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性格极端是精神病吗(杨永信是不是极端心理偏向者)

杨永信是不是极端心理偏向者

他之前一直是治精神病的,久而久之他不是自己也精神病了就是觉得全世界都是精神病。

妄想是一种什么病

严重的妄想是属于心理问题精神问题的范畴,更偏向于精神问题(医学上称之为偏执状态)。

妄想是一种病态的思维障碍,是一种病态的委屈信念,患者的这种信念观点比较荒诞离奇,脱离生活现实,与自己的生活阅历,学历能力等明显不相符。但是任何人却说服不了他(包括专业的心理医生),患者会非常坚定的相信自己的错误观念(如对自己生活困境夸大的歪曲信念等)。妄想的有一下几种:

1被害妄想,患者总认为有人想害她,威胁他,算计他等。

2关系妄想,患者会感到周围发生的事与自己有关,比如周围有人聚在一起聊天,患者会认为是在评论自己,议论自己。

3被控制妄想和影响妄想,患者感到自己的行为、思维受到外界的干扰与控制,还有读心术,内心被揭露感,患者会认为自己的想法,没有说出来别人就知道了,反之亦然,患者比常人更容易阅读他人心理。

4嫉妒妄想,如患者会坚定的相信爱人对自己不忠贞,生活作风有问题等。

尽管医学发展日异月新,但是对于精神问题的研究一直还处在表层。所以该病亦无明显的针对性指标检查,同样亦无有效的药物对病情加以治疗控制。医生与家属应对其不厌其烦的加以关爱、解释等。

怎么看待有人身上戾气太重

戾气是环境之气、性格之气、情绪之气

戾气的发泄有明显的目的和取向为特点,精神疾病是以主客观不统一、无自知力、无目标为特点的,所以戾气不是精神病,而是环境造就、性格养成、情绪积压的爆发。

戾气一词来自药典《温疫论》,是一种邪气,故在汉字里则把它当成残忍、极端的代名词,也可视为贬义词。但在封建王朝统治时期,积压太久的百姓,杀恶霸弃家起义,畅快淋漓地实现复仇,也可称之为血性之气。古代的佛门也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把起义失败者遁入佛门,叫“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实质是“复仇不成找个藏身之所”而已。

做人戾气过重是不对的,按照《周书 谥法解》所说:“不悔前过曰戾、不思顺受曰戾、知过不改曰戾”,实质就是任性。人的性格带有遗传性,但从小开始是可以修复的,情绪是认知产生的,认知又是观念形成的。所以,人的性格养成、情绪控制都是从小固化的,家长、老师起到了关键的示范作用。成人后所有的知、情、意、行都有家长、老师的影子。

中华民族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应该说是戾气最小的民族,不然也不会出现两万日本人拿下东北三省,几万日本军能在境内发动七七。可以说清、民两朝给国人留下了永远洗不掉的耻辱。真正戾气严重的是西方霸权国家,施压、武力,颠覆、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就是惯用手法。

当今,人面对西方势力抹黑反击几句,有人就说人戾气越来越重,是忘记了这些百年耻辱;现在有人还成立了“佛系”小团体,倡导“无所谓、不在乎、为自己快乐的活着最重要”更是过于天真!在西方列强亡我之心不死的的纷乱世界里,树欲静而风不止,没有国家的强大、没有民族的复兴,哪有家?哪有个人的快乐?


双向情感障碍是精神病吗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双向情感障碍属于心理障碍,但存在着精神障碍的症状,虽然没有完全归类于医学意义上的精神病,但现阶段的治疗上采用的是精神病的治疗方法,也等同于精神病对待,这也是因为双向情感障碍的严重患者会出现精神病症状。

如幻觉和妄想,经常幻听或幻视其他对实际并不存在的事物的感觉的状态,并具备了精神病症状的极端情绪思维,也正是因为如此双向情感障碍患者常被误诊为精神症(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

一般性的双向情感障碍患者,都会出现情绪容易产生巨大的波动,从情绪高涨或易激惹到悲观无望,是相互循环的,在相互循环的过程中,会伴有一段时间是正常的情绪,有可能题主正是与患者的正常情绪期间,与他聊天感觉到他思维敏捷,逻辑清晰。

双向情感障碍或躁狂抑郁症,也被称为躁郁症,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脑功能失调引起的情绪经历和能力的重大改变而造成的一种精神病症。

患者的情绪改变与正常人都会出现的情绪波动是不同的,主要是脑功能失调造成的,它会导致患者在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都造成一定的影响,严重的双向情感障碍患者甚至会。

主要的症状有患者的精力旺盛、活动增加、心情极好、情绪过分高涨、不安宁、易激惹、思维奔逸、语速很快、注意力不集中、在症状发作时睡眠需要减少、极度悲观、判断力下降、无自我节制能力,尤其在消费方面,在躁狂发作期尤为突出,具有一定的煽动性、挑衅性或侵犯性的行为体现,对自己的一切错误行为持肯定的态度,否定错误的存在,常在幻想中存在着能力与权力程度与实际情况不匹配的信念等。

较为严重的双向情感障碍患者,在一天中可出现几次症状的发作,可持续两周或两周以上,但在症状发作时,中间有平稳期,也就是情绪稳定期,时间长短不定。

轻度的双向情感障碍患者,在平时都会感觉自我良好,尤其认为自己的状态非常好,工作效率也高,患者本人会否定自己患有此病或存在着异常,这是双向情感障碍患者典型的思维症状。

双向情感障碍患者的思维是很敏捷的,而且会出现思维奔逸的症状,常会从一个念头跳跃到另外一个念头上去,尤其是在躁狂发作的时候,这一症状非常突出,有时会出现逻辑清晰,思维敏捷,观点明确,意见充分等现象。

但由于思维卑劣的造成,也会常出现在讲述一个问题的时候,突然间跳到另外一个问题上,让听者感到难以理解所交谈问题的实质性。

题主可能正是在患者情绪的平稳期,也就是间歇期期间与其进行交流,发现患者的思维敏捷,逻辑清晰这是很正常的,许多患有此病的患者,在患病前就是很聪明的,或是在某一领导阶层任职的人员。

不论是抑郁症焦虑症,或者普通的精神病当然也包括双向情感障碍的患者,在没有病症发作的时候,也被称为病症发作的间歇期,所显现出的语言和行为与正常人没有太大的区别,让人感觉到的只是情绪有些低落,或状态不是特别好,有些患者在此期间表现出的与正常人没有什么差异。

所以,题主才会感觉到的双向情感障碍的患者,思维敏捷,逻辑清晰也就很正常了。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质性研究|咨询师在抑郁和焦虑治疗中使用正念的经验(质的研究心理咨询和治疗常采用这种什么访谈) 焦虑、抑郁风险增加30以上,疫情或影响人类心理20年(疫情对抑郁症的影响) 心理治疗师说抑郁症被医疗化,吃药治不好,是真的吗?(抑郁症心理治疗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