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不想改变自己,但觉得融入不了社会,很矛盾怎么办?(有没有人和我一样多人相处的时候很难融入人际的圈子,喜欢独处)

有没有人和我一样多人相处的时候很难融入人际的圈子,喜欢独处

我以前以为自己是孤僻,是有病。

现在我觉得独处真是舒服,一个人真的不要太爽。

可以听歌,看书,思考,玩游戏,甚至发会儿呆。

不需要阿谀奉承,不需要强装合群,也不需要勉强自己演戏。

独处的人才明白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不会趋炎附势,不会随波逐流。

人真正成熟的表现,可能就是学会和自己和解,学会和自己相处。

极度内向缺乏自信,不敢跟人交流,情商又低不会为人处事怎么办

你能这样提出问题就说明你有改变的渴望,已经成功了一半。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功课,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如果你有改变的觉知和行动,这都不是问题。

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也是这样的人。但现在的我把“极度内向、缺乏自信、不敢跟人交流、情商低、不会为人处世”,这些问题都一一克服、突破、基本解决了 ,所以我相信只要你有想改变的决心,你同样可以做到。

极度内向和缺乏自信是一体的,内向的人都不爱说话,因为怕说错话。

我以前上班时,除了特别投缘并且愿意靠近我的人,我和其他人只限于见面的礼貌用语,可以几个月不说话。

那个时候我把所有的空闲时间都用来看书,因为除了看书没有其他事可以做。当然看的内容有很多是关于“如何说话受人欢迎”之类的,再有就是我会默默地观察特别会说话的人是怎么说话的,如果觉得哪一句说的特别好,我就记在心里,想着出现类似情况时我也能够应用。

尽管我们常常强调要有意志力,也难免在连续的打击下对自己怀疑,变得没有自信,甚至会失去了热情和勇气。

我始终认为没有比打击一个人的自信心更残忍的事了。一个人是要靠着自信,才能快乐地生存下去的。

通常有两种情形,最能打击一个人的自信心:

一、“事实上”的

我们做某件事时,屡试屡败,因而对自己的能力发生了怀疑。

二、“心理上”的

这种心理上的失去自信,多半是由于别人在有意无意之间给我们的打击。

当你在热心地做着某一件事情的时候,你旁边的人不但不鼓励反而嘲笑和讽刺,像是催眠术一样地不断地在耳边说:

“你肯定做不好!”

“就凭你也想做这件事?太不自量力!”

这些话会使一个本来充满自信的人,逐渐动摇,失去了它原来的信念。这种情况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会经常遭遇到的。

因此,如果我们不知道随时提醒自己,让自己千万努力,由这可怕的失败的巫术中逃出来的话,我们就会陷于沉沦和万劫不复的噩运。

如果我们能幸运的遇上能鼓励我们,劝导我们,让我们积极向上的朋友,那将会帮助我们加快成功的速度。

如果我们没有遇到,也不要气馁,更不要失去自信。你要明白,这种阻力是一定会存在的,是对我们意志坚强程度的一种考验。我们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让自己以最大的努力渡过这许多的关口。

这些关口就是我们成功与失败的分界线,你如果能不失去自信而度过它们,你就是成功的。

而在这些难关背后会躲着一些幸灾乐祸的人,看到你退缩了他们就会得意洋洋的嘲笑你。但如果你用大无畏的精神和勇气挺过去了,他们就可能不会嘲笑你,却反而来为你鼓掌助兴。

究竟怎样克服使我们突然失去自信的难关,唯一的办法就是不要停止做你原来想做的事情,不理会那些使你认为你不能做成功的疑虑,勇往直前,拼着失败也要去做做看。其结果往往并不会真的失败。

这样慢慢的自然会由成功的事实纠正你心理上的疑点,把你由恐惧,犹豫中解救出来。医治没有自信、怀疑、恐惧的对症之药,只有三个字:“试试看!”

虽然世界上的人很多,但其实和我们常打交道的最多也就是六个人,你没有必要和任何人都交流。而且语多言失,所谓沉默是金,话少会省去很多麻烦。

我是个智商高情商低的人,心理年龄不太成熟,常常了自己还不知道。不过只要下决心改变,情商低也是能弥补的。

在这方面我就是会多看看提高情商的文章,多观察情商高的人如何为人处世。犯错不可怕,每次都要反思自己哪里错了,应该怎样改变。

学会微笑,学会关心和聆听别人,不要过分自我。一篇文章里就说过,所谓情商高就是说话做事让别人觉得舒服,这是个需要慢慢琢磨认真学习的过程。

我有一个弥补情商低的方法,因为我的善良和真诚,每次我不小心犯错后,朋友都会原谅我,因为没有人比我更单纯,知道我是无心之过,也就不见怪了。但是我是个知错就改的人,这点很重要。

