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30岁,自尊心很强,爱操心,在意别人眼光,怎么办?(孩子在家总玩手机,说了不听还顶撞父母,你们都是怎么处理的)

孩子在家总玩手机,说了不听还顶撞父母,你们都是怎么处理的

你肯定知道,对孩子玩手机这件事情进行批评、指责,打骂起不到任何作用,只会破坏你们的亲子关系,只会让孩子深陷其中,更加依赖手机。给你几条思路:

一、首先,停止一切批评指责,甚至打骂,先跟孩子建立亲密关系,关系好,孩子才会听你的,关系好,你才有可能影响孩子。

二、玩手机本身就是一种娱乐的需求,孩子有,成人也有,所以我们要尊重孩子这种需求,完全不让玩,显然也不合适,我们要做的就是平衡玩的时间,不要因为玩影响到了学习和身体健康,那么在良好亲子关系的基础上,你跟孩子针对手机问题约定相应的规则,并严格规则行事,我们通常是这么做的,大家可以参考:

1、跟孩子明确,手机是家庭的财产,孩子有使用权,但是没有所有权,如果能够遵守规定,那么就拥有一定的使用权,如果不能遵守,那么就失去一定的使用权。

2、孩子约定每天玩手机的时间,比如说是1小时,那么如果孩子按时交还了,那么可以额外奖励孩子10~15分钟,但是这个奖励需要有至少一个小时的间隔,可是,如果孩子没有按时交还,那么将会失去第二天的手机时间。

3、坚持一个星期,那么孩子就会慢慢养成在手机方面的自律了。

三、用其他的娱乐活动替代手机,比如篮球、足球、跑步等等,让孩子在其他的娱乐活动中找到兴趣,找到感觉。我是这么做的,带儿子去打羽毛球,在报名的时候,我跟教练说,我愿意多花一点钱,希望他在第一节课帮我说几句话,说什么呢,就说,教练干了这么些年,还没遇到像你这么有悟性的孩子,你有前途,好好训练,从那以后,我儿子最大的乐趣就是打羽毛球,什么吃鸡游戏,王者荣耀,我儿子一概不感兴趣。所以,花点心思,现实运动的要远远超过手机带来的。

四、增加家庭的娱乐性和知识性,在家里,孩子除了打游戏,还有没有其他的娱乐项目,有没有家人共同参与的活动,如果没有,那孩子不打游戏要做什么。所以,家庭成员要互动起来,去看看电影,爬山,旅游,游泳,健身、去博物馆都可以,增加家庭的互动关系。

五、父母以身作则,孩子通常不会看你是怎么说的,而是看你是怎么做的,父母整天抱着手机刷抖音,然后让孩子去学习,这显然不合适,所以父母在家里是否起到健康积极的带头作用,这很关键。

希望可以帮到你!!

我家宝贝5岁了,自尊心强,不爱回答问题,总是怕错,怎么帮助解开心结,勇于表达呢

自尊心强,总是怕错的孩子,与父母和家庭成长环境有关系密切,父母总是严肃对待有关系,比如,父母本身自尊心强的人对孩子也有自尊心强的要求,所以说父母是孩子的标本。

在这个时候父母要改变教育了,每当孩子做错一件事情时不要老是追责,造成孩子心理上极大的影响,因为父母拿着当父母的权利对孩子严格要求,在孩子心理上总是怕做错事答错了问题,怕父母责备,造成了孩子不爱回答问题,总是怕错的原因。

建议,对孩子一种夸赞的办法,不管孩子是对是错都夸赞他一下,改变一下接受能力,多一点表杨他,使到他心里总怕答错总怕父母责备的心理慢慢解除,当父母多多去沟通。

感觉自己很卑微,什么都无法改变,怎么办

没有人生来就是卑微的,所谓的感觉卑微,那是因为无数的挫折已经将你彻底的打败了。也许你不会认同我的话,你会说:那些高贵的人,他出生在条件优越的家庭,而我不是,所以从一开始就输在了起跑线。那是因为,你根本不知道,他的父辈甚至是祖辈付出了多少的艰辛和努力才铸就了这样优越的先提条件。或许你又会说,这已经是既定的事实了,终究是相差甚远、遥不可及的。那么好,我们说马云。他既不是富二代也不是星二代,他也曾搬过砖、干过建筑工地,他应该跟大多数人在一个起跑线上吧,也或许还要靠后些呢?但是他经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世界顶尖人物,难道他的成功也与起跑线有关?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所以说“怎么都无法改观”这样的结论,只能说明你的努力还不够,只能说明你放弃了、妥协了。振作起来、自信起来,只有付出加倍努力,你才能把卑微甩在一边!!


