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为何有些抑郁症患者不主动就医-抑郁症女朋友不想你去找她

为何有些抑郁症患者不主动就医

谢邀!为什么有些忧郁症患者不主动就医?我认为患者是对 忧郁症的无知和有知。

所谓对忧郁症的无知,就是患者和家人对忧郁症不了解,不知道,不重视,不治疗,严重的会发生身亡事件。前些日子,上午九点多隔壁邻居七十五岁的周大爷突然跳楼,大家非常不解,周大爷性格很开朗,又是老干部出生,平常见人满脸的笑容,是个劝解人的人,退休工资七千多,子女都有出息,居住国外,为什么他会这样?他老伴说,平常没有什么异常,就是有严重的胃病,时不时的唉声叹气,总感到胸闷气短,身体有说不出不适的感觉。其实,他早已患上了忧郁症,只是老伴不懂而已,假如儿女在身边,及时就医,结果完全不一样。因此,了解和重视忧郁症是相当的重要,配合治疗更重要,或许能挽救患者的生命。

所谓对忧郁症的有知,就是患者明明知道自己患了忧郁症,不治疗,好面子,硬撑着,病耻感严重,结果精神一天比一天衰退,意志一天比一天脆弱,生命越来越没有活力和动力,久拖不治,加重病情,钻进忧郁症的黑洞,发生了事件,这种患者知识分子居多,高材生身亡事件时有发生,非常严重的患者会发生扩大性事件,网传上高中十七岁花季少女带着妹妹投河,就是扩大事件。真是令人难以想象,值得人们深思,忧郁症一但发现及时治疗是多么的重要。

另外一种患者,轻信谣传和对忧郁症治疗的误解,错误的认为忧郁症不需要治疗,求助心里咨询师就能治愈,吃药无效,或者说把人吃傻呆,其实这种想法完全错误的,忧郁症是精神心里障碍疾病,换句话说,忧郁症不仅心里有病,身体有病,精神更有病。而心里病,其他一切正常,仅此而已。忧郁症必须到专科医院就诊,心里病可以求助心里咨询师,况且心里咨询师和精科医生不在一个档次,谁都知道有病找医生,何况忧郁症一定要找精科医生治疗。不管怎样治疗都有个过程,各人体质不同,各人病因不一样,有人见效快,有人见效慢,这很正常。再说复药的负作用,只要生病不管吃什么药都有负作用,只有大小不同,别人有反应,你有可能不会有反应,及时有负作用,也是暂时的,但绝不会把人吃傻呆,药物负作用相对心情快乐,治愈病症是微不足道的。

总之,忧郁症只有家人和患者配合治疗,才能恢复健康,只有维持治疗,才能预防复发,只有打开心结,自我疗伤,难得糊涂,才能走向痊愈的路上。

女朋友是抑郁症患者,我该如何放弃

女朋友有抑郁症,就要放弃她,你是对的。

因为抑郁症患者都是来自于对别人的付出,别人对她的辜负,你没有做对不起她的事情,而她却患了抑郁症,这说明你在他心里根本就不重要,并且她也不够爱你。如果她是真的爱你,为了你,也会忘记全部悲伤,憧憬着和你的美好未来。人家和你在一起还会因为别的事情悲伤,证明你的出现不能治愈她,你就算帮人家一起承受人家的悲伤,人家也会把你的温暖和爱吸噬干净,然后人家继续悲伤人家的悲伤事,你也悲伤人家。不如你就放手吧,对她说希望天使能替我来爱你!希望你遇见更值得爱的人。

所以,对于这样的抑郁症患者,你放弃她是对的,她为了她最重要的人毁了自己的一生,竟然还学会利用男人了,还妄想搭上竟然还想毁掉你的一生,实在是太可恨。这种行为我们要坚决杜绝,为了自保,我要坚决离开她,绝对不能后悔!你是对的,和她分手开始自己的新生吧,就算全世界都不支持你,我也会觉得你对!