归根结底,内向、不自信、情商低、不会为人处世,都是因为个人能力不够所致,那么当务之急还是要先利用一切时间提高自己。

自己的能力提高了,在某方面做得非常成功,自信心自然就有了,自信有了,自然就敢和别人交流了。

至于情商,就是做不到改变也没关系,只要你埋头做好到无可替代,情商低的事就是瑕不掩瑜了。最后说到为人处世,只要你是真诚善良的人,有好的人品,别人自会和你相处。

所以,只要做好自己,其他都不用担心。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

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性格太孤僻,不合群,怎么办

当一个人性格孤僻,我们首先要区分的是否对方患有社交恐惧症,通常来说,社交恐惧症是指害怕人际交往,在人际交往面前容易紧张失措,他们内向有不正确的信念,一方面对自己期望过高,另一方面又内心自卑,这种矛盾纠结的心态让他们在人际关系中显得较为紧张。

通常来说,社交恐惧症需要我们重新正确认识自己,化解内心不合理的信念。有四个人际关系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化解社交恐惧症:

1、帮助他人,而不是只是关注自己的需求

每个人都是需要帮助的,如果我们想要有更好人际关系, 我们可以学会通过帮助他人建立与他人连接,帮助可以从我们日常生活小事做起。比如对他人的鼓励,顺手帮助他人做一些事情都能迅速拉近彼此之间关系。

2,学会关注他人

很多社交恐惧症者之所以会有社交恐惧症,主要在于太过于关注他人,当我们学会关注他人,往往能化解自我的压力,更能帮助我们从各种自我的猜测与臆想中出来。

3、选择更深入的关系交流

对于很多孤僻型性格的人,可以选择和他人一对一深入交流,这样会减少很大的压力,也可以让彼此的关系更为深入,选择平易近人的朋友,打开自我的心扉,认真放开自己,不仅可以让对方更深入了解你,同时也能让你更好的走进对方,从而拥有亲密的朋友关系。心理学上有一种做法叫做精神,强调的就是对彼此非常坦诚私密对话,借此挖掘对方最为真实的一面,这种做法很有效,让很多人都重新发现了自己。

4、学会以更谦虚的姿态和他人交流

有些人的孤僻有可能会显得高傲,如果如此,我们可以选择更为谦虚的姿态和他人交往,往往能让对方看到我们身上的真诚与涵养。

希望这四个技巧能帮助到你。

我是唐若,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自我认知升级,情感关系梳理,职场规划转型,愿和你一起成长,成为最好的自己。

怎么改善自己性格内向情商低不会说话朋友也不多的现状

这里有一份我们写给内向者的“社交指南”或许你能用到。

2016年的新研究指出,对于一些内向者来说,如果经历了太大强度的社交,他们真的会像喝多了酒一样,出现“宿醉”般的体验(Courter, 2016)。

当所处环境的社交程度超出了预估和承受范围,比如原本以为是小聚会,却意外多了几个陌生人;原本做好了待两小时的准备,却过了五个小时还没结束;原本一周只想安排3天时间会客,结果却每天都有客人来访……那种感觉又焦虑又不耐烦,然后开始手心出汗,头晕,耳鸣,眼花,呼吸困难,无法思考。

以上就是很多内向者不止一次有过的体验。

内向者在社交中究竟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荣格在1921年提出了内向和外向两种不同的人格特质。他认为内/外向的区别在于心理能量指向的方向。内向者的能量指向内部,他们对内心世界的兴趣更大,更喜欢安静和独处。内向不等同于社交焦虑/恐惧,不参与活动是他们的自主选择,多数情况下,独处让他们感觉更舒适;内向的人也不一定是自卑、孤僻、不善言辞、缺乏幽默感的,相反,他们可能非常适合担任领导者。

尽管内/外向只是两种不同的人格特质,但在我们日常的社交中,内向者似乎总是会遭遇更多的苦恼和尴尬,就比如上文提到的“社交宿醉”。“社交宿醉”给内向者带来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不适,当Ta环视四周的人们开心地聊天时,Ta可能会进一步怀疑自己:为什么我无法像他们那样自如?我是不是一个无趣的人?人们是不是都会觉得我看起来傻傻的?我是不是不招人喜欢?