一个家境不是很好的人却看不起任何人,总觉得她很了不起怎么办

这种事情并不存在,人家只是喜欢清静,喜欢一个人而已,因为你自己低三下四,所以觉得别人看不起你,其实人家没有看不起任何人,别人只是清者自清,喜欢独处而已。

原生家庭影响,极度自卑,自尊心强,遇到问题恐慌不安,改怎么改变

原生家庭影响极度自卑自尊心强,遇到问题恐慌不安,该怎么改变?

当看到这个问题时,我心里一惊,这不就是以前的我吗!又有人因此困惑,我真心希望我能给出自己有用的经验,来帮助大家越过心里这道坎,正视自己的家庭与家人,和家人一起努力经营好自己的家庭关系,并完善自己的性格,让你的生活成为一条偶有下降但持续增长的折线图!

就您提出的问题,我希望从两方面给予您帮助,一是分析原生家庭的影响,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心理,以及我们如何去应对,适应无法改变的原生家庭。二是针对你提出的实际问题,遇到事情恐慌该怎么办,从实用的角度给你几个建议。

一、原生家庭的影子

从出生到成年,一直陪伴在我们身边或说与我们接触最多的人就是我们的家人,他们帮助我们形成最初的对世界的认识感知。

自古就有一句俗语“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意思是从这个孩子三岁时就可以大概看出他长大的样子,七岁时就可以预测他老了之后的样子。而这段时间我们的老师就是我们的父母,教我们学语行走,教我们识字唱歌,帮助我们形成对外在一切的初印象。

根据研究发现,从出生到三岁的婴儿期,是儿童生理发展、心理发育最迅速的时期,在这个阶段,父母的期望、行为和一些生活标准会被婴儿内化为自己的期望和规则系统。而且父母对我们的影响都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所以他们不可避免的“塑造”着我们。

从小到大,我们可以去选择读哪所小学,离家近的还是远的,可以选择大学专业,是要去热门的有发展前景的,还是选择自己喜欢的冷门的,也可以选择自己的伴侣,是要活泼开朗的还是文静淑女的。

而原生家庭,大概是世界上仅有的无法提供选择的事情,我们只能被动接受现有的,对于无法选择的事情,需要我们努力去调整心态,适应条件,如果有能力,那么就可以尽自己的能力调节现有的状况,使一切情况朝自己预期的方向发展!

二、如何适应原生家庭

那么如何让自己接受原生家庭,也就是避免自己因原生家庭而产生一些负面的情绪,例如因为自己的家庭经济条件差,父母学历低,就产生自卑的心理。

我曾经就有过这样的心理,也可以说是致使我多年自卑,造成现在自尊心也比较强的一个因素,好在我接触了心理学,知道了这是原生家庭的影响,也知道了需要与我的家庭建立亲密关系,从而帮助我正视家庭,正视自己的性格,利用“亲密关系”这个支点去撬动一家人的幸福。

就拿我的亲身经历来说吧,当我大学即将要毕业时,我不知道自己要考公还是找工作。

考公以后稳定一些,但现在我们正是年轻的时候也要多闯一闯,我犹豫不决,无法选择,想让父母帮我定(其实这是不想为自己的选择负责,逃避责任),但他们却说主要看我自己。

当时就觉得他们一点主见没有(但没有主见的其实是我,犹豫不决,不知道怎么选择),从他们那里我没有得到最终答案,当时觉得特别难过。

为什么家人不能替我做决定,最后只有自己逼自己做出选择(让我学会了为自己的人生选择,负责),到现在我还是挺感谢父母当时把选择权交到我的手上,让我成为一个真正独立有担当的人。

通过我的事例总结一些建立亲密关系的正念:

1.每个人都有能力为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事百分之百负责

就像我遇到毕业选择的问题,其实自己也可以负责任的为自己选择,把选择权交到自己手上,其实是会更踏实更有底气。

所以,当遇到问题的时候稍稍勇敢一些,把事情想的简单一点,试着自己去解决,为自己的生活负其责,之后你会慢慢产生成就感,享受自己掌握人生的喜悦感

2.所有的问题其实都是经过伪装的礼物和宝贵的经验

如果没有临近毕业这次与家人的矛盾,最后自己逼自己做出选择,也许我还是不会为自己做选择,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大到人生路口的选择,小到生活中的琐碎,生活处处都是“惊喜”

早上起床晚了,这就是要考验我们协调时间与事情的能力

上公交车没有零钱了,这要锻炼我们的沟通能力,如何与陌生人沟通并让他人愿意帮助自己

父母吵架了、冷战了,不要抱怨“这个家庭怎么这样”,而是暗示我们需要学会怎么调解矛盾

思考问题,想想生活要送给我们什么礼物,静下心来一层一层打开

3.你所看到的每件事,都是你内心世界的投射

就像当时我认为父母没有主见,其实是我自己摇摆不定,拿不定主意,而父母只是想让我走自己想要走的那条路。

所以,在平常与父母发生争执的时候,细心观察一下自己,你认为父母自私、没有勇气、没有担当,是否自己身上也有,只不过被埋藏在深处,或是你不敢承认

4.没有什么事是大到爱无法解决的

虽然当时因为毕业选择的问题,与父母开展了旷日持久的冷战,但到最后还是因为我们是血脉相连的一家人,家人间无条件的爱融化了那道用冰筑起来的高墙,又让我们重回温暖的家。

