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弗洛伊德提出三重人格(型人格是什么)

型人格是什么

型人格人格分三种:亲近人型人格、回避人型人格、对抗人型人格。1、亲近人型人格的表现是:在行为中付出爱、付出情感、努力赢得他人认可,也可以理解为讨好、取悦他人。2、回避人型人格人格表现是:远离人才感觉安全,他们不想和任何人有太过密切的关系;他们渴望绝对自由;他们不被管束、不参与竞争、不愿附和他人;他们对情感持消极态度、压抑情感、回避关系。3、对抗人型人格表现是:好斗、要赢;权利渴望,操纵他人;选择为自己带来财富、声望、地位的伴侣。

弗洛伊德本我自我超我的区别

本我,就是“最根本的我”,是人格的最底层,是“无意识”的领域,是人本能的原始。本我之上是:自我,是我们能够意识到的自己。是在成长过程和适应社会的过程中形成的。自我有理性,会正视社会现实,重视常识和规则,能够感受到本我的,但自我会用理性来甄别本我的要求,会用理性来考虑这些要求,根据对现实情况的考量,有选择地去满足那些。自我再往上,就是超我。也就是超越自我的意思,是一种理想化的人格。它是在人与“道德”的接触和理解中形成的。本我、自我和超我,这三种人格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当然也存在相互的。如果三者保持平衡,那么就拥有一个健康的人格,一旦三个人格之间失去了平衡,人格就会出现异常。

人格发展理论和自我效能理论的区别

人格发展理论是一种人类学理论。主要有三种理论: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的八个人格发展。自我效能论是班杜拉在其社会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动机理论,它是关于个人行为、个人动机、认知与环境之间交互影响的理论。在班杜拉看来,人的能力井不是一种固定的行为或者仅知道做什么,而是将认知与技能组合成统一的行动,并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协调适应的一种本领。

精神分析的发展观点说明了什么

精神分析学认为:人之为人,首先其是一个生物体,既然人首先是生物体,那么,人的一切活动的根本动力必然是生物性的本能冲动,而本能冲动中最核心的冲动为生殖本能(即性本能或本能)的冲动,而在社会法律、道德、文明、的压制下。人将性本能压抑进潜意识中,使之无法进入到人的意识层面上,而以社会允许的形式下发泄出来,如进行文学、艺术的创作,后期弗洛伊德又提出了与“生殖本能”对应的“死亡本能”学说。认为人除了维护自身生命生长发展的能量(即求生本能,其中核心本能为本能)之外,还有着将自身生物肌体带入到无机状态,即死亡状态下的能量,即死亡本能,死亡本能在战争、仇视、杀害、自残中得以非常明显地表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