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简述弗洛伊德人格的结构(弗洛伊德把人格结构分成三个层次)

弗洛伊德把人格结构分成三个层次

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划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1、本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低层,是由先天的本能、所组成的能量系统,包括各种生理需要。本我是无意识,非理性的。遵循快乐原则。2、自我: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其作用是调节本我和超我的矛盾。遵循现实原则。3、超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高层。是道德化的自我。它的作用是:抑制本我的冲动,对自我进行监控,追求完善的境界。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三个组成部分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是指在弗洛伊德的学说中,人格被视为从内部控制行为的一种心理机制,这种内部心理机制决定着一个人在一切给定情境中的行为特征或行为模式。弗洛伊德认为完整的人格结构由3大部分组成,即本我、自我和超我。

弗洛伊德的人格

弗洛伊德认为完整的人格结构由3大部分组成,即本我、自我和超我。1、本我就是本能的我,完全处于潜意识之中。本我是一个混饨的世界,它容纳一团杂乱无章、很不稳定的、本能性的被压抑的,隐匿着各种为现代人类社会伦理道德和法律规范所不容的、未开发的本能冲动。2、自我是面对现实的我,它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和环境的接触发展起来的,是意识结构的部分,自我是本我和外界环境的调节者,它奉行现实原则,它既要满足本我的需要,又要制止违规范、道德准则和法律的行为。3、超我,是道德化了的我,它也是从自我中分化和发展起来的,它是人在儿童时代对父母道德行为的认同,对社会典范的效仿,是接受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社会理想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它由道德理想和良心构成,是人格结构中专管道德的门,是一切道德限制的代表,是人类生活较高尚行动的动力,它遵循理想原则,它通过自我典范确定道德行为的标准,通过良心惩罚违反道德标准的行为,使人产生内疚感。弗洛伊德认为,本我、自我和超我3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本我不顾现实,只要求满足,寻求快乐;超我按照道德准则对人的和行为多加限制,而自我则活动于本我和超我之间,它以现实条件实行本我的,又要服从超我的强制规则,它不仅必须寻找满足本我需要的事物,而且还必须考虑到所寻找的事物不能违反超我的价值观。因此,在人格的3方面中,自我扮演着难当的角色,一方面设法满足本我对快乐的追求;另一方面必须使行为符合超我的要求。所以,自我的力量必须强大能够协调它们之间的和矛盾,否则,人格结构就处于失衡状态,导致不健全人格的形成。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本我、自我、超我)是在哪本著作里提出的

具体可能在《超越快乐原则》《自我与本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