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养孩子的意义的经典回答(孩子上一年级了,能准确计算加减法,但老师要求会背诵加减法口诀,真的有这个必要吗)

孩子上一年级了,能准确计算加减法,但老师要求会背诵加减法口诀,真的有这个必要吗

加减法口诀表示加减法学习的基础,每个学生都必须要做到滚瓜烂熟,见到算式就能立即说出答案。

对小学生的运算能力有两个考核维度,一个是运算的熟练度,另一个是运算的速度。对于运算的学习,理解运算的含义是最关键的,在理解其含义之后,就是运算的练习了。加减法口诀表是对基础的加减法运算的总结,是需要学生去掌握的,需要做到滚瓜烂熟,在运算中需要做到见到算式就能将答案脱口而出,只有这样才能提升运算的速度。

10以内的加减法不涉及退位运算,大部分的同学掌握的还是比较好的,但在运算中涉及到更多的是20以内的进退位加减法,很多同学由于运算的熟练度不够,导致在运算的时候速度慢,并且准确率还比较差,见到很多的学生在五六年级了在进退位加减法上还需要掰手指头去计算,这就是对基本的运算不熟练导致。

对于加减法口诀表,学生需要去背诵吗?如果能背诵下来肯定是不错的,但很多同学对于口诀表只是背诵了个口歌字,用的时候不能快算找到答案,有的还要从最开始的部分去背诵,然后才能找到答案。

个人认为没有必要刻意去背诵,可以用练习题来替代,反复的练习,不断加深影像和熟练度,最终能脱口而出。

对于基础运算的练习,尽量让孩子口算,可以每天要求孩子完成一张口算练习题,要求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做完后给立即批改,记录完成时间及准确率,力争不断提升准确率和缩短完成时间。

对于运算题目中出现的小错误让很多家长很头疼,孩子明明会算,可就是错误不断,每次都会因“失误”而出错几道,这种错误往往还是因为孩子对题目不重视、态度不认真所致。

对于解决计算中小问题不断这个问题,我见过一个家长的做法,孩子就是每次在计算中50道题目总会出现一两个错误,有一天家长实在不能忍受了,就决定要惩罚孩子,在做题前给了个规定,全对的话给一定奖励,但如果出错的话,错一道,再做300道口算题,孩子也没怎么当回事,那次依然四错了2道,家长就拿出纸给孩子出了600道口算题,足足有五六页,看着孩子完成,孩子虽然心中有些不情愿,但也没办法。有了这次的教训,孩子在之后做计算题特别细心,很少再出现失误。

这位家长的做法别的家长可以借鉴,但错一题再做300题对一二年级的学生未免有些狠了,可以根据情况来定,50或100题都还是不错的,可以借鉴下。

对于基础的加减法,除了在纸上算口算题外,还可以家长直接报算式,让孩子去算,听算式算的难度要比在纸上写大些,对孩子的帮助和提升也会很大,对孩子的注意力、反应力都能有所帮助和提升。

请问什么叫教书育人

“教书育人”是指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和魅力,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追求,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

所谓教书育人,既不是教书加育人,也不是教书兼育人,而是教书中必然包含着育人,教书的人就是育人的人。教书育人是一个完整、统一的职业性社会活动过程。教书以一育人为目的,不育人则无顶教书;育人以教书为手段,不救书则难以育人。教旧之“矢”与育人之“的”是天然地联系在一起的,脱离育人谈教书和避开教书谈育人都是不中肯和失之偏颇的。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教书育人活动灼主要承担和实践者。只有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教师才能较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追求自己的理想,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存在价位,从而完成社会的重托。教师职业之所以崇高,受人尊敬,就是因为教沁育人是这一职业的内在规定,作用于受教育者的灵魂,把池们培养成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是这一职业的基木劳动特征。一个好教师,一个愿献身于教育事业并为之不懈努力的教师,则能实现教怜有人过程的完美统一。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可见,对教师而言,很本不存在只教书不育人或教书与育人相互脱节的问题。但是,这并不是i兑,凡是教师都能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凡从事教书育人的人都能获得理想的一育人效果。

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育人,教育以培养真正的人,培养全面、完整的人为己任。对于所有学校来说,教学都是中心工作,但它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具体落实在教师职业行为上就是通过教师的劳动培养人,塑造人,改造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拓展资料:

教育过程开始于一个人的出生并持续终身,对人产生持久而深刻的变化。有些人甚至认为教育可以开始得更早,一些父母通过外部的言语和音乐来影响子宫里成长着的胎儿,进行胎教,希望给孩子以积极的健康的发展。

来源

“教育”一词来源于孟子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拉丁语educare,是西方“教育”一词的来源,意思是 “引出”。社会根据受教育程度选拔人才。人通过受教育实现社会地位的变迁。教育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内涵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狭义的教育是指专门组织的教育,即学校教育,它不仅包括全日制的学校教育,而且也包括半日制的、业余的学校教育、函授教育、刊授教育、广播学校和电视学校的教育等。

它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需要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人。

教育的主要功能是:

(1)教育的最首要功能是促进个体发展,包括个体的社会化和个性化;

