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抑郁症患者厌世,懒惰,什么也不愿意干,如-一个人在大山里迷路了怎么办

抑郁症患者厌世,懒惰,什么也不愿意干,如

有所谓心理和精神问题的朋友,当前对于你最重要的事情是把贴在你身上的各种“症”和“病”的标签赶快撕掉。

你的所有负面情绪世界上每个活人都有,就如同呼吸,要说是病,那每个人都有病。既然是正常的,就不需要解决,也解决不了,除非把生命解决掉。你们就是个正常人,和别人没有任何区别。所以,心理和精神问题就是个伪命题,去解决心理问题这就是问题本身,这是个可怕陷阱,一旦掉进去,自己浑然不觉,连跳出来的意识都没有。

我们和一般人又有何不同呢,区别是别人有了负面情绪没有陷进去,我们不但陷进去了而不知是陷阱,当然也就不知道要跳出来,更别谈如何跳了,只能无辜地苦苦挣扎。

因此,有了负面情绪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千万别陷进去。陷进去了也别怕,只要知道是个陷阱,不需要解决什么,只需要跳出来就啥事没有了。有人说:“我跳不出来啊”。那是因为你不知道陷阱是怎么来的,也不知道陷阱的原理,更不知道自己是如何掉进来的。你连陷阱都看不见,那当然就不知道如何跳出来的。如果知道了这些,反其道而行,自可跳出来。

陷阱在哪呢?在于我们内心的各种执著和,自己它给自己编了一张张无形大网,把自己牢牢束缚住,并在解决以为是自己心理问题原因的各种现实问题过程中,网越织越密,直至自己动弹不得。倘若反其道行之,唯有放下各种执著和,放下对任何问题的解决,再燃能从陷阱中彻底走出来。这就是迷途知返。

有人非要问我具体方法。并没有什么具体方法。我们的内心无时无处不在。内心的问题不能靠外在的方法解决。我们还是吃饭、睡觉、工作、学习、生活,该干啥干啥,只是吃饭时只想吃饭,睡觉时只想睡觉,工作就是工作。学习就是学习,安住于当下,既不后悔过去,也不恐惧未来就可以了。

传统心理学由于不明白心理问题是怎么回事,不明就里,针对表面的各种负面情绪和生理反应科学系统地发明了很多看起来很科学、很高明、很高大上的各种“症”和“病”,让人眼花缭乱,不由得赞叹心理学的伟大与高明。为了高明,传统心理学家还精心设计了各种量表,显得无比精确和科学,让人深信不疑。然而,这真是可笑之极。我们的内心居然可以这样精确和不变。任何一个所谓正常人,有负面情绪时,都会给贴上一个标签。

为了掩盖自己的,传统心理学家告诉大家:“这不但是个病,而且一辈子好不了,必须终生服药”。这个结论不知道把多少人推向了绝望的深渊。我们一旦深信这个结论,就会认命,就会放弃自己,就会行尸走肉般度过一生。这真是莫大的悲哀。

要知道,我们的一切都要掌握在自己手里,如果归因于外在,而我们又改变不了外在,那除了绝望还能有什么?同理,如果我们把所谓心理问题的原因归于外在,认为是由于遗传、家庭、环境、疾病、金钱、别人或某一件事等造成,如果这些外在问题能够改变还好(其实即便改变也无济于事),假如改变不了,那你除了绝望还能有什么。

要知道,我们的内心掌控权就在我们自己手里,开不开心,抑不抑郁,焦不焦虑是我们自己决定的。自己的心态只能自己去改变。同样的问题可以不同的心态去应对。假如我们不愿意去改变,那谁也没有办法。

我们的内心与外界没有任何关系,和生理也没有任何关系,相反生理变化是由我们内心变化所引起的。如果我们把原因归于外在,那我们就失去了自己对自己生命的掌控权,就会听天由命,就会随波逐流,是对自己的完全不负责任,是把自己交给了别人,仍由别人宰割。

然而,你的内心只能自己去改变,别人动不了丝毫。如果希望靠让人改变自己内心,那简直是天方夜谭。腿在自己身上,别人只能告诉你方向,每一步都需要自己去迈。迈一步是一步,不迈就在原地。

我不是说我们大家过去不努力,恰恰相反,而是大家太努力了,可以说是竭尽全力,用尽了各种手段和方法,甚至努力几十年,但就是走不出来。为什么呢?因为大家把方向搞反了,没有找到原因,南辕北辙了,结果是越努力越严重,还不如啥也不干。

看似苦海茫茫,其实岸就在身后,就在跟前,一回头,一转身就是。我们只要现在开始停止释放负能量,并开始释放正能量。这一念的转变你就已经好了,你就已经回头了,你就已经转变方向了,坚持下去就好了。那么,什么是正能量呢?正能量就是每一念、每一言、每一行都是无我利他,我的文章里说的太多了,我就不在详述了。

累了,想到荒无人烟的山野森林里独自生活,

不能逃避!承受!沉默!

人为什么会孤独寂寞,为什么会产生情绪

大部分人都认为孤独使我们最痛苦的情绪之一,因为最轻度的孤独只会让我们感到不愉快和失望,最严重的时候也是一种让我完全无法忍受的折磨。那我们人为什么会孤独寂寞,为什么会产生情绪呢?

第一层面:人际孤独

当我们和亲朋好友两地分隔的时候,我们自然会产生想念的感觉。虽然我们可以暂时把注意力于外界事物,但我们内心渴望和人交流的感觉还是会慢慢升起。尤其是在遭遇人际关系、事业不顺、在无人可以倾诉无人应答的孤独感背景下会被放大的很强烈。

第二层面:心理孤离

在日复一日的工作、生活已经不再带来新鲜体验是,我们时常体验到重复感。我们与内心的需要、深层的体验失去联结。

人如果过多的压抑了自我的情感,只在认知和理解上,和自己保持联系。把“应该”或“必须”当成自己的愿望、不相信自己的判断或埋没自己的潜力,都被称为心理孤离。

第三层面:存在孤独

那些经历了独生子女政策,望着空巢老人的结果,又赶上了城市化建设,积极响应农村包围城市的号召,背井离乡成为都市螺丝钉。

尽管城市灯红酒绿人潮拥挤,孤独却见缝插针,高频度的身体接触反而拉开了巨大的心理距离,孤独成为一种社会集体心理,这是无法抗拒的孤独,是最强烈的孤独感。

随着自身见识、阅历和财富的增长,那些八零后、九零后都慢慢入到了精英行列中。即使已经拥有丰富的生活物质,随着事业上升外在环境碧变得越来越好,但他们的内心的与这个世界的存在感确实非常渺小的。

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到的孤独感分为:人际孤独、心理孤离、存在孤独。而第三层面的这种孤独不是由没有伴侣、背井离乡等生活状态引起的,而是抽离生活之后回归内心深处的自我感知,孤独正在成为一种“精英病”。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质性研究|咨询师在抑郁和焦虑治疗中使用正念的经验(质的研究心理咨询和治疗常采用这种什么访谈) 焦虑、抑郁风险增加30以上,疫情或影响人类心理20年(疫情对抑郁症的影响) 心理治疗师说抑郁症被医疗化,吃药治不好,是真的吗?(抑郁症心理治疗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