聊化妆品,跟男人聊车房,跟有结了婚的人聊孩子,这就是“城府”。

48,在酒局上,对方吃菜,自己也才跟着吃点,那显得会做人、有家教也不会尴尬。

49,从不恭喜别人生了女儿,就怕前几个都是女儿,为了个儿子而拼。

50,去外地时,总是装作本地人。

四川自贡富顺县五人被杀,其因感情纠葛而来,为什么会如此疯狂

33岁的邱某和43岁的蒋某燕相恋两三年,这是一场年龄相差10岁的姐弟恋,期间邱某曾出钱为蒋某燕装修房屋花了二三十万,应该还不含其他的日常补给,按照这种双方都是单身,女方又理所当然的接受男方给的财物,应该就是奔着结婚去的,但是就在此时女方却反悔了要分手,这是出于一个什么样的压力跟刺激?能够激怒男方连杀一家5口,连小孩都没放过,后又自己坠楼身亡,这是同归于尽的做法,难道是对生活,对未来,对感情的绝望吗?坠楼当场没有死亡,在抢救之前还透露自己杀了人,这是后悔了吗?太血腥了。

现在当事人蒋某燕已被杀而邱某也已经坠楼身亡,其中的纠葛无法证实。

恋爱需谨慎,姐弟恋更需要做好心理准备,一般姐弟恋的男方都是缺少母爱的,也就是缺少安全感,他在心智上面是依赖女方的,在没有决定结婚之前,尽量不要花对方的钱,不要牵扯到利益关系,在决定结束恋情之前,要好好的解决,不要用过激的行为去刺激对方,现在的人压力都非常大,感情挫折会让人丧失理智,结束前要冷静处理,达到和平解决

对男性好像带着偏见是什么心理

在抖音上看过一个视频,说的是几个外国老太太的长寿生活,很特别的一点是,这几位老太太无一例外的是单身,他们几个人是闺蜜。于是底下有人评论道,“长寿的秘诀是远离渣男。”这个算偏见吗?不算,但是底下还有男觉自己受到了伤害,因为他把“远离渣男”理解成了“远离男人”,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范围和概念。如果是后者,的确是有带偏见。那么,为什么有人会对男性带有偏见呢?

童年印象:不和的父女关系

早年经历对一个人的影响,其实最早是柏拉图提出来的,他曾说,一个人的童年经历和家庭教育决定着这个人的性格和品质,只不过当时没有人重视。

几千年以后,弗洛伊德提出人的心理受早年经历的影响,却奠定了心理学界精神分析的基础,并成为影响后代心理学派的基础理论。

在弗洛伊德之后,他的女儿安娜弗洛伊德,他的学生荣格和阿德勒,以及后来的温尼科特、拉康等人,都提出各自的观点,补充和完善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这其中,包括了父爱对子女成长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成长过程中有父爱的滋润的孩子,要比一般的孩子聪明,在数理化方面成绩要好得多,性格也更果敢,男孩子较具有责任心和男子汉气概,女孩子则较独立。而父爱对女儿的主要影响,其中一项便是两性关系。它与心理健康、婚恋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女人一生的幸福。

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他认为3-6岁时儿童的性期,这一阶段的儿童会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恋父、情结,这些情结最终走向是压抑了,还是消失了,取决于父亲与女儿之间的互动是否把握好了度。荣格则认为,父亲是女儿认识的第一个异性,与这个男性的关系,最终会成为她将来的男女关系的基石。

成长过程中,父亲形象的缺失可能会导致孩子出现过早性行为、药物滥用等高风险的行为,也将使得女儿成年以后对男性更加挑剔的同时,又表现出更多吸引男性注意力的行为,并且,她可能会倾向于与那些对亲密关系感到不适的男往。这是因为,她虽然极力避免与这样的男性建立关系,却又被潜意识的父爱情结所掌控而强烈的被这样的男性所吸引,但同时,她又不喜欢这样的男性。

如果父亲的一些特质让女儿感到强烈的不满、反感,甚至是厌恶,比如懦弱、嗜酒、家暴,她会避免与同样拥有这些特质的男往,而倾向于选择具有与这些特质相反的,并能弥补或超越父亲的男性。在这种情况下,她并非对男人有偏见,只是接受不了与心中那个糟糕的父亲一样或类似的男性。

