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一个人怎么才能走出抑郁-怎样帮助到抑郁症患者走出抑郁症的痛苦

一个人怎么才能走出抑郁

“没有人对抑郁症有绝对的免疫力”,抑郁症成因机理不明,以显著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思维迟缓、情感低落、意志减退,社会功能受损,是其最可怕症状。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数据,全球有超过3亿人是抑郁症患者。目前抑郁症患者已达9000万,每年有30万人因抑郁症,并呈年轻化发展,就医率不足10%!98%的抑郁症患者有睡眠障碍!

珍爱生命,预防抑郁

1、合理饮食

2、睡眠充足

3、适当运动

4、学会倾诉

5、丰富精神生活

6、保持乐观7、注意自评

8、及时就医。

一旦需就医,遵医嘱服用抗抑郁药物、积极配合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等,最需要家人的陪伴和看护。

假如你身边有抑郁症朋友或家人,你能做什么?

1-不要鼓励她“要坚强!”你的鼓励就等于对他的批评;

2-给她尽可能的看护和陪伴,或者非常明确的告诉他“你无论什么时候需要我,我都在”。

3-你要跟他一起“带着症状去生活”。亲爱的,欢乐其实是件挺不容易的事,不过即便再难,我们在一起。

“不要仅是因为羞愧就将所有事都内化,不要仅是因为怕让别人恼怒就保持沉默。保持交谈并且没有愧疚感的生活下去,因为事情总会变好的。” ——Matt Haig

“容许自己去理解他人,具有极大的价值。” —罗杰斯

学会求助,可以让你变得更加强大。当我们在迷失的茫然中,看到灯塔的光亮亦或有他人在身边陪伴或是护航,我们才会有希望和温暖的力量,才有更大的勇气面对自己和世界,孤岛连接大陆才更具安全感和更多共生互助的生态意义。

怎么才能让抑郁状态的人,开心一点,走出烦

一是陪他大吃大喝一顿,最好是火锅类,热气腾腾,要以肉为主。

二是陪他去做他最喜欢的事情。

三是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困扰他的问题。

抑郁症患者应该如何最大限度的保持或恢复精

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抑郁症患者都会感受到不同程度的精力减退表现,每天从早上起来就会感到明显的疲惫感觉,哪怕轻微的体力劳动或者脑力劳动,都会很容易的带来更加疲惫的内心体验。这就是抑郁症的症状表现之一,精力减退。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缓解这种精力减退的感觉呢?

抑郁症患者的精力减退来源

其实抑郁症患者的精力减退还是继发于其情感症状,低落的情感不但让我们没兴趣、不开心,还会让我们变得疲惫不堪,心力交瘁。而这种精力减退的感觉,直接导致了我们的抑郁症患者越来越远离原本的生活或学习轨迹。没有足够的精力,不足以支撑日常学习;没有足够的精力,更不足以支撑日常工作;没有足够的精力,甚至还会让我们每一天最基本的生活受累。慢慢的,我们会发现,原本的生活离现在的我们越来越远了,所以这也是医学上常说的社会功能受损表现。

知道了抑郁症患者精力减退的根源在低落的情感,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保持或者恢复患者的精力就要积极治疗低落的情感症状。所以实际上很多患者在接触抗抑郁药物之后会有种久违的精力充沛的感觉,也就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在治疗情感症状的同时,精力减退的躯体症状也会随之改善。

其实同样改善的还有很多躯体化症状,最常见的要数失眠问题。抑郁症患者一多半会存在睡眠问题,而这一类睡眠问题很难通过睡眠药物的治疗改善,就是因为抑郁症患者的失眠并不是原发失眠,而是继发于情感低落的失眠。

除了失眠和精力减退感,个人觉得困扰广大患者的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就是动力不足,你会缺乏想要干什么,想要喜欢些什么的动力,而大部分时间这种来自心理上的动力,会帮助我们开始或继续大部分日常活动。

动力不足的恢复相对也是比较缓慢的,有些时候,明明抑郁症状,躯体症状都已经完全恢复了,但就是恰恰总觉得缺少些动力去完全日常工作,而很多人觉得抑郁症状和躯体化症状完全消失就是好了,就自行停药,对于疾病的康复是不恰当的。

抑郁症给人类带来的疾病负担已经跃升到了全球第二名,仅次于肿瘤。但我们有些时候并没有尊重这个厉害的对手,这毕竟是病,要去医院,看医生,不要想当然。有人说医生也治不好,我说不是治不好,有些患者缓解快,也有些缓解的慢,还有些缓解的更难,但都会有缓解。

那么医生治疗起来都这么难的疾病,靠想当然去应对,你觉得对自己,对患者,足够负责任吗?

有没有人是在不吃药的前提下,治愈了抑郁症

有没有人是在不吃药的前提下,治愈了抑郁症?有什么经验?

