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每天总是想做好多事情,做不完了,怎么协调呢?(面对总是提出问题,而不去解决问题的下属,该如何管理)

面对总是提出问题,而不去解决问题的下属,该如何管理

面对总是提出问题,而不去解决问题的下属,该如何管理?

谢谢悟空的【职场】领域考核问答。

公司不是学校,公司发薪水给员工是用来解决问题而非提出问题。

我在以往服务过的公司都碰到过这样的下属,细分起来有如下几种主要的情况:

第一种:幼稚型;

主要发生在刚毕业的新人身上,缺乏职场经验和社会阅历。一般都是些乖乖好孩子,从小被灌输的教育就是多学多问,不懂就问。在踏入职场后,他们依然用学生的思考,遇事就问。

解决之道:明确告知在职场工作的核心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并非单单提出问题。同时引导他们思维模式的转变,示范在职场处理问题的。

第二种:依赖型;

主要发生在工作1-3年的次新人身上,原因是偷懒,“以新卖新”地把解决问题的难题丢给上司或其他同事,怕自己工作经验不足出纰漏,怕独立承担责任而受到处罚,影响以后的晋升。

解决之道:鼓励他们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公司可承受范围内允许他们有试错的机会,培养他们独立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种:“一根筋”型;

主要发生在有一定工作年限,为人耿直做事偏执,遇事喜欢钻牛角尖的人身上。他们习惯性地遇事不停地提出题而不是想方法去解决问题。主要原因是他们遇事处理问题的习惯,以及他们以提问作为自身存在价值的一种体现。

解决之道:“一根筋”的人是比较难以轻易改变固有的行为,管理他们主要是扭转他们自以为的自身价值存在感,纠正他们的行为。用成熟的职场思维和行为去规范他们,让他们在每个提问下都做出解答方案,引导他们挑选出最佳解决问题的答案去实施解决问题。

第四种:推卸责任型;

主要发生在工作责任心差,遇到问题能推就推、能躲就躲的人身上,这些人大都已是职场老人,油滑而又狡诈。遇到事情不断提问,日后以证明他的“预见性”是多么的正确,所以一切错漏与他无关。

解决之道:强迫他们在提出问题的时候附上解决问题的方案,监督他们严格按已被领导通过了他们的方案实行。他们是第一责任人,领导是管理责任人,职责分明。如果他们拒绝执行则以不能胜任原岗位工作调岗、乃至辞退。

第五种:挑衅型;

主要是无视公司管理程序,不愿服从上司领导,故意挑衅领导的权威。这种人的存在对整个工作环境破坏最大,他们主要是占着资历或背景对抗上级领导。

解决之道:对于背景过硬的人,可以借用公司最高层的能量进行弹压,如果数次弹压无效直接恳请公司高层“送神”调离本部门;对于老资历的挑衅型直接在部门会议上纠错并放大,打击他的“自信”资本,不用几次他一定会重新做人!

管理需要细致务实,同一个“症状”不同的病因就应该用不同的去管理。管理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管理者的态度决定管理的水平!

作为一个在职场努力工作了20多年的职场老人,我非常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职场经验与案例,帮助大家走出职场困惑。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交流各自的职场心得和疑惑,我也会将尽力解答大家的疑惑,谢谢!

我是一个中层管理者,然而领导无论大小事都想干预一下,如何面对这个问题

许多领导喜欢一竿子插到底,事无巨细,事必躬亲,从头管到脚。殊不知,管得越多,团队越乱。领导喜欢指手画脚,部下就会束手束脚,也就失去了主动性和创造性。其实作为领导者,重点就是做好三件事,一是决定做什么。二是决定谁来做。三是如果做错了,你要站出来承担责任。

而许多中小企业恰恰是在这个地方犯了错。组织没有在部门间、岗位间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管理的流程关系。导致很多的问题不能在平行部门间、岗位间得到沟通、协调与处理,而要借助于领导的力量来解决,但领导管事的结果往往是粗而不细,管而不控,强势不强效,使很多的规定不能有效落实。有些企业也成立了计划物控部,但并没有发挥生产管理统筹的作用,虽然制订了计划,但车间却根本不按计划走,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虽然由物控员来制定物料需求计划,但采购员也可以不按进度来执行。为什么?因为你不是他的上级。他们只认人,不认制度。这也就是为什么企业制订了完善的制度、流程,但这些文件、制度难以有效执行的原因。

所以你作为一个中层管理,你需要结合公司的运营,梳理好你部门的流程,做好横向平行部门间的沟通、协调与处理。这样领导也就无从找到干预你部门事物的点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