抑郁病人是自己不想走出来吗

不是,刚开始时对亲人失去了信心,觉得人间没有情义很绝望,尤其是帮过的人和兄弟情太让人失望。经过治疗好转,到现在想开了,什么情不情,各过各的,孩子还没结婚,我必须走出来,后来找个师傅学太极拳,现在就很好。抑郁症患者还是想走出来,得找对方法。

为什么抑郁症患者道理都懂,就是走不出来

您好,这个我在网络上整理的关于郁抑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帮助

导致抑郁症的原因主要有两个部分,一是先天遗传(敏感体质),二是环境影响。

所以有的人即便遭受打击再大也不会得抑郁症,因为他没有得抑郁症的基因,而有的人可能遭受小小的挫折就得了抑郁症,因为他非常敏感。但多多少少,得了抑郁症的人,都是有自我否定,不认可自己存在价值的。

至于说抑郁症的人认为自己有病别人却不相信,大多是因为他人对抑郁症不了解,觉得你好好的为什么会有病,是不是太矫情了,其实他们也有一定的道理,抑郁症患者之所以会患病,是因为陷入了思维的误区,很多在常人看来很正常的一些事情,却容易引起抑郁症患者的多想!

抑郁症的人心理素质通常不高,因此要改善的话就得从提高心理素质着手。在这方面,专业的心理咨询也许可以帮到你更多。

抑郁症的治疗:

一、抑郁症严重的话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抑郁症的治疗有心理咨询如认知疗法、森田疗法。药物治疗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建议吃一段时间的盐酸帕罗西汀片(乐友)、百忧解或者瑞必乐。

二、抑郁症的饮食上多吃些富含维生素B和氨基酸的食物,如谷类,鱼类,绿色蔬菜,蛋类等。

三、抑郁症的自我心理疏导:

1、平时多听音乐,让优美的乐曲来化解精神的疲惫。轻快、舒畅的音乐可以使人的精神得到有效放松。开怀大笑是消除精神压力的最佳方法。有意识的放慢生活节奏沉着、冷静地处理各种纷繁复杂的事情,即使做错了事,也不要责备自已,这有利于人的心理平衡,同时也有助于舒缓人的精神压力。勇敢地面对现实,不要害伯承认自己的能力有限,而不能正确处理事务。

2、要广交朋友,经常找朋友聊天,推心置腹的交流或倾述不但可增强人们的友谊和信任,更能使你精神舒畅,烦恼尽消。

3、相信自己一定能减轻压力,振作精神,心情舒畅,身体健康,就能以良好的心态,增进友情,工作顺利,生活愉快。

抑郁症患者大多数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懒惰。(指大多数,并不指全部,有少数抑郁症是例外的)。人们同情一个人,一般只看现像,不会管你的内心有多苦。你内心如在地狱,但现像上并不苦,是不会获得同情的。

除了懒惰之外,很多抑郁症患者的性格是极易受伤的,这种容易受伤的心态就是人们常说的“小气”。气量小,也许别人无意间的言语行为都会对他造成伤害,他本人会对这种“伤害”极其警觉,并容易对“伤害”表现出“回击”状态,这种“回击”状态会让他处处受敌,可能会把原本很好的人际关系给搞糟了。而且这种随时会“回击”的状态会让人们对他无法生起同情心。

所以,想要治好郁抑症,首先要想办法调整自己的心态,让自己忙碌起来,给自己定个小目标,不用太大,当你完成一个目标,你的心态会有变化。加油,明天醒来,阳光很美

50岁女人出现抑郁症症状是正常的吗

50岁了到了更年期的年龄了,有时抑郁是很正常的现象,我觉得这个时期要尽量减少自己生活上的压力感,多去参加一些能让自己心情愉悦的活动,让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起来,就会渡过这个非常时期了

抑郁症想却又不想死,是怎么回事

谢邀!