但如果女儿在成长过程中,遭受过父亲的、遗弃,那么,她很有可能认为男性都是暴力的,不负责任的,从而拒绝男性,尽管她内心其实很渴望有一个完整的家。

感情受挫:过度概括,造成一棍子打翻一船人

过度概括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思维的表现形式,其具体表现为,常常把“有时”、“某些”过分概括为“总是”、“所有”等,就好像凭一本书的封面来判断它的好坏。主要体现在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不合理评价上,典型特征是以某一件或某几件事来评价自身或他人的整体价值。

例如,期间,因为几件女性当众发泄情绪的事件,而说成是的都是女的,但实际上,蒋逸文、刘韵杰、袁克勤等、辱国的男性比比皆是,还有暴力袭击,细数起来甚至比女性更多。又或者,看了一个对日本女性夸赞的视频,就开始批评女性的不好,但实际上,外国的月亮并不比的圆。这就是过度概括下带来的认知歪曲。

不理论哪个群体,哪里人都是良莠不齐的,没有什么绝对的好与不好。

但是,总有人在某些情境下,作出以偏概全的判断,不论男女。尤其是对于感情受挫的人而言,很容易在一段时间内对异性抱有敌意。最典型的代表,莫过于“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女人都贪慕虚荣”。

前者是由于在感情上遭遇渣男,一时接受不了现实,而做出的一种回避性结论,使自己暂时与这段不愉快的经历隔离起来,情绪得到短暂的释放与缓解。后者则不一定是因为感情受挫,还有可能是因为自己找不到对象而发酸,推卸责任。但两者都属于过度概括。而这种以偏概全的评价一旦指向他人,就会一味地指责,从容产生怨愤、敌意等消极情绪,忽略了自身的成长。

恐男:性侵、、家暴等社会负面信息的后遗症

恐男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社会现象,是对男性,或者男性气质的一种恐惧或排斥的表现。具体表现为,看到男性的时候会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并主动回避。这种回避主要是受到焦虑情绪的影响,在某些情况下,会产生“过敏性牵连”,一种自我防卫的心理机制,对害怕的人或物会产生“草木皆兵”的心理泛化。

这和当代社会经常出现的一些负面事件,以及这些事件发生后,一些言论的影响有着很大的关系。

举几个影响力较大的例子。

1.性侵案、案。身为一个女性,被本就是一个受害者,已经承受了巨大的压力,然而,有些人却总是隔着屏幕主观臆想,各种受害者有罪论,“苍蝇不叮无缝蛋”等网路暴力接踵而至,给受害者造成二次伤害。更可笑的是,发生这样的可怕事件,没有想到要去好好教育儿子,而是一天到晚给女性灌输怎么保护自己的思想,试问男女力量悬殊,面对面的时候,谁赢?难道所有女性都得化身张伟丽?

2.家暴。很多女性被家暴之后,为什么没能得到及时的帮助?以至于有的被活活家暴致死,有的。很大一个原因,是这个社会潜意识里的厌女症和所谓的“家丑不可外扬”,接警员不当一回事,要么认为是私事,要么认为女人被打很正常,才会一次又一次酿成悲剧,人们最多同情几句女性,就渐渐遗忘了。

3.N号房事件。女性、偷拍女性隐私,并以此作为盈利手段,弄得女性出个门都人心惶惶,焦虑不安。没有切断犯罪源头,女性小心再小心,还是中招了,以至于女性产生了巨大的不安全感。

4.PUA。这是一种以恋爱结婚为名,对女性进行精神控制和精神摧残的不耻行为和手段。而且这种人很难一下子被辨认出来,因为他们太善于伪装了。尽管他们不一定把自己伪装成成功人士,但他们一定会把自己伪装成善解人意的谦谦君子,而他们前期大多是一副很有主意、很有能力的样子,到了一定阶段,狐狸尾巴就露出来了,开始各种索取钱财与精神摧毁。PUA的可怕之处,就在于他们的狡猾,这也是令许多女性恐男的主要原因之一。

与反抗:厌女症下,矫正过枉的伪女权

对女性的歧视与,真的要严格讲究起来,其实是到了明末清初,程朱理学被曲解之后才出现的,也就是说,这种畸形认知盛行不过几百年,但是深入骨髓,甚至有些女性自己也是厌女症的成员之一。说几个代表性例子。

1.出轨。男人出轨骂小三(女的),女人出轨骂女人。男星出轨,没多久就又回到屏幕前,女性出轨,被一棍子打死永无出头之日。无论事情前后原因,谁对谁错,最后被骂得最惨的永远是女人。周扬青发分手信,只是陈述事实,并没有毁谤任何人,有男人说“这种女人太狠了”,有女人说“干嘛这样毁人名声呢”。绿地女子出轨高管,丈夫处心积虑想毁掉她,有男人说,“干得好!”驰名双标,在任何时候永远不过时。

2.婚姻。有愿意和妻子一起分担家务的吗?有,但是不多。更多的是既不想分担家务,又不想出彩礼,只想找一个免费的生育机器和免费保姆。一提到彩礼就像好斗的公鸡,要求女人什么都要平均承担,就问一句,“男人承担生孩子不?”