与家人发生矛盾、争吵、冷战等,这都是正常的,关键是我们要清楚并且相信一家人之间的爱,用爱来理解父母、体谅父母,用爱温暖失望冰冷的心

当我们摆正心态,用温柔与爱来对待我们的家人,同样我们也会获得极大的回馈,而这些温暖与确幸值得我们放下自己心中的偏见与执念。

对父母的要求降低一点,不再那么苛刻与极端,而是鞭策自己努力创造更好的条件!

三、遇事如何不慌张

一般来说,遇事恐慌是每个人都会有的心理,这是人对外界安全感缺乏的一个表现。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看,安全是人的第二大需求,这里的安全可以引申为一种确定性,而这种确定性又是一些比较偏向于稳定性的人的不可缺少的需求,所以,遇事恐慌从人的角度来分析是一种正常的现象。

另外,从事情的方面来说:

一是事情的严重程度,事情都各有轻重缓急,遇到棘手的问题,都会产生焦虑、不安的心理;

二是这件事情的效用,是否属于跟自己密切相关的事情,也决定我们是否需要尽力去解决;

三是事情在时间维度的考量,相比半年之后的事情,我们对近几个月事情更加关心,更加想要解决。

从人与事的角度分析完,我们就好对症下药。

下面是避免遇到问题紧张的建议:

1.着眼于当下,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棘手、与自己密切相关的事情上

例如一件事是眼看这个月的房贷还款日要到了,但钱还没有凑齐;另外一件事是对门的小孩被小区里的流浪狗咬了

显而易见,是去想办法解决自己这个月的房贷,这才是自己的问题,而小孩被狗狗咬最多需要我们去关心一下,具体事情还是由他的父母处理

2.不过多的考量久远且相关度不大的事情,防止自己产生焦虑感

就像朋友要报考十二月份的国考,作为朋友,我们可以帮助他询问哪家培训机构好,性价比高,如果懂的话还可以推荐一些比较好考的职位,这是我们可以做的;

但具体要报什么职位,报哪家培训机构,还是得看他的专业与喜好,针对他的学习能力挑选适合的;

所以,这里要把握一个度,也就是不过多的干预,只提供我们作为朋友的参考意见与帮助,具体还是由他和他的家人去决定,避免“咸吃萝卜淡操心”

3.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尽人事,听天命”

这里举一个工作中都会遇到的事情吧,作为员工每到年底都会做年度总结报告,

做总结报告已经是公司的惯例了,而且大概时间也都固定,那么在开始前一个月,就可以构想自己的总结报告了,

提前列出大纲,搜集素材,每天填充一点,有了多余的时间准备会使内容更加完善,也会让你的才思充分发挥,更是让自己心里踏实,将能利用的资源发挥到极致,就只等展示了

4.把每一次的问题当做机遇,借机锻炼提升自己

总结报告做完,就要上台讲解了,在这个讲解过程中,会有人提问,会出现PPT卡壳,会因此而出现心里紧张等问题

第一次出现这样的问题,站在台上的我们肯定会紧张,但如果换位思考一下呢?如果我们在台下作为观众,台上出现这个问题你会怎么想呢?只不过是不到一分钟的疑惑罢了

而我们在台上,就要抓住这个机会,磨练自己的心态,将自己作为平常人,锻炼自己的应变能力,用卡壳时间做一些互动,试试自己能否做到能否转换自如

5.解决完问题之后,进行思考与总结,找出共性,为下一次做准备

接着上述的例子,我们做完这次演讲之后,需要回顾总结一下

PPT卡壳是什么原因,现场设备问题还是我的播放设置问题,如果是设备问题那下次提前去试一下,如果是播放设置问题,则需要引起重视,这是基本的PPT演讲注意事项

当时出现问题,自己的反应如何,是否与现场进行沟通来帮助缓解,如果没有做到,则需要提升自己的演讲技巧,买一些关于演讲的书籍来学习,提升自己的演讲技巧

通过此次的实战与总结,提升自己不足且可以提升的地方,让下一次比这一次更好

原生家庭,是我们的人生标签,塑造了我们,也成就了我们,我相信,只要用一种正念,积极地想法去面对,去适应,去改变,最终都会如愿以偿,获得我们想要的家庭关系,并让这个家庭为自己蓄电。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当遇到问题、瓶颈之时,都是我们做出改变,锻炼提升自己的机会,都是打磨自己的绝佳时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