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一些小问题,小烦扰,怎么调整状态比较好?(我发现我是一个非常容易因为小事纠结的人。常常纠结到烦躁,我该怎么办)

我发现我是一个非常容易因为小事纠结的人。常常纠结到烦躁,我该怎么办

本来我这人不容易因为小事纠结,今天有点纠结还很烦躁,因为什么呢?一个家庭有儿女,有外孙,有内孙,有儿媳,有女婿。这些关系说复杂,不复杂,说不复杂,也复杂。大人小孩都有活思想,都有心理活动。

昨天吃罢晚饭闺女给外孙辅导作业,突然声音很大训孩子。老伴在客厅听到吵闹声,刚开始劝解,后来动火了。

小外孙在学校不知什么原因耳朵又红又肿,我闺女怀疑是老师或同学揪的耳朵?外孙就说是自己不小心滑倒摔得,闺女认为是孩子讨气被别人揪耳朵引起又红又肿。孩子哭着说不是别人揪的,她妈偏说是别人揪的。为此事争吵不可开交。外公不干了,孩子即然说是自己摔的,为什么非要让孩子承认是别人揪的耳朵?

批评闺女,父女俩争吵起来了…闺女生气走了,到今天不肯回来。所以,今天很烦躁,情绪不好。

孩子大了,有错沒错都不接受批评。我心里很纠结不是滋味。一直说老伴闺女生气不来了,老伴就说生气管够,父母对孩子沒有恶意。尽管父母对孩子沒有恶意,也要讲究工作方法。

怎么能控制住自己,不要胡思乱想,并且让自己感到开心

忙,治百病。

我朋友圈有个女的,前几年因为感情的事,天天在圈里发一些悲春伤秋的动态,要死要活生无可恋那种。

忽然有天她发了一条动态:一旦忙起来,就没时间悲春伤秋了。

果然那以后很少看见她发动态,原来她工作之余又找了份兼职,每天忙的不亦乐乎,心情也好起来了,并且很快找到新的恋情。

记得是杨绛先生说过一句话,大概意思是读书不多,想的还挺多!

真的,忙治百病,治悲春伤秋、治矫情、治胡思乱想。看过太多文章,里面那些人不论是失恋还是其他事,想走出来就得让忙碌填满生活,你说忙地回家倒头就睡,哪里还有时间胡思乱想?

至于开心,那就得学会哄自己开心了,之所以说要学会哄自己开心,就是说喜怒哀乐这事永远不要寄托别人身上!但凡指望别人逗自己开心的,基本都会失望,最后绝望!因为没谁愿意永远逗一个情绪巨婴开心。

反正已经来红尘走一遭了,快乐是一天,不快乐也是一天,短短几十年,何必愁眉苦脸折磨自己哪?

记得有段时间我特别颓,思来想去就是人生没啥目标,也不知往哪个方向奔,觉得人生一眼望到头,好像没啥盼头,所以天天昏昏沉沉也不快乐。

发现问题后我就开始给自己设定一个又一个小目标,去慢慢实现!当你有计划的忙碌起来,当取舍,当你知道要配得上现实,你也就快乐充实起来。

心情复杂,对生活迷茫,没有动力,怎么才能调整自己

俗话说,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在这场世纪大中,流离失所的人不会迷茫,只想回家和家人团聚;忍受病痛的人不会迷茫,只想尽快恢复健康,回到社会;上有老下有小必须负重前行的人不会迷茫,只有努力工作才能为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杨绛曾给一个年轻女孩子写过一句话:“你们年轻人就是书读得太少,而想得又太多。” 没有经历太多世事,对现状容易产生不满,而对未来又容易滋生幻想,理想与现实总是不同步;想要的总是得不到,得到的又不懂得珍惜;心情就开始复杂了。

建议你多读书;读小说能开拓你的视野,了解更丰富的人生经历;读哲学能让更多的人生道理;或者读些科学书籍也不错,开发你的想像力。

如果你的生活过于顺利,更建议你投身做一些公益活动,不要问回报,单纯去了解别人的生活,单纯去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

每天逼着自己忙碌起来,无论是读书写作、运动健身、或是做自愿者和公益活动,一段时间后你再进行反思和反省,直到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并制定严密的行动计划。

人一生都有高光时刻,也有低落时期。顺风顺水时,可乘胜追击,失败低落时,可韬光养晦。反思和反省是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能治愈你时不时发作的空虚与迷茫。

如何让身心永远回到虚无寂静

很荣幸能回答这样的问题。

写在开头的话:个人认为,虚无静寂是超乎寻常的一种至高境界,心境坦荡至满至空,情致释然至有至无,身有形或无形,魂可居亦可不居。顺其自然而回归自然,顺天意也可行其外。静也,空也。

可以这样解释:这是为人一生的最好身心状态,也就是说,身体和灵魂都有了归宿,而这种归宿是存在的有和无的一种平衡,是超然于物外的一种意识流和超意识的物质呈现共存的状态形式。

说开来,便是,一个人是以形体存在的,但在意识领域可视为不存在,是有非有的状态。同样,一个人有灵魂和情感之类的意识,但在生命的过程中,可等同物质的有形存在,有无皆在控制之中。

看是有,实则无。看是无,实则有。真与假,虚于实皆在掌控之中。

展开来说。

  • 有情不困于情

人是一个感情动物,活一生感情在血液中流淌一生,这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没有感情的人如同行尸走肉,活着也无法享受到人世间情感带来的美好。比如爱情,亲情,友情。它们中每一个闪烁着星光,给予力量并照耀一个人前行的路,感召与凝聚,温暖与炽热,知心与慰藉,希望与憧憬,梦想与前景,等等。