一些研究表明,内向者在社交中的确会遇到一些特定的障碍:

1. 内向者更难从社交中真正感到满足。

2. 内向者不容易因为眼前的快乐失去理智。

3. 内向者更敏感,因此在社交环境中容易受到干扰。

4. 内向者不太愿意谈论个人成就,因此他们总是不能有效地“自我推销”(self-promotion)。

5. 内向者想要深度的沟通,因此他们不喜欢、也不善于应付社交中的表面寒暄。

然而,内向者在社交时也是具有独特优势的。

Laney (2002)认为,内向者的人格特征和行为习惯,比如敏感、擅长自省、表述具体客观等都在社交中有独特的好处。

1. 内向者不太会给人错误的信号。

研究表明,在沟通中内向者和外向者有着不同的语言风格:

外向者的表达往往更加抽象、灵活、带有感彩,而内向者的表达则更具体、客观、偏向描述性(Beukeboom, 2013)。比如在评价一个人的时候,外向者更可能会说“Camiel很不友好”,而内向者更可能会说“Camiel对Martin大吼大叫了”。这可能是因为,内向者在说话时更审慎,更倾向于经过周密思考后发言,因此也不容易让人产生错误的理解。

2. 内向者更了解自己。

相比于外向者而言,内向者更喜欢深入思考并善于自省,因此,他们对自己的优势、劣势往往更加了解,这会帮助他们在社交中表达自己,并找到适合自己的社交对象(Eysenck, 1977)。

3. 更容易有深度的交流和关系。

内向者不喜欢寒暄和表面的对话,而是喜欢深度的交流。这也使得他们虽然可能朋友总量不多,但容易和人建立起长时间的、稳定而深刻的关系(Eysenck, 1977)。

4. 内向者更善于观察细节。

尽管内向者的敏感往往使他们在外界刺激面前不堪重负,但这也使得他们对外界的观察更加细致,会注意到一些其他人注意不到的细节。神经科学研究发现,内向者的大脑在处理视觉信息时表现出了更强的活动(Depue, 2013)。因此,内向者脑中吸收的这个世界的细节更为丰富,而这些都可以作为很好的社交素材。

很多内向者也许都想过改变自己,但作为一种人格特质,内向是很难被改变的。那么,作为内向者,如何利用自己的优势,找到适合自己的社交方法?

1. 运用口头表达以外的交流方法,比如文字。

内向者的很多特征,比如对外界的细致观察、倾听、敏感和善于内省,都使得很多内向者是好的写作者。有时候,当你无法用口头语言表达时,可以用其他的,比如短信、邮件来沟通(Alboher, 2007)。

2. 你可以不用谈论自己,而是找到共同的话题。

内向者往往会觉得,和陌生人谈论关于自己的事情很不适。但你可以试着和对方在交谈的一开始就找到一个共同的领域,它可以是工作领域,也可以是你们都喜欢的某部电影,某个歌手,或者是最近的某个话题事件。由于内向者往往对外界敏感而开放(open-minded),他们擅于聆听,善于捕捉细节,善于短时间内了解别人。因此,找到共同的话题对他们来说不会很难。

3. 即便是在很多人的场合,也可以把自己放到和少数人的沟通语境里。

当你在几十人的聚会上感觉不适,不知道站哪的时候,你可以尝试在大型聚会中,进入和少数人的沟通环境,比如和两三个人就你擅长的话题进行谈论。

4. 假装你和对面的人并不是陌生人。

由于内向者非常敏感和容易被外界刺激唤起,因此他们在面对陌生人(新鲜的刺激)时,容易陷入过度的思考和分析。如果与陌生人的寒暄让你非常尴尬和不适,有时你可以试着假装自己和对方不是陌生人,切换到和熟悉的朋友交往的模式中,这样,你可能会感到更加自如。

5. 做好常用话题的准备。

你还可以试着列出一份“谈话清单”,其中包括一系列对你来说很重要并且擅长的话题,可以问其他人的问题,以及对一些问题的可能的回答。在社交场合中,有很多寒暄都是程式化的,比如“你的工作是什么”,“你学过xx专业,是什么样的感受”,如果你拥有这样一份清单,就能够顺畅地应对对方抛过来的问题,也不会出现尴尬的沉默。

6. 把谈论自己的成就变成很自然的事。

专门帮助内向者提高社交技巧的教练Peter Vogt认为,“自我推销”其实是无论外向还是内向者都可以拥有的一组社交技能。如果你是内向者,你需要克服这个心理障碍,试着把谈论自己的成就变成很自然的事;因为关于你自己的事情,只有你自己才能最真实地将他们描述出来。不要指望你不表达出来,别人就会自己注意到它们。而这需要忍受着羞怯去反复练习,可以从和你熟悉的人开始。

7. 有计划地社交,给自己“充电”的时间。

对于内向者来说,“充电”永远是必要的。比如,当你陷入我们在一开始所说的“社交宿醉”,唯一的应对方法就是离开那个令你心烦意乱的情境,创造只属于你一个人的空间。有时候,这个空间不一定是物理的,你也可以在一群人的咖啡店里,坐在角落里塞上耳机。

不过,在更多的时候,你要尽量不把自己置于“宿醉”的程度。了解自己能够接受的社交频率和程度,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社交,不要轻易逾越自己的限度。也就是说,你需要“管理”好你的社交(时间、频率、场合等),而不能像外向的人一样仅凭自然和随性。

以上。

欢迎关注头条号KnowYourself,宇宙中最酷的心理学社区,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才会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