3.红颜祸水论。“俞敏洪说的是对的”这句话一直被某些自卑的、不负责任的男性拿来使用,而且是不分场合。但凡用点心,都能读出“女性决定社会发展水平”这句话背后的涵义——世界是个相互共同体,社会是所有群体一起缔造的,如果社会的发展水平是又某一个群体决定的,恰恰说明了另一个群体的。但凡聪明点的男性,都不会认同俞敏洪的话,就像某兄弟说的“难道我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全是女人创造的”。

4.自嗨与贬低女性。任何一个群体都有好人坏人,都是良莠不齐,因为几个和老外交往的女性就将所有女性一棍子打死,自己却幻想着别国女性想嫁给自己。但凡看到一点点视频,就试图引发性别战争,但凡有点空间,就到处倒苦水,弄得男人很悲情没有一点男子汉气概,整天叫苦连天,另一边却是就业上因为经济利益引发的性别歧视——不愿意招收女性员工。

在这样的情况下,女性的独立意识慢慢的觉醒了,产生了女权,本质上是打破男权社会制造的枷锁,解放女性。但是,有一些女性因为之前受的委屈过多,同时也因为个人成长经历的缘故,矫正过枉,什么都要跟男权杠上一杠,连个姓氏也要争。实际上,真的没必要,因为无论你跟谁姓,最终都是男权的姓。真正的女权,追求的是男女平等,而不是厌男主义。但也因为这个问题,一些极端自卑的大男子主义,开始对伪女权进行嘲讽,冠以“中华田园女权”之称,并多次发表言论,说女人德不配位,女人的地位空前的高?空前的高?国家领导人有多少女性?用人单位有多少因为产假不愿意用女性?出现问题不去反思,反而是各种以偏概全的指责和推诿,这种可悲注定造成男女之间更大的,如此,所谓的厌男情绪产生不足为奇。

所以,对男性好像带偏见这种现象,是历史、社会和人共同造成的,不是个体现象。人要多反思,才会进步。

以上是我的回答,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欢迎下方评论区留言,共同探讨。

这里是心理咨询师里外雅堂,码字不易,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点个赞;如果我的回答对您和您的朋友有帮助,请转发给他们。谢谢!

《红楼梦》中秦可卿风姿绰约,为何要委身自己的公公

秦可卿可以说是红楼十二钗里最神秘的女性。

在作者的笔下,秦可卿是一个奇人。

长相上:兼具黛玉风流婀娜和宝钗鲜艳妩媚,让人无法想象她到底能有多美。

为人上:万人不入眼的王熙凤却对她疼爱有加,关怀备至,贾母说她是重孙媳里第一得意之人,公婆待他如女儿一般。丈夫对她敬爱有加。

做事素来妥当,这是贾母对她的评价。

更重要的是,秦可卿是贾府唯一对家族之败有清醒的认识、有远见卓识、有行之有效的挽救办法、并在死前向凤姐和盘托出谆谆叮嘱之人。这是秦可卿对《红楼梦》最重要的价值。

秦可卿第十三回就死了,但她依然可以牵动所有人的神经,宁国府几乎所有的人为其的丧礼忙活了一个多月。公公贾珍哭成了泪人,倾尽所有为她办盛大的丧礼。秦可卿丧礼中出现的许多元素可以看作是《红楼梦》里的很多的因,由此引发一系列的果。

“画梁春尽落香尘”(高楼上悬梁自尽)。是小说第五回秦可卿的判词清楚交待的,她是而亡的。到了十三回具体的情节,成了秦可卿缠绵病榻,拖延了大半年才油干灯尽。

对于秦可卿之死,同样成了一个谜。我们该信哪一种说法呢?幸亏有脂砚斋批语,脂砚斋至少在第十三回,四提天香楼之事:一、回首有:

在封龙禁尉乃褒中之囗囗,去天香楼一节是不忍下笔也。

二、在秦氏死后,贾府彼时合家皆知,“无不纳罕,都有些疑心”处,脂砚有批:

九个字写尽天香楼事,是不写之写。

三、写瑞珠自尽时,脂砚斋批曰:

补天香楼未删之文。

四、回末脂批:

