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焦虑症一个人带孩子害怕(焦虑症最怕的一个克星是什么)

焦虑症最怕的一个克星是什么

焦虑症最怕的一个克星就是采用药物进行治疗。焦虑症属于神经症当中的一种常见问题,主要以焦虑的情绪为表现, 在女性群体当中的发病率相对来说是比较高的,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症状表现。对于焦虑症患者来说,建议采用药物进行治疗,通过药物作用可以很好的改善焦虑所带来的一些症状,同时可以帮助改善睡眠舒缓情绪,而药物治疗当中艾司唑仑片类药物是可以采用的。

每天在家带孩子,我快得抑郁症了感觉,怎么办

亲爱的,感谢你的提问,让我想起了曾经带孩子的经历,深有同感。

作为妈妈,带孩子真的是一项大工程,从衣食住行到教育培养,无不凝结了一个母亲的全部精力、体力和智力。然而不是人人都能感同身受。

你所说的抑郁,我认为只是抑郁的情绪,并不是抑郁症,是一种很常见的焦虑情绪,很多人都会有,不要给自己贴上抑郁症的标签。

我曾经也有过类似的抑郁情绪,主要来源有几项:丈夫的忽视、家人(主要是公婆)的育儿理念、自我价值感低、焦虑和担心。

希望以下分析对你有帮助。

丈夫的理解和帮助至关重要。

很多做丈夫的不理解妻子的辛苦,觉得不就带个孩子,至于那么矫情吗?

没有生养过孩子的,不知道孩子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牵动着妈妈的心。

丈夫如果可以分担一些照顾孩子的事情,就会明白其中的不易。

我老公从来晚上没有给孩子冲过奶粉,没有给孩子换过尿布,不会给孩子洗澡,更不要说给孩子做抚触和运动了。在他看来,这些事情都是女人应该做的,他只是在孩子吃饱喝足的时候拿来逗逗。

有一次我得了重感冒,晚上不得不由他来照顾宝宝,这一晚上把他折腾得够呛,第二天就开始抱怨,从此他就明白了婴儿没有昼夜的概念,尿不湿比内裤难穿,抱得不舒服宝宝不会将就……

照顾孩子是与孩子最好的互动。因为老公很少照顾孩子,所以我儿子跟老公之间没有那种亲近的感情,长大一些也不会需要爸爸亲亲抱抱。

有的妈妈的抑郁情绪很多是来自另一半的忽视。要让丈夫理解你、爱护你,就要让他尽最大的努力一起与你分担,养孩子可不是一个人的事。上班再辛苦也要分担一点,女人这个时候可不能心软,否则你的体谅只会调教出“白眼狼”。

夫妻双方共同照顾的孩子与父母之间有种很微妙的依赖,无论是婴儿期、幼儿期还是儿童期,或者是更大一点,父母双方的照顾都是缺一不可的。

从发展心理学角度来说,每个时期的互动都会对孩子的智力、性格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照顾和教育孩子方面要与老人划清边界。

宝妈的抑郁情绪有的则来源于和共同照顾孩子的老人的观念不合。最典型的婆媳之间的观念和沟通的障碍。

本身存在婆媳关系危机的家庭,孩子无疑成了爆发战争的导火索。

这时丈夫应该站在妻子一边,对自己的母亲要多加引导,左右逢缘。

即使是关系很好的婆媳之间,也会因为孩子的问题产生分歧,但是要注意沟通技巧,不能因为分歧造成彼此之间的误解。

在《多少爱可以重来》中,婆婆接受不了儿媳妇的现代育儿,但是无论怎样,两个人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所以能做出让步的就让步,不要激化了矛盾让老公在中间为难。不能让步的要让老人明白孩子是你的,怎样养育由你说的算。

如果条件允许,最好和父母(或公婆)分开住,要知道,家庭中的很多矛盾,都是父母参与过多,边界不清,两家的生活习惯、观念差异,导致本可以夫妻两人自己磨合解决的事情变得复杂。

成立了自己的家庭就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依赖父母不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甚至会造成人人都想当家作主,家庭战争不断的烦恼。

提升自我价值感,把自己从妈妈的角色中部分抽离。

很多宝妈生了孩子就没有了自己的生活圈,不能工作,不能社交。

应该清楚的是,你不但是孩子的母亲,你还是妻子,要有夫妻两人共处的空间;你是个独立的个体,要经济独立,要有自己的工作时间;你是社会中的一员,不是活在真空里,应该有自己的朋友和社交活动。