但往往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谁也不好驾驭住这人世间的尤物,时光中的马匹,很多时候它并不能完全为我所用,时常把我们摔下马来,甚至摔得遍体鳞伤,一蹶不振。

从而,我们看不到光明,凉于心伤于情,心情涣散,顿感无力,失望甚至绝望,无方向感,对爱情恐惧甚至变成恨,人间冷暖而索然无味。

而回过头来,细想,哪有岁月不磨刀,哪有马匹不伤人?这只不过是一个很正常的自然现象而已,而人类总是习惯并热衷于跟自己过不去,这也难怪。就比如人总是会生病,生病总是会难受,难受就需要吃药。

不困于情,就是知其有而不恋不怪,有则珍惜无则坦然,富不执迷,穷不失心。走之路,享其直,摔其跤,乐也无妨,痛也无妨。

  • 有志不失于志

人的一生是立志并为之奋斗的一生。没有志向人生就会毫无方向,整日无所事事,浑浑噩噩,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人生,是毫无意义索然无味的人生。

小有小志,大有大志。为目标而付出努力,累而充实,过五关斩六将收获成功的喜悦,享受成功带来的福报。其乐融融,其意融融。

然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如大海上行舟,有顺风就有逆风,有风平浪静就有狂风暴雨,成功与失败只是人生一枚硬币的两面,有人生的不停旋转,就有其倒向任何一面的可能性,这是哲学的两面性,也是人生不可遇见的随意性。

有的人为一次失败而伤心,为两次失败而伤痛欲绝,为多次不能成功而一蹶不振,进而悲观厌世。我们中的每一个人不可能都成为一届富豪百万富翁,也不可能都成为顶尖人才高手,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能量所限,努力只是让我们变得更加优秀,它只是过程,并不能预测结果。

有志而不失志,就是在情感的基础上,把控奋斗的初心,不满足于现实但也不好高骛远,取舍皆顺其自然,成也坦然,败也坦然。人生没有永远的成功,也没有永远的失败,我奋斗,我快乐!我奋斗,我无悔!

  • 生存不限于生

人的一生生存的环境不同,有的人出生就头顶光环,有的人出生贫困甚至一无所有。每一个人的起点不同,这一点实质上并没有什么可比性。

所以有人炫富,有人抱怨,拿背景逞能,借命运说事。这并不是什么高明的生存处事之道。他纵然可以花妈的钱,但不能花妈的尊严;他即便受限于他父母的物质,但绝不会受限于他父母的命运。

有钱人不劳动也会坐吃山空,穷汉子勤奋斗并不会饿扁肚皮。穷与富只是一种物质状态。

人其实活着是一种心态。富也罢,穷也罢,高也罢,低也罢,活着定要摒弃受其环境影响,不趾高气扬,不怨天尤人,不谦卑,不骄奢,知足而奋进,知耻而后勇。

生存不限于生,就是一个人不要受其生的环境条件背景影响,而着重强调后天存在的一种姿态。不论出生条件如何,始终保持一个不卑不亢的心态,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知足哉!幸福哉!

总结。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终究是一个过完平凡一生的普通人,经历人生酸甜苦辣,坎坎坷坷。我们不是圣人,但完全可以历练圣人之心,做平常之事。让身心回归自然,归于空寂,势在必行。

最后,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我是大兵小字,不到之处也欢迎朋友们批评指正。

人生烦恼一箩筐,如何解决问题让自己快乐每一天

谢您邀请我回答问题。

"人生烦恼一箩筐"这句俗语形象的概括了人生的现实状况。那么人为什么会有烦恼?其实一切烦恼都是因为人有各种各样的,想要得到的东西越多,人的烦恼就越多。但是人生短暂,几十年匆匆而过,我们应该善待自己,爱惜自己,想办法让人生快乐起来。

首先,要从根儿上解决问题,就得放平心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我有多大能耐,我做多大的事业,我得多大的收益,这些都是相对应的。凡事自有它一定的道理和规律,做人要学会量力而行,顺应自然,不必好高骛远 ,也不要妄自菲薄,更不要盲目与别人攀比,遇事善于理智地调整和放平自己的心态,微笑面对成败得失,那么,你自然是个开心快乐的人。

其次,学点阿Q的"精神胜利法",懂得自我调节,自我安慰。生活中充满矛盾纷争,我们不能事事都争强好胜,不弄个赢仗不罢休,否则你就会经常生活在烦恼中。如果有人惹你生气了,我们可以想想"六尺巷“的故事,有"让它三尺又何妨”的胸怀,告诫自己“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不必跟小人一般见识,斤斤计较,一旦想开了,长吁一口气,气也就通了,心情也就舒畅了。

再次,学会情绪管理的方法。遇到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先冷静一下自己,找个朋友喝喝酒聊聊天,把内心的不快倾吐出来;或者散散步,吹吹风,听听音乐,调适一下不快的情绪;也可以参加运动,打一场球,跑跑步,参加拳击运动,等等,让烦恼随着淋漓的大汗消散;喜欢安静的人,可以借读书来调节情绪,大声读几首诗,读几页情节生动的小说,都能有效缓解内心的负面情绪。

当然,解决烦恼还有很多方法,限于篇幅,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质性研究|咨询师在抑郁和焦虑治疗中使用正念的经验(质的研究心理咨询和治疗常采用这种什么访谈) 焦虑、抑郁风险增加30以上,疫情或影响人类心理20年(疫情对抑郁症的影响) 心理治疗师说抑郁症被医疗化,吃药治不好,是真的吗?(抑郁症心理治疗没用)