这是一个临床常见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对死亡的犹豫不决?我们可以讨论一下。

为什么抑郁症的患者想?

从行为认知学派的观点来看,这是因为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发生问题。抑郁症患者大多伴有严重不等的消极观念。患者常会有“活着很累”、“活着没有希望”、“活着没有意义”等想法。在这些负性思维的作用之下,患者常会将消极观念付之于行动,最终演变成行为。

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是受到心境情感影响的。试想一下,如果你整天没有什么开心的事情,内心总是被悲伤和痛苦填满,就像牙痛一样的折磨着自己。你也会产生想要及早解脱,难以忍受痛苦的想法。

在抑郁症中,如果患者伴有强烈焦虑、激惹、悲观情绪,存在酒精、药物等物质滥用行为,存在人格问题(边缘型人格),既往存在未遂行为的。这些情况提示患者的风险很高,一定不要掉以轻心。

为什么抑郁症的患者虽然想死,但却不敢去做?

这主要是看患者的意念是否决绝强烈。首先要说明的是意念不同于企图,意念可以是以一种被动的、短暂的、不连贯的、积极的,疑惑是强烈的,可以伴有也也可以不伴有企图。而企图是抓观赏期盼渴望通过自我毁灭的行为达到死亡的目的。

意念是我们用来评估未遂行为的指标之一。有许多抑郁症的患者在首次过程中往往会因为意念不够而放弃,也因此产生了未遂行为。多数抑郁症的患者描述的意念往往都是一闪而过的,他们往往对于死亡存在恐惧心理。还有的患者是受宗教道德影响而不能采取,比如天主教就会将视为罪过。

祝大家健康!

重度抑郁焦虑不吃药不接受任何治疗会好吗

谢谢邀请!重度抑郁焦虑不知道是你自己的判断还是专科医院的医生给出的诊断名称?如果是可能诊断是重度抑郁发作,重度抑郁大部分是伴有焦虑症状的。

重度抑郁发作不吃药不接受任何治疗会好吗?

跟抑郁症打交道十多年,确实有你说的情况好的,但极少,而且不一定是真的“好了”,很可能是“摁下葫芦起来瓢”。

我们知道抑郁症是指单相抑郁发作,而还有一种更严重的情感性精神障碍是双相抑郁发作。其实在任何一所权威的医院,双相抑郁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误诊和漏诊问题,而最常见的误诊就是被诊断为单相抑郁症。这是双相情感障碍疾病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决定的,全世界性医学难题。

而双相抑郁发作确实有可能未经过任何治疗突然好转,抑郁症状瞬间消失,但不代表真的好,而是由抑郁发作转为了躁狂发作,就是我们俗称的双相抑郁的转躁现象。

曾经我看过一个综艺节目,一个自称重度抑郁症患者说自己有一天突然想明白了,而后还获得了演讲能力,侃侃而谈,滔滔不绝。这就是我上面说的抑郁发作的转躁现象,病哪有好?只是一种病的不同转换,抑郁是困惑自己,而躁狂更多的是困惑别人。

至于单相重度抑郁是否会完全缓解,我想可能性存在,但可遇不可求!

这样的患者应该怎么办?

首先你说的状态很危险,不接受治疗的抑郁症患者可能随时因为绝望、压抑的情绪而出现自伤或行为。我接触的重度抑郁症患者中起码有三分之二有过的想法,尤其还伴有严重的焦虑情绪,更加会加大的可能性,一旦出现危险行为,后果可能无法挽回。

所以重度抑郁症患者必须尽快治疗,抑郁症确实可以存在疾病自知力,但不见得会配合治疗,所以伴有念头的重度抑郁症患者多半是强制入院治疗的。在尊重患者选择和保命之间选择,相信大部分人都不会糊涂。

人们总是抗拒吃药,因为药物确实存在一些不良反应,但中度以上的抑郁症只能依靠药物治疗达到缓解抑郁症状的目的。所以,为了患者好,我们一定要尽快送其住院,相信他好了后会感谢你的。