(2)教育的最基础功能是影响社会人才体系的变化以及经济发展。现代社会重教育的经济功能主要包括:为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背景;提高受教育者的潜在劳动能力;形成适应现代经济生活的观念态度和行为;

(3)教育的社会功能是为国家的发展培养人才,服务于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

(4)教育的最深远功能是影响文化发展,教育不仅要传递文化,还要满足文化本身延续和更新的要求。

教育对个人的重要性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这种培养人的活动是建立在每个学生个体生命基
础上的,离开了每个学生个体的生命,教育就会成为一种抽象的东西,就会失去
它的意识和价值.教育要想很好的完成自己的使命,就必须处理好与人的个体生命之间的这种关系,同时,作为生命个体的人,要想实现自己生命的不断超越,追求自己生命的永恒意义,提升自己生命的精神向度展现自己生命的无限风采,就必须依靠教育对人的启迪和引导.在个人发展的过程中,有多种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育只有把自己的根基建立在学生个体生命的基础上,它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才能展开自己的活动,才能完成自己的使命.如若教育离开了人类自身的生命活动这一真实的存在,那么,它将永远是无限的,片面的,脱离实际的,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s)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认为:“人们为了寻求生命的答案,总是通过各种实践不断地变换身心自由释然的游戏,这种不断超越以求更新的活动可以说是倾听生命律动的行为.”如果我们脱开了对个体生命意义的识读,生命价值的理解和生命律动的倾听,只是机械地按照教育者事先设计好的计划去从事教育工作的话,那么,这种教育“将意味着生命将会萎缩,无节制,变得晦暗不明和无知粗俗”⑴
由此可见,认真解读个体生命的意蕴,发现个体生命的价值,理解个体生命的意义,倾听个体生命的律动是生命教育能够有所作为的一个前提性条件和基础.因为生命教育建立在每个个体基础上的,而生命教育“要真正关注个人,就必须关注生命,因为生命不仅是个体的,而且是个人最可贵的.”⑵ 一段时间以来,不断发生的青少年事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生命对每个人仅有一次,到底是什么原因让青少年失去了对生活的美好憧憬和向往,进而失去了对生命的渴望和留恋呢?在深深的惋惜之后,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据有关统计,在,每年约有28.7万人,200万人未遂.在我国青少年死亡的各种原因中,高居榜首.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和上海教科医院普教所得一项调查也发现,有24.39%的孩子曾有一闪而过的“或者不如死了好”的想法.究其原因,与我们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过高的期望可能成为青少年的无形.目前,由于社会环境竞争的加剧,升学,就业的压力也就更为严重,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态也发展到极点.学生负担过重,父母期望过高,不仅使孩子失去了求学的乐趣,还增加了无形的心理压力,而这种心理压力过大,必然会导致孩子的身心健康受到影响,严重的
会致使人心理崩溃而采取等极端手段来寻求解脱.雨果说过,苛求等于毁灭.在教育中,父母切忌一味高标准严要求地要求孩子,在鼓励孩子向上、进去的同时,也要引导孩子拥有一颗平常心,客观地看待挫折与失败.其次,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使得孩子脆弱的心灵不堪一击.进入独生子女时代,由于独养的这种特殊环境,我们不难发现独生子女的共同特征;他们喜欢独处,不合群,不愿参加集体活动,性情孤僻,言辞偏激,自私固执,爱穿名牌,喜好攀比,心理脆弱,抗打击能力差,一旦生活中遭遇到挫折,便会产生失意、孤寂、烦躁、抑郁等情绪,今儿早生行为上的失控.
另外,学校内部缺乏生命教育,不能引导学生热爱生命,完善生命也是造成这一种悲剧的重要原因.生命教育是帮助人们认识并珍爱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生命,并在此基础上思考自己存在的价值.正确的生命观是形成人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和条件.一个人只有形成正确的生命观,才能形成奋发向上,积极有力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才能珍惜生命,不畏惧死亡.长期以来,我国学校教育缺乏专门的有关生命教育的课程,即使在有关课程中存在的对生命的讴歌和礼赞的相关内容也由于应试备考的原因被肢解,学生难以体味到其中生命教育的内容及其意义:“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类传达生命的气息”,印度诗人泰戈尔如是说.人文关怀才应该是教育的基点,正因为对生命的关怀成为盲点,正因为生命教育的“缺席”,孩子们才不懂得尊重、爱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在这个意义上,引进生命教育和挖掘教材中蕴含的生命意义,使学生思索生命的价值,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珍视生命才是必须的.教育必须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必须是对生命浇灌和养护,必须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生命带来的自由、快乐和幸福.否则,他们对生命的轻视就不难理解了
祝福你取得好成绩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质性研究|咨询师在抑郁和焦虑治疗中使用正念的经验(质的研究心理咨询和治疗常采用这种什么访谈) 焦虑、抑郁风险增加30以上,疫情或影响人类心理20年(疫情对抑郁症的影响) 心理治疗师说抑郁症被医疗化,吃药治不好,是真的吗?(抑郁症心理治疗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