这就需要你腾出一部分精力来处理关系,做好时间管理。

我身边很多宝妈在宝宝睡觉的时候抓紧时间阅读、参加网络培训、经营自己的社群,现在网络上有很多培训与育儿有关,不仅可以学习,而且可以根据自己擅长的领域深耕提高,甚至可以赚钱变现。虽然辛苦,但却从与外界的交流互动中不断获取能量,让自己不至于与外界脱节,自信心不断提升,价值感提高了,心情也越来越好了。

放弃不必要的焦虑,专注当下的生活状态。

宝妈们往往为了宝宝过度焦虑,孩子爱哭,怕是孩子不舒服生病了;孩子睡得多又怕是不是有什么缺陷;孩子到说话的年龄要教说话,说话早的想让他(她)学更多,说话晚一点又焦虑得不行;书籍上说这个时期的宝宝该多运动,那个时期的宝宝要多交流……

其实不是宝宝的问题,是你自己太在意,反应过度了。

大多数的宝宝不需要特别精心的照顾也能健康的成长,你所要做的就是关注宝宝的同时,多关注一下自己。

为宝宝的未来过度担心,这种焦虑情绪传递给宝宝,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过度焦虑的妈妈会让宝宝也特别敏感,比如恐高症、恐水症、皮肤过敏等,很多都是心理原因,都是因为宝妈的过度反应。

宝宝的未来固然重要,与之朝夕相伴的妈妈的心理健康是培养健康宝宝的必备条件。所以为了宝宝,放弃你的过度焦虑,过好每一个当下,培养自己积极乐观的心态,与宝宝共同成长吧!

最后,想要对你说,不要灰心,每个人都会通过努力走出阴霾获得成长,多去尝试,去感受,对内觉察,你会是个好妈妈!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如何克服对孩子的焦虑症,总担心自己的孩子怎么办

这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育儿焦虑。著名的心理学家帕丁森曾经对这种现象有过专门的研究,他认为所谓的育儿焦虑就是当我们成为了爸爸妈妈之后,因为第一次为人父母没有经验而担心孩子会脱离自己的掌控的一种行为。

从养儿育女开始,其实焦虑就和很多妈妈如影随形了,只不过每个人的表现程度都不一样而已。

这些无穷无尽的焦虑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1、育儿焦虑其实是家长自身的心理的反应

很多爸爸妈妈自己本身就有一些自卑或者是攀比的心理,这些心理碰到了养儿育女这件事情就被放大了,养育子女也就成了一种导火索。

2、家长不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

不像上一代人有很多兄弟姐妹,也承担着帮助爸爸妈妈照顾弟弟或者妹妹的责任,如今的爸爸妈妈普遍都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因此也缺乏了解孩子成长规律的这种宝贵资源。由此就产生了焦虑心理。

3、家长的攀比心理也是导致育儿焦虑的重要原因

当自己看到其他人照顾孩子比自己照顾的好,就会产生一种紧张感。除此之外,很多妈妈还总是喜欢从其他人身上找安全感,只有当看到别人不如自己的时候,才会安心。但是实际上,大家都不愿意把自己不好的一面展现出来,久而久之,在无穷无尽的攀比中,妈妈就很容易变得焦虑。

接下来就给大家介绍几种方法,帮助各位妈妈们缓解或者走出焦虑。

1、正确看待育儿焦虑

就像是刚才提到的,每个妈妈都会经历育儿焦虑的这个阶段,所以大家也不要过于紧张。很多时候,对育儿焦虑没有正确的认识,非但不能顺利的度过,反而会加剧这种心理。

正如德国的一位精神病学家所说:没有焦虑的生活才是最恐怖的生活。焦虑很常见,育儿焦虑也只是其中一种而已。遇到问题就恐慌和害怕甚至退缩,只能是助长了焦虑的歪风邪气,对于解决问题来说没有丝毫的作用。因此,我们要正确看待并且相信自己有能力去战胜它。

2、多学习一些育儿知识

说到底,之所以焦虑,还是因为自己的不自信。我们发现,有很多看起来并不焦虑的妈妈,他们说起育儿知识来那是一套一套的,因为他们了解了孩子成长的规律,知道应该怎样育儿,所以充满了自信。

我们的妈妈如果想要顺利的度过育儿焦虑期,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学习,广泛的涉猎育儿知识,这样,孩子再哭的时候我们就能知道孩子到底想表达什么,孩子如果生病了我们也知道应该第一时间做什么。所有的焦虑都是因为不自信,而学习可以让我们更加自信,因此,学习育儿知识、了解孩子的发展规律才是缓解育儿焦虑的最好办法。

