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我爸经常打骂我,在家里感觉心里很崩溃,又躲不开?(发现爸爸出轨,对外人好,对家人经常打骂怎么办)

发现爸爸出轨,对外人好,对家人经常打骂怎么办

02:00

打骂老人的行为,犯法了吗

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我们上千年的传统美德,尊老爱幼。法律作为最基本的道德,也是不允许的,行为恶劣的甚至会涉嫌犯罪。

若子女骂父母滚出去,自己应该怎么应对好

出現这种事情极少。双方都要静心反思,父母从小怎样教育孩子?进过学校的孩子,怎么还这样没教养?双方的过是长期的累积,值得大家注意。不管怎样说,这样的行为是現实生活中所不容的!

你们有没有控制不住自己,看见什么都生气

这个问题我想每位家长都会碰到的!

首先我们要接纳自己

因为我们是有着七情六欲的普通人,谁没有对孩子发过火呢?事后又特别后悔、内疚。面对孩子的错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是正常的事情,所以首先我们要先接纳我们自己,承认自己是个不完美的爸妈。

为什么我们会轻易对孩子生气呢?

1、扪心自问一下,面对我们的同事、上司、客户,我们能轻易发火吗?为什么我们就控制不住自己,对孩子撒火呢?因为对于我们,孩子是弱小的一方,对孩子撒火,我们不用考虑后果,所以心里的那道“防火墙”就松懈了,火就容易冒出来。

2、我们关心孩子,对孩子有要求,所以面对孩子做得不好的时候,会容易发火、生气。

下面我提供几点建议,希望能帮助你在发火的时候能够先冷静下来。

1、一离二吸三凉水。

一离:就是“闭上嘴,迈开腿。”迅速离开那个让你生气的孩子,先做到“眼不见为净”,再去想办法。二吸,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进行放松,深吸几口气,你的情绪就会慢慢平静下来。三凉水,假如还生气,可以用凉水洗把脸。这个时候你已经平静下来了。

2、换个角度想问题,暂且把孩子看作是别人家的孩子吧。

当这个孩子不是我们孩子的时候,就会容忍很多,爸爸妈妈面对自己孩子的问题很难冷静,但面对别人孩子的时候就会冷静很多。我们往往会把最难听、最伤人的话都丢给了自己的孩子。所以换个角度看看,试着把他作为别人家的孩子,你是孩子的阿姨或叔叔,这样就会冷静很多。

3、不能一巴掌拍死,将错误行为与孩子本身分开。

因为错的是孩子当时某一个行为,而不是孩子的本身,应该想着怎么样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而不能因为一个错误的行为否定他整个人。

举一个我们实际生活经常会碰到的事情,孩子语文考试考差了。你是不是会这样说:“你怎么这么差劲呀!怎么这么笨呢?真不是学语文的料!”这些就是否定了孩子这个人,单凭一次考试怎么就能定性孩子永远考不好、归咎于孩子笨呢?那我们该怎么处理呢?譬如可以这样说:“我们来查找原因,是会么原因让这次考试考差了?没好好复习,还是有些知识点没有掌握好?我们把原因找出来,一起来克服它,下次就能考好的。”还可以这样说:“分数的上下浮动是正常 ,这次考差了我们也不高兴,但并不代表你笨,只要坚持努力,下次就会考好的。”

4、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赋予孩子正能量。

我记得我有一个咨询者,那时孩子刚读一年级,现在三年级,跟我孩子是同一年龄阶段的。这位妈妈当时过来很焦虑,一来就说孩子的各种不是。我说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妈妈无奈地表示孩子身上哪有什么优点,满身都是坏习惯。

谈话中,妈妈在孩子身上看到的全是满满的缺点,每件事情都能分析出孩子的不足。从言语中可以看出妈妈的焦虑与不安,而这种焦虑与不安同样影响着孩子的情绪,孩子也愈发焦躁与无耐心。我虽然也看到孩子身上存在很多不良习惯与缺点,但从中发现他身上存在的一些闪光点,比如率真、积极上进、想象力很丰富等。因此,我就特别强调地说给妈妈听,然后告诉她,要从日常生活中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正面引导孩子,鼓励孩子。

比如关于孩子语文考试差的情况,妈妈说真是,不仅考得差,字也写得不好看,最后一题看图写话简直是乱七八遭,没有一处是好的。我告诉她,在这张卷子上孩子并不是一无是处,譬如这一次考试比上一次有进步了:书写虽然还不够端正,但是认真书写了(表扬他认真的态度);看图写话虽然写得乱,但是内容写了很多,写出了很多想法,下次能够将语句写得更通顺就更好(从乱七八糟的书写中发现他好的一面);虽然卷面不整洁,书写差错很多,但是将所有内容都写全了,没有空缺,看来知识点的掌握还是全面的(看得出他上课总体还是认真听讲的)。

这个孩子其实内心是积极向上的,很希望自己取得好成绩,但是缺乏耐心与后继力,一看到自己做不好马上就放弃了。妈妈一味的指责让他更加难以坚持去做好一件事情,一点小小的赏识与鼓励就能让他坚持一小会儿,不断地打气就会让他继续坚持去做。

学习上可以如此去赏识孩子、鼓励孩子,生活中也可以如此,对不足的方面进行分析,查找原因,想办法改正,而不是死揪着问题不放。后来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孩子真的慢慢变好了,作文比赛都能获奖了。

我们容易对孩子发火,是因为我们看到的大多是孩子的缺点与不足,所以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吧,发现孩子的不足,多去想方法去改进、去提高、去解决!

不知道能不能帮到你呢?这是每个妈妈都会碰到的难题,欢迎大家一起留言探讨!

我是动历盒育儿袁老师,动历盒创始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从事过十多年的家庭教育辅导、儿童培训和心理咨询工作,专注于3-12岁孩子的家庭教育,致力于将家庭教育方法图表化、工具化。我在头条号的几个专栏,都是经过我的实践研发出来的。欢迎关注,一起探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