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精神症为什么会伤人或自伤(偏执型精神症常见的症状表现)

偏执型精神症常见的症状表现

三甲 北京大学医院 精神科

双相情感的狂躁症

三甲 解放军总医院 精神科

期间精神病患者发病了怎么办

期间精神病患者发病了怎么办?。首先声明,我不是医生,但我知道,传染病可怕并不是个“病”字,因为大多“病”都可医治,只要对症下药,“病”定会好转,传染病可怕在“传染”两字上。就拿病毒肺炎来说,可怕就可怕在携帶冠毒者本人就是个传染源,假如与健康人接触一下,不仅是传染了一个人,而是又增加了一个传染源。试问这种无限量,几何级的传染源发展下去,会是什么结果?,不敢想象,可怕之极。因此疫病期间宅在家中,是避免传染的唯一,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当然也不否认,在家宅久了,难免会有非常之举,真的是神经患者发病了,也不过如此。没什么可怕的,先给他弄点好吃的,再安慰他几句,告诉他黑夜即将过去,曙光就在前头,全国战胜了瘟疫,就领着他出去,沐浴在光天化日下,自由地呼吸新鲜空气。不过暂時再坚持一下,千万别急。

一个正常人在遭遇怎样的外界刺激后会变成精神病

一个正常人在遭遇怎样的外界刺激后会变成精神病?这不能一概而论的,大小刺激都可能致病,重大刺激下患的是一种病,小刺激又是一种病。

先说说,重大刺激下,所患的精神疾病

我们经常在影视剧里看到,里面人物在目睹亲人遭遇意外的场面后,当场吓傻,表现为不语,神情恍惚,其实,从专业角度讲,这是急性应激反应。它指的是个体在接触一个或多个创伤件后的3天到一个月之间发展出的精神异常表现。这里面的创伤件包括面临战争上的死亡、目睹抢劫、绑架、性暴力、躯体攻击、自然灾害、火灾、较大的交通事故等。

通常经历了重大刺激后,个体通常会出现一些侵入性的症状,比如脑海中反复再现事件出现的画面,自己感到非常痛苦,为此想要极力的回避;或者多梦,而梦的内容也大多与创伤件有关(对于儿童来说,可能只是噩梦,不一定内容与事件相关)。由于频繁的创伤性体验,导致患者存在持续的负性情绪,悲观、烦躁,或者情感麻木,最终导致社会功能下降或丧失。

大约有50%的急性应激反应个体,会在遭遇创伤事件后1个月内缓解,但急性应激反应同样不容小觑,有很多相关案例证实,急性应激障碍个体在发病期间,曾作出冲动伤人或自伤行为,并且被判无刑事责任能力。

急性应激反应,如果不及时治疗,或者经治疗效果不明显,最终可发展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PTSD个体与急性应激障碍诱因及临床表现可能相似,通常是由急性应激障碍发展而来,相比于前者,PTSD个体更可能伴随社交、职业、躯体功能的持续性损,最终导致永久性不良后果。有数据显示:与没有此病的个体相比,PTSD个体有80%的可能存在其他精神障碍,如抑郁、双相障碍、焦虑或物质使用障碍。

有时候,很小的刺激,也可能引起人精神失常

我在门诊或住院患者中,这样的例子的确不少见,妻子由于与丈夫吵架后出现大吵大闹、抽搐;或者丈夫因为调节不好婆媳关系而出现缄默不语、目光呆滞、胡言乱语。其实,往往这种情况,都是属于“心因性反应”,其本质是由于个体无法调节自身的心理,在诊断标准上,我们称之为“分离转换性障碍”,幸运的是,往往这种疾病恢复较快,即使个别恢复较慢,但通常最终不影响其社会功能。

除此,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刺激,还可能诱发焦虑、抑郁、失眠、神经衰弱等等。

追踪疾病的本质,目前的学术假说指向神经病理基础

有研究发现,精神病人的脑内神经递质分布不平衡,导致传导异常,最终发病,尤其重性精神疾病,科学发现在中脑边缘系统内,神经递质分布异常,神经递质过高会出现诸如幻觉、多疑、激越等症状,过低则出现情感淡漠,行为退缩。

当然,外界刺激可能只是诱因,通常与个体自身性格基础、承受压力的能力、创伤件的严重程度等有关。

希望我的解答对你有帮助,关注,后续内容更精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