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抑郁症是一种精神折磨(十大最严重的精神疾病)

十大最严重的精神疾病

三甲 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医院 麻醉科

抑郁症最后的结果都是以而结束吗

抑郁症一定会可以好的,我抗郁五年,跑过医院,吃了不少药物了。效果也不好,副作用很多。上一年才找到方法,好起来的。

很多时候,我们都活在我们的自我认知里边。常言讲,我们赚不了认知以外的财富。同样..抑郁症也一样

抑郁症真的好痛苦,对什么都提不起来兴趣,每天都是行尸走肉般过着,怎么办

我也是这样过来的人,可以说说我现在的感受,我是从2006年开始有失眠的症状,一开始的时候有一点点的声音都睡不着,一点点细微的声音都可以听到,我就开始怕了,因为我是一个特敏感的人,有一点细微的事情或别人对自己有什么都会想来想去。这样感觉太痛苦了,我自己就想着怎么去改变自己,不能改变外界,只能改变自己,那我准时睡觉,准时起床,白天让自己很忙,那段时间就这样过来了。但是后来又遇上很多的事情,打击大大,自己内心又不是强大的人,先是婚姻不美满离婚了,过一年多后母亲又车祸去世了,自已又因为个性的问题朋友不多等各方面的原因真的打击太大了,就一直失眠,太痛苦了,活得特辛苦,有陈子都有不活的想法了,经历太多,后来也是自已的内心告诉自己要改变,要不然这样下路一条。我改变的方法有几个:1、早上起早点去运动,跑步,多跟朋友接触,不让自己闲着。2、去医院看医生,不让自己再沉浸下去,我连续看3年的医生,每天都基本吃药。3、准时睡觉准时起床,反正想着办法去改变自己。经过几年的时间基本好了。后来一碰床都能睡。我就是经过这些来改变自己的,只要你心里不想那样过想改变都能改变过来的,看一下我的经验有没有对你有点帮助。

抑郁症会摔东西发脾气或发疯吗

我见过的抑郁症不会摔东西和发脾气,因为他的行动变得很差,什么也不感兴趣,什么也不愿做,悲观失望,人格退缩,人像蜷缩起来没了刺的刺猬,抽去了活力和精气神,非常可怜。

但是这几年对抑郁症的关注让我了解,抑郁症有很多种,如果抑郁同时伴有很重的焦虑,可能会控制不住情绪,通过大喊大叫、摔东西等发泄。如果是躁郁症,情绪会大起大落,有一段时间精神亢奋期,再有一段低落期,亢奋的时候如同打了鸡血一般,可以长时间很少休息,对自己充满信心,定出超出自己能力的目标,然后情绪一下子跌落到谷底,认为自己一无是处,率较高,家人和自己也很难发现。

抑郁症的早发现早治疗是很重要的,关键是很多人不认为抑郁症是病,不配合治疗,白白浪费了很多时间。

希望更多人对抑郁症有科学认识,知道这是一种病,需要吃药治疗,不是抗一下就能过去的。同时抱有信心,抑郁症是能治好的,我是亲眼看到一个人是怎样从正常到患病再到康复的。

抑郁症会自残的吗

当然会,抑郁症的患者不但会自残,而且自残的患者群体还会有明显的年龄结构分布。其实发病年龄早的抑郁症小患者,出现自残行为的几率很高。

我遇到过的抑郁症患者自残行为

我们以前说抑郁症的高发年龄20岁~50岁,其中患者发病年龄以30岁以上为主,但是近年抑郁症的发病年龄有明显的年轻化趋势,在上海的心境障碍治疗中心进修时,病区患者的平均年龄在20岁左右,其中有很多首发年龄在14岁,甚至不到14岁的小患者。这样的例子在全国都比比皆是。比方最近我在关注的一名初中生患者,在跟我沟通的时候告诉我,他们班跟她一个病(抑郁症)的同学她知道的就有3个,其中一个比她更严重,已经在服用抗抑郁药物治疗了,手臂上还有明显的自残痕迹。刚接触小女孩的时候并没有自残,后来的复诊中我发现了她手臂上的细小划痕,我问她“为什么要划伤自己?”,她说“压抑的实在受不了了,想死又不敢死,所以轻轻的划伤了自己,觉得突然放松了”。

其实这样的感受很普遍,尤其是未成年人群,处于身体和心理双重不成熟的阶段,不善于像父母和师长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且父母对抑郁情绪的理解力也十分有限,大部分父母讲子女好不容易鼓起勇气说出来的抑郁情绪当做厌学情绪处理,所以孩子下一次可能更难对父母开口了。但是抑郁情绪并不能因此好转,只能越来越压抑,越来越悲观,却有因为年龄和阅历的原因不敢面对死亡,所以在无法忍受的情况下出现的自残行为。

对于年龄偏小且出现自残行为的抑郁症患者应该怎么办?

自残行为源自于悲观厌世的抑郁症状,所以最本质的解决办法不是不离视线的监护患者,而是让患者接受真正的医学治疗。只有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联合的治疗方法才能有效的控制患者的抑郁症状,包括自残和的严重不当行为。所以,不要考虑什么影响孩子学习,不要考虑什么孩子这么小就进精神病院,吃抑郁药,保命难道不应该是第一位的吗?如果命都没了,那什么还有意义?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惊醒所有的家长朋友,很多家长在来诊后也都让孩子坚持上课,不接受抑郁症的诊断,拒绝让孩子接受治疗,也许孩子还能忍受,但抑郁情绪一定会越积越多;也许孩子最终还是无法忍受,选择了自残甚至。那么害了孩子的是抑郁症还是无知?

生命只有一次,保护生命安全永远都是第一位的,记住,我们没有改正自己错误的机会,一定三思而后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