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脑神经疲劳焦虑症状(脑萎缩加上焦虑症怎么去缓解的)

脑萎缩加上焦虑症怎么去缓解的

你好,根据你描述的情况,患者现在的症状,考虑可能是脑萎缩脑,细胞脑神经功能退化引起来的这种症状。。针对患者目前的症状,建议可以用一些养血清脑,镇静安神,调节营养神经的药物治疗,对患者应该有一定的帮助

大脑神经功能紊乱的危害

三甲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理咨询科

焦虑症最佳治疗方法

三甲 北京大学医院 精神科

植物神经紊乱会导致焦虑症吗

感谢邀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会导致焦虑症吗?

只能说,可能!

长期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会使人出现焦虑情绪,但未必一定会导致焦虑症。然而,也确实很多患者患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同时,又合并了焦虑症,导致治疗难度增大,久久不能治愈。

现在很多人,尤其以中年女性多见,会出现阵发的心慌,心悸,胸闷,反酸、呕吐、腹痛,可能伴随着身体的忽冷忽热。这种情况会由最开始的每天一两次发作变成持续发作,导致患者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后期的患者,将会对这种不适感到焦虑或烦躁,甚至出现抑郁。但是否一定构成焦虑症或者抑郁症的程度不好说。

从疾病特点来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更像是一种急性的焦虑发作,也就是惊恐障碍。诊断惊恐障碍需要同时满足症状标准、病程标准、严重标准和排除标准。

症状标准需符合以下4项:

①发作无明显诱因、无相关的特定情境,发作不可预测;

②在发作间歇期,除害怕再发作外,无明显症状;

③发作时表现强烈的恐惧、焦虑,及明显的自经症状,并常有人格解体、现实解体、濒死恐惧,或失控感等痛苦体验;

④发作突然开始,迅速达到高峰,发作时意识清晰,事后能回忆。

严重标准:病人因难以忍受又无法解脱,而感到痛苦。

病程标准:在1个月内至少有3次惊恐发作,或在首次发作后继发害怕再发作的焦虑持续1个月。

以上是急性焦虑的病程诊断,而我们常说的广泛性焦虑,也就是慢性焦虑,需要病程6个月以上,且严重程度同样是涉及损害到患者的正常生活。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可能作为一个诱因,导致焦虑症的发病或加重,而且,焦虑本身也会加重原来的症状,导致患者出现多种临床症状,所以,当出现不适时,要尽早到医院进行诊治,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才能使疾病早日康复。

请问如何区分神经衰弱、抑郁、焦虑

神经衰弱、抑郁、焦虑这三种心理障碍都有各自的定义。神经衰弱和焦虑都属于神经官能症的精神障碍,植物神经被焦躁、忧虑感破坏。抑郁是因为神经递质摄取下来的不平衡所造成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长期的心情持续低落。

神经衰弱是因为大脑功能被打乱造成的一种精神状态。比如学习压力、工作过度紧张、家庭不和谐、人际关系不好等等都会引起紧张情绪和内心矛盾的,从而引起神经衰弱。另外,神经衰弱还与个人心理特征有关。自卑、内向、胆小、急躁、好强等等都是因为神经衰弱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反应。

抑郁症是一种精神疾病,并且比较常见,情绪不高、忧伤、失眠、胃口不好、想过等等这些都是抑郁症的表现形式,抑郁症的表现形式就好比焚书烧绢的林黛玉,心如死灰。会对所有的事情提不起兴趣,会一直感觉疲惫不堪,抑郁症的脑神经基础和海马体有密切联系。抑郁症患者经常是晚上上半夜醒来心情就持续的郁闷,从而睡不好觉,甚至失眠。

焦虑症患者经常过度担心、忧虑,是一种无缘无故的焦躁,没有明确具体哪一件事情。正常人都是因为某一件难以解决的事情而产生焦虑感,而焦虑症患者是在没有任何问题的情况下担忧、焦躁。

不管是神经衰弱,还是抑郁,又或是焦虑,都是心理障碍,都需要及时治疗,否则后果难以想象。

指导专家:万长明,主任医师,锦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工作20年,擅长脑出血,癫痫,帕金森等神经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觉得本文有用,欢迎点赞或推荐给朋友,并关注【医联媒体】。

焦虑症为何会在晚上表现的比较严重

作者/赖仲达

事实上,关于焦虑症,我觉得网上大部分人的治疗和总结其实都不规范,公有公的理,婆有婆的理。我必须要说明一下,心理学是一门规范的学科,如果不规范,是没有办法对所有人都产生效果的。

心理学有许多许多的流派,目前成为共识的主要是普通心理学,即普心。普通心理学主要是以行为主义、认知神经科学、人本主义、信息加工理论、心理动力学理论、格式塔理论、以及少数的结构主义、机能主义组成的心理学共识学科。

好了,闲话不多说,接下来上干货。

(如果觉得有用希望给个关注哈)

首先,我们知道,在心理学领域,流派众多。但是,目前能够非常准确的描述人类心理的理论,还是要以认知心理学为主。我的角度就是从认知心理学出发的。这门学科讲的是什么呢?简单来说——

主要研究人类的认知活动。

关键在于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手段非常好玩——

把人,假设为一台电脑,一切心理活动和认知行为,都是电脑的

输入——

输出——

简单来说,把人类的思维假设为逻辑运算行为。这个理论我们称之为认知心理学的信息加工理论。

通过这种模式进行研究后,科学家得出了大量的结论以及治疗方法,目前与事实符合的相当好。这个理论的优势在于,它可以把患者心理想什么、心理活动的规律、心理问题究竟在哪,都给挖出来,我们称之为心理归因。

我最开始研究焦虑症,实际上是从抽动症开始出发的。因为我发现——

抽动症和焦虑症拥有一模一样的信息加工过程

这个过程是怎么样的呢?大家别急,听我慢慢讲完。

事实上,无论是抽动症还是焦虑症,经过我对大量数据的的总结,最终得出一条规律——它们有一套共同的认知信息加工过程,大家可以试着比对一下:

  • 一、当我们环视四周后,周围有一个物体(或者某客体)和我们记忆当中的某东西重合了,而这个记忆存在有恐惧时,你就会对这个东西感到莫名的恐惧。

  • 二、如果这个物体(或某客体)的一些属性与恐惧记忆属性相同,你就会开始猜想甚至觉得——恐惧会再次发生。
  • 三、进而,你把一件可能完全没有害的东西,看做有害。这事实上是——你放大了恐惧
  • 事实上,在大部分焦虑案例中,我们都能找到这样的逻辑过程,患者把恐惧放大了。甚至没有恐惧,患者也要寻找恐惧,以至于达到了焦虑症的症状。
因此,事实上,可以放大恐惧是焦虑症的发病信息加工机制。说的简单点一点儿应该是——你常期或者三次进入危险之上,时间一长,你就总觉得全是应该有后果,有了危险的就要看到最坏的可能性其他。

因此,我认为,治疗手段应该从这些角度动手。

那你,为么很多人会在晚上不发病呢?我其实,是是因为晚上处在黑夜中,多了许多的“不确认因素”。许多人会不自动的把晚上的“黑”属性与“很可能发生了什么的伤害”不对口,最大限度地有一种焦虑症病发。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质性研究|咨询师在抑郁和焦虑治疗中使用正念的经验(质的研究心理咨询和治疗常采用这种什么访谈) 焦虑、抑郁风险增加30以上,疫情或影响人类心理20年(疫情对抑郁症的影响) 心理治疗师说抑郁症被医疗化,吃药治不好,是真的吗?(抑郁症心理治疗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