现在对于抑郁症普遍采取的两种治疗方法,是吃药或心理咨询,采取吃药的可能吃了很多年,吃了,症状就轻点,不吃就重点,只能常年吃药,这不是真正的好。

也有一些患者采取心理咨询,但现在心理咨询普遍不够科学,效果好的不多,所以很多人觉得心理咨询费用贵,效果又不理想,接着吃药。

但确实有一少部分抑郁症患者,接受了比较高效科学的心理咨询,最后康复了,而且还是彻底的康复。能彻底康复,需要解释抑郁症的形成原理科学,看到抑郁症的核心特点,从解释形成机制,到改变对自己的过低评价,再到运用暗示放松训练,把一个正确的自动化思维稳定在大脑,最后接着培养自信,让患者内心慢慢变得强大的过程。

高效的心理咨询技术需要推广,让更多的抑郁症患者尽快摆脱痛苦,回归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状态。

抑郁症的应对办法有哪些

抑郁症重在找到正确的方向和方法,朝向正能量的方向,转变内心,提升内在能量,纠正错误的固有的思想思维观念,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彻底转变,彻底好起来。

怎么帮助一个抑郁症父亲走出抑郁

感谢邀请,我是治疗抑郁症的精神科医生,也许我能帮助你。

抑郁症患者最需要的是什么?

有人说抑郁症患者最需要的是希望,你要给他希望,让他有走下去的勇气。是呀,善良的人都会这么想,可希望从哪来?我们的大道理,心理咨询,甚至正规的心理治疗是不是能给他我们期望的希望,让他有走下去的动力?也许有,也许没有,在一个和抑郁症患者打交道最多的医生来讲,我是不看好的,因为单纯的说教并不能给患者希望,反而有可能让患者更加绝望,因为你说的很多责任也好,义务也罢,一个父亲要对家庭负责,要对孩子负责,要对父母负责,可能会给他希望,但同样更加可能让一个本就绝望的人更加绝望。

所以,你起码要先帮助他稳定持续低落的情绪,要帮助他改善消极,绝望的情绪,改善精力缺乏的疲劳体验,改善思维迟缓的悲观体验,改善没有一宿能睡好觉的失眠体验,改善疏远家人,疏远朋友的自卑体验,改善一切负面的体验。怎么改?光靠嘴吗?能行吗?还是那句话,也许行,但大概率不行。其实可能很多时候,语言上的劝说我们一直都在做,但收效甚微,那是因为患者的情感低落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而且患者的抑郁情绪本身就不是单纯的心理问题,用劝说的一定是不管用的。

抑郁药物该不该吃

那就吃药吧,为什么要拒绝服药呢?我们整个社会对于抑郁症的治疗都存在很大偏见,认为吃药也治不好,甚至吃药副反应更大,可抑郁症的药物对于每个人的不良反应都是不同的,对于同一个人的不良反应前后也是不同的,很多长期服用抑郁药物的患者,只是偶尔会有一些胃肠道不适症状,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其实很多人对于抑郁药物的偏见是来自于道听途说,或者一些患者刚接触药物时候的不适体验。我们的身体在接触一种陌生的药物成分的时候,会表现出比较敏感的反应,很多时候这种反应还会被我们的心理人为扩大,但实际上服用2-3天这种不良反应会逐渐缓解,甚至消失不见。起码长期服用抗抑郁药物对人体健康的风险并不比其它慢性病的药物来的严重。

在院治疗抑郁症患者改变的过程

我以我的治疗经历,说一下抑郁症患者入院后的要经历的过程。入院后,医生会在了解患者病史后,对患者进行第一次沟通,精神检查。在检查患者精神症状和抑郁症状的同时,我会尽力的为我的患者介绍真正的抑郁症,介绍之前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树立时刻与抑郁症斗争的信心和决心:想要战胜抑郁症,起码不能怕他,要和他对着干,任何时候不能服输,不能低头。抑郁症状的目的是打败你,

当然也要介绍服用抑郁药物可能在某个时期,出现某种不良反应,告知他任何情况都可以像医生求助,医生会帮助他度过药物不良反应期,虽然也可能完全不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同时根据药物起效后患者随之改善的无助、无望及所有的躯体化症状,因地制宜的进行心理治疗,改变患者对抑郁症状的错误认知,从而进一步改变患者的情感和行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认知行为疗法(CBT)。

抑郁症的治疗方法,有很多,就好比嘴长在人身上,随便说,又不用对你负责一个道理。但抑郁症科学的治疗方法一定是到正规的专科医院,或者三甲医院的心理科进行治疗。一名抑郁症父亲的治疗,关系到整个家庭的幸福和正常运转,能给他最好帮助的不可能是非医学人士,因为抑郁症毕竟是一种疾病,看病当然应该去医院。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如果还有问题,或者哪方面需要了解,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会帮你解答的。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质性研究|咨询师在抑郁和焦虑治疗中使用正念的经验(质的研究心理咨询和治疗常采用这种什么访谈) 焦虑、抑郁风险增加30以上,疫情或影响人类心理20年(疫情对抑郁症的影响) 心理治疗师说抑郁症被医疗化,吃药治不好,是真的吗?(抑郁症心理治疗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