3、不要总是和身边的人谈论起焦虑

许多妈妈都喜欢在有空的时候和邻居甚至同时吐槽,说自己有多焦虑,很多朋友也会侃侃而谈,说自己是怎样应对的。当自己听到其他人云淡风轻的说这事情的时候,压力自然也就会倍增。

所以,我们应该尽可能的少向别人展示出自己的焦虑,而应该看到自己的进步。原来不会的东西现在学会了,原来不知道宝宝想表达什么意思现在知道了,知道了就是在进步,就是在成长。转变了思维之后,妈妈们会发现自己越来越得心应手,焦虑也就随之烟消云散了。

全职在家带孩子,感觉整个人都很焦虑很暴躁怎么办

你这个情况跟我老婆太像了,自己在家带孩子脾气暴躁,每天回来一脸怒容,上了一天班还得挨骂,当时也很生气.

后来老婆上班了,心情好了,也不怎么发脾气了,我当时问她为什么?我老婆跟我说,不上班带孩子很累的,又无聊,感觉在浪费生命,孩子睡了,看会电视剧都感觉在浪费时间,每天急急忙忙想干点有意义的事情,不想荒废时间,但是带孩子也是没办法.

我当时也是不以为然,直到期间,她上班,我在家休息带孩子,她当时的心情我终于了解了,真的是太累太枯燥了,带孩子真的没你象象那么容易,男同胞们多多爱护你们在家带孩的那位吧!

一个人同时有焦虑症,抑郁症,社交恐惧症,被害妄想症,躁郁症,精神怎么办

哪有一个人有这么多诊断的,如果没有经过专业的精神卫生机构确定诊断,不要自己妄下定论,如果真的是某家“专业机构”给你下的这么多诊断,我建议你换一家专科医院看一看。

精神障碍共病问题

精神障碍疾病,往往症状很多样化,不是单一症状,比如一个精神症的患者一般会有很多不一样的症状群,比方常见的精神病性症状,比方焦虑症状,比方抑郁症状,比方强迫症状,比方躁狂症状等等症状,但不一定都会有诊断,因为本身精神症自身的症状群就很多。

对于精神障碍疾病的共病问题还有很多典型的例子,比如抑郁症的患者大多伴有典型的焦虑症状和非常普遍的睡眠障碍,但这都可以看做是抑郁症的症状表现,而不是去单独另下一个诊断说明。

对于这方面的问题,一直以来精神科都在遵循等级诊断制度,比方说一个同时满足抑郁症和焦虑症的诊断标准,我们都是按照抑郁症诊断,而非焦虑症诊断,因为抑郁症在等级诊断上一定比焦虑症要严重的多,所以如果满足了抑郁症诊断,是不是考虑焦虑症诊断的。但这种等级诊断制度不会丝毫影响患者的治疗计划,因为精神医学上一般的治疗基础是对症治疗,有哪些症状,应用哪些相应的药物,当然也会考虑患者的躯体情况和基础疾病,已经药物的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

再来说一说你题目中的问题。

你说的问题中,最严重的问题无外乎:躁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症。就个案考虑,如果我的患者同时满足躁狂和抑郁的双相障碍以及精神症的部分症状,我个人是倾向于双相情感障碍的。虽然按照诊断等级症可能更严重一些,但是同为重性精神疾病的双相障碍可以存在精神病性症状,而精神症一般不会有明显的躁狂和抑郁表现。当然,治疗方面可以以抗精神病药物为主。

之前在上海进修期间,有幸参加了江开达老师的疑难病例分析,当时一名双相障碍、强迫症、焦虑症的患者,既往20年诊断强迫症,但江老师认为不应该共病诊断,应该单一应用双相障碍诊断,因为强迫和焦虑都可能由双相情感障碍引起,因为双相障碍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所以造成强迫症状和焦虑症状慢性迁延。

所以我的观点

我觉得你的疾病应该优先治疗双相障碍,根据目前的具体症状表现,选择适合你的抗精神病药物和心境稳定剂去治疗双相情感障碍,当然,如果伴有严重的焦虑是可以加用抗焦虑药物治疗的。

有的时候不是更多的药物治疗就会有更好的效果,比如如果按照所有的症状去用药,可能会用到很多药物,这样很有可能会加重药源性焦虑,让患者的体验更烦躁,更痛苦。

所以,临床上的做法是尽量明确诊断的前提下,单一用药,尽快控制主要症状。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有疑问可以私信留言,我会帮你解答的。手打不易,欢迎关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