朋友有抑郁症常胡思乱想,但不承认自己有病

胡思乱想可不是抑郁症的表现哦。事实上,我也有过类似经历,一名抑郁症的患者,大多时候思维是比较迟缓的,不会想太多。当然,如果你所说的“胡思乱想”是指对于死亡或是绝望的想法,那就另一说了。

其次,如果你的朋友真的有些抑郁表现,那也不要轻易就说他是抑郁症。抑郁≠抑郁症。“抑郁症”这个结论也不是非专业人士就能下的。如果你的朋友的表现,在一个很长的时间段内一直都有情绪低落、悲观厌世的表现,可以建议他去看医生或是找心理咨询师聊一下,决不能随便就找药给他吃。

对于轻度抑郁症,我也不太建议直接把他定义为“抑郁症”,可以按照相关的方法来处理,但是这个“标签”不要随便就给他贴上。

讲一个我在别处看到的,心理学大师米纽庆曾讲过这么一个案例:

有一个年近七旬的老太太,在一个公寓里住了二十五年。有一天,她发现家里失窃了,就找了一家搬家公司搬家。
可是搬家后,她总觉得那些搬东西的工人试图监控她。他们故意把贵重的东西放错地方、弄丢,还在她新家的家具上留下的标记——密码(其实那是搬家公司给家具做的标记)。当她外出时,人们就跟踪她,并且相互发暗号。
她去看了精神科医生,精神科医生觉得她精神有问题,出现妄想了,于是给她配了些药。
但她不想吃这些药,觉得这些医生故意用这些药来害她。于是,她找到了另一个心理咨询师。这个咨询师倒是没提精神问题的事,只是跟她解释说:
“你现在处于一个特殊的时期。你失去了原先的壳——你以前的家,熟悉的物件和熟悉的街区和邻居。现在,你就像脱壳的甲壳类动物一样很容易受伤。只有当长出新壳来,才会好转。”
咨询师跟她讨论怎么缩短长出新壳所要花费的时间。她们一起想了很多办法,比如:
把新房子装饰得跟原来的公寓相似;让她的生活变得更规律些。咨询师还建议她,不应该期望两个星期内就能在新的地方交到朋友,这不符合新壳的生长规律。
她应当去拜访老朋友。但为了不给朋友和家人造成负担,她应该不要叙述她疑神疑鬼的经历。如果有人打听,就说这些只是糊涂且容易害怕的老年人问题。
当然精神科医生做出诊断有他的依据,有些情况下,精神症也确实需要吃药。可是,在这个老太太的案例中,心理咨询师那个“新壳”的比喻,反而更有助于帮助她走出当前的情绪困境。

抑郁的发生往往是因为我们处在一个关键转折期——毕业找工作、孕妇产后、事业的剧变、离开了熟悉的城市等等。生命中这些的转折期,对我们的人生影响很大,但是我们自己却在这个过程中“卡住了”,无法适应新的环境、新的生活、新的职场,却又找不到出路,于是才会产生抑郁。

陷入心理困境的人们,需要的不是一个类似“妄想”“抑郁症”这样的标签,而是希望和出路。心理学大师米纽庆的这个案例中,咨询师用了“换壳”这样的隐喻,帮助老太太找到了这样的出路。

当然,如果是重度抑郁,那么他可能就会很少再出门见别人了吧。这样的话,还是要尽快去医院看一下,该吃药就吃药,该咨询就咨询。

正常情况下,作为朋友,请帮助他找到他的希望和出路!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质性研究|咨询师在抑郁和焦虑治疗中使用正念的经验(质的研究心理咨询和治疗常采用这种什么访谈) 焦虑、抑郁风险增加30以上,疫情或影响人类心理20年(疫情对抑郁症的影响) 健康问答,健康咨询,咨询医生,疾病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