此回只十页,因删去天香楼一节,少却四五页也。

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嫡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处。其事虽未漏,其言其意则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

所以,秦可卿的死不是正常的死亡,更不是病死的,而是,脂砚斋一句“淫丧”,联系贾珍之悲;尤氏之“病”;贾蓉之躲;加上焦大骂“扒灰的扒灰”,连贾珍的名字都骂出来了;还有秦氏的两个丫鬟的异常之举。尽管删去了四五页,仍然可以下结论:秦可卿和公公贾珍的不论孽情的暴露,是秦氏之死的根本原因。

尽管秦氏淫丧,尽管曹雪芹对其有着品行上的批判,读者在看待秦可卿时,对她抱有最多的还是同情和痛惜,就连脂砚斋也一样,在第十三回同样发出:“惜哉可卿!惜哉可卿!”的叹息。

秦可卿如此优秀和天赋异禀,她怎么就看上贾珍了呢?她万事妥当,为啥偏偏私德有损呢?

屏山个人以为,这一点和曹雪芹的创作思想和对宁国府的批判密切相关。

首先,曹雪芹是一个和因果论者。

他虽然尊重每一个阶层的人,比如他艳羡红衣少女和村姑二丫头这些底层的人们,但他无法彻底的突破阶级的局限,这一点在《红楼梦》里体现的特别多。对他最爱的女主角林黛玉,她给予其最好的出身、最好的父母、最好的品格。对分量同等的薛宝钗,就让她出身商贾之家,还给她一个很不堪的哥哥,一个不识字的母亲。

对秦可卿也一样,说她是一个弃婴,由小官宦秦业抚养长大。而且曹雪芹给基本没怎么正式出场过的秦业定位“情孽”,给美少年秦钟定位“情种”。给秦家的这个总体定位总有那么一点瑕疵感。曹公笔下没有完美的人,他对王夫人、王熙凤,包括黛玉、宝钗、湘云等人都有不同角度的批评,但这些出身高贵的女性,曹雪芹是不会让她们的个人私生活有失的。私德有问题的都是出身相对比较低的女性,比如二尤,再比如袭人、多姑娘、鲍二家的等。这是出身比较高的曹雪芹不自觉带出的阶级观。

曹雪芹让秦可卿这么一个看似完美之人,有个人私德上的巨大缺失,就源于曹雪芹的个人出身和阶级思想的局限性。

另一个方面,是作者对于宁国府的整体否定。

曹雪芹笔下的贾府,就是曹雪芹家族江宁织造府的艺术加工,宁荣二府里的许多的人,都可以在曹家找到现实的原型,有些人物连名字甚至都保留了下来。比如王熙凤的原型是一个叫“阿凤”的女子,比如元春就是脂砚斋的“阿姊”。这些在脂砚斋的批语里有许多处的披露。

曹家崛起的初始,是跟随多尔衮入关,一直到康熙雍正年,已历百年,祖上的勤勉克俭、励精图治早就不见了踪影,子弟多是锦衣纨绔之徒。小说贾府里的男性几乎没有一个可以担当得起家族重任的,曹雪芹通过薛宝钗之口说:“(贾家)可惜没有一个能做得杨国忠的。”通过柳湘莲骂宁国府“除了门口两个石狮子干净,恐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对于自家的坏名声,贾珍根本就无作为,贾蓉觉得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甚至说出:“……从古至今,连汉朝和唐朝,人还说脏唐臭汉,何况咱们这宗人家。谁家没风流事,别讨我说出来……”

小门户又是顶级美丽的秦可卿,进了宁国府这么这么一个自我要求如此之低的环境里,合适的土壤下,自然难长出品性高洁的花朵来。“情既相逢必主淫”“箕裘颓堕皆从敬”“宿孽总因情”。作者批判秦可卿和宁国府之“淫”,却也不得不承认,在曹雪芹内心,二者是绝佳的拍档。

再有,是相对稚嫩的贾蓉不能满足秦可卿的情感和精神的需求。

贾蓉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除了夫妻例行之事。《红楼梦》对于贾蓉,就是一个贪玩的坏小子。他的智商、情商,包括为人行事、思想维度和高度,和秦可卿相比,差了十万八千里,给秦可卿当小学生都不见得够格。在贾蓉这里,秦可卿的情感和交流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封建贵族女性大门不能出,二门不能迈,只在内帷活动的秦可卿能接触到的身份对等的男性只有公公贾珍,按曹雪芹的套路,较低出身的女性,在私德的自我管理约束上自然不能和林黛玉们相比。碰上相对成熟有阅历的色鬼贾珍,一拍即可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